?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德育話語權探索

2017-01-19 00:51孫金晶丁慧民
學理論·下 2016年12期
關鍵詞:高校德育話語權新媒體

孫金晶+丁慧民

摘 要:新媒體時代下網絡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使得信息的傳播和接受也不同于傳統媒體。信息具有開放性、大眾性、及時性和復雜性,這些新特點雖然給高校德育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內容和素材,但是也給高校德育帶來了很多的困難和沖擊。因此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和政治觀勢在必行。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德育;意識形態性;話語權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12-0238-03

新媒體是區別于傳統媒體(報紙、廣播、電視)而言的也被稱為第四媒體,也有人認為是第五媒介(區別于報紙、廣播、電視和雜志)。無論是第四媒介論還是第五媒介論,都無法改變的事實是新媒體成了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不開分割的部分,它是以網絡計算機技術為支撐,利用各種移動終端為人們傳播信息的一種信息媒體形態。這種大眾媒體已經成了高校德育的重要載體。但是由于新媒體的自由性和開放性,信息網絡中包含著大量信息,而其中的網絡“民主”以及西方意識形態通過新媒體逐漸地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這些給高校德育的意識形態性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如何在新媒體的環境下保證高校德育的正確方向和性質引起了人們的思考。

一、新媒體的特征

從新媒體傳播信息的角度來看,新媒體大致有以下幾點特征:首先是信息的大眾性與開放性。以往傳統媒體是單向傳播,傳播受眾不具有主動權,這也意味著信息的內容會受到制約,傳統的媒體會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國家意識形態的要求傳播符合要求的信息內容和價值觀,意識形態必然會受到控制和影響。這種受到制約的信息傳播形成一種封閉或者半封閉的信息狀態。但是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者和接受者之間不再是單向性的,而是大眾的。只要借助手機、電腦和網絡,信息主體都可以是信息的發布者和接受者。信息的內容也更加開放,每個人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心情狀態以及政治傾向隨意發布各種各樣的信息。其次是信息發布的及時性和跨地域。無論是電視、廣播還是報紙都有固定的時間要求,基本上是一天一期,而且從事件的發生到信息的發布還存在著加工和制作的過程,因此無法做到及時發布。并且傳統媒體由于受到地域和傳播條件的限制往往局限于部分區域。但是新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真正實現了全球化,利用互聯網技術和通信衛星以及海底光纜,信息徹底打破了時間、空間、速度上的限制。再次是信息的多元化和復雜化。微博、論壇、微信和QQ等交流平臺都可以讓每個人成為信息發布者和信息的接受者。在如此龐大的信息中,必然有主流價值觀的內容,也有非主流價值觀的內容,有積極健康的信息也有消極頹廢的信息甚至是黃色血腥的內容。在新媒體環境下,只要有著可以連接互聯網的客戶端(手機、電腦)就能在瀏覽器和各種交流平臺中接觸到一些不良的信息。

二、新媒體環境對于高校德育話語權的挑戰

新媒體的網絡環境下,網絡信息的過度泛濫和復雜化嚴重地挑戰和動搖了高校德育一元主導的原則,高校德育的一元主導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我國教育具體情況相結合的方針,堅持社會主義的性質和方向,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所服務”[1]。但是由于新媒體環境下的信息龐大而又復雜,使得許多非意識形態的內容影響學生,甚至是資本主義價值觀毒害學生。

(一)新媒體的開放性和復雜性容易淡化德育的意識形態性

首先要清楚一點:德育不僅僅是道德教育,也是意識形態和思想品德的教育。任何階級社會都存在德育,因此存在著超越階級的共性。正如恩格斯在談到道德問題時所說:“由于處在同樣的或差不多同樣的經濟發展階段,由于有共同的歷史背景,道德論必然是或多或少地互相一致的”[2] 。但是德育不僅僅“是或多或少地互相一致”,它還包含著階級性,而且它的階級性才是德育的本質。朱開軒在《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的綱領》中指出:“德育……,貫穿著一定社會制度的國家對教育培養人的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某些特殊要求,后者體現了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之間教育性質的本質區別”[3]。德育的階級性和意識形態性才是德育最為根本的特性。不同的階級總是依據本階級的價值觀、政治思想、法律制度和道德規范去培養符合自己階級利益和要求的德育對象。

而在新媒體的信息時代下,信息龐大而又復雜,許多信息并不是包含傳統的意識形態性,或者說是包含著隱性意識形態性。這種”非意識形態性”的錯覺會使人們認為新媒體網絡環境中存在的信息并不具有意識形態性,認為高校德育是培育無階級意識形態差異的道德品質。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新媒體的途徑大肆傳播反社會主義以及反馬克思主義的內容、消極思想文化以及各種違反社會公德的信息。大學生在面對如此龐大的信息時,無法做出正確的選擇,黨和國家主流的聲音往往會被其他非主流的聲音所掩蓋。一些警覺性差的德育工作者們在選取網絡信息和素材作為德育內容時,會不知不覺地選取一些西方所謂的“普世價值觀”作為德育的內容,嚴重侵害了大學生的政治觀和道德觀。

(二)西方網絡話語霸權的挑戰

西方網絡話語霸權主義一直使我國在意識形態的“攻防戰”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從東歐劇變開始,西方反華勢力妄圖在文化和意識形態領域徹底地顛覆中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新媒體網絡是其活動的主要平臺和途徑。國內受反華勢力支持的各種基金和網絡“公知”大V竭力宣揚西方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竭力詆毀中國的傳統歷史文化,充當發達國家對華文化侵略的幫兇。而且由于網絡資源的不平衡,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控制著絕大多數的網絡資源。英語用戶占全球互聯網用戶的29%,位列第一名,是全球第一大用戶群。發達國家壟斷網絡話語權,給中國貼上所謂的“威權”和“專制”等標簽,竭力地否定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強大的網絡資源和世界輿論話語權向全球輸出資本主義的道德觀、文化理念進行隱形的政治意識形態輸出。

(三)網絡監管的不力

新媒體時代,人們通過各種客戶終端(手機、電腦等),利用互聯網技術,通信衛星把信息傳播到世界各地?;ヂ摼W的世界是沒有國界的,網絡傳播更加方便快捷,每個人都是信息的傳播者和接受者。這種開放性和自由性帶來了快捷的訊息和豐富多彩的世界,但是也使得網絡監管難度加大,給政府控制信息源增加了難度, 削弱了“把關人”在信息傳播中的作用地位。很多違反倫理道德以及一些反黨反社會主義的信息在網絡中大肆傳播,卻無法做到及時控制。

盡管網絡防火墻技術在不斷提升,但是黑客和“翻墻”技術也在不斷更新,這種“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防火墻和黑客技術的相互對抗使得網絡監管技術只能保持短期的技術優勢,再完美的網絡監管技術也無法保持長久的優勢。而在校園中,很多大學生都有能力應用各種網絡“翻墻”軟件接觸國外的信息。維基百科和Facebook等網絡平臺中帶有明顯意識形態和反社會主義的各種訊息會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和政治觀,這些都給高校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難度。

三、提升高校德育話語權的對策

(一)提升德育工作者的素質和能力,樹立學校的網絡話語權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應該培養優秀的德育工作者。首先,要有過硬的政治素養和較高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高校德育工作不僅僅要幫助學生塑造道德觀,還要幫助學生培育正確的政治觀和價值觀,使之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如果德育工作者們自身沒有正確的意識形態性,甚至是向學生宣揚資本主義腐朽的道德觀和政治觀,那就完全背離了我國的教育方針和指導原則。

其次,學校德育工作者要正確處理來自學校的信息。德育的過程是人的主觀世界的改造活動,而其中最為重要的媒介便是信息。學校環境相對封閉,學生理解外在世界的方式之一便是各種媒介。由于學校環境的特殊性,學生接觸最多的媒介便是“第四媒介”(手機和電腦等網絡)。德育工作者要當好信息的把關人,幫助學生正確處理信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價值觀。第一,德育工作者要提高對社會熱點問題的敏感度,提高話題預設的意識和能力,在生活中不斷地利用新媒體工具和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互動交流,不斷提高話語權威。第二,要幫助學生認清新媒體時代下信息過剩所帶來的問題。當今媒介信息是我們了解世界的方式和內容,但是大量無序雜亂甚至有害的信息也是我們的災難。信息既可以正確引導我們,也可以扭曲我們的價值觀。就像斯坦利巴倫所說的:“無論媒介信息來源多可信,對待媒介信息都應該持批評態度”[4]。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要對于新媒體保持一種批判和懷疑的態度,做到不輕信、不盲從、不造謠、不沉溺、不過度。

(二)完善德育方式,提升學校德育的影響力

首先,完善“網下”和”網上”的互補式教育。所謂“網下”是指新媒體環境下,德育工作者除課堂時間外利用新媒體的交流平臺實施的教育方式,而“網上”是指學校課堂教育(講臺)為主的傳統教育方式。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德育工作者們利用大學生較為熟悉的QQ、微信等多種途徑實施道德教育,時刻關注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培養大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愛國主義精神。但是不能一味地使用這些新途徑而忽視了課堂的教育和日常面對面的談心活動。因為網絡空間中的主體越發符號化和虛擬化,就易使網絡教育活動放松對現實人的人格發展和道德責任。因此在德育工作中人與人的現實交流活動是必不可少的。人的本質不是網絡中的QQ昵稱和圖像?!霸谄洮F實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2]。

其次,牢牢占據兩大網絡活動陣地,發揚社會主義道德觀,確保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如今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德育工作主要是在兩大活動區域,一是互聯網上高校門戶網站以及道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網站。二是QQ、微信等信息交流平臺。要利用門戶網站“服務”特性,將德育內容和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與學生們的學習、生活和就業相結合。同時發揮出道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網站在價值觀和道德觀、政治觀上的引導和宣傳作用。同時,利用QQ和微信等網絡平臺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思想政治情況。抓住社會熱點話題,關注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

最后,實踐鍛煉人的品質。無論是我國傳統的思想還是近代教育理念都強調實踐的育人作用。荀子在《荀子·懦效》中說過:“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之而止矣”[5]。意思是強調了實踐的重要作用,認為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實踐活動。馬克思曾指出:“再生產的行為本身中,不但客觀條件改變著……,他煉出新的品質,通過生產而發展和改造著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觀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語言”[2]??梢妼嵺`活動在孕育活動主體的品德方面有重大作用。

高校的德育活動不局限于學校教育或者是談心對話的方式,在結合第一課堂的基礎上,發展和創新第二課堂(社會實踐),通過各類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品德。一是引導和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和本專業相關的實踐活動。 “手腦并用,知行合一”,將自己所學知識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二是組織學生參與公益性質的志愿者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養成良好的公共道德和社會責任意識。三是組織學生參與各種愛國主義和革命主義的實踐教育活動。當代大學生普遍是獨生子女,自我和個體意識強烈、集體意識淡化。青年大學生群體有重視個人的利益、輕視集體和國家利益的不良傾向。這需要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使大學生認識到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振興和我們每個人休戚相關,培養其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

(三) 加強和完善網絡監管措施

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制定出相關的網絡管理法律、法規。同時在完善法律法規的同時,還要建立專業化的網絡監察隊伍,及時處理網絡突發情況,避免網絡輿情的失范和失控。其次,充分發揮各大網站和運營商的監督作用,提高網站和網絡社區等的運營質量,應用各種技術手段建立信息防火墻,過濾有害信息和垃圾信息,同時也要加強校園網絡的管理,要堅決抵制校外的不良網絡信息,建立第二道防火墻。要充分利用手機運營商在管理和監督的優勢,尤其是手機運營商在信息傳播過程的單向性,發布一些能夠引領正能量以及預防性的短信信息,為學生的思想道德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網絡環境和信息環境。最后,網絡監管不僅需要相關制度和法規的保障,也不僅僅是網站和運營商的義務。我們每個網民都要做到自律,自己在網絡中監管自己。

總之,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高校德育不僅是道德教育,更是一種思想政治和意識形態的教育。高校教育的目標是“培育以樹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為靈魂, 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6]。

參考文獻:

[1]鄭永廷, 江傳月.主導德育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元主導與多樣發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朱開軒. 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的綱領[J].寧夏教育,1994(11):8-9.

[4][美]斯坦利·J.巴倫. 大眾傳播概論:媒介認知與文化[M]. 劉鴻英,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5.

[5]崔華前.試析荀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論貢獻[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

[6]姜希.以德育人是高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 [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5(2).

Exploration of the Discourse Right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SUN Jinjing,DING Huimin

(Marx Schoo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2,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under the new media era, the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acceptance are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media, information openness, popularity, timeliness and complexity of these new features while providing educational content and material more for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also brought a lot of difficulties and impact to the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it is imperative to cultivate the moral and political outlook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new media,university moral education,ideological discourse,power

猜你喜歡
高校德育話語權新媒體
話語權是一種暴力
試論如何提高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生命教育視野下高校德育和諧研究
陳年凡客創始人
爭衡·重塑·掌控
大學生社會實踐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意義
中美日三國高校德育比較研究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