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紅樹林區大型底棲動物多樣性的初步研究

2017-01-21 14:57張光星蘭建新吳瑞王道儒
熱帶農業科學 2016年11期
關鍵詞:群落結構多樣性海南省

張光星+蘭建新+吳瑞+王道儒

摘 要 為了解海南省紅樹林區的大型底棲動物群落結構及多樣性現狀,2009年6月對海南省7個主要紅樹林區進行大型底棲動物調查,采用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H′)、Pielous種類均勻度(J′)、 Berger-Parker優勢度指數(Y)、多樣性閾值(Dv)等進行種類多樣性評價。結果表明,調查所采獲的大型底棲動物共56種,以軟體動物和甲殼類動物為主。紅樹林區大型底棲動物平均生物量137.67 g/m2,平均棲息密度為307.64個/m2。H′甚高,在1.94~3.41,J′在0.52~0.90,Dv達到1.01~3.07,種類多樣性基本處于非常豐富和較好的水平。

關鍵詞 紅樹林區 ;大型底棲動物 ;群落結構 ;多樣性 ;海南省

中圖分類號 Q932.4 文獻標志碼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11.008

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macrozoobenthos in mangrove area of Hainan Province, investigations on macrozoobenthos in 7 mangrove areas of Hainan Province were done in June 2009, and species diversity was evaluated using 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 (H′), Pielous species evenness(J′), Berger-Parker dominant degree(Y) and Dv index. A total of 56 species of macrozoobenthos were investigated in which mollusks and crustaceans were main groups. The average biomass and density were 137.67 g/m2 and 307.64 ind/m2, respectively. H′ valve was very high, ranging from 1.94 to 3.41. J′ valve ranged from 0.52 to 0.9, and Dv valve in the range of 1.01 to 3.07. Species diversity was basically in a very rich and good level.

Keywords mangrove area ; macrozoobenthos ; community structure ; diversity ; Hainan Province

紅樹林生態系統是熱帶、亞熱帶河口特有的生態類型,也是世界上高生產力的生態系統之一[1]。大型底棲生物是紅樹林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該生態系能量流動、物質循環中積極的消費者和轉移者[2]。我國紅樹林主要集中分布在福建、廣東、廣西、海南、香港及臺灣等地區。海南省是中國紅樹分布最廣,種類最多的地區之一。加強紅樹林區大型底棲動物多樣性研究有著重要意義。目前,我國學者對海南省東寨港紅樹林區、清瀾港紅樹林區大型底棲動物開展了研究,分析了紅樹林區大型底棲動物群落多樣性組成與時空分布特征[3-6],紅樹林區大型底棲動物生態與灘涂養殖容量[7],但對海南省其他紅樹林區大型底棲動物的研究較缺乏。本文初步研究海南省東寨港、清瀾港、彩橋、新英灣、花場灣、三亞河及青梅港7個主要紅樹林區大型底棲動物的種類多樣性和群落結構,為紅樹林生態系的保護利用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調查時間為2009年6月。根據海南省紅樹林分布資料,選取??诘臇|寨港、文昌的清瀾港、臨高的彩橋、儋州的新英灣、澄邁的花場灣、三亞的三亞河和青梅港7個主要紅樹林分布區進行大型底棲動物調查。采樣、分析依照《海洋調查規范 第六部分:海洋生物調查》[8],按潮區設立取樣站,東寨港紅樹林區在垂直海岸方向布設3個斷面,其余每個紅樹林區在垂直海岸方向布設2個斷面,每個斷面在高、中、低3個潮區設3個取樣點(圖1)?,F場采集定量和定性標本,每個取樣點定量取樣2次,每次取樣面積0.25 m2,深度為30 cm,以3層套篩(孔徑2.0、1.0、0.5 mm)阻留而獲取樣品,用75%的乙醇溶液進行固定,在實驗室進行種類鑒定及其數量統計。

1.2 方法

采用多樣性指數、均勻度、優勢度[9]與多樣性閾值[10]來分析大型底棲動物,其中多樣性值越高,代表生物多樣性程度越高;均勻度指數越高,表示生物在各物種的數量分布越均勻;多樣性閾值則為陳清朝等所提出綜合反映生物多樣性特點的指標值Dv≥3.5表示多樣性非常豐富;3.5≥Dv≥2.6表示多樣性豐富,2.5≥Dv≥1.6表示多樣性較好,1.5≥Dv≥0.6表示多樣性一般,Dv≥0.6表示多樣性差,相關參數公式如下:

ni為第 i種的總個體數; Pi=ni/N為第 i種在樣品中的數量比率;S為總種數;fi為該種在各樣品中出現的頻率;N為全部樣品中的總個體數。

2 結果與分析

2.1 種類組成與分布

海南省紅樹林區大型底棲動物2009年6月調查已鑒定的有56種,其中軟體動物29種,占總種類數的51.8%;節肢動物18種,占總種類數的32.1%,全部為甲殼綱動物;環節動物7種,占總種類數的12.5%,全部為多毛綱動物;腕足動物1種,占總種類數的1.8%;脊索動物有1種,占總種類數的1.8%。各樣地種類組成見表1。

此次調查的7個紅樹林區的大型底棲動物組成有較大差別,種類最多的為花場灣,有29種,最少的為新英灣,為11種,其余在12~27種之間。除了種類數量有一定差別外,不同紅樹林區物種組成結構也有差異(表2)。

2.2 大型底棲動物優勢種和種類數的變化

海南省紅樹林區大型底棲動物優勢種類明顯,各區域間有一定差別。東寨港大型底棲動物優勢種是寬身閉口蟹、疏紋滿月蛤和臺灣泥蟹;清瀾港優勢種是弧邊招潮蟹、紅樹蜆和寬身閉口蟹;彩橋優勢種是小暗弧蛤、北方呼喚招潮蟹、寬身閉口蟹、明秀大眼蟹和十字小櫻蛤;新英港優勢種有股窗蟹、寬身閉口蟹、日本刺沙蠶和弧邊招潮蟹;花場灣優勢種有斜肋齒蜷、小翼擬蟹守螺和皺紋綠螂;三亞河優勢種是股窗蟹、全刺沙蠶、寬身閉口蟹、北方呼喚招潮蟹和斜肋齒蜷;青梅港優勢種是弧邊招潮蟹和單葉沙蠶(表3)。海南省紅樹林區大型底棲動物優勢種寬身閉口蟹、弧邊招潮蟹、北方呼喚招潮蟹、小翼擬蟹守螺等分布較廣,出現在所有調查區。

2.3 大型底棲動物數量組成與分布

海南省紅樹林區大型底棲動物的生物量范圍在42.88~298.08 g/m2,平均生物量為137.67 g/m2。生物量最高的是青梅港,為298.08 g/m2,生物量最低的是新英港,為42.88 g/m2。海南省紅樹林區大型底棲動物的棲息密度高,范圍在82.67~1 128 ind/m2,平均值為307.64 ind/m2。棲息密度最高的是花場灣,高達1 128 ind/m2,棲息密度最低是清瀾港為82.67 ind/m2(表4)。

2.4 多樣性指數分析

海南省紅樹林區大型底棲動物的物種多樣性指數高,分布范圍在1.94~3.41,平均為2.6;物種均勻度指數范圍在0.52~0.9,平均為0.77,表明海南省紅樹林保護區大型底棲生物的種類分布較多,群落分布較均勻,群落結構狀況良好。多樣性閾值(Dv)幅度為1.01~3.07,平均為2.0,說明該區大型底棲動物種類多樣性高,基本處于非常豐富和較好的水平(表5)。

3 結論與討論

(1) 2009年6月調查到海南省紅樹林區大型底棲動物56種,軟體動物占總種類數的51.8%;其次是甲殼類,占總種類數的32.1%。說明海南紅樹林區軟體動物和甲殼動物已構成大型底棲動物物種的最主要成分。這與已報道的浙江西門島[11]、福建[12]、廣東雷州半島[13]、深圳福田[14]、香港東部[15]及廣西[16-17]有相類似的規律。

(2) 將海南省紅樹林區大型底棲動物的特征與浙江、福建、廣東、香港、廣西紅樹林區比較(表6),種類最多的是福建,有278種,廣西次之,有262種。相對這些研究區域,海南紅樹林區大型底棲動物種類數較少,可能與本次調查僅在6月調查一次,取樣斷面較少有關,今后應結合季節變化和環境要素展開調查。

(3) 海南省紅樹林區大型底棲動物棲息密度低于深圳福田的698 ind/m2、浙江西門島的340 ind/m2、廣東雷州半島的320 ind/m2,但和福建、廣西山口紅樹林區底棲動物棲息密度大致相當。與附近紅樹林比,海南省大型底棲動物生物量最高,達307.64 g/m2;廣西山口次之,達301.11 g/m2,其余地區均較低。從大型底棲動物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棲息密度對比分析,本次調查結果與廣西山口紅樹林區結果最為相近。

(4) 海南省紅樹林區大型底棲生物的物種多樣性指數高,平均為2.6;生物均勻度指數平均為0.77,該區大型底棲動物物種類多樣性高,基本處于豐富和較好水平。

參考文獻

[1] 林益明,林 鵬. 福建紅樹林資源的現狀與保護[J]. 生態經濟,1999(3):16-19.

[2] 宋曉軍,林 鵬,蘇文拔. 我國紅樹林的動物多樣性和持續利用[C]//郎惠卿,林鵬,陸健健. 中國濕地研究與保護.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93-101.

[3] 鄒發生,宋曉軍,陳 康,等. 海南清瀾港紅樹林灘涂大型底棲動物初步研究[J]. 生態科學,1999,18(2):42-45.

[4] 鄒發生,宋曉軍,陳 偉,等. 海南東寨港紅樹林灘涂大型底棲動物多樣性的初步研究[J]. 生物多樣性, 1999,7(3):175-180.

[5] 江錦祥,李榮冠,魯 琳,等. 海南省東寨港紅樹林生態系生物多樣性研究[C]//廖寶文. 海南東寨港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研究. 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9:112-122.

[6] 韓淑梅,何 平,黃 勃,等. 東寨港典型紅樹林區底棲動物多樣性特征指數比較研究[J]. 西北林學院學報,2010,25(1):123-126.

[7] 黃 勃,張 本,陸健健,等. 東寨港紅樹林區大型底棲動物生態與灘涂養殖容量的研究 I.潮間帶表層底棲動物數量的初步研究[J]. 海洋科學,2002,26(3):65-68.

[8] GB/T 12763.6-2007《海洋調查規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調查[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41-44.

[9] 沈國英,施并章. 海洋生態學(第二版)[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158-163.

[10] 陳清潮,黃良民,伊健強,等. 南沙群島海區浮游動物多樣性研究[C]. 中國科學院南沙綜合考察隊南沙群島及其鄰近海域海洋生物多樣性研究I.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4:42-50.

[11] 高愛根,陳全震,曾江寧,等. 西門島紅樹林區大型底棲動物的群落結構[J]. 海洋學研究, 2005, 23(2):33-40.

[12] 張雅芝,陳燦忠,王淵源,等. 福建紅樹林區底棲生物生態研究[J]. 生態學報,1999,19(6):896-901.

[13] 劉勁科,韓偉棟,何秀玲,等. 雷州半島紅樹林區底棲動物多樣性的研究[J]. 海洋科學,2006,10:65-69.

[14] 余日清,陳桂珠,藍崇玉,等. 深圳福田紅樹林底棲動物的種類組成研究[M]//范航清,梁士楚. 中國紅樹林研究與管理.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130-135.

[15] 蔡立哲,譚鳳儀,黃玉山,等. 香港東部紅樹林區大型底棲動物種類組成與數量分布特點[J]. 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37(1):115-121.

[16] 韋受慶,陳 堅,范航清. 廣西山口紅樹林保護區大型底棲動物及其生態學研究[J]. 廣東科學院學報, 1993,9(3):45-57.

[17] 賴廷和,何斌源. 廣西紅樹林區大型底棲動物種類多樣性研究[J]. 廣西科學,1998,5(3):166-172.

猜你喜歡
群落結構多樣性海南省
“2022年4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時發表的重要講話”等三則
海南省紅樹林區浮游動物多樣性的初步研究
淺談新時期群文輔導工作的特征
舞蹈表演的表現形式多樣性研究
水磨地區蕨類植物多樣性調查分析
濟南流域春季浮游植物多樣性的研究
我國濕地10年“丟”一個海南省
濟南流域輪蟲群落結構及多樣性的研究
黃河蘭州市區段浮游動物群落結構調查及水質初步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