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議城市孤島型文物保護單位的現實困境

2017-01-21 00:19陳愷旻
卷宗 2016年10期
關鍵詞:孤島

陳愷旻

摘 要:以福州閩王祠為范本,探討城市孤島型文物保護單位面臨的一些典型問題,并對現有的保護和利用方式進行評述。

關鍵詞:閩王祠;孤島;文物保護單位

文物保護單位是對列入我國國家保護名錄的不可移動文物的法定稱謂,城市中的文物保護單位多以古建筑為載體,收藏其他可移動或不可移動文物。在城市舊城區的改造過程中,一部分歷史文化街區能夠相對完整地保存下來,如福州三坊七巷,集中分布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共計28處。但另外一部分文物保護單位則被新建成區分割包圍,成為了現代城市中的孤島,在文物保護、空間利用等方面都受到了極大的消極影響。

忠懿閩王祠(以下簡稱閩王祠)是一個典型的城市孤島型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福州市鼓樓區,東、北、西三面為福州市第十九中學(以下簡稱十九中),西南面在2012年之前是一片400平方米左右的棚戶區。南面隔慶城路與福建省立醫院相對。本文試以閩王祠為范本。對城市孤島型文物保護單位面臨的保護和利用中的兩方面典型問題進行分析。

1 當前存在的一些典型問題

1.1 長期存在的非法侵占和破壞現象

閩王祠本為王審知故居,原本占地面積遠較今日為大。然而今日僅殘余南北長50米,東西寬30米左右的狹小地塊。大殿在文革期間被十九中校辦工廠占用作為廠房,西側院落被占用作為十九中宿舍樓直至2012年。第三進院落作為公房,直至2011年依然有兩戶居民居住。本就有限的空間被大量侵占,導致閩王祠布展空間非常狹窄,辦公空間也極為緊張。展廳只能布置在大殿內,工作人員只能在西連廊下約7平方米的狹小空間內辦公。鑲嵌于第三進墻體內的吳越國重修忠懿王廟碑銘也長期不見天日。

依據自2009年10月1日起開始施行的《福建省文物保護管理條例》第二章第十四條明確規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內的土地,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占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文物保護管理條例中也都有類似規定。然而在相關法規出臺之前,文物保護單位用地被侵占已經成為既成事實。防止進一步侵占只是保護工作的一部分,收回已被侵占的文物保護單位用地才是當前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1.2 復雜的安全隱患

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建筑多以木、磚、瓦、土作為主要建筑材料,夯土或磚塊作為外墻,木梁柱作為主要支撐承重結構。以傳統建筑材料營建的古建筑結構強度普遍較低,且存在耐火性差、耐腐蝕性差、防潮防水能力弱等先天缺陷。抵御自然災害和人為破壞的能力也遠較現代建筑為弱。

依據《福建省文物保護管理條例》第二章第十七條規定,在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內,禁止進行有損文物安全的活動,禁止存放易燃、易爆、易腐蝕物品。當前文物保護單位周邊的棚戶區和危舊房,居民多為流動人口和老年人,難以約束其日常行為進行。如閩王祠內的十九中宿舍樓和第三進沒有獨立出口,居民長期通過閩王祠側門進出,甚至帶入無關社會人員,使安防工作局面更加復雜。西南面的棚戶區也存在著建筑結構危舊、雜物堆放混亂、用電線路老化和居民私自破壞建筑墻體等安全隱患。

此外,城市地平線日漸抬高,而閩王祠卻依然在原地。時至今日,閩王祠大部分地面已低于外部路面數十厘米,極易受到內澇威脅。

1.3 文物陳列與受眾認知水平的矛盾

城市孤島型文物保護單位通常保存有非常豐富的歷史遺存,如閩王祠保存有唐代恩賜瑯琊郡王德政碑、吳越國重修忠懿王廟碑銘、明代重修忠懿王祠碑記等珍貴碑刻。全國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州華林寺是我國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構建筑物。

當前城市孤島型文物保護單位的陳列,普遍呈現不可移動文物豐富且價值高、可移動文物貧乏且價值低的特征。如閩王祠陳列以附屬碑刻為主,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泛船浦天主教堂的歷史文化價值在于建筑本身。而相比瓷器、書畫等常見的古董,碑刻、古建筑等不可移動文物的鑒賞難度更大。公眾更容易從拍賣會的成交價去評價古董的珍貴與否,反而忽略文物古跡本身的內涵。

許多文物保護單位所涉及的歷史事件和人物也對于公眾而言也比較陌生。如很多福州市民在教科書上學習過左聯五烈士的相關內容,但并不知道五烈士中的胡也頻是福州人,故居就在福州烏山南麓。

1.4 接待能力與交通條件的不足

市區孤島型文物保護單位普遍存在著館舍面積小、工作人員少等先天痼疾。在接待大批參觀者常有力不從心之感。如閩王祠在接待王審知后裔組團參拜的時候,上百甚至數百王氏宗親涌入其中,工作人員維持秩序的難度急劇增大。

同時,大部分城市孤島型文物保護單位的交通狀況都不甚理想。如閩王祠通過慶城路與五四路相連。慶城路是二車道單行線,南北分別為福建省立醫院與十九中,晝間車流量大,交通擁堵現象非常嚴重且缺少停車位。不少參觀者駕車抵達后才發現附近無法停車。

接待能力的不足限制了大型旅行團參觀團的參觀訪問。交通條件的不足則增加了市民自行前往參觀的難度。

2 今后的保護和規劃使用

2.1 文物保護單位的環境整治

在當前文物保護工作中,有一種觀點認為,應當保持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風貌和民俗傳統,不必遷出其中的居民。但根據我們的工作實踐,這種觀點并不適用于大部分城市孤島型文物保護單位。

部分城市孤島型文物保護單位并不是古民居,如閩王祠是祠堂、臺江區琉球館是館驛,本身不應當也不適合承擔居住功能,居民是在破壞而非保持歷史風貌。另外一部分文物保護單位雖然是古民居或者名人故居,但居民是近幾十年內遷入居住的,其生活方式與歷史傳統風貌并無傳承關系。就地安置保持歷史風貌的操作方法僅適用于較好地延續了歷史傳承的古民居古村落。為了消除安全隱患、改善文物保護單位的工作和接待條件,應當通過產權置換、拆遷安置等渠道,盡量將文物保護單位內的居民遷出安置。

福州市文化新聞出版局(現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會同福州市博物館經多方努力,與福州市教育局、福州市住宅發展有限公司多次協商,將侵入閩王祠西側院落的十九中宿舍樓予以拆除,閩王祠第三進居民重新安置在西園新村兩套60平方米安置房內,其后對閩王祠第三進建筑進行了修復重建。另結合城市綜合整治和棚戶區改造項目,對周邊棚戶區居民進行重新安置,原棚戶區地塊改為十九中用地。經過整治,大大增加了閩王祠的布展空間,也改善了辦公條件,消除了安全隱患,提升了視覺效果。也使得原本深藏第三進的吳越國重修忠懿王廟碑銘具備了展出的條件。

2.2 合理利用,深入發掘文物保護單位的內涵

在完成第三進建筑的修復重建后,福州市博物館在閩王祠陳列布展了《海絲門戶 有福之州——福州“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專題展》的分展館。同時組織研究人員,對王審知及其繼承人治閩時期,福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門戶港口崛起和發展的歷史進行了深入分析。探討這一歷史進程中福州海上貿易發展的原因以及王審知在其中的貢獻。并進一步分析王審知開拓海上貿易對當時以及后世福州的影響。

2.3 文物保護單位的聯動

閩王祠距離福州文廟、華林寺兩個文物保護單位各約1公里,距離歷史文化古跡集中的三坊七巷則有大約1.5公里。城市孤島型文物保護單位接待能力較弱的痼疾,未來可望通過與旅游部門溝通協商,將大旅行團拆分為小分隊,在不超過文物保護單位接待能力上限的情況下,分別按不同順序前往各個文物保護單位參觀的方式予以緩解。

3 小結

美國作家R·W·埃默森(R·W·Emerson)曾經說過:城市“是靠記憶而存在的”。城市孤島型文物保護單位在歲月的洗禮下記錄著城市的發展歷程,保持著城市的歷史記憶,展示著城市的特色風貌。相比較為完整保存的歷史文化街區,它們的保護工作面臨更大的困難和挑戰。需要文物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社會公眾更多的關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修訂)2013

[2]《福建省文物保護管理條例》(修訂)2009

猜你喜歡
孤島
孤島記
孤島的黨建力量
不再是孤島
肖賢梅 孤島脫貧帶頭人
《島上書店》:與書相伴,沒有誰是一座孤島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孤島求生記
神秘島(四) 一座孤島
小功率光伏并網逆變器反孤島保護的研究
互聯互通破“孤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