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貿易發展及展望

2017-01-21 00:33王爽
卷宗 2016年10期
關鍵詞:比較優勢潛力

摘 要:伴隨中國經濟發展全面進入新常態,中日貿易也呈現出了新發展格局,中日貿易的商品結構也發生了新的變化?;谥腥召Q易結構特征、雙邊比較優勢差異和互補性、貿易和投資結合度,明確中日雙邊貿易現狀及貿易商品結構特征基礎上,分析中日貿易發展潛力及其走勢。本文通過分析掌握中日貿易發展潛力及其走勢,對于改善和推動中日兩國乃至東北亞地區區域政治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中日貿易;潛力;比較優勢

基金項目:哈爾濱商業大學2015年研究生創新科研項目YJSCX2015-382HSD)

1 引言

進入2016年后,中日貿易雖然保持繼續增長的態勢,但增速明顯下降了。針對釣魚島危機下的中日貿易發展,仍存在著中國對日貿易逆差迅速擴大、未徹底改變垂直分工的狀態、中日貿易的利益不均衡、日資企業主導中日貿易、日本高新技術產品壟斷中國市場勢頭擴大和中日政治關系冷影響中日貿易等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全球價值鏈時代下如何發揮兩國的比較優勢實現經貿共贏,避免中日兩國“政冷經熱”逐步演化為“政冷經冷”,作為亞太地區舉足輕重的兩大經濟體,中日兩國在經貿領域如何進一步展開合作與交流,這不僅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更關系到兩國人民的福祉,推動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經濟的繁榮。在經濟日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地緣經濟、區域經濟合作不斷深化,

2 消費者信心不足日本經濟發展低迷

2015年以來,在內外需求的帶動下,日本經濟出現短暫復蘇,一季度日本GDP環比增長1.1%,為一年來的最大漲幅;但由于出口疲弱和內需低迷,二季度日本GDP增速為-0.3%;9月份日本工業生產環比上升1%,但不足以彌補7月和8月的下滑,由于工業總產值縮水,三季度日本GDP縮水成為必然,出口方面,外部需求增長放緩,特別是亞洲外部需求不振,導致日本出口大幅下滑,2015年前三季度日本貨物貿易出口增速分別下滑6.0個、10.2個和11.4個百分點。2014年4月日本上調消費稅以來,日本家庭消費支出持續萎縮,2015年3月日本家庭消費支出同比下滑10.6%,為2005年以來最大下滑幅度。由于家庭消費支出占日本GDP的比重約為60%,內需的持續低迷拖累了日本經濟的復蘇進程。盡管5月份家庭消費支出實際同比增長4.8%,為上調消費稅以來的首次增長,但總體上呈大幅下降趨勢,9月份下降0.4%;6月家庭消費者信心指數為42.4,連續7個月增長,此后有所下降,10月下降至41.1。這表明,日本消費有所復蘇但是勢頭并不強,物價上漲可能是食品價格上漲導致而并非需求強勁所致;消費者信心指數仍處于50以下,表明消費者對本國經濟前景悲觀多過樂觀。因此,內需疲弱態勢并未徹底轉變,日本經濟復蘇基礎仍然脆弱。

3 中日貿易發展現狀

中日貿易發展歷史情況:從1972年中日建交,到進入經濟發展全球價值鏈時代,中日貿易迅猛發展,但也劇烈波動,具有不穩定性。至1990年年均增長率最高達16.7%,1972年的10.4億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3295億美元;2008-2012年,日本為中國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場,截止2013年,雙邊貿易額達3119億美元。中國對日貿易收支為逆差,年平均貿易逆差額為391.4億美元;中國為日本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自2012年4月以來,“釣魚島問題”、“購島國有化”等問題的出現,中日兩國政治、經貿關系明顯惡化。2011年日本在中國的進、出口貿易伙伴中分別排名第三位和第五位,中國在日本的進出口貿易伙伴中均排名第一位。盡管2002年至2011年間,中日貿易保持了持續的穩健增長,中國對日名義進口與出口額的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12.9%和11.54%。

中日貿易迅速發展,對兩國經濟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特別是對日本經濟來說,中國這一最大的貿易伙伴國更成為推動其復蘇的重要因素。曾經很長一段時間,中日經貿關系越來越密切,同時中日貿易的快速增長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帶來了巨大的轉型機會。而且更直接地促進了日本經濟的復蘇。中國和日本之間的貿易商品結構為例,根據日本財務省的數據統計,日本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中工業產品雖然接近,但是這些工業產品中紡織品和服裝、非金屬礦物制品、木制品比如家具,這些產品仍然是日本從中國進口的數量最大的產品,相比之下,日本對中國的出口幾乎涉及所有工業產品,比如普通機械、電器機械、運輸機械、精密機械及其它精細加工裝配型產品,日本從中國進口的工業產品是日本在中國進行組裝加工的辦公設備、家用電器和光學儀器等產品,而出口到巾國的則主要是金屬加工機械、重型機械、汽車等交通運輸設備。

19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范圍內國際分工愈加深入,比較優勢越來越明顯,貿易一體化已經成為發展的趨勢,中日兩國的貿易結合度,在近幾年來呈現出逐漸降低的趨勢,但是基本處于較高規模水平,并且日本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要低于中國對日本的貿易依存度,兩國在雙邊貿易中結合的依然比較密切。由于兩國之間存在極強的互補性和已形成的密切經貿關系,雙邊經貿額能夠保持相對穩定的擴大和發展。隨著兩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隨著中國經濟技術水平的提高,兩國的互補性將趨于多樣化,貿易互補將進一步擴展為消費和市場互補等諸多方面。

4 結論和展望

通過對中日貿易現狀、貿易商品的結構特征、雙邊的比較優勢和互補性特征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中日兩國的雙邊貿易在其各自的貿易總額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雙邊貿易交易量和交易規模比較大,貿易商品具有較高的相似性,產業內貿易比重比較高。

第二、中日兩國在現實行比較優勢上存在較大差異。中國比較優勢體現在初級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上,日本比較優勢體現在資本密集型產品上。在核心競爭力的比較上,日本除了機械運輸設備和部分關鍵零部件具有劣勢外,其他行業均強于中國。

第三、中日兩國在機械、計算機以及相關零部件的雙邊貿易上具有較強互補性,在一些代表核心競爭力的產品上具有很強的貿易互補性,雙邊貿易潛力巨大。

第四、中日貿易產品結構相似,產業內貿易比重比較高。這種高結合度的雙邊貿易態勢意味著中日雙邊貿易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要經貿關系。近年來兩國在貿易和投資規模上雖然呈現出下降的趨勢,但兩國的貿易密集度依然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在綜合考慮中日經濟發展現狀,中日貿易結構需要以及市場互補性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通過日本目前在華投資額來推斷未來中日雙邊貿易會繼續擴大升級。

參考文獻

[1]曹岳.日本為什么視亞投行是對手[J].國際在線,2015.03.26

[2]方齊勝.日本國營鐵路對外的技術援助[J]經濟理論與實踐,1980,(11):

[3]江瑋.日本加緊出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J].財經,2015.6.22

[4]姚帥.透視日本對外援助新政策[J].國際經濟合作.2015,(05)

作者簡介

王爽,女,哈爾濱商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

猜你喜歡
比較優勢潛力
潛力榜
PPP模式怎樣發揮最大潛力?
學習潛力揭秘
12星座
報廢汽車拆解潛力巨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