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學習者個人因素對外語習得的影響

2017-01-21 02:35閆秀霞
卷宗 2016年10期
關鍵詞:個體差異學習動機年齡

閆秀霞

摘 要:外語習得是指習得一門不同于母語的另一種語言。學習者學習外語,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個人因素、環境因素,學習過程等。其中,個人因素又涵蓋了年齡、學習動機,認知風格等方面,而這些因素之間會相互影響,最終影響外語習得。本文就從個人因素的三個主要方面著手,探究其對外語習得的影響。

關鍵詞:外語習得;個體差異;年齡;學習動機;認知風格

1 引言

外語習得是關于學習除母語外的另一門語言,指學習者在本國學習的目標語,是一種經過指導的習得過程,一般由教師指導或通過教科書等資料進行的學習過程。然而,教育者通過觀察,發現具有相同起點及外語水平層次的學習者,在一階段的學習之后,他們外語語言能力具有明顯的差異性,這便體現了學習者的個人因素對外語習得所產生的影響。本文將對影響外語習得的一些個人因素進行分析、探討,從而希望對教育者與學習者在今后的教學與學習中有所啟迪。

2 影響外語習得的個人因素

(一)年齡

社會語言學家經過大量的研究發現:年齡作為一種主要的個體因素對外語習得具有重要的影響。關鍵期假設理論由神經生理學家Penfield和Roberts提出。關鍵期是指在一個有機體生命中的一段時間,某些外部條件對其的影響超過在其他時間所能達到的程度。1959年,他們從大腦可塑性的角度,提出10歲以前,是學習語言的最佳年齡。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Eric Heinz Lenneberg則從醫學臨床經驗,以神經生理學的觀點有系統地解釋語言學習關鍵期,他認為人的大腦從2歲開始出現單側化,在其完成前,人是用全腦來學習語言;約在11-19歲左右,大腦會完成單側化,從此,語言學習主要由左邊大腦負責。人腦單側化后的語言學習不如全腦學習時期來得好。因此,語言學習最好在大腦完成單側化之前,這也就是所謂的“語言學習關鍵期”。這一理論表明學習語言越早越好。

顯然,年齡對外語習得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至于是不是年齡越小,外語習得的效果越好,至今還是一個語言學界熱議的話題之一,但普遍認為:學習一門語言的年齡還是盡早一點。

(二)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指引發與維持學生的學習行為,并使之指向一定學業目標的一種動力傾向,也被視為最重要的個人因素中的一部分,是影響學習成果的重要內在因素之一。

科學家曾針對同一課程目標,對不同的學習者在一段時間之后的學習效果進行分析、研究,他們發現:在其他可變因素確定的條件下,學習者動機不同,直接或間接地對外語習得造成影響。首先,學習者的個體動機不同,則引發了不同的學習語言的動力和態度,從而學習的持久性和自覺性不同,最終導致外語習得的效果產生差異。其次,學習動機的強度也對習得的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動機過強或過弱,都不利于學習和保持。并且,動機的強度直接影響解決問題的效果。不少心理學家認為,動機的中等程度的激發或喚起,對學習具有最佳的效果。

既然學習動機對外語習得的影響如此之大,那么,教育者需要從三方面激發學習者的動機:第一,把啟發式教學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習者不斷思考;第二,保持學習者的動機程度在一個中等水平,有助于外語習得的效果;第三,給予學習者恰當中肯的評定,作為對其學習結果的反饋。

(三)認知風格

認知風格也稱認知方式,是指學習者在信息加工過程中表現出的較為持久的特有風格,與智力零關聯或關聯不大,大多是自幼所養成的在知覺、記憶、問題解決過程中的表達方式。認知風格具有個體差異性、穩定性和一致性等特點,對外語習得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認知風格種類繁多,主要包括場獨立型和場依存型、沖動型與沉思型、同時型與繼時型。

1. 場獨立型和場依存性

美國心理學家赫爾曼·威特金認為有些人較多地受身體內部線索的影響,有些人則較多地受環境信息的影響。他把個體較多依賴自己內部,不易受外來因素的影響和干擾,而獨立對事物做出判斷的認知風格稱為場獨立性;相反,個體對自身所處的外在環境較多依賴,在環境的刺激下定義知識、信息的稱作場依存性。場獨立性學習者遇到問題時更偏愛依靠自己的力量,獨立完成,更多的聽從自己內心的想法,具有較強的分析組織能力,但不擅于交際;而場依存性學習者的依賴性很明顯,相比自己的想法,他們更偏向于詢問、請教他人,并尋求解決方案,他們認為通過此獲取知識,依賴性過強。

2. 沖動型與沉思型

沖動型的特點是反應快,精確性差。沖動型學生總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細致地分析問題,他們不管正確與否就急于表達。他們的信息加工策略使用的多是整體加工方式,在完成需要做整體型解釋的學習任務時,學習成績會更好些;而在面臨具體細節等問題時,就會考慮不周,出現問題,因為閱讀、推理需要細心分辨的能力。沉思型的特點是反應慢,但精確性高。這種學生先將問題考慮周全,再作反應,他們注重解決問題的質量,絕非速度。但當回答熟悉較簡單的問題時,反應仍然較快;面臨較復雜的問題時,他們沉思型的特點表現得更為明顯。他們的信息加工策略多采用細節性加工方式,因此,在攻克需要對細節做分析的任務時,學習成績會更好。沖動型學生會出現閱讀困難,常伴有學習能力缺失,學習成績不太好。

3. 同時型與繼時型

達斯等人根據腦功能的研究,區分了同時性與繼時性的認知風格。他們認為,左腦優勢的個體表現出繼時性加工風格,而右腦優勢的個體表現出同時性加工的風格。繼時性認知風格的特點是,在解決問題時,能一步一步地分析問題,每一個步驟只考慮一種假設或一種屬性,提出的假設在時間上有明顯的前后順序;同時性認知風格的特點是,在解決問題時,采取寬視野的方式,同時考慮多種假設,并兼顧到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能。同時性和繼時性不是加工水平的差異而是認知方式的差異。

3 結語

綜上所述,學習者的年齡、學習動機和認知風格對外語習得效果有著重大的影響,這也是本文主要分析、研究這三方面因素的原因所在。當然,仍存在著其他因素,如學習環境、學習過程等影響著對外語習得的效果。由此看來,外語習得過程相對比較復雜。然而,在學習者的實際應用中,很難改變客觀環境來輔助外語習得效果,因此,更需要學習者從自身出發,通過自身的努力,不斷縮小與他人的差距甚至超越他人。隨著語言學研究的不斷發展,相信學習者的外語習得效果會取得一個質的突破。

參考文獻

[1] 陳丹鳳.影響二語習得的因素 [J]. 科教文匯(下旬刊),2006( 11).

[2] 陳海燕. 個體差異在二語習得中的作用 [J]. 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3).

[3] 郝爽.影響二語習得的個體差異因素分析 [J]. 安徽文學, 2011(10).

[4] 李小雪. 學習者個體差異對二語習得的影響 [J]. 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4(9).

[5] 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5] Ellis, Rod.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nd Acquisition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 6

[6] http://baike.haosou.com/doc/1543195-1631403.html

猜你喜歡
個體差異學習動機年齡
如何激發初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
淺談新課程下的初中英語分層教學
算年齡
大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績的相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