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如何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2017-01-21 10:25單清華
卷宗 2016年10期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實踐能力小學

摘 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學教育中愈發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尤其是學生的實踐能力。綜合實踐活動是培養小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基礎教育課程的亮點。因而,小學教師應注重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通過舉辦各類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提供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的機會,實現創新、合作能力的有效提升。本文就如何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了研究探討。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實踐能力

小學綜合時間活動在小學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對于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等,有重要作用。相較于坐在課堂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小學生更加喜愛自己動手實踐,因而,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綜合實踐活動,在課外活動中靈活運用課內所學知識,進行知識的延伸探究,從而實現知識的進一步豐富及內化。

1 綜合實踐活動相關概述

在《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中,明確規定從小學3年級開始,必須要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直至6年級結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綜合實踐活動并不包含在學科領域框架中,而是超出之外,課程組織形態具有相對獨立性。與小學數學、語文等學科相比,綜合實踐活動對實踐性、自主性、開放性等更為強調,且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直接經驗為基礎,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連接,綜合運用已經學習的相關知識,提升知識的運用能力[1]。

對于小學3~6年級的學生來說,綜合實踐活動所依托的領域包含四個方面,一是研究性學習,二是社區服務,三是社會實踐與勞動,四是技術教育與信息技術教育,實際開展過程中,這四個領域的界限并不清晰,即可跨界線開展,以提升活動內容的綜合性。由實踐研究可知,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于社會實踐為狹義方面的綜合實踐活動的核心性內容?;诖?,對于綜合性實踐活動課程來說,本質即為實踐,通過實踐,提升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2 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必要性

近年來,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對人才的實踐能力越來越注重。一項相關的調查研究可知,在所調查的大學生中,認為自己具有較強的創新與實踐能力尚不足6%,多數大學生認為自己的創新與實踐能力一般。隨著人們對學生實踐能力重視程度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注意到小學生,尤其是學生家長,更戲外通過實踐的方式,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合作能力、辦事能力等。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在3歲以前,50%的生活習慣與技能已經形成,6歲時,30%形成,20歲前,剩余的20%形成,原因為青少年具有旺盛的精力,能夠較快的接受新鮮事物[2]。由此說明,實踐教育應從小學開始,在適當的時間開展實踐活動課程,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以后學習及生理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由上述敘述可以看出實踐教育對小學生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學教學中,十分有必要的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相應的培養方式,提升學生的觀察力、解決問題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3 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路徑

(一)自主探究模式下的培養策略

對于小學生而言,其身心發育尚不完善,其對紛雜生活充滿了好奇,因此,綜合實踐活動中應融入趣味性,以此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與傳統的被動、接受性學習相比,自主、探究式學習,凸顯了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與積極思考。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采用灌輸式的方法傳播知識,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自主探究模式下,不僅能夠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使其逐漸擁有修改、推敲等習慣,還能夠拓寬其思維,針對同一問題,可以從多角度分析與研究。此后,小學生擁有了一定的經驗,為實踐提供了可靠保障,利于開展各類實踐活動,同時也利于培養小學生的實踐能力。

例如:以節約用電為例,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年齡、認知及性格等,明確教學目標,劃分活動小組,指導其調查家庭、校園的用電情況,并集中匯報調查情況及結果。通過實踐活動,使小學生了解了節約用電的意義,提高了其溝通能力、觀察能力與思考能力,在整個活動期間,小學生均保持著高度的參與熱情[3]。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全方位關注影響小學生學習與成長的因素,并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狀況,為其提供個性化與差異化的綜合實踐活動,此后方可提高其實踐能力。

(二)合作模式下的培養策略

綜合實踐活動主要是借助不同的活動,豐富小學生解決問題經驗,使其掌握相應的技巧,并逐漸提高其實踐能力。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小組合作方式,展開課題探究,逐漸提高學生的創新力與探究力,使其與學校、社會間的關系更加緊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結合教學目標、活動內容等,制定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案,為小學生營造舒適、活潑的學習氛圍,通常情況下,實踐活動小組成員應在兩名以上,在活動中小學生應積極溝通、交流與協作,使其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同時也可提高其綜合能力。

例如:以拼圖活動為例,教師應為學生提供不同的拼圖圖案,引導學生提高拼圖效率。在布置任務過程中,學生可自發組成小組,也可由教師劃分小組,經組內成員討論,選取最優拼圖方案,待方案確定后,在組內進行實踐,在此過程中小學生可以發表各自想法,越是新奇,教師越應鼓勵,從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在合作模式下,教師應充分發揮組間合作的功能,將學過的知識和實踐活動進行有效連接,逐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同時,在學習過程中小學生應明確自身的職責,在規定時間內,認真完成活動要求。通過小組合作,小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將不斷提高,因此,實踐中應合理運用,并探索其有效的教學手段與方法。

(三)基于生活實際的培養策略

對于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單純依靠合作等遠遠不夠,更為關鍵的是結合生活元素。眾所周知,小學是學生好奇心較強,且具有較強的形象思維的階段?;诖?,在實踐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幫助學生加強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綜合實踐能力。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元素,充分調動小學生興趣,挖掘學生的創新意識。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吃東西這一生活常見現象,組織“小當家”野炊活動,引導并鼓勵學生通過觀察、詢問等方式收集與活動相關的內容,并親自動手,參與到實踐活動當中。為了確?;顒幽軌蝽樌M行,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任務布置,如組長、計時員等?;顒咏Y束后,教師要注意對整個活動進行總結和評價,鼓勵學生大膽去做,使得教師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當發現小學生遇到困難時,要及時伸出援手,幫助小學生解決問題,從而確保實踐活動能夠有序開展。

通常情況下,小學生對于教師的信任度較高。因此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積極收集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無論小學生的想法多么天馬行空,教師都不要急于否定,以免挫傷學生的興趣,反而要適當鼓勵和表揚,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促使學生能夠深入探究,并告訴學生即便是挫折也是在所難免的。通過此,學生日后會更加愿意參與到實踐活動當中。將生活元素滲透至學生能力培養中,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如此,還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促使學生親身體驗和感知。

4 結論

實踐能力是當前人才必備的一種素質條件,教師應意識到這一素質的重要性,并注重學生的從小培養,通過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實踐能力培養平臺。同時,遵循學生個性化要求,結合學生真實喜好,以激發其學習欲望,實現思維的進一步拓展,為其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葛微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02:128-129.

[2]郭玉定.如何開展小學科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科學素養[J].學周刊,2015,33:189-190.

[3]陳妙姬.基于綜合實踐主題活動的小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J].課程教學研究,2013,10:82-86.

作者簡介

單清華(1971-),女,遼寧大連人,大專,一級教師,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向。

猜你喜歡
綜合實踐活動實踐能力小學
高校單片機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探討
芻議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