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算機基礎實訓》課程改革的探討

2017-01-21 10:55張洪瑞
卷宗 2016年10期
關鍵詞:項目驅動案例教學

摘 要:文章從學生計算機水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最終成績考核等方面探討了《計算機基礎實訓》課程的改革情況,并對課程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說明。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實訓;案例教學;項目驅動;延伸學習

1 案例教學面向不同基礎的學生

高職學生入學時,計算機使用操作的掌握程度差異很大,因成長和學習的環境不同,有的學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就已經通過網絡學到了不少計算機使用知識,不僅打字能快速完成,畫圖也能夠熟練操作;同時,也有一些學生很少接觸計算機,對鍵盤完全不熟悉。教師同時面對著不在同一起點,基礎參差不齊的學生們,這就給教師把握上課進程進度帶來不小的難度。對計算機水平不等的學生們按照以前的大綱從基礎知識講起,必然會產生水平高的學生不愛聽,不熟練的學生聽不懂、跟不上的矛盾狀況。因此,我校信息工程學院對基礎實訓課進行了試點改革。

不再像以往一樣,按照教材一步一步的從基礎知識講起,全面同步地由淺入深的練習基礎操作;而是引入相應的項目案例,每節課結合案例演示,使學生只掌握本案例所涉及到的知識點。

2 設置有針對性的課程項目

以往,計算機基礎實訓課程一直對各個專業的學生采用同樣的教學內容和操作練習題,沒有結合各專業的特點,將該專業特色融入到教學環節中。課程改革后,通過對上課學生所屬專業的調研,結合未來職業崗位特點和后續課程的需求,針對不同的專業專門設置了精選的項目案例,教師授課時,面向不同專業的學生采用不同的項目案例,譬如在演示講解Excel表格制作的時候,對物流專業學生采用“物流區間配貨報價明細表”計算物流運費成本案例,而會計專業則采用“excel函數計算”案例,每個項目案例均為模擬工作情景設定,所以學生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體驗到真實工作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了解自己所學專業工作的特點,從而能夠提前為自己的就業和學習定制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計劃。

3 創建擴展課外內容,引導自由學習

隨著各學院專業的逐年增加,《計算機基礎實訓》作為公共基礎課程,多軟件間的相互協作與綜合應用覆蓋范圍不斷擴大,針對不同專業特點的案例練習內容越來越多,但課程的總學時并沒有增加,反而相對非常有限,對此我院創建并實施了“第二課堂”的教學方式,即利用學生課外的自由上機時間,讓這些對某一專業方向感興趣的學生,把因上課時間少而無暇接觸的案例項目練習放到課外拓展,也為起點較高的學生設置增加了復雜度和難度的擴展案例練習,盡可能地使不同起點的學生都能在課程進度內獲得各自最大化的學習效果。

同時,一邊建設一邊完善的《計算機基礎實訓案例庫》也面向所有學生開放,庫中收集了課程教師精選的多種趣味案例項目,提供給有余力的學生自發的學習。學生也可以通過案例庫里不斷更新的帶有濃厚專業特點的案例練習,提前了解本專業以后的實習方向,片面地體驗一下本專業的工作內容和狀態,為以后的頂崗實習做好鋪墊,也使《計算機基礎實訓》在有限的課程學習結束后,本課的課程教學在時間上得到延伸,甚至能夠一直支持學生到就業工作。

4 開辟多種教學方法

在計算機基礎實訓課堂教學中,除主要實行的案例教學以外,按照學生計算機水平的差異和專業的不同,也采取了多種有效的教學模式。譬如分組教學、任務驅動、課堂宣講等教學模式,在對物流專業的教學中,我們把任務驅動和分組教學結合起來,將班級所有同學盡量等分成若干組,每個組領取一個任務項目,每個學生自行負責項目中的一部分工作,這樣,每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完成自己承擔的任務,又要兼顧整個小組的進度,也必然會涉及到組員和組員之間工作的銜接,如此就很自然地引入了團隊的概念,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

在小組內,由于學生各自不同的計算機水平差異,每人都會自動找到自己能夠承擔的部分,在協同完成整個項目的過程中,為了不拖慢整個小組的工作進度而相互督促和幫助,無形中就增加了學習節奏和動手操作執行的緊迫感,同時,在整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會不自覺地將自己和其它組員進行對比,這樣就會發現自己工作中的缺點和不足,進而加以改正,通過努力學習調換到自己中意的崗位。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由被動聽課、機械地跟隨模仿操作轉變為主動學習、積極求解,勇于學習、樂于學習,顯著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教師始終在一旁觀察引導,清晰地掌控課堂全局,教師的身份也由以往的“盲目講解員”變成了每個項目中的“總監”和“技術支持”,極大地拉進了學習過程中師生之間的關系和距離,可隨時隨地就出現的問題進行交流,方便溝通。這遵循了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也符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5 改革考核方式

《計算機基礎實訓》課程,以往主要是為新生參加全國計算機等級(一級)考試打基礎,將通過國家考試取得證書做為唯一標準,這就局限于應試教育,并不能很好地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全面地評價。

課程改革后,我們將實際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為考核的標準。不設置任何考試,在項目庫里,將教師編輯整理的各色項目案例,按照每個項目的難易程度和復雜程度分別為每個項目標注相應的分值。在這7天的實訓課程中,每個學生都要在不同分值檔次的項目中選擇夠60分的項目案例,獨立完成后提交由教師進行評分。這樣一來成績的考核就不會局限于某一知識點或是某一題的范圍內,學生可選擇的空間更廣,每一名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偏好,有針對性地選取相應的項目,選取了自己喜歡的方向之后就自然會更加認真地學習,這樣在課程結束后,每個學生在計算機基礎這門課上,就會在“通”的基礎上還有“精”的一面,而且學生在認真挑選項目,各自權衡進行比較的時候,也自然而然地擴展了自己的知識面,開闊了眼界。

針對不同的專業的特點,我們引入了不同的考核方式,例如對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我們設置為宣講報告形式的考核方式,利用課程中所學的知識,綜合運用Word 、Excel 、Visio和Power point等工具制作自己的產品介紹或是簡歷,在全班面前進行宣講,由教師打分。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當眾演講的膽量,又強化了組織語言和規劃軟件統籌的企劃能力,也兼顧了自媒體版面的設計能力鍛煉。在有限的課堂上,最大化地鍛煉學生的各項能力,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隨著試點實踐項目的開展,一切從計算機的實際應用出發,以綜合素質為基礎,結合職業能力,將刻板的傳統教學轉變為靈活變通的以項目驅動的案例教學,一定會使《計算機基礎實訓》課程教學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參考文獻

[1]裴來芝,《計算機應用》課程改革的探討[J].機械職業教育,2011

[2]趙巍巍,《計算機教學改革》.統計與管理,2015

[3]宮婷,《對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的探討》.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

[4]孫茂松,《國內一流大學計算機教學改革三個值得注意的問題》.計算機教育,2013

作者簡介

張洪瑞(1981-),男,沈陽,碩士,教師,助教,計算機技術。

猜你喜歡
項目驅動案例教學
項目驅動教學法在機械制造工程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紅色之旅”項目驅動的《調酒與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機制探討
案例教學在機械創新設計課程中的應用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案例教學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