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詞匯教學及翻譯

2017-01-21 11:29宋方奇
卷宗 2016年10期
關鍵詞:語言教學翻譯

摘 要:語言教學必須結合文化教學,而詞匯作為語言要素之一,負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最能反映出文化的各個方面,文化差異在詞匯層次上體現得也最為突出。本文依托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探討文化詞匯的教學及翻譯問題。

關鍵詞:語言教學;文化詞匯;翻譯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歷經最近一次改革后,翻譯題目由過去的單句漢譯英改為段落漢譯英,要求翻譯的內容也變為與中國文化,特別是與中國傳統文化緊密相關的內容。改革后翻譯題目在考查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和翻譯能力的同時,還考查學生的中國文化知識面以及用英語傳達漢語文化信息的能力。很多學生面對考題中出現的文化詞匯茫然無措,以至該題失分嚴重,由此反映出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滯后于四六級改革對學生翻譯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具體來講就是學生的文化詞匯翻譯能力沒有達到四六級考試提出的新要求。針對以上問題,本文擬對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的文化詞匯教學及翻譯等問題進行探討。

1 進行文化詞匯教學的必要性

四六級翻譯新題型要求學生能用英文把關于中國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等內容的中文段落表述出來。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古老的文明,獨特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社會結構體系,因此在兩種語言轉換的時候,面對文化的差異,學生們時常感到無從下手。例如,漢語中的“精神文明”、“八卦”、“風水”等詞就很難用英語準確表達出來; 中秋、端午節、重陽節都是極具中國特色的傳統節日,關于這些節日的來源、節日風俗和慶祝方式,都是翻譯時的難點; 中國的建筑風格、歷史演變、飲食文化、茶文化等,這些事物可以說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但卻是西方文化中卻很少涉及甚至沒有的話題。

在翻譯過程中,學生往往會依照漢語的思維方式希望尋找到一一對應的詞匯, 但事實并非如此;某種事物為一個民族文化所特有, 而反映這種事物的概念的詞不能在別的民族文化中找到等值的形式,這樣便產生了詞匯的不等值現象, 即詞匯缺項,如中國人早飯習慣吃稀飯、油條、包子, 而在英語中沒有相對應的詞。這些都是學生在漢譯英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難題。

另外,文化差異會帶來理解上的困難,由于兩種語言的不同文化特性,各自的聯想意義或感情色彩就存在差異,翻譯過程中詞匯負載的文化意義常常被忽略。例如,“龍”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認為是一種充滿霸氣和攻擊性的龐然大物,‘龍 的形象往往讓對中國歷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國人由此片面而武斷地產生一些不符合實際的聯想。 因此,我們應該利用我們所學的知識,以西方人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講述中國的‘龍, 要告訴他們中國‘龍與西方‘dragon 的區別。 所以,當我們在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授英語單詞, 特別是那些具有文化差異的單詞時, 我們不應該忽視我們自己的文化而是要讓學生在理解文化差異的情況下,更多地知道如何利用所學的單詞,把中華文明推向世界,消除外國人對中華文化的誤解。

由此可見,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注重文化詞匯的教學很有必要,這也是有效化解學生文化詞匯翻譯難題的一種途徑。

2 進行文化詞匯教學的策略與方法

1.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大學英語教學不但要傳授語言知識,更要使學生對來自不同文化的信息有很高的領悟能力與接受能力。在進行文化詞匯教學時,首先要以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為中心、逐步提高學生對于文化詞匯負載含義的興趣。教師可采取以下方法:

(1)導入法。教師結合教學中出現的文化詞匯介紹相關的文化知識,利用課前幾分鐘,對比講解相關的中西方文化。這種課前進行導入的方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2)滲透法。這種方法可以隨時運用。如在課文講解過程中遇到一些具有英語文化特色的詞匯,教師可結合文章補充一些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同時如果在中國文化中有對應或類似的文化現象,可以進行相應的擴展補充。

(3)比較法。教學中對比英漢兩種文化的差異,如通過對比英美人和中國人對同一形象的不同反應,讓學生了解英語詞匯的負載語義。

2.重視平時積累,充分利用資源

學生必須有意識地積累和背誦一些和中國節日、歷史事件、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關的詞匯。鑒于大學英語翻譯教材的缺乏,教師應該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和翻譯教學過程中滲透中國文化,并且要善用教材,學會挖掘現有教材,可以在相關課文內容里,在背景知識、導入、知識擴展等環節穿插進行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學;再有,外語教學中的語言教學與文化意識的培養應該置于外語教學的系統之中來認識。每逢重要的節假日,都可以把有關中國傳統節日來源的故事、節日習俗,慶祝方式等系統化地給學生講授。不僅要給學生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而且要結合文化背景知識進行教學,教給學生用英語傳達中國傳統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宗教信仰、歷史淵源、風土人情等知識的技巧和方法。

3 四六級視角下的文化詞匯翻譯

漢英翻譯的技巧很多,但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學生,目前沒有必要系統地去學習和訓練全部的翻譯技巧,但教師要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進行經常性訓練,并讓學生整理歸納出實踐心得。就文化詞匯的翻譯來說,有些文化負載詞匯在中西方語言中都存在,且內涵一致;有些詞匯在兩種語言中都存在,但是內涵意義不同;還有一些詞匯在一種語言中缺失。以下是文化詞匯英譯的一些常用技巧:

1.直譯法

直譯法針對對應詞匯, 即在兩種文化和語言中對應存在的詞匯。比如樣題中的“剪紙”、“舞獅”可譯為Paper-cutting,Lion-dance,再如四級真題中的“中國結”譯為Chinese knot,“中餐”譯為Chinese food或Chinese cuisine等。直譯法是普遍使用的翻譯策略,很多飽含中國傳統文化信息的詞匯都可用直譯法處理?!靶⒌馈笨勺g為filial piety,“中藥”譯為Chinese herbal medicine,“春秋時期” 譯為Spring and Autumn Period,“老人節” 譯為the Elders Day,等等。

2.意譯法

直譯法針對具有濃厚中國特色的詞匯, 直譯的結果不為英美讀者所理解。意譯法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只把真正的含義體現出來。如“陰歷” 譯為lunar calendar,“元宵節” 譯為Lantern Festival,“清明節” 譯為Tomb-sweeping Day。再如“濫竽充數”可意譯為make up the number,而無需解釋這則成語的來源。

3.借用法

漢英語言和文化有共通之處。借用法多用于習語類,指借用同義英語習語翻譯漢語習語。如用burn ones boat譯“破釜沉舟”,用a drop in the ocean譯“滄海一粟”,用gild the lily 譯“ 畫蛇添足”, 用fish in troubled waters 譯“ 渾水摸魚”,等等。

4.音譯法

音譯法主要針對的是詞匯空缺現象,如人名、地名及其他在英語中無對應的詞匯,如 “功夫”、“餃子”、“太極”等,可音譯為Kongfu,jiaozi,Tai Chi。此外,很多由英語音譯過來的詞匯已經融入我們的日常用語中,如咖啡(coffee),吉普(jeep),沙發(sofa),沙龍(saloon)等。

5.綜合法

把文化色彩濃厚的漢語詞匯譯為英文時,提倡靈活變通,達到交流的目的。翻譯實踐中多為以上幾種方法的綜合使用。如富含中國特色的“唐裝”一詞就有多種翻譯方法,其中Tang suit不失為較好的譯文,“唐”可以直譯,因為西方人士早用“唐人”指中國人(如China Town“唐人街”),而suit是西方通行的服飾, 此處就是音譯和意譯的結合。再如“京劇” 譯為Being Opera,就是音譯和直譯的結合。

翻譯是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因此必須關注英漢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英語和漢語之間的差異表現在從詞匯、句子到篇章的各個層面。其中,詞匯是語言表達的基礎。由于四、六級段落翻譯的選材特點是有關“中國文化”,內容涉及中國的歷史,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因此應鼓勵學生平時多閱讀有關中國文化的英語資料,多看英語新聞和報紙,積累相關詞匯,尤其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詞匯。

4 結語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段落翻譯是對考生英語綜合能力的考查,要想在短時間之內有明顯提高可能性不大。但是考慮到其選材特點以及評分標準,考生可以在平時的學習中有針對性地積累相關詞匯,多讀地道英文,在扎實語言基本功的基礎上,掌握一些翻譯技巧,并且注意英漢語言和文化的差異,多進行一些翻譯訓練,一定可以取得滿意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沈錫倫.中國傳統文化和語言[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2]楊全紅.漢英詞語翻譯探微[M]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3.

[3]宋天錫.翻譯新概念:英漢互譯實用教程(第4版)[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

[4]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5]劉小平,王菲菲.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翻譯新題型解題策略[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0(6).

[6]田品德.大學英語教學翻譯的能力培養與文化疏導[J].教育教學,2013(11).

[7]閔睿.CET翻譯測試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反撥效用分析[J].外語研究,2014(1).

作者簡介

宋方奇,男,河南新鄉人,33歲,碩士研究生,助教,鄭州科技學院外語系教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和二語習得。

猜你喜歡
語言教學翻譯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
淺談西班牙語歌曲在教學中的運用
本科英語專業翻譯教學改革與實用型翻譯人才的培養
淺析跨文化交際
商務英語翻譯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及其應用
小議翻譯活動中的等值理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