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高校導師制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2017-01-21 12:19蘇瑩
卷宗 2016年10期
關鍵詞:本科教育導師制高校

摘 要:導師制與學分制,班級授課制并稱為現代高校三大教育制度。導師制在英國實施了六百多年,對英國的高等教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模仿與學習。但我國高校在對其引進過程中,存在著職責范圍模糊,形式主義至上等問題。本文從導師制的概念和起源入手,分析我國導師制運行中遇到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與建議。

關鍵詞:高校;本科教育;導師制

2002年,北京大學開始在本科生中實行導師制,這一措施引起我國高等教育界的廣泛關注。這種為世界高校帶來極大榮譽的制度,是否能夠適應中國的教育土壤,更好的在中國發揮作用,正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

1 導師制的概念和起源

導師制(tutorial system)由溫徹斯特主教威廉·威克漢姆首創,十五世紀初被引入牛津大學。幾個世紀以來,為牛津大學帶來了極大的榮譽。

導師制實施初期,牛津大學規定任何學生被錄取之后,學院便給他指派一名導師。導師是該生所學習領域的專家,一方面負責指導學生的學業,另一方面負責學生的品行教化。學生在學習期間必須保證每周與導師見一次面,接受一對一、面對面的個別指導。導師根據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提供相關的論文題目、

參考文獻書目,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閱讀文獻并完成一篇2000字(或以上)的論文。

導師制至今已實施600余年,在此期間,無論是大學校長、英國皇家委員會,還是各界專家學者,對導師制均是尊崇備至,津津樂道。牛津的本科生導師制是一種培養精英人才的教育模式。它是牛津教育成功的關鍵,被譽為“牛津皇冠上的寶石”。

2 我國當下導師制的現狀及問題

我國高校導師制實施時間較短,導師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國高校推行素質教育。然而,其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因高等教育發展、文化、國民認識等國情差異,在實施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對于當下我國導師制的現狀及問題,本文主要從兩個大方面分析,一個是制度層面,一個是思想層面。

(一)制度層面

1、導師資源匱乏,師生比例失衡,優質導師數量更是不足

進入新世紀以來,高校擴招,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學生人數急劇增加。盡管教師人數也在不斷增長,但是相比之下,生師比越來越大。國外高校實施導師制,每名導師指導三至四名學生,最多不超過十個學生。而我國導師資源匱乏,常常出現一名導師指導幾時名學生甚至上百名學生的情況。

2、導師定位不準確,職責范圍模糊

目前,導師制在我國還處于探索階段,不同的高校對導師制有不同的理解,從而有不同的實施方式?!拜o導員+導師制”、“班主任+班導師”、“輔導員+班主任+導師”等各種形式都有??此曝S富的形式恰恰反映了我國高等教育對導師制定位的模糊狀態,導致導師什么都做卻什么都做不好,最終流于形式。

3、評價機制不完善,缺乏獎勵機制

我國剛開始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大部分高校都沒有完善的評價機制?,F在的高校教師教學科研任務繁重,硬性實施導師制相當于給老師增加了工作量,許多老師并不情愿。再加上后期又沒有合理的獎懲、評價機制,一部分責任心不強的老師就會抱著敷衍了事的態度,沒有認真落實導師的職責。

(二)思想層面

牛津大學高等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大衛·帕爾菲曼曾提到,導師制的根本就在于它是一種質疑的方法,一種探究、摸索及細察的方法。它不是通過權威的獨斷,而是通過批判、理論、分析及比較的方式來進行的。由此我們可以感受到,牛津導師制不只是純粹傳授理論和知識,其核心在于教會學生獨立思考,在于培養學生敢于否定現有理論的批判思維的意識與能力。

在我們引進牛津大學的導師制的時候,不能僅僅學到這種教育制度的框架。國內高校對于牛津大學導師制的片面理解,著實讓人唏噓不已。這就如“蓋高樓”,即便框架搭起來了,但你不去進行室內設計,格局布置,即使外表再光鮮也沒有真正的使用價值。所以說,當前我國本科生導師制與牛津的導師制只是“形似神不似”,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本導制,是形式主義的本導制。

3 對我國導師制現狀提出幾點建議

(一)加強導師隊伍建設,注重對導師的培養

1、增加現任導師數量,吸納年輕教師

導師數量不足,生師比過高是我國高校當前導師制實施的一大困難。所以增加高校優秀教師數量是當務之急。在導師的選用上,要改變以往偏重經驗型教師,忽視青年教師的習慣。青年教師往往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與學生打成一片。從某種程度上說,更適合擔任導師的職務。在指導教師的選用上要更加重視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藝術和創新能力。

2、聘任優秀碩士生、博士生擔任副導師

鑒于當前高校普遍生師比過高,而由一些年輕教師單獨帶學生又顯得經驗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聘任優秀碩士生、博士生擔任副導師。凡配備了副導師的,導師指導學生的人數可適當增加。由研究生擔任助理導師不僅是為解決師資問題,也有利于對研究生的培養。

3、定期對導師進行職業培訓

學無止境,不僅學生如此,教師更應該如此。高校應該定期組織優秀導師對其他導師開展培訓,這樣不僅可以傳授對學生的指導經驗,而且可以督促年輕教師加強專業學習和研究,豐富學識,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在初始階段,也可以讓新導師給經驗豐富的導師當助手,邊學習邊實踐。同時,校際之間的交流也必不可少,通過專題研討、導師互訪和提案互議等形式進行交流,在實踐中碰撞的火花更有利于理論體系的建立。

(二)明確導師的職責定位

目前在我國許多高校,導師既幫助學生制訂學習計劃、指導選課,又要關注他們的思想動態、疏導心理問題,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對于科研和教學任務本已十分繁重的教師來說確實難以承擔,同時又常常與輔導員的管理出現重復或者發生沖突。針對這一問題,學校應首先以制度的形式明確導師的職責范圍,才能給學生更有效的幫助和指導。

(三)建立激勵與監督機制

沒有必要的激勵與監督機制,導師制就很難落到實處。應該對導師提供適當的制度保障及物質保障,對于優秀導師可以在教師職稱評定時適當加分,職務晉升時優先考慮。另一方面,可以對導師的工作任務作一些硬性要求,對于每個導師指導的最低學生人數、每學期指導學生次數等制定量化指標,并將每次指導內容記錄成冊定期匯總到相關管理部門,作為對導師工作考評的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彭廷紅,秦寶榮.本科導師制實施過程中的問題與對策[J].高教與經濟.第23卷第2期.

[2]夏艷.高校導師制的運行和管理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第33期(總第817期).

[3]鄭禮平.解讀我國高校導師制[J].教書育人.2005(12).

[4]方芳.中英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及啟示[J].比較研究.2014(4).

[5]林源源,沈逸君.高校本科生導師制培養模式研究[J].江蘇高教.2013(3).

[6]裴長安.淺析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理論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 2010( 21)總第172期

[7]薛曉春,許明.我國本科生導師制研究[J]. 教育與職業.2014(2)

[8]謝慶華. 中國高校導師制的現狀、問題與出路[D].2013.

作者簡介

蘇瑩(1992—),女,陜西漢中人,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為大眾傳媒與高校國防教育。

猜你喜歡
本科教育導師制高校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開放大學“導師制”培養模式的探索與思考——以軟件工程專業為例
一主多輔的導師制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
德育導師制的探索與實踐
高職化工類學生試行成長導師制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