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實踐論》一文的幾點意義

2017-01-21 16:52李洋
卷宗 2016年10期
關鍵詞:實踐論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

摘 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一直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開實事求是風氣之先河的代表作就是毛澤東于1937年發表的《實踐論》?!秾嵺`論》作為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哲學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中國社會的發展都起到了深遠的影響,在今天探究《實踐論》一文的意義和價值,有助于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具體實際情況的理解。

關鍵詞:認識論哲學;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

《實踐論》一文最早發表于全民族抗戰剛剛開始的1937年7月,毛澤東在新斗爭即將開始之際通過此文全面總結了黨在過去十幾年中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共產黨“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的革命道路得到了系統性的總結?!秾嵺`論》中不僅包含了馬克思主義關于認識和實踐的相關理論,還有中國傳統哲學的相關理論,對于認識論哲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且深遠的影響。

1 《實踐論》連接了中國傳統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

毛澤東在青年時代閱讀了大量的中國哲學著作,其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是王夫之的《船山遺書》,該書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社會本體論、實踐理性論、社會變易論。

在社會本體論層面,王夫之認為事物的運動發展過程是“和兩端于一體”的。王夫之重點論證的是“ 和二以一” 的矛盾規律依存“分一為二”的矛盾事實,但他所講的“分一為二”包含了“和二以一”。1王夫之批判性地繼承了張載的“氣一元論”思想并運用自己所定義的哲學范疇,發展出了獨特的樸素辯證法思想。而其實踐觀就是在這種樸素辯證法思想下產生的,王夫之所說的實踐“不局限于個人的道德實踐,實際是包括了社會的生產實踐和革命實踐在內。王夫之區分“古人之行”與“我之行”,認為實踐是發展的”2

《實踐論》的結尾,毛澤東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這種知行統一的認識過程,就是矛盾循環往復不斷前進上升的過程,在實踐過程中認識和實踐是對立統一的,毛澤東通過對王夫之辯證法思想的繼承和運用,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的具體實際情況不斷結合,不斷探索創新,找出了一條適合中國的革命道路,不僅勝利完成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任務,同時也豐富了唯物主義認識論哲學。

其次,實踐理性論主要體現在王夫之關于“知行合一”問題的論述上,他主張知易行難,即“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4明末清初社會動蕩劇烈,王夫之的思想具有明顯的“致用”色彩。而從毛澤東的《實踐論》中我們也能看到“致用”的思想,毛澤東說:

“……判定認識或理論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觀上覺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觀上社會實踐的結果如何而定”5

第三,社會變易論,所謂“變易”就是變化的規律,王夫之對《周易》一書有著非常深刻的研究,其中的“通變”思想被他運用到了社會歷史領域,王夫之認為歷史是不斷進步發展、不斷上升的過程。在毛澤東看來,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運動是基于變革的實踐產生的:

“中國人民對于帝國主義的認識也是這樣,第一階段是表面的感性認識階段,表現在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等籠統的排外主義的斗爭上,第二階段才進到理性的認識階段,看出了帝國主義內部和外部的各種矛盾”6

從王夫之到毛澤東,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哲學的進步和發展,由樸素唯物主義到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哲學中“知”與“行”的關系問題越辯越明,到了《實踐論》發表,這個問題最終得到了解決。

2 《實踐論》連接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哲學與中國國情

《實踐論》一文除了承接中國傳統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之外,還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哲學和中國國情相結合起到了作用。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蘇聯革命和建設的經驗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性,但中國不能照搬蘇聯的經驗,必須走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的道路。

當時的情況是中國國內的封建經濟尚未完全瓦解,民族資產階級弱小,外有帝國主義列強虎視眈眈,社會各階級矛盾尖銳,雖有一代代志士矢志不渝地進行探索,但在理論層面,如何將先進理論和本國國情結合起來,尚無人做出完善系統的總結,而完成這個系統性總結的,是《實踐論》

《實踐論》在馬克思的徹底的唯物主義哲學上又進了一步,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是將實踐活動作為社會發展變化的前提,而毛澤東則將這種實踐唯物主義運用到了中國革命之中,毛澤東說“辨證唯物主義的認識運動,如果只到理性認識,那么才只說到問題的一半……認識的能動作用……需表現為從理性認識到革命認識的一個飛躍……”7

抽象的認識論——實踐為主體的認識論——結合中國革命實際情況的認識論,這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實踐論》有力抨擊了各種僵化教條的哲學思想:

“……唯心論和機械唯物論,機會主義和冒險主義,都是以主客觀相分裂,認識和實踐相脫離為特征的?!?

《實踐論》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史上起到的“橋梁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實踐論》把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高度、深度和廣度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充實了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內容,使得馬克思主義哲學以一種新的方式在中國獲得了生機和活力;

其次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上,《實踐論》對馬克思的革命理論、蘇聯的革命理論做了一個系統的總結和梳理,它前承馬克思列寧主義,后接新民主主義,對中國共產黨人獨立探索革命道路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實踐論》在思想上指導了中國革命,更可貴的是全黨也沒有唯此書是從,而是將其中的精神轉化為了自己的思想并付諸行動,可以說中國革命的過程,一定程度上就是《實踐論》被證實、被運用的過程。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這一科學思想在經過系統化、理論化的總結歸納后,正式成為了中國共產黨指導革命的理論基礎并最終使革命取得了成功。

1949年2月,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召開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中共中央正式作出了實現黨的工作重心轉移的決議。9因為此時“農村包圍城市”這一戰略的客觀條件已經改變。這也恰好符合《實踐論》中的一段話:“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觀外界的規律性”。10

3 《實踐論》的當代意義

《實踐論》一文以其清晰的思路、通俗易懂的語言風格和嚴密的邏輯論證過程,奠定了它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哲學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其當代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實踐論》在哲學領域是一個里程碑,即發展深化了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又開創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先河,中國革命的理論和實踐由此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辯證統一。同時《實踐論》不僅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哲學,還從認識論角度對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哲學做了批判,《實踐論》加深了唯物主義認識論哲學的“實踐轉向”,所謂的實踐轉向“并不是指把實踐轉成現實活動本身,而是在深層次上把實踐觀點作為一種可以去理解人與世界關系的思維方式,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對當代世界各種實踐變遷的理解從而獲得新的思維方法?!?1

第二,《實踐論》對黨的革命和建設工作的指導意義,在革命年代,我們從革命戰爭的經典戰例、黨的重要文獻中都能看出實踐的作用和意義,毛澤東說統一戰線、武裝斗爭和黨的建設是三大法寶,但這“三大法寶”背后蘊含的卻是一個道理:堅持以實踐為主體的唯物主義認識論。

在新的歷史時期,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已經成為了人們的共識,黨在領導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一貫堅持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每一代領導人所提出的重大理論成果都是在充分考察了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后得出的,當代中國是一個有著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內外局勢復雜多變,如果不及時從實踐中總結出新的理論,在思想觀念和實際行動上跟不上步伐,改革和建設就要受阻、停滯不前。

第三,《實踐論》在當代的另一個重大意義是幫助我們建立科學的實踐觀,《實踐論》一文所提倡的唯物主義實踐論,不僅是毛澤東對全黨同志的要求,更可以成為我們每一個人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強調的就是對實踐的重視,但同時我們也不能過分夸大實踐的作用,實踐是人和人類社會的一種存在方式,同時要注意的是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所認為的本體是物質而不是實踐,馬克思主義哲學并不是像有些理論家所批評的那樣是一種“實踐本體論”哲學。

樹立正確的實踐觀能夠幫助我們甄別馬克思主義與非馬克思主義的界限,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種“實踐基礎上人、自然、社會相統一”的科學理論,而在馬克思之前哲學研究的中心問題是人與知識、人與世界的關系問題,這些哲學家或是研究抽象的人,或者是片面夸大人與世界的對立,而沒有將人與世界在實踐的基礎上統一起來。直到馬克思主義的問世,才把實踐的問題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就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而這些社會關系的建立和發展的過程,就是人類實踐的過程。

以上就是《實踐論》一文的三點當代意義。

參考文獻

[1]肖萐父.《略論王夫之的矛盾觀中的“分一為二”與“合二以一”》[J].江漢論壇,1979(3).

[2]吳乃恭. 《王夫之的實踐觀》 [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1989(1).

[3]《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97頁

[4]郭鳳蓮、劉洋《從船山歷史哲學的視角解讀毛澤東的實踐論》[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11(6).

[5]《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84頁

[6]《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89頁

[7]《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92頁

[8]《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95頁

[9]張啟華、張樹軍《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發展史(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536頁

[10]《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84頁

[11]張婷.《實踐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貢獻》[D].延安大學 2013年

作者簡介

李洋(1993-),男,陜西省洋縣,碩士,西南科技大學,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猜你喜歡
實踐論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從李達到陶德麟的《實踐論》解讀之路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實踐論(節選)
《實踐論》的時代價值芻議——學習毛澤東實踐觀的感悟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建國以來《實踐論》學習和宣傳述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