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新媒體觀(1)

2017-01-21 17:13張曉晨
卷宗 2016年10期
關鍵詞:傳統媒體新媒體

張曉晨

摘 要:新媒體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是沒有具體的代表形勢的,他是一種存在,會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而被不斷淘汰和完善。人類不斷的充實他,改變他,豐富他,完善他,對新媒體來說,“新”并不是他使命的終結,而恰恰是其使命的開始。因為只要與社會的發展相契合,媒體就永遠沒有最新,只有更新。但是不管媒體如何發展變遷,他的本質永遠不變。新媒體作為一項技術,是社會變革的產物,本身并不具有改變社會的能力,他是社會變革的結果,不是原因。改變社會的永遠是使用新媒體的人們。無論新媒體也好,傳統媒體也罷,必須要提供有力量、有思索空間,能帶領人進步的價值觀,正能量,才能適應甚至助力社會的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傳統媒體 ;社會變革;運用新媒體

1 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被大眾所熟知和認可的傳統媒體逐漸屈居二線,一系列新興的媒體傳播形式發展的如火如荼。對于新媒體,現有的觀點一般有兩種,第一是時間概念,意思是說最近出現的媒體相關的事物;第二是相對概念,相對現存媒介而言。

2 新媒體下我們應該怎樣做

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欲思其成,必慮其敗。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諸葛亮先生的這句話運用到對新媒體的運用與制約上是極其有用處的。

舉個例子來說:前段時間網上有這樣一個新聞,“云南一警察妻子懷二胎8個月或面臨被引產”,新聞說的是41歲的陳女士年初懷孕,雖已有一個11歲的孩子,但考慮到自己年齡已大,且一直希望再生孩子,遂決定將孩子留下。但由于夫妻雙方都不是獨生子女,而其丈夫系楚雄州公安局的在編民警,若生二胎,他將被“雙開”,二人為此多次爭吵無果。

本來這件事是件很稀松平常的事情,夫妻二人都不符合生二胎的政策法規,如若強行生下二胎,必定要付出些許代價。而且陳女士是在明知自己不符合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硬要留下二胎,對于此事,云南司法的處理也是合乎規程:要么引產,要么辭職。魚與熊掌不可得兼。但就偏偏有好生事滋之人,將此事拿出來大做文章,大打親情牌,將矛盾擴大到普通民眾與司法當局的矛盾甚至是民眾與國家的矛盾,將原本就比較緊張的“官民關系”再次激烈化。

所以當我們享受到新媒體為大家帶來便利條件的基礎上,更應該看清他的弊端,才能不會被其左右,我們應該成為新媒體的主人而不是奴隸。無論新媒體也好,傳統媒體也罷,必須要提供有力量、有思索的空間,能帶領人類進步的價值觀,正能量,才能適應甚至助力社會的發展。

3 新媒體時代下的草根新聞

3 .1草根新聞的定義

在新媒體時代愈演愈烈的今天,也出現了一種新的新聞形式:草根新聞。草根新聞主要指公民個人或群體借助新技術手段發布新聞的一種方式,由此形成一種新的傳播模式。

3.2 草根新聞的傳播方式

目前,草根新聞最主要的傳播方式仍然是依托網絡傳播,傳播途徑最為廣泛的就是微博傳播和微信公眾平臺傳播。

草根新聞的傳播方式與傳統新聞存在根本上的區別,但同時又相互促進。草根新聞微信公眾平臺做的比較好的有馮站長之家,該平臺通過每天早上6點左右在微信公共平臺推送新聞的方式,以播報和文字的形式為讀者(網友)梳理國內外重要新聞,但是形式和內容上仍然偏向傳統新聞方式較多。

3.3 草根新聞的傳播規律

傳統新聞的傳播比較有規律,固定的時間通過固定的方式進行傳播。而草根新聞則具有非常高的靈活性。借助于網絡的輔助,草根新聞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傳播,擁有極高的靈活性。

以地域性草根新聞“濟南草根新聞”舉例說明:山大路發生一起交通事故,新聞記者尚未趕到現場,但是路過附近的行人拍下并記錄了交通事故的發生過程,同時他又關注了“濟南草根新聞”,那么他就會把這則消息發布給他,“濟南草根新聞”收到消息后進行編輯整理然后推送出去,更多關注他的人就會閱讀到這條新聞信息,而此時真正的新聞記者可能才剛剛趕到事故現場。

3.4 新媒體時代草根新聞應該怎樣做好輿論領袖

草根新聞應該用記者的行為約束自己,用真誠和開朗,積極和客觀,責任感和感召力來為這個社會傳遞正能量,成為自媒體時代的輿論領袖。

最近有一則報道,是說路邊在整修電纜,電纜線鋪放在了馬路上,正巧一輛灑水車在路過這個路口的時候,不小心把電纜絞近了車輪里面,電纜瞬間被拉直升高,于是將與其同水平線方向的三輛車突然漂移飛揚起來。原本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新聞,實在沒有什么亮點,但偏偏有好事之徒將視頻截取,只保留車輛突然懸空漂移的畫面,以靈異事件來廣泛傳播,沒想到在微博引起了一片軒然大波,這其實就是在傳播假新聞,即使又不少大媒體出來辟謠,但大眾更愿意相信自己最先看到的,更愿意相信有趣的東西。

所以草根新聞要做的,是運營者對新聞的把關,和對自身的把關,不因為嘩眾取寵和粉絲量而盲目傳遞、播報未經證實的新聞,要做輿論的領袖而不應該被輿論牽引。

4 我是這樣學習和運用新媒體的

當前的工作、生活已與新媒體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從我們每天睜開眼睛開始,新媒體就無處不在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結合我的工作性質,談談工作是如何與新媒體結合的。

我的工作分兩部分,一是共青團相關工作,二是企業宣傳工作。尤其今年開始,越來越多的工作與新媒體結合起來。今年6月,共青團中央發起“清朗網絡·我來護苗”主題的青年網絡文明志愿者大行動,動員志愿者們為青少年特別是未成年人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建立了微信群大隊、微信群小組等溝通交流平臺,隨時隨地宣傳有效的志愿活動,討論活動政策等等。新媒體將原本需要通過報紙、電視新聞報道等形式的志愿活動變得既簡單又高效,大家可以在每次活動后即時討論活動得失,吸取活動經驗,在下次活動后取得改進,效率倍增。

今年以來,共青團省委和共青團市委先后建立了共青團微信公眾平臺,青春山東和青春濟南,大部分省、市團委的活動都能做到實時更新,比起以往團組織宣傳單一、覆蓋面小、影響有限,新媒體信息多、資源豐富、覆蓋面廣,將傳統媒體的不足一一取代。

經過近3年的新舊媒體融合,企業文化的載體變得更加豐富,形式更加靈活,傳播更加有效,特別是對年輕一代的影響力加大,這對于企業文化的繼承、創新、發展,更好地適應時代、適應市場、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都有極大的好處

5 結語

新媒體經過人類不斷的充實、改變、豐富、完善,其使命和存在價值也越來越豐富。對新媒體來說,“新”并不是他使命的終結,而恰恰是其使命的開始。媒體永遠都沒有最新,只有更新。多元的文化需要多元的媒體形式,人類生活、工作等的文化建設也需要新媒體的豐富和滋養,所以無論新媒體也好,傳統媒體也罷,必須要提供有力量、有思索空間,能帶領人進步的價值觀,正能量,才能適應甚至助力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熊衛,談企業危機管理[M],北京: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8

[2] 錢啟英,淺談企業如何履行社會責任[J], 北京:《經濟與法》,2012(01)

[3] 唐緒軍;吳信訓;黃楚新;劉瑞生 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M],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4] 孫強;溫宇??;張鵬洲 關于新媒體產業發展的一些思考[J];中國傳媒科技;2008(09)

[5] 辛摘,新媒體的定義[J],新聞與寫作,2006(12)

猜你喜歡
傳統媒體新媒體
關于傳統媒體能否打造“名公號”的思考
傳統媒體為什么要包裝自己的“網紅”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傳統媒體版權保護面臨八大難關
傳統媒體在新形勢下如何實現突圍
五問傳統媒體:你以為熬過寒冬就是春天嗎?
傳統媒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