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緣文化視角下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2017-01-21 17:17肖如斐
卷宗 2016年10期
關鍵詞:差異影響

摘 要:緣是有親切認同的固有聯系,它像常青藤那樣綿延久遠,延伸于現在和未來。血緣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同是以血緣關系為起點的人類社會,東西方文明卻呈現出巨大的差異。文章以血緣文化為視角,分析東西方文化差異的成因,在闡明血緣文化特點的基礎上,分析血緣文化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關鍵詞:血緣文化;東西方文化;差異;影響

緣是有親切認同的固有聯系,它像常青藤那樣綿延久遠,延伸于現在和未來。根據閩籍學者林其錟教授所說,五緣的基礎是親緣,而親緣是在種的繁衍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其他四緣,即地緣、神緣、業緣和物緣,則是親緣的衍生,也是順乎自然形成的。林其錟教授所說的親緣,就是本文的血緣。

1 血緣文化的起源

血緣關系是人類社會最初也是最主要的紐帶。正如恩格斯所指出:“親屬關系在愚昧民族和野蠻民族的社會制度中起著決定作用?!比祟惔嬖诘?00多萬年的歷史中,約有290萬年是處于原始群時期,這期間人類婚姻是實行群婚制,人類群體是原始群,即無任何組織,純是渾然之群。隨著氏族日益發達,氏族在禁止血緣親屬結婚方面起著推動作用。在母系氏族晚期,人們發現沒有血緣關系的氏族之間通婚生育出的人種無論在體質上還是在智力上都更加強健,處于野蠻時代的人們必然希望生育出更優秀的后代,在戰爭中取得上風。由于婚姻禁規日益復雜,群婚制就被對偶制所取代。對偶制使夫妻關系較為穩定,初步形成由夫妻、子女組成的生活共同體。但這種家庭本身還很脆弱,由于生產力低下,靠一個家庭不足以獨立生產,也不能使人需要或者希望有自己的家戶經濟,這種對偶制家庭組成的母系家庭公社仍然是共產制度。隨著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男子在經濟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而婦女的地位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女方到男方居住的現象產生,專偶制家庭逐漸從對偶制家庭中脫離。專偶制家庭中,男方占據統治地位,為了確定所生育的子女屬于父系血統,專偶制家庭的產生是文明時代開始的標志之一。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社會分工、交換,私有制發展迅速,父系家庭公社也紛紛解體,逐漸被獨立的父系個體家庭所取代,獨立的父系個體家庭之間,也逐漸蛻變成為以血緣為紐帶聯合和約束各親屬家族的一種宗法團體,即父系宗族。

2 東西方文明差異化分析

同是以血緣關系為起點的人類社會,當今的東西方文明卻呈現如此大的差異。

西方文明發源于古希臘,一種文明的興起,自然地理環境是其決定因素。希臘半島由連綿不絕、陡峭的山脈將陸地阻隔為相互隔絕的小區域,平原的缺少與土地的貧瘠限制了農業的生產,而地處巴爾干半島南部,三面環海,與小亞細亞和意大利隔海相望,又有愛琴海和愛奧尼亞的希臘兩邊的多島嶼。這種獨特的地理環境迫使當地人民通過海外貿易的方式維系基本的生存需求,為謀求發展,緩解人地矛盾,改變生存條件,當地居民很自然地選擇大規模的海外殖民。因此,希臘航海業發展迅速,商品經濟也因此發達起來。大規模的移民活動促使各城邦加緊同化和吸收他們統治的非希臘血統的居民,血緣界限逐漸泯滅??绾_w移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不同種族體系的融合,他們必須拋棄原始社會里形成的血族關系,一艘船只能容下數十人,而為了考慮安全,如果有許多船同時到異地去建立新的家鄉,就要包容許多不同家族的人,這一點與陸地上的遷移不同,在陸地上可能是整個血族的男女老幼家居雜物全裝在牛車上一塊出發,在大地上以蝸牛的速度緩緩前進。[1] 在這樣民族大遷移的過程中形成的政治基礎不是以血統為基礎,而是以契約為基礎;在民族情感方面,習慣用愛替代血緣情感,不同于親人之間的愛,這種愛是由發達的商品貨幣交換的契約關系中產生出來的具有更廣泛意義的自由、平等和博愛的觀念。

與西方文明相比較,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屬于另外一種類型。在商品經濟發達的今天,西方文明具有現代意義的普適價值;而華夏文明卻能在長達六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保持其文明的一脈相承,從未間斷,這是由中華民族獨特的生存環境和歷史發展道路決定的。

她東臨浩瀚的太平洋,西面是蔥嶺以東的大面積沙漠,西南是險峻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北面是廣闊的蒙古高原,南臨印度半島,地勢西高東低,山脈河流多東西走向;南北相隔三個氣候帶——亞熱帶、溫帶、寒溫帶;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兩個格局迥異的滋生地,東南濕潤,西北干旱,相互依賴,相互補充,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大片地區土地肥沃,雨量充足,物產豐富,易于多種農作物生長。在這里,空間的廣闊性,環境的多樣性及氣候的完備性為中華民族提供了“自然之富,物產之豐”。獨特的生存環境決定了當地人民選擇了自然農業的生產方式,農業的生命在于豐富的水資源,以水為生,以農立國,聚族而居。由于特定的大陸地理環境,遠古中國各部落的活動空間彼此接壤,在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和移民擴張產生彼此對抗時,并不像古希臘海上殖民建立獨立城邦那樣保持彼此地位平等和獨立,而是通過不同的人群共同體不斷地協作、聯合、交流和戰爭、征服、殺戮的方式,實現著不同的人群共同體融合和發展,逐步形成有統一文化傳統的中華民族這一共同體。與西方殖民地式地向外擴張,不得不淡化與祖先、祖居地的關系的遷徙方式不同,中國傳統社會發展的特殊性在于,在不斷與自然做斗爭,不斷遷徙的途中,為了克服困難和免受盜匪和土著部落的侵害,要借助血緣關系的天然紐帶,形成群體力量抵御災害,在這一過程中,血緣親屬關系并得到強化和鞏固,形成了以家族為本位的社會結構與信任系統,即宗法制度。在家族觀念的影響下,中華民族的分支都通過根系與主干保持了密切的聯系,支脈的繁衍即使遠隔千山萬水,但祖宗譜系卻根深蒂固。

生存環境上的差異塑造出個體人格上的差異,文化實質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環境,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因適應環境而產生的基本特征。將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加以比較會發現:西方文化以個體為本位,奉行個人主義,強調人權、獨立和自由,人際關系靠契約維持,被稱為“契約社會”;中華文化是以儒家學說為主流文化,以群體為本位,以家為中心,強調人際關系重倫理、重親情,被稱為“倫理社會”。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了相對獨立性,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 血緣文化的特征

血緣文化內涵豐富,它是以血緣為紐帶形成的社會群體,由血親、家族、姓氏、婚姻、喪葬、宗廟、祠堂、族(宗)譜、祖墓、宗親會組織等為載體,包括某些風俗、習慣和觀念。血緣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其靈魂就是民族成員中血緣觀念的根深蒂固,將“文化力”的觀念引入的血緣文化中,就是一種新的生產力,主要表現在民族凝聚力上。由于華夏文明的特殊性,血緣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加深,經濟的飛速發展,血緣文化表現出以下幾個特征。

(一)穩固性

因人類生命的生產與再生產而組成的社會關系,具有自然性、本源性和情感性的特點,這種社會關系相對于因生產力發展而變革的物質資料生產關系而言,更具穩定性。血緣文化更多的受制于自然條件,比如人的生理和壽命等。當然,血緣文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改革開放的今天,血緣文化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家長專制的文化了,而是擯棄了專制和盲目服從,保留了傳統的親情聯系和血緣關系,變革了的血緣文化加入了更多的民主與合作的內容。這為血緣文化的發展掃清了障礙,利于將傳統的社會資本向現代意義上的社會資本轉變,更加適應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這樣,血緣文化產業將會更加持續、健康、穩定地發展。

(二)延展性

個體要生存就要不斷發展。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個體生存需要奮斗,需要抗爭,抗爭就必然存在對外的“張力”,親緣文化力附隨著親緣個體的運動以無形、持久、隱蔽的形式向外延伸。比如海外華僑移民的形成,很少由個人獨自前往異地他鄉,而是連親帶故,接二連三去的。人口遷移的存在是血緣文化延展力的載體,親緣個體遷移的同時,把根植于中國的血緣關系和血緣文化帶到世界各地扎根、生長,發展、壯大。[2] 隨著移民經濟力量的不斷增強,血緣文化的擴張力轉化為經濟實力向外推進。

(三)黏根性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區域化的迅速發展,與其相應的地球村意識和尋根意識也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蔓延。經濟的發展,科技的發達,促進信息獲得的便利,加之改革開放基本國策的實施,為海外華人尋根提供了條件,安土重遷的民族性格,懷著對家鄉深深的眷戀,許多華人通過各種途徑尋訪國內的親人,追蹤自己的身家源流,只為能在始族陵前獻一燭香燭、添一把新土。正是這種“根”的認同和黏附力,使一個中國人無論走到天涯海角,身處何地,編入宗譜,列入門墻,生活于緣文化網絡中,得到祖宗的庇護,是他扎根于內心的愿望。無數海外華人正是懷著對家族共同榮譽的追求遠涉重洋,回國投資辦廠,這種對家族的眷戀和強烈的榮譽感驅動著世界華人家族組織打破國界、意識形態以及政治制度等因素的界限,結成世界性宗親會組織,推動國內經濟建設的發展。

4 血緣文化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美國社會學家弗朗西斯·福山將社會資本定義為一個群體的成員共有的一套非正式的、允許他們之間進行合作的價值觀或準則。如果該群體的成員就會相互信任,信任能使任何一個群體或組織的運轉變得更加有效。[3]社會資本體現在社會各組成部分的關系中,體現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它對于特定群體或社會的生存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社會資本對經濟的發展影響重大,正是由于無形的社會資本的差異性,決定了世界上許多有著相似物質資本的國家和地區,其經濟的發展卻存在著天壤之別。中國由于文化傳統等因素的影響,社會資本更多地表現為以血緣,以及在血緣的基礎上衍生的地緣、文緣、商緣和神緣等紐帶為基礎所構成的“傳統社會資本”。

血緣資源是指以血緣、血緣關系和血緣文化為主體而構成,通過一代代的自然繁衍和擴大,形成可再生的,具有廣泛使用價值的特殊的社會資源,合理開發和利用血緣資源有利于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文化的交流。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區域化的推進,利用外資積極促進中國經濟與世界接軌變得越來越重要,對血緣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也因此變得越來越有價值。因此,血緣文化產業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血緣文化產業化是以血緣、血緣關系和血緣文化為主體而構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資源為基礎,以特定的價值認同和親近感為紐帶,轉化為經濟網絡,從事生產經營,開發建設,管理服務的行業。血緣文化可直接成為兩岸文化產業的經濟主體,比如開辦血緣文化學院,講授中國的傳統家族文化,廣泛的將血緣文化傳播給世界華人,將中國的民族風俗,優良的道德傳統這樣的優秀文化做深做廣。另外,血緣文化在兩岸價值認同中的柔性紐帶作用,增強了兩岸之間的向心凝聚力,成為維系和溝通華人社會的一條無形的紐帶和橋梁,利于祖國統一,社會穩定,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在華人居住的地方,傳統的家族文化仍然根深蒂固,并根據時代的發展而進行不斷的自我調整和適應。投資國內的華人華僑企業,被認為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二種力量。據統計,中國的海外華商遍布近兩百個國家和地區,人脈資源以及擁有的財富和金融資源更是不計其數。華商即使遠在海外,仍愿意對其母國的經濟發展給以如此的投入,在世界上,只有華族群體能這樣。境外華人的投資不斷為中國經濟發展輸血,而且為中國引進現代企業制度和先進的生產管理技能,促進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的優化。隨著華人社團的經濟化、國際化,華人經貿網絡不斷向深度和廣度延展,對中國的社會經濟的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也利于推動國與國間的地區合作。除了海外華人,與中國大陸血緣關系至深的是臺灣同胞。福建與臺灣僅有一水之隔,具有天然的地理聯系,臺灣居民的祖先主要來自福建和廣東,閩臺人民本是同根所生,血脈相連。閩臺人民之間的親緣關系,形成了特有的凝聚力。兩岸“大三通”的順利實現、近些年舉辦的各種研討會,加強了兩岸在休閑農業、互聯網產業、旅游產業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進行,兩岸貿易迅速發展,兩岸關系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5 總結

儒家的倫理觀的核心是“親”,它是建立在天然的血緣親情的基礎上。作為中華文化主流學說的儒學對于民族性格的塑造起了關鍵作用,除了作為一種民族精神外,也體現在中國文化的思維方式,抒情方式和行為方式上。家庭中的血緣關系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家庭倫理原則滲透到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在全球一體化的時代,當我們因此取得一定成就時,也面臨著西方文化的沖擊,一方面,過于保守的文化態抵御了西方文化的沖擊,從根本上卻使自己在文化價值轉型中處于異常被動的困難境地;另一方面,有一部分群體過于憂患,加之現代化的緊迫感,往往容易滋生全盤否認傳統文化和全盤西化的文化心態。但是,要發展市場經濟,加速現代化進程,必須經過原始積累、自由競爭等階段,結合本地的實情有選擇的借鑒西方有利于自身發展的經驗。傳統的社會資本過多,會阻礙中國經濟的發展,必須以法治為前提,強化制度、規范和程序,使傳統的社會資本向現代意義上的社會資本轉化。當前我國正在提倡制度創新、精神文明建設、以德治國、建立信用體系,血緣文化應該保留傳統的親情聯系和親緣關系的自然性,擯棄專制和盲目服從,加入更多的民主與合作的內容。

參考文獻

[1](英)湯因比:《歷史研究》(上),曹未風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等130頁。

[2]呂良弼:《五緣文化力研究》,海峽文藝出版社 ,2002年,第55頁。

[3]弗朗西斯·福山:《大分裂: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重建》,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第18頁。

作者簡介

肖如斐(1984-),女,湖北鄖縣,閩南理工學院,助教教師,研究方向:文化產業管理,福建省石獅市閩南理工學院。

猜你喜歡
差異影響
相似與差異
DL/T 868—2014與NB/T 47014—2011主要差異比較與分析
生物為什么會有差異?
沒錯,痛經有時也會影響懷孕
擴鏈劑聯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基于Simulink的跟蹤干擾對跳頻通信的影響
如何影響他人
M1型、M2型巨噬細胞及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中miR-146a表達的差異
收入性別歧視的職位差異
APRIL siRNA對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