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與和民主的事實與規范

2017-01-21 17:31鄒飛
卷宗 2016年10期
關鍵詞:特曼公民民主

鄒飛

摘 要:參與之于民主的意義似乎是一個不言而喻的肯定答案,然而現實的民主政治卻不總是能體現出這樣的局面??_爾·佩特曼通過對古典民主理論進行梳理,提出了著名的參與民主理論,對此后的學術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參與對于民主的價值,以及民主本身對于好的政治生活的價值值得學界進一步思考。

關鍵字:民主;參與民主理論;卡羅爾·佩特曼

千百年來,民主一直是人類不懈追求和探索的主題,它是人類追求更好的生活的努力和反思,也是在這一過程中形成的人類永恒的價值規范。然而關于民主到底應該如何定義,并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民主理論家們也會因為強調民主中某一方面的價值而形成形形色色的民主理論,例如,直接民主、代議民主、精英民主、多元民主、協商民主、自由主義民主、共和主義民主等等。其中,參與和民主的關系被學界一直饒有興趣的辯論不止,二者的關系透視出不同視角下對政治體制的設計和公民價值的預判。

1 參與在民主理論中的流源

參與這一概念,似乎被理所應當的理解為是民主的應有之意。從西方民主發展的歷程來看,民主大體經歷了從共和主義民主到自由主義民主的轉換,而在這一過程中,參與經歷了從追捧到扼殺的尷尬遭遇。

1.1 古典民主理論中的參與

從古希臘政治的起源開始,公民參與就被賦予重要的地位。公民在公共事務決策中起主導作用,幾乎有關公共領域的所有決策都由公民參與決定,而公共領域延伸至公民生活的各個方面,甚至少有公民的私人領域。盡管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都追求至善的賢人政治,但是公民參與的力量已如排山倒海,甚至決定了他們個人的命運。

佩特曼在《參與和民主制度》一書列舉了幾位典型的古典民主理論家代表,并將其分為兩類。第一類以邊沁和詹姆斯密爾為代表,他們幾乎只關注政治體系在全國層次上的“制度安排”,人民的參與只有一種微弱的保護性功能,他們認為代表們擔心失去職位可以確保存在一個好政府,即“符合普遍利益的政府”。第二類以盧梭和約翰密爾為代表,他們認為“參與有著更廣泛的功能,對于建立和維持民主政體是關鍵的,民主不僅被看作全國性的代議制,也是一種我稱作為參與性的社會”[1]。第一類民主理論同熊彼特的修正民主理論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第二類民主理論是佩特曼參與民主理論的重要理論來源,此外還有科爾理論。

盧梭的整個政治理論集中圍繞政治決策過程中每個公民的個人參與,在他的理論中,參與不僅僅是一套民主制度安排中的保護性附屬物,它也對參與者產生一種心理效應,能夠確保在政治制度運行和在這種制度下互動的個人的心理品質和態度之間具有持續的關聯性[1]。盧梭還強調參與的教育功能,人們通過參與活動學會了如何成為一個私人公民,也學會了如何成為公眾人物,通過參與推動個人的負責任的社會行動和政治行動。密爾同樣強調參與的教育功能,并將盧梭參與的教育功能從政治領域擴展到大規模的社會。密爾認為,如果人們還沒有在地方層次上準備好參與,全國性政府的普選和參與是沒有用的,正是地方層次上人們學會了如何管理自己。

1.2 當代民主理論中的參與

佩特曼將一種建立在實證或描述基礎上的,以當代的社會學調查所揭示的政治態度和政治行為為依據的民主理論,稱為當代民主理論。熊彼特(Schumpeter)對古典民主理論的修正,可謂是建立當代民主理論的源流。他依照現實政治的情況,提出了現實主義的民主方法定義:民主方法就是那種為作出政治決策而實行的制度安排,在這種安排中,某些人通過爭取人民選票獲得作出決策的權力[1]。在他修正后的民主理論中,潛在的政治決策者之間競爭以獲取人民的選票為關鍵,參與沒有被賦予關鍵性的地位。公民唯一可以參與的方式就是投票選舉領導者和進行討論。

熊彼特指出古典民主學說中強調的,大眾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參與和決策方面的功能,實際上建立在非現實的基礎上。此后,貝雷爾森(Berelson)、達爾(Dahl)、薩托利(Sartori)和??怂固梗‥ckstein)等人都直接繼承了熊彼特對古典民主學說的批評,形成了具有精英主義取向的民主理論。在這種理論中,民主的核心就是領導者在定期的、自由的選舉活動中通過競爭獲得人民的選票[1]?!皡⑴c”是指人民廣泛參與對決策者的選擇,它的唯一功能就是起到保護性的作用,保護個人免受當選領導者的獨裁決定的影響,保護公民個人的私人利益[1]。

當代民主理論向人們傳遞的是競爭選舉的重要性和大眾廣泛參與的危險性。民主理論家們指出大多數人對政治生活的參與,不應該超過維持民主方法(選舉機制)運行的最低水平,他們甚至不斷向人們強調大眾廣泛參與的政治具有的內在危險[1]。公民參與不僅不受歡迎,反而遭到排斥。自此,民主成了由少數精英的統治與大多數人的冷漠相交織而保障運行的怪異組合。

2 卡羅爾佩特曼對參與民主的復興

2.1 參與民主理論

佩特曼首先對當代民主理論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之后詳細闡釋了古典民主理論有關參與的觀點,特別是對盧梭、密爾以及科爾三位民主理論家的理論進行了深度剖析,在此基礎上佩特曼提出了參與民主理論,并從較低層次上的參與、較高層次上的部分參與和以南斯拉夫工人的“自我管理”作為例證的大規模工業民主三個層面進行了論證。

卡羅爾·佩特曼提出的參與民主理論主要內容可總結為以下七點:一是參與民主理論集中圍繞著主張個人和他們所處的制度無法割裂開的觀點構建起來;二是參與的功能主要是教育功能,最廣義的教育功能,包括心理方面和民主技能、程序的獲得;三是工業領域應該被看作是政治體系,它提供了除了國家層次上的參與以外的參與領域;四是“參與”指在決策過程中的(平等)參加,“政治平等”指在決定決策結果方面的權力平等(這與當代民主理論對此的界定是完全不同的);五是將“參與”輸入政治體系后,輸出的不僅包括政策決定,也包括每個人的社會能力和政治能力的發展,因此存在著從輸出到輸入的“反饋”;六是參與具有整合性功能,它有助于幫助人們接受集體決策;七是社會中所有領域的政治體系通過參與過程得到民主化和社會化,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領域是工業。[2]

2.2 合理性:體現民主理想的價值規范

20世紀60年代以來“參與”概念的流行,和其在當代民主理論中地位低微的反差,引起了佩特曼的注意和反思。她在審視了當代民主理論的精英化傾向之后,通過對古典民主理論的認真解讀,并結合實證調查的論證分析,提出了參與民主理論。1970年,其代表作《參與和民主理論》的出版,標志著參與民主政治理論的正式出現。

參與民主理論指出了自由主義民主理論中個人主義的困境——無法解決社會中的不平等,無法建立個人與國家或共同體之間的有機聯系,因此得到了同時代及后來的許多學者的共鳴,例如新左派的代表麥克弗森(Macpherson)、巴伯(Barber)等。此外,參與民主理論也得到了當代社群主義(communitarianism)理論的積極回應,并且促使了協商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理論的勃興。[3]

可以說參與民主理論是對民主本質的一種回歸,它肯定了人民在決策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大眾廣泛參與決策的重要價值,改變了二戰以來民主理論過分經驗取向的分析,重塑了民主的規范價值。正如佩特曼所言,民主理論并不完全是經驗的,它也應該是規范的,有著特定的規范要求和取向。早在古雅典時期,當作為“人民統治”的民主概念確立之時,民主的參與精神就已成為人們的道德理想與價值追求。國家是為了保護個人權利而產生的工具,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的讓渡,人民理應有參與決策、管理社會事務的發言權,反過來實踐參與的過程能夠提高人們的政治效能感,培養人們對公共問題的關注,從而有利于形成公民積極的、對政府事務具有敏銳興趣的品質,進而推動全社會參與精神的形成。而以代議制為載體的自由主義民主理論認為,為了適應大規模國家發展的需要,一般公民不得不選出代表代其行使統治權。這實際上是為了實現統治效率,從而削減了公民參與政治活動的空間,犧牲了公民的統治權。[3][4]

2.3 局限性:現實中無法回避的不可操作性

佩特曼的參與民主理論建立在一個預設前提的基礎上,那就是現階段公民之所以政治冷漠,是因為他們缺少參與政治的機會,一旦給予了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機會,他們就會參與其中[5]。而這種假設在多大程度上成立,我們不得而知。佩特曼也沒有給我們舉出一個成功的例子或是構建一套可行的體制。參與民主的不可操作性是所有參與民主理論家不能回避的問題。

此外,佩特曼在主張公民政治權利的同時,要求實現公民的經濟權利,暗含了經濟平等的思想,無視產權意識和所有制體系,這也多為其批評者所詬病。

3 參與和民主的事實與規范

3.1 當代公民政治參與的事實

從熊彼特改良民主概念以來,西方公民的政治參與變得明確而易于觀測。在定期開展的競爭性選舉中的進行投票,成為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標尺。參與之于民主成了定期的“選主”[6]。自此,在大多數已經實現了普選權的西方國家中,公民政治參與成為這樣一種格局:廣泛的參與群體和狹小的參與空間相結合。

思想界大體可分為兩派,一派如佩特曼,主張拓寬公民的政治參與渠道和權力作用領域,另一派則支持熊彼特的民主觀點,將選舉和投票作為民主和參與的標準,大多數政治家也認同此種標準,并將其作為普世價值向其他“非民主國家”大力推廣。

3.2 參與、民主和政治的理想規范

當學者們討論參與的重要性和其對于實現民主的作用時,都暗含了一個預設的前提,那就是“民主是個好東西”,是人類追求更好的生活的保障。而民主何以成為這種普世的正義價值似乎已經是不言而喻的,歷史已經用幾百年積攢起來的案例說明民主代表著先進,民主國家代表著高尚??僧斘覀儸F在反觀西方民主國家向拉美、非洲以及東南亞國家強行輸出的民主政治的效果來看,民主似乎不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好東西,國家分裂、周期性動蕩、經濟停滯甚至衰退等等正困擾著這些國家和地區。

“大眾是不是洪水猛獸”、“民主應該如何建設”,在討論這些有關民主的參與之爭問題前,我們有必要先搞清楚這樣一回事:它們對于建立更好的政治生活是否具有價值。人類追求的善和美是永恒的,而“參與”或者“民主”都只是實現這一價值的手段,沒有必要一定用這兩條標準來評判一國的執政水平和道德優劣。國家建設是一個龐大的體系,每一個國家都有其特殊的歷史問題,如果參與和民主幫助解決了這些問題,使國家向好的方向更上一層樓,這固然可喜;但如果這兩種手段沒有幫助國家走上善治,那么切不可再把它們當作萬能良藥而服用終身。

參考文獻

[1][美]卡羅爾·佩特曼(著),陳堯(譯).參與和民主理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16,18,4,12,13,1.

[2]袁建軍,金太軍.參與民主理論核心要素解讀及啟示[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1,05:93-102+160.

[3]廖芳.參與民主的主題——評卡羅爾·帕特曼《參與和民主理論》[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07:207-208.

[4]孫培軍.參與民主:理論與反思[J].理論界,2009,04:42-43.

[5]于海青.當代西方參與民主理論評析[J].國外社會科學,2009,04:56-62.

[6]徐華偉,李素芳.當代西方參與民主理論述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4:22-26.

[6]胡偉.民主反對參與:現代民主理論的張力與邏輯[J].天津社會科學,2015,01:99-107.

猜你喜歡
特曼公民民主
論公民美育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非敘述到敘述的更迭——論查特曼小說與電影的敘事理論
隱私保護也是公民一種“獲得感”
十二公民
關于現代民主的幾點思考
好民主 壞民主
欲望的位置:論兩種慎議民主取向之爭
公民選舉權的平等保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