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金修建東京城始末

2017-01-21 17:33竇文岐全曉紅
卷宗 2016年10期
關鍵詞:后金努爾哈赤遼陽

竇文岐+全曉紅

如今并不是大都市的“遼陽”,其實是東北歷史最為悠久的城市,在清代以前一直是東北第一重鎮,包括當時的沈陽都曾歸遼陽府管轄,直到努爾哈赤遷都沈陽、興建盛京城之后。用官方語言說:從公元前3世紀到17世紀前期,遼陽一直是中國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樞紐和軍事重鎮。

說道東京城,不得不提清太祖努爾哈赤,努爾哈赤修建“東京城”并不是擴建了明代的遼陽府,而是新建了一座城,也就是類似今天的“某某新區”。按資料顯示,后金八旗將士攻占遼陽后,城內漢人并不接受統治,經常有反抗和破壞行為,所以才決定另筑新城,作為新的政治中心。雖然努爾哈赤在東京城只住了四年的時間,可是這四年是后金的軍事力量急速發展的時期,為其進一步遷都沈陽,清兵入關,取代明朝,一統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努爾哈赤也從一個部落的首領,逐步成熟為具有遠見卓識、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軍事家。

1 努爾哈赤選址

1616年(天命六年)的正月初一,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老城稱汗,建立了后金政權。隨著戰爭的勝利,后金的實力增強,尤其是經過薩爾滸大捷后,努爾哈赤的雄心日漸突露。1621年,在攻占明朝東北首府重鎮遼陽后,遼東大地盡在努爾哈赤掌控之下。為了更好地控制東北,以便謀取更大發展,努爾哈赤將都城從赫圖阿拉遷到遼陽。

剛遷入遼陽時,由于遼陽城內漢人反滿情緒高漲,往井中投毒、襲擊滿人的行為不斷發生。努爾哈赤便下決心在太子河東岸的一塊高崗地上修筑都城。赫圖阿拉為興京俗稱老城,為了區別赫圖阿拉老城,努爾哈赤將在遼陽太子河東修建的都城命名為東京,俗稱新城。天命六年三月初十日,努爾哈赤以疾風驟雨之勢從薩爾滸傾國出動,十五日奪取沈陽,二十一日占領遼陽,同時決定遷都遼陽。努爾哈赤初遷遼陽,居住在明代遼東都司的都司衙門。遼陽,地處遼東低山丘陵與遼河平原的過渡地帶,東南部位于千山山脈西麓低山丘陵地帶,東南部位于龍崗山脈尾部丘陵地帶,西部位于遼河平原東側邊緣地帶,遼陽城則處于平原之上。習慣于居高臨下的山區生活的人們來到平原后,四周無遮無攔,對一望無際的平原生活自然會產生一種無名的恐懼。在遼陽城里生活了幾個月后,努爾哈赤決定在遼陽地域內另選址建新城東京城居住。東京城位于太子河右岸的一處臺地上,東北方四里為陽魯山,南側為石咀山,東南是瞭高山,太子河從西側流過。從選址于今天東京城的位置看,努爾哈赤仍舊沒有擺脫他居住址原有的山地情結。

2 東京城規模與主要建筑

這座新城修建于老城以東太子河的東岸,命名為“東京城”。東京城城垣平面呈菱形,城墻圍繞臺地依地勢高低起伏而建。按《盛京通志》記載:“東京城在太子河東,離遼陽州八里,天命六年建,周圍六里零十步,高三丈五尺,東西廣二百八十丈,南北袤二百六十二丈五尺,城門八”。根據實測,東京城規模大致如下:

城南長900米,西長832米,北長896米,東長886米,城周長3514米,墻高10米。城墻外有河道遺址,可能是當時的護城河,在城西南角外,至今仍保留有月牙形水泡子,為當時護城河的一部分。據《遼陽新城實測報告書》分析,東京城應該有角樓、有城門樓。東京城原來共有八個門,南為天佑、地載;北為德盛、福盛;東為撫近、內治;西為懷遠、外攘。根據文獻及文物記載,東京城內的主要建筑有:努爾哈赤的辦事衙門即八角殿,與福晉們生活的地方汗家即汗王宮。祭祀神祗的靜室即堂子,還有諸貝勒的房屋,降后金的部分漢官及家眷的房屋,商業店鋪等。歸納起來,東京城宮殿、城池、壇廟、衙署、營房等種類較全,整體仿照明北京的建筑設計,較之赫圖阿拉老城,要宏偉得多。

3 遷都沈陽的原因

對于遷都沈陽的原因,眾說紛紜,有戰略發展說、有資源說、有風水說。查閱文獻得出結論,努爾哈赤雖然定都遼陽,啟建東京城,但他十分清醒,北部的蒙古、南部的朝鮮、還有明毛文龍部以及廣大漢民仍然是他向明朝進攻的巨大阻力與后患。若想獲得安居與進一步勢力的擴大,解決上述問題是其必須的前提。為此,在遼陽的幾年里,努爾哈赤一直在積極處理所遇到的問題。

3.1 朝鮮問題

天命六年(1621)三月二十一日,努爾哈赤攻下遼陽城后,還沒來得及慶賀,第一件事就致書朝鮮王,試探朝鮮王對后金占領遼陽的態度。定都東京城期間,后金與朝鮮雖然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但努爾哈赤試圖以政治手段解決朝鮮問題也絲毫沒有進展。朝鮮不但不與后金結盟,反而堅定地支持明朝。如接納戰亂中逃去的遼東之人,容留明兵毛文龍部并提供糧餉,還在經濟上給與補助和接濟等,使雙方的關系日益緊張,矛盾反而欲加尖銳,進一步加重牽扯后金的力量,減弱后金對明戰爭的實力。努爾哈赤死后,皇太極繼位。才開始下大決心解決征明的后顧之憂,于天聰元年(1627)、崇德元年(1636),兩次出兵朝鮮,崇德二年,朝鮮王出城投降,雙方正式訂盟,確立清朝與李氏朝鮮的君臣關系,從此,朝鮮問題才被徹底解決。

3.2 蒙古問題

自從努爾哈赤占領遼陽后,便有蒙古人員為躲避察哈爾林丹汗控制而尋求庇護,紛紛投奔而來。努爾哈赤為了達到瓦解蒙古的目的,對投奔而來的蒙古人員采取設宴款待、賞賜、恩養、滿蒙聯姻等方式進行籠絡。努爾哈赤瓦解蒙古的政策取得一定成效。據《滿文老檔》記載:每天從蒙古常有十家、二十家逃來。天命七年三月,由于蒙古歸來日眾所設置的蒙古二旗,奠定了日后蒙古八旗的基礎。但在東京城時期,后金與蒙古的聯絡還僅僅限于同科爾沁部、內喀爾喀五部之間,廣闊的漠南蒙古仍處于察哈爾的統治之下,對后金政權仍構成極大的威脅。察哈爾林丹汗控制著通向中原咽喉,迫使后金不敢專意向前。直到皇太極繼位后,三征林丹汗,才使強大的察哈爾部滅亡,廣闊的漠南蒙古才不再有與后金為敵的對手了,分裂的漠南蒙古又重新獲得統一,歸服于后金政權的統轄之下。

3.3 毛文龍的問題

毛文龍(1576-1629),別號鎮南,其先為山西太平人,父親行賈浙江錢塘,故為浙江錢塘籍。毛文龍壯游遼東,曾任千總,守備等職。后金兵下遼陽時,從城中逃出,隸遼東巡撫王化貞署下,奉王化貞之命,在沿海島嶼,招撫逃散的遼民數十萬,選精壯為兵,騷擾后金,牽制它不得西進。天命六年(1621)七月,努爾哈赤剛剛舉行奪取遼陽城的慶功宴,毛文龍就與鎮江守軍陳良策潛通密約,襲擊鎮江堡,發動了“鎮江之役”。從努爾哈赤定都遼陽起,毛文龍對后金的騷擾就從未停止過。尤其是他入駐皮島之后,甚至兵侵后金腹地,威脅著后金政權。毛文龍率所部散居各海島,勢力雖不算大,卻如人身上的蚤虱,捕捉它無處下手,聽任它吮咬皮膚則使人不得安寧。后金軍因不諳水戰,又缺乏船只,只能被毛文龍牽著,被動地去圍剿、追殺。直到努爾哈赤放棄東京城遷都沈陽,仍對毛文龍無計可施。

猜你喜歡
后金努爾哈赤遼陽
遼陽雷鋒紀念館
清河堡考略——明朝防御建州女真及后金的前沿堡城
努爾哈赤時期“國語騎射”的發展
遼陽冮官屯窯址的調查與發掘
遼陽有個西藏班
試析清朝入關前統治者對漢人態度的轉變
Experion PKS在遼陽石化聚酯裝置控制系統升級改造中的應用
李成梁收養努爾哈赤說的起源與演變
沙場老將
后金的軍事統帥努爾哈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