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初期鄭國強盛之原因探析

2017-01-21 17:35張明陽
卷宗 2016年10期
關鍵詞:鄭莊公桓公國力

張明陽

摘 要:春秋初期是昂揚激蕩的大變革時代,鄭國憑借其強盛的國力叱咤各諸侯國之間,儼然是春秋初期的霸主。本文旨在探析春秋初期鄭國地位強盛的原因,基于此對春秋初期的時局進行全面把握。

關鍵詞:春秋初期;鄭國;地位;強盛;原因

春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較為特殊的時期,王室衰微,各國都投入到激烈的爭霸格局中去。春秋初期,鄭莊公儼然作為一霸主活躍在風云變幻的國際舞臺。他挑戰王權,出兵攻弱,在這一行為的背后自然要有雄厚的國家實力作為支柱。因此,要想知悉春秋初期鄭國的行為動機,是有必要對鄭國國力強盛的原因進行深入探析的。

1 鄭國概況及其強盛之體現

鄭國立國較晚,其始祖為厲王之子桓公友,初封鄭地。西周末年,幽王昏庸,政局動蕩,鄭桓公深謀遠慮,聽從周太史伯之諫,“寄努于賄于虢、鄶之間”,后三年,桓公與幽王一起死于驪山,其子武公與平王東遷洛邑,鄭國東遷后以虢、鄶十邑為基礎,將新都建于“河、洛、濟、潁”之間,并命名“新鄭”以別于故鄭。莊公時期,對內致力于壯大本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對外采取團結齊國,爭取魯國、打擊宋國的外交策略,最終實現了“莊公小霸”。在春秋初期,鄭國在各諸侯國之間享有較高的地位,下文進行具體說明。

據《左傳》隱公三年記載,周平王欲削弱鄭莊公勢力想讓虢公與武公一起為左右卿士同掌王事。鄭莊公挑戰周天子權威,不但厲聲質問至尊天子,竟然還脅迫周平王用王子狐與鄭太子忽交質,以此鉗制周室。隨后,他侵衛,伐宋,入許,打著王命東征西討,儼然一副霸主的模樣。鄭莊公與周王的矛盾也終于愈演愈烈,最后兵戎相見,桓公五年,“戰于繻葛……鄭師合以攻之,王卒大敗。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軍”。通過分析鄭國與周王室的關系,筆者認為可以其側面反映鄭國國力的強盛。周王室日漸衰微,但畢竟仍是天下的共主,但是鄭莊公卻取“溫之麥”、“周之禾”,挑戰天子權威?!熬冀毁|”鄭莊公已經完全不把周王當天子看待,“射王中肩”則簡直是犯上作亂了,但是鄭莊公全然不顧及這些。那么他這種狂傲來自于何處?自然是鄭國雄厚的國家實力作為支撐。鄭國軍隊可以打敗周王率領的諸侯國聯軍,這更需要雄厚的軍事實力作為條件。正是由于國力的強盛,才使鄭莊公在周王室面前有采取強硬態度的勇氣。

通過上述分析,筆者認為春秋初期鄭國國力強盛,并且在諸侯國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鄭國強盛的原因何在呢?

2 春秋初期鄭國強盛的原因

春秋初期,鄭國上述行為背后自然有強盛的國力作為支撐。以下從鄭國地理環境之利及桓公、武公二世的奠基,周王室此時衰微以及鄭莊公的個人才能進行詳細分析。

1.地理環境之利及桓公、武公二世奠基

春秋初期鄭國封國最晚,“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鄭”,所以與周王室的血緣最近,地域亦緊緊相接。幽王命喪犬戎,西周政局一片混亂之時,是鄭武公與晉文侯護送平王東遷,因此周王室對鄭國十分信任故而鄭國兩君連任王朝卿士。這在當時王室威望猶存,各國在一定程度上尊王守禮的情況下,無疑壯大了鄭國的聲威,為莊公時期“挾王命以討不庭”,爭取各方的承認奠定了基石。鄭國立國時間雖不算長,但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實力迅速上升,成為當時舉足輕重的力量。上文提到鄭桓公將新都建于“河、洛、濟、潁”之間,該地處中原腹地,土地肥沃,氣候溫暖濕潤水源充足,優越的地理環境為鄭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條件,農業發達更為國家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地處中原腹地的鄭國,交通便利,這更為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極好的契機,而商業的繁榮則對鄭國的政治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基于桓公、武公二君奠定的基礎,春秋初期鄭國在鄭莊公的大力拓展下,疆域迅速擴大,東臨齊魯,西接周晉,南通荊楚,北連衛燕,地處天下之中。獨特的地理位置為鄭國成為當時“小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2.周王室之衰

西周政權從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的一長段時間里并沒有保持在平穩的狀態。西周晚期西北方向的獫狁、犬戎、狄人等少數民族所帶來的外部壓力和周王室內部政治派系的斗爭更促進著周王勢力的衰頹和崩解。平王東遷之后,周王勢力開始衰退,地位也隨之下降。有學者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緣于土地賞賜和王室財產的縮減。也就是說,“西周政府的運作實際上是以恩惠換忠誠原則為基礎的”,“只要土地繼續流向貴族家庭,那么這種土地賞賜政策就會極大地縮減王室財產的規模,從而破壞西周國家的經濟基礎”,“當這種現象發生時,西周王朝就瀕臨崩潰了?!?/p>

隱公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赗”,周天子的疏漏直接告訴我們春秋時期禮樂文化是如何被蠶食掉的。在王室衰微之際,“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亂世也隨之到來。隱公十年為我們記錄了幾場并不是很大的軍事行動:魯隱公“敗宋師于營”和“鄭師入郜”、“鄭師入防”都是以王命討不庭。同年又有“蔡人、衛人、郕師不會王命”,于是“冬,齊、鄭人入郕,討違王命”。上述軍事行動透露給我們的信息,不僅是魯、齊、鄭等國在認真維護周王的權威,而且說明宋國甚至營、郜、防、郕這樣極易被忽略的春秋小邑也敢違抗王命,可見周王之衰已經到了何種程度。

正是周王室勢力的衰微,才給了鄭國“挾王命以討不庭”的機會,不斷在國際舞臺上擴大其影響。

3.有為之君——鄭莊公

鄭莊公是春秋早期被施以重彩的人物,內政井井有條,外交步步為營,軍事上更是幾乎戰無不勝。正是在鄭莊公的治理下,鄭國才能夠于春秋初期稱霸諸侯。

隱公元年,共叔段依恃母寵,聚斂兼并,發展到企圖襲鄭奪位的地步,鄭莊公欲擒故縱,誘使其陷入泥淖。在各種勢力的擠壓下,鄭莊公沒有坐以待斃,也沒有養癰遺貴,可見其清醒的頭腦和精明的政治策略。平定共叔段之亂,穩定國內形勢,君主方能發揮更大的作用,調動國家的人力、物力、財力去進行對外戰爭?!叭镣獗叵劝矁取?,當鄭莊公安定國內后,便開始對外擴張攻伐。鄭莊公采取“遠交齊魯,近攻宋衛”的外交策略。宋衛鄭三國唇齒相接,同處中原中心地區,國土資源有限,共同局限于方寸之地難以突破。要想擴張領土必須侵占他國資源,勢力此消彼長,因此此三國長期互為敵國。鄭莊公興鄭過程中最大的障礙就是宋衛集團。面對宋衛聯盟,鄭國利用與齊國有“舊好”的關系,與齊國結成盟友關系。對于魯國,也是極力拉攏,使魯國棄宋衛而結交于鄭,由此可見鄭莊公手段之高明。鄭莊公深諳國家發展之道,不僅個人擁有杰出才能,還能夠知人善任。鄭國執政蔡仲在莊公稱霸過程中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春秋初期,鄭莊公抓住時代賦予的機遇,以前兩代君主的積累為基礎,憑借莊公個人的杰出才能,運用出色的外交手段,把鄭國發展為春秋初期中原地區的大國。所以,春秋初期鄭國實力的上升與鄭莊公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綜上所述,春秋初期鄭國在中原諸侯國中享有有重要的地位,叱咤各諸侯國之間。但鄭國稱霸的時間有限,短暫強盛不足以支持其大肆擴展領土,開拓自己的領域。國家盛極而衰,伴隨著鄭莊公的隕落,留下了一個充滿國內矛盾,卿大夫專權,統治者君位爭奪激烈的混亂局面,使得國力大大耗損,國家也在短短二十年時間內迅速衰落。

參考文獻

[1][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2]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3]童書業:《春秋左傳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4][美]李峰:《西周的滅亡》,徐峰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猜你喜歡
鄭莊公桓公國力
我談鄭莊公
從《左傳》《史記》《東周列國志》看鄭莊公人物形象的流變
齊桓公現象
語言與國力
蔡桓公諱疾致亡的責任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