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表達自由的限制與保障

2017-01-21 18:39楊菲楠
卷宗 2016年10期
關鍵詞:網民暴力信息

楊菲楠

關鍵詞:網絡文化;網絡文化傳播;網絡文化傳播中的現狀;網絡文化傳播的法律問題思考。

1 網絡文化的含義和主要特征

(一)網絡文化的含義

“網絡文化”源于英文“Cyberculture”即“網絡的文化”或者“文化的網絡”簡單從字面意思中便可看出“網絡文化”中有兩層基本含義:一是網絡作為一種通訊技術的同時也是一種新型的文化形態和文化現象;二是現代文化是以網絡為依托的形式生存和發展的。

(二)網絡文化的主要特征。

1.以高新科技為基礎

隨著傳播科技的發展,互聯網已經走向成熟的階段,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成為人們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ヂ摼W將人類帶進了一個新興的傳播時代。網絡文化的產生是以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形成而發展起來的,是以當代的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程度為基礎。

2.信息的開放性和交互性

網絡給信息提供了一種開放性的交互性的傳播方式,使網民不僅成為現代信息的消費者而且還成為了信息的生產者和提供者。這種信息交流方式徹底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單項式交流模式。信息時代的最大特點就是每一個參與者都可能是潛在的發現者,新聞事件的目擊者就可以成為新聞事件的記者,并第一時間通過網絡發布整個新聞事件的發生經過。

3.網絡文化主體的多元化

據統計我國上網用戶總數為3.8億,而上網用戶中經常使用瀏覽新聞這一網絡功能的約占一半以上。我國自1996年接入互聯網期,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截止2011年6月底,網民規模達到4.85億,域名總數為786萬個,互聯網普及率36.2%。網絡文化主體的迅速擴大,也是文化主體多元化的重要因素。

4.網絡文化獨特的創新性

網絡文化的創新性往往激發了中國網民的智慧和幽默。網民從最初的對一件事發表意見這種單一簡單的形式發展到了創作打油詩,傳送照片、創作動畫,制作視頻等等智慧幽默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一件事的看法,例如《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老男孩》、網絡微電影、網絡搞笑歌曲等等網絡表達方式的副產品也證明了網絡表達方式的多樣性。

2 網絡文化傳播中的失范

(一)網絡文化暴力

隨著世界局勢的發展,“暴力”一詞從最初的與武力、戰爭掛鉤演變到冷暴力,語言暴力、文化暴力、影視暴力等等??梢姳┝κ紫仁亲鳛橐环N傷害來進行界定的,這種傷害包括:肉體、精神、利益、權益等各方面。網絡文化暴力中,暴力不再是野蠻的殺戮行為,他演變成為一種對受體實施的軟暴力、隱形暴力。網絡文化暴力實踐是多元化的,也就是說網絡文化暴力絕對不僅僅是單項的線性暴力,而是多方位的泛暴力指向。網絡文化暴力有別于其他暴力的特征是具有隱蔽性、強制性、滲透性、廣泛性。近幾年,我國網絡文化暴力增加迅速網絡及網絡文化道道需要寬容和強化。

(二) 網絡文化傳播中違法案件頻發

1.侵犯個人隱私權、名譽權、知識產權案時有發生

沒有絕對的自由,自由都是相對的,網絡媒體影響力巨大,同樣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也是不能忽視的?;ヂ摼W往往成為侵犯個人隱私權、名譽權、知識產權案的溫床。當網絡表達自由侵入到公民私人空間之后,往往變成了讓任何人都無法抵抗的社會輿論并將這種輿論轉化成了利刃,使受害者粉身碎骨,并異化成為網絡暴力。

2.網絡虛假信息蔓延

發布傳播虛假信息已經成為信息時代的特點,其中網絡詐騙信息最為嚴重,通過電子郵件、廣告、公告牌、網站等對網絡用戶發布虛假信息已達到詐騙的目的。網絡虛假信息更多的體現在網絡娛樂信息,對名人、熱點人物隱私的揭露來獲取點擊量,捏造、杜撰名人的花邊新聞已經成為趨勢。

3.網絡色情信息蔓延

網絡色情信息往往包括色情聊天戲、色情電影、色情游、色情圖片等有害信息。網絡的普及,網絡色情信息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據統計,網絡色情網站有420萬個,占全部網站的12%,色情網頁有3,72億個,每天色情主題搜索6800萬條,占全部搜索主題的25%. 網絡色情信心不僅荼毒青少年身心而且滋生社會歪風邪氣,使人思想空虛、意志消沉。

4.網絡垃圾成災

網絡垃圾指網絡上未爭取受害者同意,強行發送、塞入或者傳送的一些商業廣告信息、政治宣傳資料等等。網絡垃圾信息已經大大超過正常郵件的數量,影響了正常郵件的傳輸。

3 網絡文化傳播的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改進措施

(一)我國對網絡文化傳播的保障措施及法律制度的完善

我國對表達自由的有關規定,除了憲法之外,分散于《刑法》、《民法通則》等等法律規范?!痘ヂ摼W信息管理辦法》、《互聯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規定》、《灰暗王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對網絡表達自由做出了限制性的規定。我國還成立了網絡新聞宣傳管理局管理網民網絡表達的有關事項,公安部門設置公共信息網絡安全部門負責對各種網絡違法行為進行調查。這些措施都無法徹底保障網絡文化傳播的自由和安全,對網絡文化傳播的保障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1.網絡文化傳播自由需要科學管理

管理技術對網絡文化傳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國對于網絡的硬性控制都未能跟上,使有些網民產生可以在網絡虛擬世界中可以為所欲為的錯覺。網絡具有高度的公共性質,國家對網絡技術掌握最終的控制權,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技術可以對網絡文化傳播的負面功能進行糾正以及事前控制。比如推行網絡實名制,上網實名制。通過科技管理手段和技術對網絡信息進行篩選、過濾、攔截和報警。對危害性信息自動刪除或者建立網絡黑名單,將違法的網民或者網站加入黑名單,記錄在案,來限制違法網民的上網行為。我們在保障公民能充分享受網絡文化傳播帶了的樂趣的同時,又要對網絡文化傳播的態度我們更加謹慎對待,并對網絡文化的傳播進行必要的限制。

2.不斷完善網絡文化傳播的立法

任何行為的自由都要以法律為準繩,社會生活中沒有絕對的自由只存在相對的自由。完善網絡文化傳播的立法也是各國規范網絡文化的通信法則。然而保護公民的網絡表達自由權最重要的一條也是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我國從1994年至今相繼出臺《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信息網絡傳播權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行政法規;信息產業部出臺《互聯網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規定》、《互聯網出版管理暫行規定》等部門規章以及《中國互聯網行業自律公約》、《互聯網站禁止傳播淫穢、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規范》等行業內部規范。完善網絡文化傳播的立法要考慮眾多方面,不能只單單限制違法行為,而要在加強保護公民人身權的前提下進行規制。立法過程中還要防止信息泄露以及保障信息安全。雖然我國關于網絡表達自由的法律法規日益增加,但是我國還是沒有形成完善的網絡法律體系,缺乏網絡管理的統一性,所以存在一些漏洞和問題。

3.對網絡文化傳播中的違法行為進行打擊

網絡傳播的開放性以及隱秘性,往往成為犯罪的溫床。網絡犯罪中最大的偵破難點往往是對犯罪人的尋找與問責。而且許多網民對法律法規了解甚少,往往認為在網絡中所做的一切行為都不受法律追究,即便產生在網絡虛擬世界中可以為所欲為的想法。在現實生活中,我國對網絡侵權犯罪責任追究也不是很突出,雖然近兩年網絡侵權案件都得到了合理的解決,但是對受害人的內心都產生了嚴重的傷害。例如網民的肆意人肉搜索不僅侵犯當事人的隱私權更侵犯了名譽權,這些網民除了對當時人的行為反感之外往往大多數發泄自己內心的情緒和心里壓力。如果不將網絡傳播中的違法行為進行壓力打擊那么網絡犯罪會更加猖狂。

我國《憲法》第51條規定了公民自由和權利的限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對于網絡中違反法律法規的文化自由不予保護,侵犯他人權利的行為也將受到法律的制裁。立法部門更要完善刑法法規,使網絡文化傳播中的行為更加有責可尋、有法可依。對網絡文化傳播中的違法行為進行更有效的打擊。

猜你喜歡
網民暴力信息
反性別暴力
“暴力”女
網民低齡化 “小網蟲”的明天誰來守護
有關公路,網民有話說
暴力云與送子鸛
向暴力宣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