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建設法治中國而奮斗

2017-01-21 19:18魏再會
卷宗 2016年10期
關鍵詞:依法治國法治法律

魏再會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對法治建設作了深刻的闡述,提出了一系列嶄新的理念,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階段;十八屆四中全會首次專題討論了依法治國問題,進一步完善了法治建設的整體規劃和基本思路,展現了鮮明的執政特點。本文就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依法治國”及其法治新亮點進行分析,并談筆者的一些思考與看法。

1 依法治國概況

1、依法治國的含義

依法治國是指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

2、法治與法制的區別和聯系

“法制”與“法治”是我們日常社會生活中常見的兩個詞,人們有時甚至不加區分地使用。實際上,“法制”與“法治”是有一定內在聯系但內涵并不完全相同的兩個詞?!胺ㄖ啤迸c“法治”都是法律文化中的重要內容,都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中,“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法治”則是一種與“人治”相對應的治理社會的理論、原則、理念和方法。簡而言之,法制是一種社會制度,屬于法律文化中的器物層面;法治是一種社會意識,屬于法律文化中的觀念層面。

3、“法治”的提出

我們中國的法律歷史是源遠流長的。把從夏、商周、西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代、遼代、金代、近代、當代的一些重要法律文獻做出闡述與評析,從這些法律中都可以看出我們中國法律制度逐漸從不完善走向完善,也可以看到制度改革過程中的諸多困難和挑戰。

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家對法治建設更加重視。這個時期,摧毀舊法制,建立了人民的新法制?!?954年憲法》,制定了731件法律、法令和法規,確立了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這個時期是我們法治發展的一個黃金時期。20世紀90年代,中國開始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對法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是依法治國首次出現在黨代會報告中。大會把依法治國確立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實現了從“法制”到“法治”的歷史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進入一個新階段。

2014年10月20—23日十八屆四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全會首次專題討論了依法治國問題。這是黨的歷次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中,首次將“法治”作為會議主題。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簡稱《決定》)

2 對十八屆四中全會中“依法治國”新亮點的思考

這次會議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以前我們說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這次全會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從“法律體系”到“法治體系”一字之差,卻彰顯的是理念的跨越。

亮點一:在立法上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

一是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二是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項目征集和論證制度,健全立法機關主導,社會各方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方式,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

我們常常會很疑惑這樣一個問題:為何貨車司機情愿罰款,也要超載?這個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廣東中人團體建設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李永忠通過調研,了解到原因是這些貨車司機如果不超載壓根就賺不到錢。這樣一來,由于超載,導致高速公路路面破壞嚴重,而之后管理部門又投錢去修,一天到晚做這些無用功,導致惡性循環。李永忠說,如果可能咨詢一下司機們的看法,制訂一個公道的收費尺度,就不會出現這樣的事件了。的確,國家的任何問題,如果讓民眾都參與進來,那么對于治理好國家就要容易得多了,在立法上拓寬公民的參與途徑并積極鼓勵公民的參與,從而讓制定的法律更加民主,更加科學。

亮點二:依法治國和依法執政首先要做到依憲治國和依憲執政

我們知道,憲法是治國的總章程,是治國的根本大法,是一切法律的來源和依據,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堅持依法治國,立法是基礎,立法工作必須統一于憲法之下,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憲法是各項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依據和效力來源,各級人大和政府在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過程中必須以憲法為依據,不能超越憲法的規定,不能違背憲法的基本原則。要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要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穿立法全過程,完善立法體制機制,堅持立改廢釋并舉,增強法律法規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

亮點三: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

以往重大行政決策存在“拍腦袋決策、拍屁股走人”的現象,嚴重阻礙了法治政府建設。如今,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理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其責任倒查機制。也就是說,領導干部即使退休后,只要還活著,對作出的決策,若出現問題仍然會追究其責任。這樣就能夠更好的對領導干部所做的決策起到監督作用。

亮點四:司法上首次提出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

一是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二是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推動實行審判權和執政權相分離的體制改革試點,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三是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責任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

當今司法地方化的根源是法院、檢察院的人財物都主要由地方政府決定,在這種體制下,法院、檢察院很難擺脫地方的管轄。而設立跨行政區劃的法院和檢察院,實際上就是脫離地方,按照司法規律進行重組,各類案件的審判將變得更為獨立,極大地促進了司法的公正。

亮點五:從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法官、檢察官

一是完善法律職業準入制度,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長期以來,我國確定立的國家司法考試和司法職業資格制度,律師和法官擁有相同的職業起點;但是受限于體制上的差異,法官檢察官成為律師容易,但是律師要進入法官檢察官體系卻相對困難。如今這種方式有利于推動社會優秀法律人才向法院流動。

二是健全從政法專業畢業生中招錄人才的規范便捷機制,完善職業保障體系。以前很多政法干警是先考上再送去讀兩年的政法專業,也就是說之前的不一定是政法專業的畢業生,專業不一定對口,如今實行這種方式更加注重了專業性和知識性,更有利于司法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

亮點六:法制建設成效納入政績考核

一是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二是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干部重要內容。

我們國家以前的政績考核單純的是看GDP,這就容易導致領導干部過分注重經濟發展,把政府資源變成權力交換的私有物,這樣很容易導致腐敗。而今采用法治考核的方式,能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讓他們的政績觀從追求“錢”的觀念轉變到追求法治的觀念上來。

3 小結

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也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國事關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個總目標的實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項系統工程。因此,我們應從理論與實踐、表象與本質、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系和寬廣視野把握法治中國的豐富內涵及展現的執政特點,形成對法治中國科學的認識。同時,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和深刻含義,高昂依法治國旗幟,為全面推進法治中國而奮斗!

參考文獻

[1] 俞可平:《國家底線:公平正義與依法治國》,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10

[2]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法治熱點面對面》,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5.01

[3]《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4.10

[4] 唐晉:《大國法治》,華文出版社.2009.03

猜你喜歡
依法治國法治法律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依法治國 法平天下
“德”“法”辨證與依法治國
“互助獻血”質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關于依法治國若干問題
堅持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依法執政
治理下的法治與法治下的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