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人物、小故事折射大背景、大主題
——巴塞羅那海事博物館“7艘船,7段口述史”展覽淺析

2017-01-23 17:28馬之恒
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 2017年1期
關鍵詞:巴塞羅那海盜航海

馬之恒

小人物、小故事折射大背景、大主題
——巴塞羅那海事博物館“7艘船,7段口述史”展覽淺析

馬之恒①

“7艘船,7段口述史”是西班牙巴塞羅那海事博物館2015年6月推出的半永久性展覽。它從不同時代的7艘經典船只和7個普通小人物入手,通過7個小故事,講述人與海洋、科技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并揭示了航海技術、國家歷史的變遷,在規模有限的展覽中傳遞出較為深刻的思想文化內涵。通過對該展覽內容的分析,可了解如何通過小人物、小故事揭示大背景、大主題的方法,以期為中國的博物館展覽設計思路提供借鑒。

博物館;展覽;故事;內涵;設計思路

巴塞羅那海事博物館位于西班牙巴塞羅那舊港附近,船塢大道的最東端,利用一座始建于公元1285年的皇家造船廠改造而成,為歐洲罕見的非宗教用途哥特式建筑物。13至18世紀,該船廠曾經承擔西班牙海軍艦船建造任務。1571年的勒班陀海戰中,西班牙、羅馬教廷和威尼斯等意大利城邦組成了天主教陣營“神圣同盟”,同盟聯合艦隊司令唐·胡安(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國王費利佩二世的異母弟)的旗艦,即是在此建造和下水。

該博物館主要收藏和展示船舶實物、模型、海戰武器、航海與導航儀器、海圖和與航海有關的藝術品等。由于建筑年代久遠,博物館曾經歷多次考古與維修工程。2008年,博物館因為維護施工,暫時關閉了常設展區?!?艘船,7段口述史”(卡斯蒂利亞語:7 Barcos,7 Historias;加泰羅尼亞語:7 Vaixells,7 Històries)即是這家博物館在2015年完成展廳翻新工程后的第一個半永久性展覽。

一、展覽概況

“7艘船,7段口述史”展覽占據了博物館展廳東半部約800平方米的區域,三面被小型船舶展區和臨時展覽區包圍,與外墻和窗戶不鄰接。展區西側鄰接連接入口的步道,與西半部分隔開。

博物館教育與活動部門的文件顯示,“7艘船,7段口述史”展覽主要有三項意圖:展示博物館收藏的珍貴文物;服務于巴塞羅那各學校的課外教育;展示巴塞羅那所在的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大區的海洋與航海文化。根據場地面積、展覽設計意圖,以及對每年參觀博物館的學生(約19000人次)關注領域的統計數據,博物館將展覽內容劃分為7個不同主題:航海技術革命、海上旅行及郵輪服務、海上犯罪(海盜活動)、海戰、地理大發現、沿海休閑和海洋貨運。每個展區各有一件“展區核心展品”,均為船只模型,即展覽題目中所說的“7艘船”。

出于環保、營造氛圍和保護展品等考慮,該展覽的大部分展品被安放在回收再利用的23只集裝箱里。集裝箱排列組成了大體呈“U”字形的參觀動線,以排布7個不同主題展區。各展區均陳列了一件“核心展品”,它們雖然不一定是故事發生的舞臺,但都是極具代表性的“標志物”。除了7件“核心展品”外,該展覽還使用約80套(件)展品,包括模型、武器、古海圖、海港吊車等。

與7件“核心展品”相呼應,博物館為每個主題展區分別錄制了一段短視頻,對應展覽題目中所說的“7段口述史”。展覽策劃團隊希望為觀眾展示基于個人經歷的故事,而非眾所周知的歷史事實,從而引起觀眾的共鳴。

這一使用短視頻的展覽設計方案,其經驗和靈感來源于比利時伊普爾的“在佛蘭德斯戰場”博物館。這家博物館以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著名詩作《在佛蘭德斯戰場》為館名,展示這場戰爭的相關歷史。此博物館的展覽設計團隊認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樣的宏大歷史背景下,“被卷入戰事的諸多普通人的故事,共同構成了世界的歷史”。[1]因此,為了使觀眾了解戰爭對普通人生活的改變,博物館拍攝了一組“情景再現”短視頻,以士兵、農民、醫生等“小人物”為主角,通過他們的視角講述故事。這種對“個人經歷”的展示,被海事博物館策劃團隊認為更有助于觀眾理解展覽。

巴塞羅那海事博物館拍攝的短視頻,也采用了類似的思路與視角。每一則短視頻的內容均與展區主題有關,但都聚焦于沒有在歷史上留下痕跡的“小人物”,講述發生在他(她)身上的故事或陳述他(她)對某一事物的切身感受,使觀眾體會這些故事的弦外之音。為了避免觀眾誤認為航海僅是“男人的事業”,展覽策劃團隊有意將其中3個短視頻的主角設定為女性。

二、展覽內容及分析

(一) “發現世界的故事”展區

核心展品為“維多利亞”號帆船,代表地理大發現和人類地理知識的增長。視頻主角是一位“地理大發現”時代早期的探險帆船制圖員。在光線昏暗的帆船船艙里,衣著簡樸但滿臉興奮的制圖員,拿著剛剛修改好的一卷海圖,介紹他的工作職責和成果。他的工作不僅僅是描繪前人未曾到達過的海岸線和島嶼,還需要調研當地的民俗和主要物產,并將這一切都描繪到海圖上,或者在說明文件中體現。在探險家對未知新世界的探索過程中,制圖員對探險收獲的詳盡記載不可或缺。

“地理大發現”時代早期的航海探險中,最為著名的是1492-1504年意大利熱那亞人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4次航海,以及1519-1522年葡萄牙人費迪南德·麥哲倫所率船隊的環球航行(核心展品“維多利亞”號即是麥哲倫船隊中唯一完成環球航行的帆船)。在這兩支名垂史冊的航海團隊里,都擁有大批優秀的航海探險家,其中部分出身于制圖員等涉及海圖的崗位。

如果結合當年的史實來觀看這段視頻,我們可以發現其選擇主角的深意。載入史冊的制圖員為數極少,最著名者或許是哥倫布團隊的成員、第一次在世界地圖中加入新大陸的胡安·德·拉·科薩??扑_是當時歐洲著名的天文和地理學家,為哥倫布擔任制圖員。因此可以說,對新大陸的發現正是因為科薩的工作而為世人所知。除此之外,青史留名者還有曾經做過領航員的“維多利亞”號船長、繼承麥哲倫遺志完成環球航行的胡安·塞巴斯蒂安·埃爾卡諾,以及參與整理環球航行成果的胡安之子多明戈·埃爾卡諾。

視頻中制圖員的原型,可能有一部分來自這些偉人。但我們同樣需要記住,更多的制圖員已經被時間所埋沒。從傳播新知的角度上講,他們所做工作的價值,并不遜于艦隊指揮官的指揮和決策。但大多數制圖員很難在歷史上留下清晰的印記,往往被隱沒于背景之中。

這或許也正是展覽策劃者想要讓觀眾們注意的現象:傳統歷史敘事講述“發現世界”的故事,往往僅聚焦于探險船隊的指揮官,其余的人員盡管真實存在,卻多半隱居幕后。但實際上,每一支探險船隊都是一個團隊。在指揮官之下,一支船隊至少還包括了水手、士兵(衛士)、醫生、測量員等角色,使控制船只、測定方向、制作地圖、安全保衛、醫療衛生等每個涉及海上生存的領域,都有專業人士為之負責。因此可以說,每一次成功的探險,都不僅僅是指揮官一人的功勞。而被發現的新航線、新土地、新物產,也必須通過制圖員才能被記錄下來。但在地圖完成之后,他們的工作很容易被遺忘。通過制圖員的故事,不僅使今天的人們關注當年探險團隊中的普通成員,并且更加關注當年航海探險帶給全人類的自然和人文知識增量,比如地理、動植物、考古等領域的新知識。這也許是展覽策劃者選擇制圖員作為故事主角的著眼點。

(二) “海上犯罪的故事”展區

核心展品為“圣克里斯蒂娜”號帆船,典型的地中海三桅帆船,曾是海盜船,代表海上犯罪活動。視頻主角是一位大航海時代的女性居民,海盜侵擾活動的受害者。視頻反映一座城市遭到了海盜的突襲,居民區不斷響起槍炮聲。一位家庭主婦剛剛從海盜的攻擊和屠戮中逃生,卻發現小兒子已經被海盜掠走,幾乎可以肯定會被賣為奴隸*當時的海盜會劫持人質并以此勒贖,平民通常很難在規定時間里籌措到贖金,超期后人質即被賣為奴隸。。面對骨肉分離的遭遇,這位可憐的母親眼中充滿了驚恐和無助,悲傷地談起兒子的命運。

從視頻中“海盜突襲城市并綁架居民”的事件緣起判斷,視頻內容的原型,可能是16世紀北非海盜對西班牙東北部沿海城市帕拉莫斯的襲擾,或17世紀英國海盜亨利·摩根等加勒比海盜對普林西普等西班牙殖民城市的奇襲行動。歷史上,海盜對西班牙本土及其海外殖民地的攻擊都不罕見。在1571年“神圣同盟”贏得勒班陀海戰后不久,西班牙和奧斯曼土耳其均遭遇經濟危機,這迫使雙方在1580年簽訂合約,結束了長期交戰的局面;由奧斯曼土耳其支持的北非海盜對西班牙海岸有計劃的襲擾,也因此大幅減少。[2]但西班牙在新大陸攫取的財富,又成為加勒比海盜的目標。

1658年,時年23歲的摩根加入牙買加的海盜團伙,參加了對西班牙殖民地庫拉索島的洗劫行動。但海盜主力被西班牙軍隊擊潰,海盜頭目被俘并被處死,摩根成為海盜殘部的臨時領袖。為了在海盜中立威,摩根決定奇襲古巴內陸地區的普林西普,這一行動也有助于他劫掠財寶,以行賄英國駐牙買加總督托馬斯·莫迪福特,換取英國殖民地政府對其劫掠行為的支持。經過在熱帶雨林中的急行軍,海盜深夜抵達普林西普,殺死守軍并洗劫了城市,劫掠了所有的牲畜,并將部分居民俘虜后賣為奴隸。此后,摩根又對位于巴拿馬地峽的貝略港進行了奇襲并再度得手,由此成了牙買加及周邊區域海盜們的領袖。

早在15世紀末和16世紀初的航海探險、地理大發現高潮之中,西班牙、葡萄牙即開始了對非洲、美洲的殖民活動,之后英國、法國、荷蘭等歐洲國家也加入了搶占海外殖民地的行列。在這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殖民國家之間的利益沖突。而通過“私掠許可”,縱容、鼓勵包括海盜在內的民間武裝力量襲擊敵對國家的船只,逐漸成為一種破壞敵對國家海上貿易航線的戰術。[3]

海盜摩根與英國殖民地總督之間的交易,其性質介于官方和非官方之間。當時,英國剛剛占據原屬于西班牙的牙買加,新殖民地軍力有限,各項制度也并不完善,因此尋求庇護的摩根和需要充實防衛力量的殖民地政府得以相互利用。但同樣可以確定的是,在同一時期乃至16世紀末的英國,與政府存在明確合作關系的海盜(私掠船長)并非個案。16世紀末的英國航海家弗朗西斯·德雷克及其表兄約翰·霍金斯,都是集探險家和私掠船長為一身的人物。他們劫掠西班牙商船、殖民地,并將海盜獨有的戰斗經驗,應用到英國海軍改革工作和迎戰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戰事之中。他們在16世紀末的活動,成為英國取代西班牙海上霸權的開端。

不過,無論是帶有政治色彩的私掠,還是無關政治、純粹為錢財進行的海盜活動,受害最深的都并非擁有船只的各國政府(王室)或巨商,而是直面海盜并家破人亡的普通船員和百姓。近年來許多描寫這一時期海盜活動的影視作品,往往以海盜為主角,卻忽視了當年受害者們的悲慘命運。而展覽策劃者選擇以海盜活動受害者的視角,敘述普通人在海盜劫掠行為中的慘痛遭遇,會更為真切地展現出當年歷史中殘酷的一面。展覽中的海盜襲擊故事,也反映出西班牙在海洋爭霸中遭受到的強烈敵意,從而為相鄰的“海上戰爭的故事”展區埋下了伏筆。

(三) “海上戰爭的故事”展區

核心展品為裝備80門火炮的風帆戰列艦,代表風帆時代海軍大國間的主力決戰。視頻主角是一位西班牙海軍將領,他描述了剛剛經歷的一場失敗的戰斗。這場戰斗對西班牙來說意義重大,因此他和部下們精心準備,并在祈禱之后投入激戰。但他們的戰術意圖很快被敵人發現,因此遭到優勢火力的打擊,最終被迫投降。這名將領滿臉痛苦,只得感嘆“運氣(命運)已經不在我們這一邊”。

在大型風帆戰艦興盛的16至18世紀,面對新興強國英國的競爭,西班牙的海軍實力和技術水平基本處于下滑狀態。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在阿爾馬達大海戰中被英國擊潰,這雖然并未動搖西班牙的國本,但已經說明了它在海軍戰術思想方面的落后,也就是忽視遠程火炮將成為海戰主戰武器的歷史趨勢,仍然試圖以接舷肉搏戰決定勝負。當時間進入18世紀,維戈灣海戰運寶船隊被毀、英國奪取直布羅陀、西班牙與法國聯軍在“直布羅陀大圍攻”戰役中的慘敗,加速了西班牙走向徹底衰落的過程,造成了戰略層面上的深遠影響。

博物館設計團隊從一次西班牙海軍的敗績入手,通過視頻與對應展區中的海戰武器,反映出科技對海戰的改變,乃至對海軍整體實力的塑造作用,并引導觀眾思考西班牙由盛而衰的原因。失敗的種子早在殖民新大陸之時就已經種下:來自新大陸的資源,并沒有用于發展西班牙的產業和科技,而是被王室和貴族階層的享受所消耗。這種持續性的失策,最終鑄就了西班牙面對新興競爭者時的悲慘命運。王室和大貴族相信好運會再度來臨,但海軍數次慘敗,殖民地和財富也在不斷縮水。[4]

當國家的最高層選擇忽視危機前景的時候,社會中千千萬萬的普通人,乃至于相對遠離權力中心的官員,都已經預見了衰退的必然。視頻中海軍敗將所說的“運氣”,并不只是感慨某一次戰斗的失敗,或許也代表著他對國家前景的預判。

(四) “航海技術革命的故事”展區

核心展品為第一代“巴黎城”號郵輪,混合了帆船與蒸汽輪船特征的英國遠洋郵輪,代表航海技術革命。視頻主角是一位在19世紀末退休的帆船老船長,他回憶起逝去的帆船時代。盡管蒸汽輪船取代帆船已經是不可逆轉的潮流,但他仍然對精確到小時的遠洋輪船時刻表充滿了不屑。他說,帆船時代的航海者會為了利用風和海流而懂得與大自然互動,甚至帆船在時間上的“不靠譜”,也是“航海浪漫”的一部分。但所有這些都被工業革命抹殺了。新時代的輪船船長,更傾向于憑借機械的力量去駕馭自然。面對這種航海文化的變遷,老船長也只得感慨:“也許我確實是老了?!?/p>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蒸汽機不斷趨于完善,并成為交通工具的動力,這無疑是一次重大的技術變革。1819年5月,美國第一艘蒸汽動力輪船“薩凡納”號成功橫渡大西洋,揭開了人類使用機械動力進行遠洋航行的序幕。隨著機械動力船舶的普及和不斷改進,輪船逐漸能夠以相對準確的時刻表在大洋航線上航行,這成為相對于帆船的巨大競爭優勢。到了19世紀中后期,機械動力已經在很多航線上取代了風帆,成為船舶動力的主流。人類對蒸汽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使傾向于帆船時代、知識與技能也更適應帆船時代的老航海者,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然而,這樣的技術進步,其實也隱含著憂患。正如老船長在視頻中所言,輪船船長已經忽視了風帆時代人與自然互動的傳統,并傾向于認為自己掌握的先進科技可以駕馭或征服自然。但事實上,即使是最大型的輪船,在茫茫大海上也仍然是極為渺小的,任何魯莽行為與判斷失誤,都有可能將船置于危險境地。例如,20世紀初的英國豪華郵輪“泰坦尼克”號,就是為了創造橫渡大西洋最短時間的紀錄,在暗夜維持全速導致無法避讓冰山而沉沒,1500余人殞命冰海。老船長的感嘆,也許是一種自嘲,但更是要提醒人們,在掌握了先進技術的同時,也不要忘了敬畏海洋,敬畏大自然。

(五) “海上旅行的故事”展區

核心展品為1905年左右的英國遠洋郵輪“皇家愛德華”號,代表郵輪服務走向正規化和海上旅行條件的改善。視頻主角是一位遠洋郵輪主廚,其團隊負責全船的餐食制作。

在展區中有一張巨大的郵輪解剖圖,清晰地描繪了在郵輪各層甲板和船艙里的船員與乘客。根據船票價格的不同,遠洋郵輪的艙位被劃分成不同的等級,也對應著食物品質不同的餐廳。頭等艙的富豪們,到了海上仍可在豪華餐廳里享受精美餐飲,舉行宴會和派對;統艙*郵輪上布設大量鋪位以容納多人的大型客艙,其艙位通常是船上最廉價的。里的窮苦移民,則只能買最便宜的簡餐吃個半飽。同樣,船長、高級船員、普通船員的餐廳與食物也有巨大的差別。這反映出郵輪上森嚴的等級制度。而通過郵輪主廚對于餐廳、食材、烹飪工藝和過程的描述,讓我們看到了陸地社會貧富差距在海上的縮影。

在罐頭、冰柜等現代食物保存技術出現之前的漫長年月里,食物曾是遠洋航海者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為了避免食物腐爛,航海者往往只能選擇耐儲存的壓縮干糧和腌制食品等,并通過海上捕魚來補充一部分食物;至于容易腐爛的水果和蔬菜,則只能滿足航程初期的食用。粗劣的飲食不僅讓航海者處于艱苦的環境之中,也使缺乏維生素C導致的壞血病成為長途航海者的致命威脅。

19世紀初,最早的食品罐頭在法國和英國出現,人類掌握了蔬果和肉類長時間保鮮的手段,使航海者的餐飲條件有所改觀。19世紀中期,隨著制冷技術的進步,機械動力的船舶很快裝上了制冷設備,人們終于可以在航海途中也吃到相對新鮮的食物。壞血病這個千古難題,也從此迎刃而解。

但技術的進步,實際上也帶來了一種新的不平等。航行在海上的船舶,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物資和能源都不易從外界獲得。因此,在遠洋郵輪上,供應新鮮食物所需的能源、制冷設備等額外成本,最終都要由旅客買單。而愿意付出更高價格的人,就可以得到更多、更精美的新鮮食物。此前由于技術條件限制而形成的“食物平等”,不再是一種航海領域普遍遵循的信條?;蛘哒f,航海者“同舟共濟”的樸素觀念,因為技術進步而被沖破了?!昂I下眯械墓适隆闭箙^,讓人們思考著技術進步的另一面。

(六) “沿海休閑的故事”展區

核心展品為曾在巴塞羅那沿海使用的現代單桅帆船,代表海濱休閑活動的興起。視頻主角是一位巴塞羅那海邊的女性游泳者、水上運動器材的行家。

巴塞羅那所在的加泰羅尼亞大區,是西班牙工業化進程最為迅速和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區域。在為發展臨海型工業拓展港口區的同時,巴塞羅那也重視海濱旅游的開發,為人們規劃出可以休閑和親近海洋的區域。這樣的城市規劃,成為巴塞羅那的魅力所在。人們既可以跳入海中游泳,又可以駕駛單桅帆船出海,各類海邊度假活動開始流行起來。

另一方面,工業革命帶來的新材料技術,也賦予了人們更多的親水樂趣。比如說,泳裝材料的改進,讓泳裝能夠被裁剪得更為貼身,也讓人們在游泳時受到的阻力更小。作為運輸工具的帆船雖然基本淡出了歷史舞臺,但在工業時代,它們又以運動帆船、帆板等水上運動器材的形式得以復活。

通過視頻中愛好游泳而且懂得不少水上運動器材的女子,我們可以知道:技術進步,賦予了人類更多樣化的水上休閑娛樂形式。海洋不僅僅是人們往來各地的交通媒介,也正在成為休閑娛樂的場所。而為休閑有意保留的清靜的海域,也成為人與自然建立聯系的窗口。

(七) “海洋貨運的故事”展區

核心展品為現代大型集裝箱貨輪,代表海洋貨運模式的進步。視頻主角是一位操作巴塞羅那港龍門吊的女工,她獲得了操作龍門吊的資格并上崗,操作巨大的龍門吊,為體量驚人的遠洋貨輪進行集裝箱的裝卸作業。她的父親和兄長也都從事這一職業,這個崗位曾經只接受男性的求職者,因為傳統的港口裝卸工作需要有良好的體能方可勝任。但隨著自動化技術的進步,港口裝卸不再依賴體能,女性也闖入了傳統上由男性統治的領域。

在男女平等的觀念深入人心以前,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曾有一些傳統上拒絕女性參與的工作,比如軍隊和航海。隨著男女平等的觀念在現代社會廣泛傳播,這些職業逐漸向女性開放。但在西班牙,男女平等的進程因為法西斯主義者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掌權而發生倒退。1936年,佛朗哥在西班牙內戰中取勝,并建立起法西斯獨裁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西班牙更是成了世界上最后一個法西斯國家。在統治西班牙的將近40年間,佛朗哥出于其法西斯主義的政治觀點,奉行歧視女性的政策,剝奪了西班牙女性學習工作的自主權和獨立的經濟權。

1975年佛朗哥去世后,西班牙開始了走向民主和復興的歷程。為了消除法西斯主義的影響,西班牙啟動了由政府主導的提高女性自主意識的運動,鼓勵女性參加工作,融入社會,成為獨立的經濟個體,在就業、升學、參政等領域,賦予女性和男性平等的機會,尤其嚴令禁止職場中的性別歧視?!昂Q筘涍\的故事”展區和以操作龍門吊的女工為主角的這段視頻,既反映了技術進步帶給海運行業的改變,更折射出現代西班牙社會的變革。

三、結語

教育,已成為現代博物館的首要功能,而且這種教育是建立在藏品、文物及其研究成果基礎之上的。為了將展品蘊含的信息更好地傳遞給公眾,博物館不應該是簡單的展品陳設,而需要建立用展品講故事的脈絡,并建立起展品與現代觀眾之間的聯系,從而將觀眾吸引進來并使之獲得共鳴。

這正是巴塞羅那海事博物館為觀眾講述“7段口述史”的價值所在。對于航海者來說,“船舶是機器,但也有其個性、名號乃至性格,并且與航海者彼此信賴;船舶是交通工具,承載著人員與貨品,但也承載著閱歷、故事與傳奇?!盵5]但對于并非從事海事工作的大多數公眾來說,船舶很可能僅僅是“機器”和“交通工具”;即使是敘述航海史上偉人們的故事,也僅僅是對歷史文獻的簡單重復,并不能引發觀眾們的興趣。

因此,巴塞羅那海事博物館選擇了多個獨特的切入角度,即由歷史上或現代社會中與大多數觀眾所處社會階層相近的人物作為主角,來講述這“7段口述史”。它不僅使觀眾的注意力由“物”(船舶及其它航海展品)轉移到了“人”及其歷史、社會背景上,而且這些帶有一定私人感受性質的經歷,使觀眾得以一窺與航海有關的普通人生活,并獲得了更廣泛的知識和更深刻的啟示。這些視頻又成為各個展區內容的“引子”,與“展區核心展品”和其他的相關展品,共同勾勒出與展區主題相關的某一個“大時代”的樣貌,使觀眾有可能通過這些普通人的命運,感知他們所處的時代變局。以小人物的經歷講述大時代的故事,這是巴塞羅那海事博物館的匠心所在,同時也是給中國的博物館展覽策劃人、設計人以最大借鑒之處。如果說本展覽有什么遺憾之處的話,就是它太多依賴于視頻講故事,對于讓展品“活起來”、用展品及其場景本身“講故事”的設計還稍少了一點。

巴塞羅那海事博物館在展覽中引入短視頻,講述“小人物”故事的設計方案,也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因此,該館計劃在修繕鎮館之寶、勒班陀海戰中“神圣同盟”艦隊旗艦復制品的同時,也將為這件展品拍攝一組短視頻,講述船上不同崗位人員的故事。展品修繕和這些短視頻的拍攝工作,預計將在2017年底完成。期待巴塞羅那海事博物館的新展覽,能為我們帶來通過小人物、小故事揭示大背景、大主題的新驚喜和新啟示。

[1]In Flanders Fields museum.Elements of the Museum Visit[EB/OL].http://www.inflandersfields.be/en/practical/visit.

[2]羅杰·克勞利.海洋帝國:地中海大決戰[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415-416.

[3]白海軍.海盜帝國[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7:67.

[4]安東尼·哈姆,安娜·凱明斯基,雷吉斯·圣-路易斯等.孤獨星球·西班牙[M].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2014:684-688.

[5]Barcelona maritime museum.7 vaixells,7 històries[EB/OL].http://mmb.cat/exposicions.php?idm= 2&pagina=21&codi_subseccio=3&codi_tipus_exp=37&codi_exp=872&estic=1.

Reflection on Grand Background and Themes by Ordinary People’s Personal Stories——A Research of “7 Ships,7 Stories” in the Barcelona Maritime Museum

Ma Zhiheng

“7 Ships,7 Stories”(Català:7 Vaixells,7 Històries; Castellano:7 Barcos,7 Historias) is a semi-permanent exhibition that presented by the Barcelona Maritime Museum on June,2015.This exhibition explain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eople and the sea,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and even reveals the changes of navigation technology and national history,by 7 classic ships and 7 ordinary people’s personal stories.Through such methods,this exhibition conveys profound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in limited exhibition spac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is exhibition,we can find out how to reveal the grand background and themes through ordinary people’s personal stories.May this research coul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exhibition design ideas in China’s Museum.

museum,exhibition,stories,connotation,exhibition design ideas

① 馬之恒:自由撰稿人,原《北京科技報》記者;研究方向:博物館展覽,科技史,科普創作;通訊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雙榆樹北里三號樓606房間;郵編:100086;Email:free163abc@163.com。

猜你喜歡
巴塞羅那海盜航海
海盜
斷水三天的航海人
“海盜”變身暴走狂
大航海爭霸
我才不想當海盜
巴塞羅那達姆舊工廠辦公室
巴塞羅那NATEXO辦公室
航海博物館
海盜,又見海盜
從北京到巴塞羅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