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博物館低齡觀眾講解的“六字法”

2017-01-23 17:28
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 2017年1期
關鍵詞:低齡講解員博物館

高 源 白 兮 葉 曄

自然博物館低齡觀眾講解的“六字法”

高 源 白 兮 葉 曄①

低齡兒童是自然博物館的主體觀眾之一,已成為自然博物館不可忽視的群體。由于低齡兒童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故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筆者結合多年實踐,針對低齡兒童講解提出 “六字法”,即加、減、慢、短、動、控,并結合具體實例進行解釋。

自然博物館;展覽講解;低齡觀眾;“六字法”

1984年美國博物館界著名文集《新世紀的博物館(Museums for a new century)》提醒大家重視博物館的教育性,認為“若藏品是博物館的心臟,教育則是博物館的靈魂”。[1]時隔32年后,我們再審視博物館的教育,固然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但作為最經典、最傳統、最直接有效的博物館教育手段——講解卻越來越不受重視,甚至開始走下坡路。究其原因有很多,但不得不注意的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博物館的認知也在發生變化,博物館的觀眾群體悄然發生了變化,之前的講解形式和內容已經不再完全適應現在的觀眾群體。

社會和人們公認兒童的年齡段為0~14歲,[2]大家通常認為自然博物館面對的兒童多為小學生、初中生,但筆者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展廳中對日常來參觀的兒童觀眾進行了調查,結果讓人很驚訝:學齡前兒童占兒童觀眾的75.8%,而小學生和初中生僅占24.2%。更讓人感到吃驚的是0~3歲的幼兒居然占兒童觀眾的53.2%。低齡兒童是自然博物館的主體觀眾之一,已成為自然博物館不可忽視的群體。如果吸引并服務好低齡兒童觀眾,會使他們從小養成喜歡參觀自然博物館的習慣。反之,如果喪失了這批小觀眾,不僅是博物館的損失,也是一個社會一個時代的損失。因此,博物館對這一觀眾群體的研究尤為重要。

根據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要求,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不應該追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對幼兒進行灌輸和強化訓練。[3]自然博物館擁有豐富的生物標本模型,是低齡兒童培養科學探究思維的肥沃土壤。對于自然博物館來說,如何利用好這一文化平臺,憑借優質資源優勢讓低齡兒童開心地走進博物館,受到自然科學的啟蒙,已成為擺在自然博物館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日常講解是博物館實施其教育職能的一種重要方式,符合低齡兒童心理特征的講解方式使兒童更容易接受知識并且可以產生深刻的記憶。筆者結合多年實踐,針對低齡兒童講解提出了“六字法”,即:加、減、慢、短、動、控。

一、“加”

(一) 添加易懂的描述

講解的時候要經常使用一些描述性的詞語來加強講解的效果。如在講解狐貍的時候通常會說 “狡猾的狐貍”?!敖苹币辉~雖然很常用,感覺每個人都能理解其意思,但在講解實踐中發現很多兒童其實是不理解“狡猾”的意思,小朋友有時就會直接詢問“什么是狡猾”。因此,在講解狐貍的時候不要直接用“狡猾”一詞來形容,而是使用例子去幫助理解。例如:“小朋友們,狐貍抓兔子的時候可有絕招??!它不會直接出擊,而是躲在高草中,前身不動,從后面豎起自己的尾巴,輕輕地擺動。兔子想去看看怎么回事?等兔子放松了警惕前去查看,狐貍這時從兔子的身后發起攻擊,一下子就抓到它。狐貍確實很狡猾??!”講解到最后才出現“狡猾”一詞,兒童才會深刻地理解。講解員還可以再提示他們以后有聽不懂的詞,可以直接告訴講解員,講解員會想辦法舉個真實的容易理解的例子去解釋它。

(二) 添加孩子的最愛

兒童每天都要接觸很多新信息,也有他們最喜愛的事物。如果給兒童講解的時候總用一些老例子,肯定不能吸引他們,所以要經常添加兒童最喜愛的內容。首先講解員要關注了解不同年齡的兒童都喜歡什么?最近在看什么動畫片?有什么最新的玩具?如果能把要講解的內容和孩子們的最愛巧妙地結合起來,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偶蹄類”一詞過于專業,直接拋給孩子,孩子難以理解。不妨請孩子們喜歡看的動畫片的主角“喜羊羊”來幫忙,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小朋友們都喜歡喜羊羊吧!你們有沒有觀察過,喜羊羊有幾根手指???對了,只有兩個!所以腳上有兩個或四個腳趾的動物就是偶蹄類?!蓖ㄟ^孩子喜愛的動畫角色去講述相關的知識,孩子們會記憶深刻。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用動畫片《海綿寶寶》講多孔動物門的代表海綿,用電影《冰河世紀》講解猛犸象、劍齒虎等冰河世紀的代表動物,用最新電影《瘋狂動物城》中不同角色的特點講述不同動物的典型行為特征等。

(三) 添加歌謠和故事

在多年的兒童講解實踐中,筆者認為創編有趣的歌謠和故事是非常吸引兒童的。歌謠有趣的內容、明快的節奏都能吸引孩子,在講解到最后的時候歌謠還能起到總結復習的作用。例如:講解到井研馬門溪龍的時候,最后創編歌謠:“馬門溪龍脖子長,呆頭呆腦排成行。四腳著地光吃素,中國恐龍把名揚”。在講解海馬的特殊育幼行為時,為了讓孩子們印象深刻,創編歌謠:“小海馬,不是馬!它和魚兒是一家。搖頭擺尾吐氣泡,爸爸把我養育大”。

講故事,也是給兒童講解的重要方法。講好故事能使孩子們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孩子們通過記住故事來掌握相關的知識。例如:在講解黃河象(劍齒象)的時候,就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吸引小朋友們注意:“小朋友們,你們聽過黃河象的故事嗎?象爺爺不小心掉進泥潭去了,正等著我們去救它呢!”這樣故事般的開場,特別吸引孩子。孩子們會耐心地聽完,情緒跟著故事的情節有起有落??纯醋约旱降啄懿荒芫认鬆敔??當講到黃河象最終沒有成功獲救,不幸陷入泥潭的時候,孩子們露出著急、遺憾的表情。那種表情至今留在我的腦海中。一則小故事卻包含對黃河象生活環境、外形特征、生存年代及伴生的動物等知識的介紹,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也就愉快地記住了那些原本枯燥的知識。講故事要注意語氣多變,飽含感情,講解員自己先要走入故事的情景,以真情動人。很多家長和小朋友聽完這個故事后都哭了。通過感人的故事與觀眾達到“共情”,觀眾對所學的知識也就印象深刻了。

二、“減”

(一) 減去難記的數字

自然博物館不同于人文歷史博物館,所講述的演化事件時間跨度非常大。從46億年前地球的誕生到1萬年前新石器時代的開始,在這其中就不免有很多難記住的數字,比如: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出現在5.4億年前,恐龍生活的中生代是從2.3億年前到6600萬年前。再比如旅鴿由于人類的過度捕殺于1914年在這個世界上消失、現在長江江豚的種群已經數量不足1500頭等……像這樣的地質年代、時間跨度、具體年份、種群數量等難記的數字,建議在給兒童講解的時候盡量避免,筆者曾做過調查,95%的低齡兒童都記不住講解中提到的數字,所以這些難記的數字對低齡兒童來說就是無效傳播。

(二) 減去難讀的人名

難讀的人名對于兒童同樣是無效的傳播。例如:1878年,沙俄軍官普熱瓦爾斯基率領探險隊先后三次進入準噶爾盆地發現野馬,并于1881年由沙俄學者波利亞科夫正式定名為“普氏野馬”。像“普熱瓦爾斯基”“波利亞科夫”這樣難讀難記的人名、“1878”“1881”這樣的具體年份,建議在給低齡兒童講解的時候盡量避免。

不僅如此,有些描述人物成就、單位、職稱的信息,建議在給低齡兒童講解中也盡量避免。例如:“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奠基人、中國恐龍學之父、北京自然博物館首任館長楊鐘健教授于1938年在云南祿豐縣發現了被稱為‘中華第一龍’的許氏祿豐龍?!边@段講解詞突出了楊鐘健教授對古生物學的貢獻,但是信息量對于低齡兒童來說太多了,那些描述楊老成就的詞語低齡兒童也根本記不住。建議改為:“小朋友們,咱們中國人自己發現的第一條恐龍,是由楊鐘健爺爺在云南發現的!”介紹的信息不多,語氣也很親切,容易記憶。

(三) 減去難懂的詞匯

在自然博物館做講解工作,避免不了要遇見大量的專業名字,如蜥臀目、多孔動物門、半索動物、孑孓等。在給低齡兒童講解的時候要盡量避免這些難懂的詞匯,能不講就不講,或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例如:多孔動物就是渾身都是窟窿眼兒的動物、孑孓就是蚊子的小寶寶等,有時甚至可以把“喜歡吃植物的”改為“愛吃菜的”。在給低齡兒童講解的時候,不要太過注意科學的用詞,而是首先讓他能盡量聽得明白,盡量使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能接觸到的詞匯。

難懂的詞匯不僅包括這些專業的名詞,還包括那些“高級”的詞,如“人跡罕至”“渺無人煙”等書面語,將它們盡量改為“沒有人的地方”這樣的口語,低齡兒童才能理解。

三、“慢”

(一) 講解的語速慢

正常的語速在每分鐘200~300個字,而講解員給低齡兒童講解的時候應盡量放慢語速,每分鐘保持在100~150字。每講完一段一定要看看兒童的反應,給他們幾秒鐘的反應時間,注意觀察小朋友的表情,確定聽懂后再進行下面的講解。

(二) 提問的語速慢

提問是兒童講解中重要的技巧,設問、反問、自問自答都是常用的技巧。但是往往講解員提出問題的語速很快,小朋友們還沒有反應過來問題就過去了。提問是為了強調重點或復習講過的內容,在給兒童講解的時候,一定要放慢提問的語速,確認小朋友聽清了問題再向下進行。

(三) 重復的語速慢

重復是兒童講解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兒童認知特點的研究成果表明,一個知識點的學習和掌握通常要重復3次,重復的時間、方式對兒童能記住所學知識的多少影響很大。[4]實踐證明,有效的重復時段是:剛講完一個知識點后馬上重復一次,講解中段時再重復一次,講解結束前再重復一下。

重復的方式不僅僅是語言的重復,可以是肢體動作或提問方式。重復的內容通常是最重要的,所以重復的時候語速一定要放慢,突出重點的時候要聲音洪亮,有節奏變化。

四、“短”

(一) 選用句子短

多年的講解經驗告訴我們,低齡兒童是很難理解較長的句子的,往往一句話還沒有說完你就發現他已經走神了,這個時候講解員要馬上注意修改自己的表達方式,將較長的句子改成較短的句子。例如平時我們講解海參的時候會這樣介紹:“觀眾朋友們,海參有一種奇特的行為來躲避天敵的捕食。因為海參長得圓圓滾滾的,運動起來非常不靈活,所以天敵來捕食的時候根本逃不掉。這個時候,海參會一下噴出自己的內臟,從而迷惑敵人借機逃之夭夭。經過幾周的時間,海參又會長出一套全新的內臟繼續生活,是不是非常神奇!”但是這樣一段話并不適合低齡兒童,我們可以盡量縮短句子,將它變為:“小朋友們,海參可好玩??!它胖,敵人來了跑不動。怎么辦?有辦法!噗一下,把心、肝、腸子都噴出來,嚇唬敵人,趕快逃跑!十幾天后,它們又長出來新的心、肝、腸子。這招厲害吧!”聽起來修改后的講解詞過于簡單,好像也不太嚴謹,但經過實踐,這是孩子們喜歡的、容易理解和記憶的。

(二) 使用詞語短

給兒童講解,尤其是給低齡兒童講解。一定要注意講解觀念的改變,不是一定要講什么科學知識、講多長時間、講多少件展品,更不能不動腦筋直接就把講解詞照搬出來。我們要關注的是如何吸引低齡兒童集中注意力聽、有興趣愿意多聽一會、簡單的內容能記得住。這時使用較短的詞語是不錯的選擇,例如:“快速地奔跑”改為“快跑”,“仔細認真地聽”改為“聽”。

(三) 講解時間短

通常我們的講解時間是45分鐘至1小時,但學齡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研究表明:1歲半的兒童只能集中注意5~8分鐘,2歲能集中注意10~12分鐘,3歲則能已達10~20分鐘了。[5]結合實際的講解工作經驗和自然博物館的兒童觀眾年齡特點,建議將為低齡兒童講解的時間縮短到15~25分鐘。

縮短講解的時間可以從以下兩方面思考:首先減少每件展品的講解內容,其次是減少講解的展品數量。已經固定的展線可以根據兒童的興趣重新排列組合。例如:原本“古哺乳動物展廳”要向觀眾至少介紹8件標本,而給兒童講解的時候只介紹兩件甚至是一件,只把經典的黃河象的故事講給孩子們聽,時間不超過15分鐘,其效果就比講到孩子們苦惱聽不下去要好得多。因此,要盡量地敢于舍去一些展品,減短講解時間,做到每一件展品都精心設計針對兒童的講解詞,逐字逐句地分析,并通過多次的實際講解修改完善。

五、“動”

(一) 講解員自己動

在給兒童講解的時候如果嚴肅認真、一本正經,可能會把孩子嚇跑了。要和藹可親地為兒童講解,有時可以蹲著或處在與兒童一樣的視線高度去講解,這樣小朋友們才會感覺親切。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加入一些動作,這會非常吸引他們的注意。例如,筆者在講解恐龍下蛋的時候,會為小朋友們模仿恐龍下蛋的動作:把屁股朝向巢,一次下兩個,一點一點轉著圈地產蛋。每次模仿的時候孩子們都看得全神貫注,效果非常好。

(二) 多和觀眾互動

不僅講解員要自己多動,還要引導小朋友們參與互動。例如在講解地層知識的時候,中生代的三個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很抽象、難以理解。這時筆者會充分調動小朋友一起互動來理解掌握。比如:“請小朋友們橫著伸出三根手指,這就代表地層啦!根據地層的形成規律,年代最老的地層埋在最下面,較新的地層埋在最上面。所以我們的無名指就是三疊紀,中指就是侏羅紀,食指就是白堊紀?!背浞终{動小朋友和講解員一起互動,小朋友就能很快地理解并記住相關的知識。

(三) 調動觀眾之間的互動

有時僅僅講解員自己多動,講解員與觀眾之間多互動還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想方設法讓觀眾之間互動。例如:在筆者講解龍蝦遷徙的時候會一只一只首尾相連前進。這時,就讓觀眾排成一行,一個一個搭著肩膀模仿龍蝦的遷徙行為。又如,在講解翼龍是否屬于恐龍問題的時候,之前先做一個觀眾間的互動:“請同意翼龍是恐龍的站在講解員的左側,同意翼龍不是恐龍的站在講解員的右側,同意翼龍與鳥類起源有關的站在講解員的中間?!比缓笥^眾之間進行簡單的辯論或陳述,共同參與講解活動。觀眾間打消陌生的氛圍,開心的互動更有助于之后的講解工作。

六、“控”

(一) 控制場面紀律

給低齡兒童講解的時候,講解的現場紀律尤為重要。如果紀律不能保障,講解活動很難進行下去。要想控制好現場,硬性的要求和嚴厲的批評肯定是不行的,可以嘗試如下方法:

首先,可以在講解活動之前和小朋友商量一個“口令”。例如:“小朋友們,當你聽到講解員說1、2、3的時候,請你說‘請安靜’!”有了這樣的“口令”,場面就很好控制了,孩子們會樂此不疲地響應這個“口令”,還會提醒新加入的小朋友要安靜。

其次,可以準備一些小貼紙,講解結束后發給小朋友們作為認真聽講解的小獎勵。

最后,要敢于中斷自己的講解,不要湊合著完成講解。當講解過程中場面紀律確實不好的時候,要敢于停止自己的講解,表現出傷心的表情,告訴孩子們自己的感受。小朋友是天真善良的,往往真實情感的表達能更好地控制講解的場面紀律。

(二) 控制情緒波動

兒童的情緒波動很明顯,心理的活動往往會表現在臉上。在給低齡兒童講解的時候,要注意觀察兒童的情緒變化。當有兒童出現急躁、不耐煩、委屈、不高興等情緒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疏導。首先,可以用眼神和語氣語調來提示小朋友注意自己的情緒。其次,可以給有情緒變化的小朋友設計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因為有些時候兒童的情緒變化是因為自己覺得受冷落、沒有受到足夠的關注,所以馬上給他關注,他的情緒就會有好轉。最后,如果不能及時地處理孩子的情緒變化,可以提示周圍的家長,請家長單獨處理,這樣才能不影響整體講解活動的實施。

(三) 控制不良習慣

隨著博物館免費開放,越來越多的低齡兒童來到博物館學習參觀。筆者認識到,培養孩子們文明參觀的習慣比過早地傳授自然科學知識更重要。因此,在日常的講解中控制不良的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日常講解活動中經常碰到大聲尖叫、邊吃零食邊聽講解、直接觸摸展品甚至損壞展品、拍打展柜、相互擁擠等現象,此時講解員一定要控制不良習慣的發生、停止科學知識的講解。為此,筆者還創作了《自然博物館文明參觀歌謠》:“來參觀,要安靜;跑鬧吃喝易生病。仔細看,認真聽;學到知識真高興?!辈⒃诿看沃v解的開頭或結尾分享給小朋友和家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以上是筆者有關自然博物館低齡觀眾講解的一些思考及總結,不當之處,請同仁批評指正??偠灾?,博物館的講解員一定要發現觀眾群的變化,從容面對,放下自己的身段,和小觀眾們打成一片,真正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需求,用耐心和技巧去培養博物館未來的主力觀眾,去呵護孩子們珍貴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楊玲,潘守永.當代西方博物館發展態勢研究[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162.

[2]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56.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2.

[4]閆宏斌,楊丹丹.博物館與兒童教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169.

[5]陳幗眉,馮曉霞.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214.

How to Use “a Formula of Six Characters” to Attract Preschool Children in the Science Museum?

Gao Yuan Bai Xi Ye Ye

Preschoolers are one of major visitor groups in the science museum,so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science museum to engage in attracting and satisfying this group.Because children tend to be imaginative other than thinking abstractly,the hands-on activities are the suitable tools to learn science on their own by experiencing directly.According to years of practice,we introduce a new formula for explainers with six characters,which includes ‘add,reduce,slow,short,move and control’,aiming to attract preschoolers in the science museum.Besides,some examples are listed for further illustrations in this paper.

science museum,explainer,preschool children,‘a formula of six-character’

① 高 源:北京自然博物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博物館教育;通訊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天橋南大街126號;郵編:100050;Email:gaoyuan@bmnh.org.cn;白 兮:北京自然博物館志愿者,原八一中學高級教師;葉 曄:北京自然博物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博物館教育。

猜你喜歡
低齡講解員博物館
借助傳統節日培養低齡學生良好品德的方法研究
博物館當講解員
怎樣當好講解員
互聯網+背景下低齡兒童英語閱讀實踐探究
A市低齡老年人再就業問題研究
低齡老年人再就業權益保障問題與對策研究
博物館
我當小小講解員
博物館講解員講解的技巧
露天博物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