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諧社會背景下民間民俗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2017-01-24 14:03李麗莎
中國民族博覽 2017年7期
關鍵詞:民俗文化民間文化

李麗莎

(云南省昆明市晉寧區文體廣電旅游局、文化館,云南 昆明 650600)

和諧社會背景下民間民俗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李麗莎

(云南省昆明市晉寧區文體廣電旅游局、文化館,云南 昆明 650600)

民間民俗文化作為源于民間日常生產生活的重要文化類型,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表現形式,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著獨特作用。因此,要充分認識到當前民間民俗文化傳承創新中面臨的挑戰,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民間民俗文化藝術表現,從而有效推動民間民俗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和諧社會;民間民俗文化;藝術表現;傳承

和諧社會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向。民間民俗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和諧文化因素,在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促進社會穩定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推動民間民俗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一、當前民間民俗文化傳承創新中面臨的挑戰

(一)民間民俗文化傳承體系不健全

首先,民間民俗文化傳承人面臨斷層的風險。文化傳承人在推動民間民俗文化的傳播以及傳承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有些民間民俗文化傳承人年紀較大,而年輕人為了生存,不得不選擇外出打工養家糊口,而放棄民間民俗文化,民間民俗文化傳承人越來越少。

其次,民間民俗文化傳承過程比較盲目。主要表現在對民間民俗文化的挖掘和整理方面,由于缺乏科學論證,民間民俗文化傳承工作比較混亂。還有些民間民俗文化在傳承中沒有正確處理與其他類型民間民俗文化之間的關系,存在排斥其他民間民俗文化的傾向,不利于文化傳承工作的發展。

最后,民間民俗文化認同面臨困難。隨著經濟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產生活環境發生顯著變化,民間民俗文化已經開始遠離人們的日常生活,人們對于民間民俗文化的認同感逐漸減弱,這必然會對民間民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工作帶來較大破壞。

(二)民間民俗文化保護方法不完善

首先,缺芝針對性的法律法規。當前民間民俗文化在保護中遇到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缺乏有針對性的、完善的法律法規,無法維護和支撐民間民俗文化的保護工作。同時,由于法律法規不夠健全,民間民俗文化的管理及申報工作程序繁瑣,束縛了民間民俗文化的發展。

其次,保護措施缺乏系統性。第一,當前很多民間民俗文化的保護沒有深入分析其歷史原因,片面追求民間民俗文化申報工作,而忽視民間民俗文化的保護效果與保護質量;第二,當前民間民俗文化的保護工作,只是從某一方面或者局部進行保護,難以取得整體性效果;第三,民間民俗文化保護缺乏持續性和連貫性。很多民間民俗文化在保護過程中遭到破壞,民間民俗文化保護工作沒有取得良好效果。

最后,保護方法不夠合理。當前民間民俗文化的保護方法主要是靜態式保護,民間民俗文化顯得更加單一和枯燥,缺乏吸引力,不利于民間民俗文化的傳承和開發。同時,由于靜態式保護,民間民俗文化脫離了其特定的文化環境和社會土壤,削弱了民間民俗文化的影響力,民眾自覺參與民間民俗文化保護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降低。

(三)民間民俗文化創新思路不科學

首先,沒有處理好保護與開發之間的關系。民間民俗文化開發與保護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民間民俗文化工作中還沒有形成明確而統一的意見。在民間民俗文化的開發主體方面,究竟是民間自行開發,還是政府組織開發,還存在著明顯爭議。

其次,缺乏全面而科學的規劃。民間民俗文化的開發與創新,離不開科學而全面的規劃。但是,當前許多民間民俗文化的開發,缺乏科學規劃和全面論證,存在明顯的盲目性,造成民間民俗文化資源沒有得到有效整合,無法產生積極的社會影響。

最后,扶持政策不夠完善,民間民俗文化的發展受到較大制約。同時,由于民間民俗文化的開發需要大量資金,亟待吸引社會資金的參與。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社會資金無法充分發揮作用,無法有效提高民間民俗文化的知名度和社會效應。

二、和諧社會背景下民間民俗文化傳承創新的主要對策

(一)健全民間民俗文化創新體系,培養民間民俗文化傳承人才

首先,建立民間民俗文化保護資金投入體系。一方面,要制訂出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采取靈活多樣的措施促進當地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要根據國家香瓜政策,設立民間民俗文化保護專項資金,逐步解決民間民俗文化發展中面臨的資金問題。

其次,健全民間民俗文化傳承人培養體系。第一,要提高傳承人的文化水平,做好文化傳承人的培養和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其文化修養,完善其知識結構;第二,要提高文化傳承人的生活待遇。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民間民俗文化的開發在短期內無法獲取較大收益。因此,要妥善解決文化傳承人生活待遇問題,提高文化傳承人開展工作的自覺性、主動性與積極性。

最后,強化民間民俗文化傳承中的認同感。第一,對于民間民俗文化,要進行科學的選擇,要消除那些迷信以及違反現代科學等因素。只有這樣,才是做到對民間民俗文化的合理利用;第二,在傳承民間民俗文化的過程中,要増強對民間民俗文化的認同感。鼓勵民眾積極參加民間民俗文化活動,充分感受民間民俗文化的魅力。要廣泛展示承載民間民俗文化的實物,使人們深刻領會民間民俗文化的智慧。

(二)制定民間民俗文化傳承規劃,強化民間民俗文化保護力度

首先,制定并落實法律法規,對民間民俗文化進行有針對性的保護。第一,重視做好民民間民俗文化的法律保護工作,將民間民俗文化列入法律法規監管體系之中,通過制定相應的法律條文等措施,促進民間民俗文化的發展與延續;第二,貫徹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并重的傳承原則,在保護有形的民間民俗文化的同時,強化對非物質民間民俗文化的保護,不斷豐富民間民俗文化的內涵;第三,落實動態與靜態相統一的傳承原則。由于單純進行靜態保護,民間民俗文化面臨著很多問題。只有把靜態與動態相統一,保持當地居民的生活樣態與風俗習性,才能推動民間民俗文化的健康發展。

其次,強化民間民俗文化保護的認識,增強民間民俗文化傳承工作的自覺性。第一,政府制訂科學的民間民俗文化保護規劃,優化民間民俗文化保護和傳承方式方法,切實保障和維護各方利益,吸引各種力量共同做好民間民俗文化的保護及傳承等工作;第二,新聞媒體做好民間民俗文化保護傳承的引導工作。媒體要創新民間民俗文化傳承的報道形式與內容,不斷弘揚民間民俗文化精神,增強民眾對民間民俗文化的自豪感與自信心,提高人們參與民間民俗文化保護與傳承工作的積極性。

最后,在學校教育中融入民間民俗文化傳承知識,鞏固民間民俗文化傳承的群眾基礎。第一,地方教育部門應當根據民間民俗文化傳承工作的實際,通過開設民間民俗文化課等方式,推動民間民俗文化走校園,增強民間民俗文化的傳承力量;第二,要集中力量,編輯民間民俗文化光碟、刊物以及鄉土教材等,舉辦民間民俗文化展覽,不斷擴大民間民俗文化的影響,努力解決民間民俗文化傳承及保護工作中群眾基礎薄弱等問題。

(三)深化民間民俗文化科學認識,提高民間民俗文化藝術表現

首先,積極打造民間民俗文化品牌。民間民俗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協調社會關系、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要打造民間民俗文化品牌。第一,通過政府主導,文化管理部門與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持續舉辦民間民俗文化展演活動,為民間民俗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工作搭建平臺,不斷提升民間民俗文化的知名度與影響力;第二,加強民間民俗文化發展的科學規劃。在民間民俗文化保護與開發的過程中,要做到科學決策與合理規劃,有效破解民間民俗文化發展中的難題。

其次,深入挖掘民間民俗文化,不斷豐富民間民俗文化內涵。要積極發掘、整理以及傳承民間民俗文化,不斷豐富民間民俗文化內涵,推動民間民俗文化的健康發展。第一,要對民間民俗文化進行分類研究,對民俗服飾、民間習俗以及民間音樂等進行挖掘整理,拓展民間民俗文化的表現形態;第二,加強學術研討,為民間民俗文化保護與開發提供理論支持。通過舉辦民間民俗文化開發研討會等方式,促進民間民俗文化的保護、發掘與可持續發展。

最后,提高民間民俗文化的藝術表現,促進民間民俗文化傳承、保護與開發。第一,強化民間民俗文化的舞臺表演效果。要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通過實景再現等方式,使游客或者觀眾深刻感受到民間民俗文化的魅力;第二,激發觀眾的參與意識。對民間民俗文化進行藝術加工,展示當地人日常生產及生活的場景,增強人們對于民間民俗文化的認知。第三,重視民間民俗文化的原生態展示。民間民俗文化的原生態展示,可以更加貼近當地人生產生活的真實樣態,能夠滿足游客和觀眾的獵奇心理,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結語

民間民俗文化是人們日常生產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協調人際關系、促進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構建和諧社會的背景下,要充分認識到民間民俗文化的重要價值,妥善處理當前民間民俗文化保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促進民間民俗文化的持續傳承和有效創新。

[1]雷沈英.群眾文化工作與傳承民族民間民俗文化[J].文化月刊,2016(8).

[2]韓榮勇.傳統民俗文化傳承與校本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江蘇科技信息,2015(6).

G122

A

李麗莎(1979-),女,漢族,云南昆明市晉寧區人,云南省昆明市晉寧區文體廣電旅游局、文化館,本科,研究方向:群眾文化活動的策劃與開展。

猜你喜歡
民俗文化民間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傳承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談
誰遠誰近?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兩岸民俗文化薈萃福州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