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日出》中陳白露的自殺

2017-01-28 11:38蔡靜逸西南大學文學院重慶400700
名作欣賞 2017年27期
關鍵詞:布施喬治魯迅

⊙蔡靜逸[西南大學文學院, 重慶 400700]

淺析《日出》中陳白露的自殺

⊙蔡靜逸[西南大學文學院, 重慶 400700]

在曹禺的《日出》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求乞與布施的關系,陳白露作為《日出》中的主要人物,在那個“損不足而奉有余”的社會中,她驕傲而又自尊,不愿接受別人的布施,更不愿搖尾乞憐向別人求乞,堅持一種有所失才有所得的生活方式。她渴望平等的愛情,渴望理解和尊嚴,也渴望獨立、自由自在地生活。然而,當她放棄求乞,選擇了出賣自己的青春與身體的方式來獲取這些東西的時候,其實也就等于放棄了愛情、尊嚴和獨立。

求乞 布施 自殺 陳白露

陳白露是曹禺劇作里的經典形象之一,關于陳白露悲劇的原因,學界說法不一。一種說法認為,陳白露的死,恰恰體現了知識分子夢醒之后,無路可走的悲哀。陳白露出身于書香門第,性格純真,有著美好的心靈,又受過“五四”個性解放潮流的影響。然而,卻一味追求一種非常盲目的愛情,正如魯迅在《傷逝》中所言:“為了愛,盲目的愛,而將別的人生要義全部疏忽了?!被橐鲋袥]有得到向往的自由,她便跳出圍城,闖入社會,但這種狹隘的小資產階級式思想,使她很快成了玩世不恭的陳白露,醉生夢死的交際花,直到方達生出現,讓她瞥見了自己扭曲的靈魂,喚醒了她對自由無拘束的生活向往。但是,雖然夢醒了,想要拋棄這種沉淪空虛,卻已經無路可走,只能選擇死亡。第二種說法認為,陳白露是被這個“損不足而奉有余”的社會逼死的,當她得知了小東西的遭遇,又面臨無盡的債務,潘月亭的破產以及金八的壓迫,這種種的一切,都讓她看透了這個社會,雖然她還年輕貌美,能夠維持目前的生活現狀,但最終還是會和別人一樣,難逃厄運,落入早已為其準備好的地獄之中,所以她最終選擇了結自己的生命。當然,也有學者認為,陳白露的悲劇,與其性格因素有關,陳白露的性格復雜而矛盾,同時也非常的軟弱,個性的軟弱造成了她行動的遲疑、無奈和不徹底。陳白露的死,體現了一個無法戰勝自身肉體軟弱的人,注定沒有任何出路。她雖然向往天真與美好,但是生活的熱情退潮之后,也只剩下失望和無奈,于是她向金錢物質的社會妥協,最終毀滅了自己。

以上,是學界對于陳白露悲劇的原因的種種闡釋,但我們知道,所有偉大的藝術創作,其經久不衰的地方,正在于其提供了無限的挖掘與闡釋的空間。筆者在對曹禺《日出》的文本進行細讀的過程中,對陳白露的悲劇的原因,產生了新的看法。在《日出》這一系列“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劇情沖突過程中,人物與人物之間,自始至終都交織著一組關系,那就是求乞與布施。

魯迅的《野草》一書,有一篇名叫《求乞者》的散文詩,這部散文詩,傳達了魯迅“憎惡求乞者所概括的安于命運的乞憐哀呼的態度”,在文本中,魯迅表達了對作為“求乞者”的孩子的憎惡,內心卻是為一個民族缺乏抗爭的奴隸性而感到無比悲哀與憤怒。然而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在求乞者與布施者二元對立的關系上,布施者是站在一個道德的制高點,對求乞者施以同情和憐憫,兩個人的身份與人格尊嚴,都不再是平等的關系。求乞者向布施者搖尾乞憐,而布施者則高高在上地向求乞者加以施惠,從而得到某種道德的崇高感。在《求乞者》文本中“我”不愿意布施?!拔也徊际?,我無布施心,我但居布施者之上,給與煩膩、疑心、憎惡?!薄拔覍⒌貌坏讲际?,得不到布施心;我將得到自居于布施之上者的煩膩,疑心,憎惡?!濒斞笇⒂贸聊蜔o所為求乞,也就是說魯迅不求乞,同時也憎惡布施與求乞,因為這并不是人與人相處的平等關系,布施者居高臨下,在布施的過程中,得到心靈的滿足和道德的崇高,而求乞者,則卑躬屈膝,人格尊嚴得不到保障。

而在《日出》的文本中,我們處處可以見到,求乞與布施的關系。譬如李石清與潘月亭,李石清就是一個求乞者,而潘月亭則是站在布施者的位置上。李石清向潘月亭乞求高升,被潘月亭拒絕布施,于是抓住了潘月亭的“軟肋”,對他進行威脅。李石清:“經理,您不是全部都押給友華公司了么?”潘月亭:“哦,哦,”(走了兩步)“哦,石清,你從哪兒得來這個消息?”(坐下)“怎么,這件事會有人知道么?”李石清(明白已抓住了潘月亭的短處):“您放心放心,沒有人知道。就是我自己看見您簽字的合同?!迸嗽峦ぃ骸澳阍谀膬嚎匆娺@個合同?”李石清:“在您的抽屜里?!迸嗽峦ぃ骸澳阍趺锤摇崩钍澹骸安徊m您說,(獰笑)因為我在行里覺得很奇怪,經理忽而又是蓋大樓,又是買公債的,我就有一天趁您見客的那一會工夫,開了您的抽屜看看。(笑)可是,我知道我這一舉是有點多事?!迸嗽峦ぃù袅税胩欤骸笆?,不不——這不算什么。不算多事。(不安地笑著)互相監督也是好的。你請坐,你請坐,我們可以談談?!崩畹那笃蛟獾骄芙^之后,立刻撕下偽善的面具,露出了猙獰的爪牙,而潘月亭,則因為受到李石清的威脅,才對他態度轉變,答應給他一個襄理的位置。在這里,求乞者與布施者徹底變成了利益的相互牽制與掣肘。同樣,黃省三與李石清,也是求乞與布施的關系,黃省三向李石清求乞一個職位,能夠賺取工資養活家人,但同樣遭到了李石清的拒絕,最終黃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給自己的孩子喂了鴉片殺害了他們,而自己的自殺卻沒有得逞,變成了一個瘋子。在這兩組關系中,李石清從求乞者到布施者,身份進行了轉化,潘月亭之與李石清,正如李石清之于黃省三;而同時,金八和潘月亭,同樣也是布施與求乞的關系,只是正如《求乞者》中,孩童不成功的求乞一樣,這里的求乞,同樣是不成功的。求乞者搖尾乞憐,尋求一條活路,在生死命運都無法掌控的情況下,更奢談尊嚴。

在《日出》中,筆者認為,沒有成功的求乞。文本里,每一個人,都有極力想要追求和渴望得到的東西,譬如李石清想要成為襄理,奔一個前程,但最終慘淡收場;黃省三渴望一個能養活家人的職位,最終家破人亡;顧八奶奶向胡四求乞愛情,但始終求而不得。因為在《日出》的世界里,沒有同情,更沒有尊嚴,有的只是冷冰冰的等價交換,如李石清抓住了潘月亭的小辮子,用來和他交換襄理的職位,還有顧八奶奶用金錢與胡四交換愛情……人要先將自己物化,以自身為籌碼,只有等價交換,才能換來自己渴求的東西。求乞是不成功的,而布施者更無同情和憐憫可言。

筆者要探討陳白露死亡的原因,首先就要明確,在這樣一個冷漠無情的等價交換的世界里,陳白露是否有所求?!八龕凵?,她也厭惡生活,生活對于她是一串習慣的侄梏,她不再想真實的感情的慰藉。這些年的漂泊教聰明了她,世上并沒有她在女孩時代所幻夢的愛情。生活是鐵一般的真實,有它自來的殘忍!……她很驕傲,她生怕旁人刺痛她的自尊心。但她只有等待,等待著有一天幸運會來叩她的門,她能意外地得一筆財富,使她能獨立地生活著?!蓖ㄟ^文本可以得知,陳白露渴望平等的愛情,渴望理解和尊嚴,也渴望獨立,自由自在地生活。這是陳白露的渴求,然而,當她選擇通過出賣自己的青春與身體的方式來獲取這些東西,其實也就等于放棄掉了愛情、尊嚴和獨立,因為她已經將自己“賣給了這個地方”。在潘月亭破產、方達生離開、張喬治結婚,所有的一切,仿佛都塵埃落定的時候,陳白露最終以自身為籌碼,換來了什么?其實,是一無所有。

一、愛的失落

一般認為,金八象征的是純粹物質的欲望,而陳白露,則是愛的象征,是愛的追求者,不僅追求愛情,也追求人類之愛。長久以來,我們對陳白露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一直存在著誤區。我們從方達生的立場去理解她,而恰恰是方達生,最不理解她。我們一般認為方達生的到來,喚醒了陳白露的良知,使得她產生了從墮落里走出的新生力量;然而,其實并非如此,方達生的到來并沒有賦予陳白露任何新生力量,反而陳白露一直期待的平等的愛情、理解與尊重,方達生并沒有給她,最終使她感到失望,無所期待,選擇了自殺。

從文本的第一幕可以看出,方達生初到陳白露的公寓,里面的一切陳設都讓他感覺到無所適從,他覺得這地方,非常討厭,到處都是人。方達生對陳白露目前所處的環境是非常不滿的,他滿心歡喜地來到大城市,尋找他的天真單純的初戀情人竹均,卻發現,曾經的竹均已經不再那么天真爛漫,她穿著極薄的晚禮服,顏色鮮艷刺激,還化著濃妝,和一幫他討厭的人交際來往,插科打諢,無比輕浮。這一切都讓他猝不及防,此時此刻,他感覺非常不自在。關于“霜”的那段話語中,我們可以看到陳白露純凈的內心,而與此對比之下,方達生卻已經喪失了天真與童心,他的內心污濁閉塞,只看到眼前所見,目光短淺。在求婚那一段的對話中,陳白露悲哀地發現,其實方達生并不理解她,也不是真的愛她,因為他并不懂愛是什么,只是懷著一種憐憫姿態,來向陳白露求婚。這并不是心靈平等融合的愛情,而是居于布施者的高度,對陳白露進行居高臨下的施舍,認為陳白露的行為是無比墮落的,他向她求婚,也不是因為愛她,而是為了拯救她。他將陳白露置于求乞者的卑屈的位置,將自己放在布施者的高度。而與此同時,方達生也沒有真正理解陳白露,從她的立場思考她的處境和選擇。所以他總是非常武斷地對陳白露下定義,口不擇言,從“隨便的女人”到“放縱墮落”,指責的程度也來越嚴重。最后他還要求陳白露嫁給他,陳白露當然不會愿意,正如她所說:“你一進門就斜眼看著我,東不是西不是的。你說我這個不對,那個不對。你說了我,罵了我。你簡直是瞧不起我,你還要我立刻嫁給你。還要我二十四小時內答復你,哦,還要我立刻跟你走。你想一個女子就是順從得該像一只羊,也不至于可憐到這步田地啊?!边@一段表白,說出了她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她不是要拒絕方達生,她只是不甘心就這樣順從地、卑微地跟著他離開。陳白露渴求的,是心靈平等的愛情,陳白露不愿意成為求乞者,向方達生求乞愛情,所以她沒有同意他的求婚。

陳白露乞求人與人之間最真摯和平等的感情,她雖然得不到別人的愛,卻始終對人懷揣著真誠的一顆心。在小東西闖入她的屋子之后,她沒有因為擔心被連累而將她趕出去,而是對小東西無比的關心,庇護她。說明她的內心是充滿了愛的,但是這種愛,卻得不到身邊人的回應,包括初戀情人方達生,愛的失落,將陳白露置于絕望的深淵,無法自拔。

二、尊嚴人格的喪失

陳白露是一個非常驕傲的女人,我們可以從她的一段自我的認知中看出。陳白露:“你要問我自己是誰么?你聽著:出身,書香門第,陳小姐;教育,愛華女校的高才生;履歷,一陣子的社交明星,幾個大慈善游藝會的主辦委員;父親死了,家里更窮了,做過電影明星,當過紅舞女。怎么這么一套好身世,難道我不知道自己是誰?”陳白露擁有一套好身世,即使是家道中落,她依舊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混得風生水起。方達生(不屑地):“你好像很自負似的?!标惏茁叮骸班?,我為什么不呢?我一個人闖出來,自從離開了家鄉,不用親戚朋友一點幫忙,走了就走,走不了就死去。到了現在,你看我不是好好活著,我為什么不自負?”她所擁有的一切,都是自己辛苦得來的,不是向別人求乞得來的。方達生卻無法懂得這一點,自始至終,他都認為陳白露是墮落而放縱的。在初見到張喬治的對話中,他厲聲質問陳白露,說這個人簡直就是鬼,他怎么會跟你這樣親近。方達生出于吃醋厲聲質問陳白露,卻沒有考慮陳白露,因為即使張喬治很不堪,但總的來說,還是陳白露的客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陳白露與張喬治一類人的交往,雖然她自己不大愿意與他們同流合污,但在外人看來,他們就是同一類人。而陳白露極其驕傲又自尊,所以此時方達生對張喬治的憎惡,其實也是對陳白露的人格尊嚴的否定。

在兩人的對話中,通過一系列譬如“撕車票”的行動,陳白露極力邀請方達生留下來,看看她生活的環境,看看這花花世界,從而希望他能夠理解自己的處境以及心靈。如陳白露所說:“也許名譽的看法,你跟我有些不同。我沒故意害過人,我沒有把人家吃的飯硬搶到自己的碗里。我同他們一樣愛錢,想法子弄錢,但我弄來的錢是我犧牲最寶貴的東西換來的。我沒有費著腦子騙過人,我沒有用著方法搶過人,我的生活是別人甘心愿意來維持,因為我犧牲過我自己。我對男人盡過女子最可憐的義務,我享著女人應該享的權利!”即使陳白露將自己赤裸裸地展露剖析給了方達生,她覺得自己是付出了勞動,付出了青春,換來目前的生活,是絕對名譽的,她沒有向別人求乞,所以她和別人的關系,是平等且有尊嚴的,但她依舊沒能得到方達生的理解。方達生自始至終,都只關心她的“道德”,認為她是沒有尊嚴的。在關于“詩人”的對話結束以后,方達生說:“我可以不必時常惦念你了?!敝链?,陳白露所有的幻想,最終破滅。

在第四幕,陳白露絕望之中,向張喬治求助的時候,我們也能從她的話里面,看出她最后的一點尊嚴,她找他借錢,說的不是她自己要借,而是幫助一個朋友。張喬治:“得了,這我絕對不相信的。露露會要這么幾個錢用,No,No,I can never believe it!這我是絕不相信的。你這是故意跟我開玩笑了。(大笑)你真會開玩笑,露露會跟我借錢,而且跟我借這么一點點的錢。啊,露露,你真聰明,真會說笑話,世界上沒有再像你這么聰明的人。好了,再見了?!标惏茁叮骸昂?,再見。(微笑)你倒是非常聰明的?!标惏茁蹲詈蟮奈⑿?,顯然是笑中帶淚的,張喬治的最后這句略帶諷刺的真心話,徹徹底底地殺死了陳白露,殺死了她的尊嚴和人格,在張喬治的眼里,陳白露是一個物化的存在,他看到她的美貌,她的年輕,她的風情,而且她還是潘月亭的情婦,在張喬治的心里,這些都是陳白露的光環,所以他追求她。但是陳白露看不上他,瞧不起他,這些,在他們交往的過程中,陳白露都表現得相當明顯,張喬治也不是沒有察覺。所以陳白露最后的英雄末路,來跟他借錢,張喬治當然要狠狠地諷刺她一番。說陳白露這樣的人,居然會跟我張喬治借錢,世界上沒有再像你這樣聰明的人了。最后的這一番侮辱,徹底壓垮了陳白露,陳白露看不起張喬治,就像別人看不起陳白露,原來他們都是一樣的人。陳白露最終發現這個現實,發現了在這樣一個社會里,人是沒有尊嚴的,人與人之間,也是不可能有平等的。沒有平等的愛情,更沒有獨立的有尊嚴的生活。

在失去了愛,極力維護的尊嚴人格也喪失殆盡的情況下,陳白露最終選擇了死亡。她最后流著眼淚,哀傷地說:“這么年輕,這么美?!彪S后對著太陽,低聲自語:“太陽升起來了,黑暗留在后面。但太陽不是我們的,我們要睡了?!币粋€這樣美好的女人,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可悲而可嘆,最終究其原因,本文開頭羅列的幾點以外,我們更應該考察陳白露這一形象的深層底蘊,從她的精神性格進行分析,體會她長久以來的追求,以及追求落空以后產生的絕望心境,對文本進行更深入的挖掘和探尋。

[1]魯迅:《魯迅全集·傷逝》,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

[2]孫玉石:《野草》,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3]魯迅:《野草》,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4][5][7][8]曹禺:《雷雨》,華夏出版社2014年版。

[6]張海鵬:《曹禺劇作〈日出〉人物談》,《赤峰學院學報》2015年第3期。

編 輯:

曹曉花 E-mail:948746558@qq.com

作 者:

蔡靜逸,西南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敘事學。

猜你喜歡
布施喬治魯迅
“求乞”與“布施”之間
孔乙己
德善
游樂場(上)
城里最漂亮的巨人
喬治和他的斧子
阿迅一族
顧愷之募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