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洪水神話到洪水敘事:
——以山西洪洞災民為中心的災難敘事和社區重建

2017-01-28 05:35游自熒
民俗研究 2017年4期
關鍵詞:水災災難神話

游自熒

從洪水神話到洪水敘事:
——以山西洪洞災民為中心的災難敘事和社區重建

游自熒

洪水神話在世界各地的流行引發了很多學者的關注,不同流派的學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了不同的理論闡釋。后結構主義時代,神話、傳說與歷史的界限被打破,它們作為敘事被放在動態的社會進程中進行考察。這里借用埃莉諾·奧克斯和莉薩·卡普斯有關“活態敘事”的研究以及卡爾·林達爾“災難傳說”的概念,提出洪水敘事和災難敘事的概念,并以2013年山西臨汾洪洞的水災為個案,研究洪水過后災民對于水災敘事性的表述以及他們利用災難敘事反映并構建現實以及重建社區的過程。

洪水神話;洪水敘事;災難傳說;災難敘事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文化之源。從人類有記憶開始,水就激發了人類無窮無盡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但是,水過多也會造成災害,讓人類失去生命和家園。因此人類對水懷著敬畏之心,并想方設法地去控制它。在與水共存的過程中,很多神話被建構出來并廣為流傳。在不同的文化中,我們總是能找到各種各樣關于洪水的神話。這是一種巧合?還是對于現實的藝術呈現?當然,洪水在世界很多地方都發生過,嚴重時會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并給幸存者帶來很深的心理創傷。但是,我們又怎么解釋那些提到洪水沖毀整個宇宙或地球的神話?我們可能會說,人類有時候不免夸大事實,但除此之外,應該還有其他因素在影響洪水神話的建構與流傳。為什么洪水神話如此普遍地流傳在世界各個地方?不同學派的學者站在不同的角度給予了不同的回答。在此,本文首先將簡要梳理這些流派的觀點,介紹神話在后結構主義時期的重新界定,并闡釋神話、傳說、歷史和現實的密切關聯。借用埃莉諾·奧克斯和莉薩·卡普斯有關“活態敘事”的研究和卡爾·林達爾對于“災難傳說”的分析,提出洪水敘事和災難敘事的概念。其次,本文利用2013年在山西洪洞田野考察而收集的材料,分析具體的洪水敘事是如何發生并流傳的,并將現實中對于災難的敘事放在具體的社會、文化和政治語境中進行考察,試圖從跨學科、立足于多視角,對具體的個案進行分析與解釋。

一、洪水神話共性的闡釋和洪水敘事的重構

為什么大同小異的洪水神話會在世界廣為流傳?歐洲中心主義的學者宣稱世界各地的洪水本文根據2013年6月27日在華東師范大學所做講演《“災難敘事”與社區重建:論民俗研究在災難救助中的作用》修改而成。此次講演承蒙王立陽和王均霞邀請、范長風教授主持,王曉葵教授和田兆元教授到場點評,同時有民俗學領域多位同仁的現場鼓勵,在此謹向各位表示衷心感謝。此外,感謝匿名評審的專業意見以及《民俗研究》編輯部的各項編輯工作。最后,感謝山西洪洞的父老鄉親對我田野作業的支持和關照,并感謝他們分享自己的故事。

神話比較類似是因為其他各地的神話只是基督教《舊約》諾亞方舟神話的衍生,洪水是上帝對人類違背信仰的懲罰。這個陣營里的一些學者雖然不認為基督教是唯一真正的宗教,但也溫婉地認為基督教曾經一度被普遍接受,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信仰受到侵蝕,失去了一教獨尊的地位。無論說法如何委婉,都體現了這批學者以歐洲為中心的學術視角,以及以基督教為正統宗教的理念。致力于歷史移民和語言遷移研究的學者提出了“擴散”的概念,認為今天所有的神話都曾經一度在“神話溫床”的區域被合成,而這些區域正是所有現代神話的發源地。一些學者認為這一“溫床”是在印度和中東,而其他學者則認為這一區域從非洲西部延伸到印度。*Bierlein, J. F., Parallel Myths.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1994.一旦不同文化之間開展交流,人們在世界各地遷徙流動,這些神話就開始在其他地方出現,隨著人群的流動四處傳播,在不同的地方生根發芽,從而產生多元化的洪水神話。

阿道夫·巴斯蒂安通過借用古老的印度教信仰來解釋洪水神話在世界各地并行流傳的問題。在傳統的印度教中,通向解脫的途徑就是“瑪咖”(marga,解脫之道)。這一概念被阿道夫·巴斯蒂安借用,用來象征人類通識的神話要素,比如洪水。這一概念下的次類別被稱為“deishi-marga”,是指“瑪咖”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具體的表現形式。這可以用來解釋不同文化在同一神話中注入不同內容,進而將其變成自己文化的一部分。換而言之,阿道夫·巴斯蒂安認為世界上存在人人共享的同一樣東西,而我們自己可以在其中填補細節。阿道夫·巴斯蒂安的概念對于榮格神話原型的理論構想產生了重大影響,并影響了約瑟夫·坎貝爾的神話理念。

愛米爾·涂爾干更側重研究人腦,并考察它們如何運作。他認為,所有人的大腦毫無疑問都有類似的神經系統。因此,神話的基本要素在所有的大腦中都存在,因此通用于所有人類。榮格有類似的看法,從心理學的角度,他認為神話是潛意識中的圖像呈現。他提出了“集體無意識”的理念,認為每個人生而具有這種無意識的要素,并在神話和傳說中體現出來。神話研究的集大成者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承繼了前人的想法,認為人類的大腦存在共性。他認為有一種基本的結構存在于所有人的大腦,雖然每一種文化都在結構中注入了不同的內容。這一結構主義的理論后來一直受到批評,許多人認為結構主義用過于冰冷和無感的方法來研究神話和傳說,而實際上很多神話都與人們的感情和信仰密不可分。

在后殖民時期和后結構主義時代,學者的學術史建構被放在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大語境下來考察,文化霸權的建構受到廣泛質疑。洪水神話起源的一元論和單向傳播被解構,文化的多元化和不同文化間多渠道的交流廣受關注。神話研究呈現出跨學科交流的趨勢,并與民俗學、歷史學、宗教學、人類學、考古學、生物學、文學、哲學、文獻學、心理學、藝術學等領域相滲透。在世界神話與宗教研究領域卓有建樹的布魯斯·林肯力推打破學科間的藩籬,并將不同歷史時期、地理區域、話語形式、政治背景和文化語境下的研究融合在一起,考察神話如何被廣泛用于建構以及重構社會群體和等級關系。他也重新界定了神話的概念,認為神話不僅僅是“用于傳遞重要信息的一種編碼方法,以此為基礎行為主體可以用來建構社會”;同時,它也是“一種話語行為,行為主體通過它喚起情感,以此來積極建構社會”。*Lincoln, Bruce, Discours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ety: Comparative Studies of Myth, Ritual, and Classification, the 2nd edi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p.23.作為敘事方式,神話與歷史、傳說的界定可以根據敘述者的判斷以及聽眾的接受意見來進行。布魯斯·林肯認為那些敘述者聲稱是真實的、但是觀眾并不相信、而且也不具有權威性的敘事是傳說,具有可信性的是歷史,而同時具有可信性和權威性的是神話。換言之,在講述神話的過程中,敘述者聲稱他是在講述真實的事情,觀眾也相信這是真實的,而這些敘事也在敘述者和聽眾中享有極高的權威性。這種權威性類似于馬林諾夫斯基所表述的將神話視為“社會特許證”的一種形式,也類似于克利福德·格爾茨所歸納的將宗教同時視為反映現實的一種模式和構建現實的一種模式。

根據布魯斯·林肯的論述,神話、歷史和傳說是在動態的社會進程中被界定和建構的。根據敘述者和聽眾的不同需求,它們在不同的語境下相互之間可以轉換。例如,傳說在被敘述者和聽眾確認為真的時候,就會變成歷史。而歷史獲取權威性,被用于建構族群邊界的時候,就成為神話。反而言之,如果神話失去權威性,不再具有任何社會規范作用,它就轉換成歷史或傳說。同樣作為神話,敘述者和觀眾可以進行新的闡釋,或者對具體的細節進行重新調整,以此喚起不同的情感,達成不同的述求??偠灾?,行為主體在講述神話的時候,會積極主動地根據自己的特定需求,對敘事進行建構、解構和重構。

布魯斯·林肯的論述打破了神話、歷史與傳說的界限,可以讓我們從動態的視角來看待它們的關系。將他的觀點運用到洪水神話研究中,有關洪水的神話、傳說和歷史不僅是一種敘事方式,也是一種話語行為,行為主體用它來構建以及重構社會群體。由此以來,洪水神話的概念被解構,洪水敘事的概念得以建構。我這里所用的洪水敘事是指講述水災過程和水災后果的話語方式,有關水災的歷史、神話、傳說和活態敘述都包括在內。廣義的災難敘事則是指講述人為或自然災害及其后果的話語方式,這些災害包括地震、洪水、干旱、海嘯、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也包括爆炸、船難、海難、種族屠殺、核輻射等人為災害。災難敘事的講述者多種多樣,而我只關注以災民為中心的敘事。災難敘事這一概念的建構主要得益于埃莉諾·奧克斯和莉薩·卡普斯有關“活態敘事”的研究和卡爾·林達爾對于“災難傳說”的界定和研究。

埃莉諾·奧克斯是一位語言人類學家,莉薩·卡普斯是一位心理學家,她們在2001年出版的《活態敘事:在日常講故事中創造生活》一書中分析了日常生活中的故事講述對于社會生活的創造性建構。*Ochs, Elinor and Lisa Capps, Living Narrative: Creating Lives in Everyday Storytelling.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1.在書中,日常生活中的故事講述不僅被視為我們連貫性欲望的回應,也是對我們需要探索并承認經驗的令人費解的一面的回應。就如同餐桌上的對話,還有流言,日常生活的敘事并不具有同質性,也沒有連貫性,但是卻連貫地服務于我們建構自身和社區的需要。二位作者重點討論的是“會話敘事”,就是日常生活中人們之間正常交流的敘事方式。這種敘事方式不同于反復彩排過的敘事表演,也不同于個人所進行的前后連貫、主旨一致的線性敘事。它有可能雜亂無章,充滿矛盾和反復,但是卻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敘述者通過它在社會互動中建構事件的意義。我所研究的洪水敘事和廣義的災難敘事從本質上說也是一種“會話敘事”,其講述起來可能并不前后連貫,也沒有文采,但是講述者卻通過它來積極建構自己的社會生活。

將“活態敘事”真正引入災難研究的是美國民俗學家卡爾·林達爾,而對“災難傳說”的研究并不是他曾經預想到的。2005年夏天,卡特里娜颶風和麗塔颶風襲擊了美國南部,對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奧爾良市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市里上百萬人被要求撤離。2005年9月初,新奧爾良市被淹沒在水中,很多市民被遷移到德克薩斯州的休斯頓。時任休斯頓大學英文系教授的卡爾·林達爾去一個會議中心做志愿者,幫助安置災民。他被分配去整理捐贈的衣服,于是他開始聽幸存者講故事,并很快發現,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幫助,他們還需要有人聆聽他們的故事。2006年1月,卡爾·林達爾發起了“在休斯頓幸存‘卡特里娜’和‘麗塔’颶風”項目,其旨在抗衡媒體聳人聽聞的報道,記錄下幸存者的故事做公共檔案,并在更大的世界范圍內做傳播。設計該項目是為了達到讓幸存者用自己的話、根據自己的主張代表自己進行表述的目的。

在《卡特里娜颶風傳說:有權犯錯、幸存者對幸存者的故事講述和療傷》一文中,卡爾·林達爾非常系統地梳理了傳說與現實的復雜關聯。之前的學者都傾向于將傳說界定為不真實的故事,而敘述者將其當做真實的事件來講述。后來的民俗學家慢慢推翻了這一舊有的界定,認為民俗學家并不具備能力去界定傳說在客觀上是不真實的。如今,故事的真實與否已經不能成為界定傳說的依據,而證實或證偽也不再是傳說研究的重要問題。在具體研究卡特里娜颶風和麗塔颶風的幸存者講述災難傳說的時候,卡爾·林達爾總結說:“災難傳說可能沒有報道真實情況,但是它們是一種重要的本土工具,幫助講故事的人說明他們對當下社會秩序的看法,幫助他們的社區尋求符合他們信念的解釋?!?[美]卡爾·林達爾:《卡特里娜颶風傳說:有權犯錯、幸存者對幸存者的故事講述和療傷》,游自熒譯,《民間文化論壇》2014年第2期,第27頁。

卡爾·林達爾的讓幸存者訪談幸存者的災難傳說的記錄方法打破了三種框架:第一個是質疑世俗信仰真實性的老派學術框架,第二個是將負面謠言當做事實來報道的媒體框架,第三個是允許做訪談的人責難受害者的“公正世界”的框架。他所發起的“在休斯頓幸存‘卡特里娜’和‘麗塔’颶風”項目充分發揮了災害幸存者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通過他們的自我記錄,讓處于失聲狀態的他們真實地展現他們所經歷的颶風災難及其后果??枴ち诌_爾的研究不僅開拓了民俗學有關災難的活態敘事的新領域,更是實際地幫助了災難幸存者自我療傷并重建家園。本文正是借用他的方法和“災難傳說”的概念,研究實際發生水災后災民對于災難敘事性的表述以及他們利用災難敘事反映并構建事實以及重建社區的過程。本文的洪水敘事研究個案是2013年山西臨汾洪洞所發生的水災,在介紹個案之前,先簡要介紹洪洞縣的基本情況。

二、社會、文化和政治語境中的災難敘事

(一)田野調查地:山西省洪洞縣

洪洞是臨汾市下轄的一個縣,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洪洞是臨汾市人口最多的縣,面積為1563平方千米。當地擁有九個鎮七個鄉,并且擁有管理902個自然村的463個村民委員會。洪洞因明朝洪武年間以及永樂年間的大規模移民而聞名。元末明初,中原地區戰亂不斷,天災頻發,人口損失嚴重。而山西由于有太行山、呂梁山等天險為屏障,較少受到戰亂和天災的波及。為解決中原地區人口稀少問題,明朝開朝皇帝朱元璋下令將山西人口遷移到中原地區,洪洞縣便是這場大規模移民的中轉站。這種被迫的移民對于那些需要放棄自己故土的人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創傷,他們將這個經歷傳遞給了自己的后代們?,F在,在全國各地廣泛流傳著一首民歌:“問我老家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鸛窩?!?張青和林中園編:《洪洞古大槐樹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頁。山西洪洞大槐樹對于散落在全國各地的當年移民的后代來說無疑成為故鄉的象征。

(二)2013年的山西臨汾洪洞水災

2013年2月18日,記者梁曉飛在新華網報道了山西洪洞所發生的水災:“2月15日7時,山西省洪洞縣曲亭水庫灌溉輸水洞漏水,導致16日上午壩體坍塌,1800萬立方米水沖出水庫,肆虐10余公里后流入汾河。湍急的洪水導致4個村莊進水,南同蒲鐵路和108國道交通中斷,并造成1人死亡?!?梁曉飛:《新華調查:除險加固工程曾被驗優良——山西洪洞曲亭水庫壩體坍塌事故調查》,新華網2013年2月18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2/18/c_114714880.htm.根據他的了解,曲亭水庫建于1959年11月,后來經過多次改建和擴建。最近的一次除險加固工程完成于2004年至2008年,還經過省級竣工驗收達到優良標準。為何水庫會在北方冬季枯水期忽然坍塌?沒有人知道答案。后來在2013年12月3日的一則報道中,記者指出這次事故經調查被認定為一起責任事故,33人被追責。*任麗娜:《山西曲亭水庫壩體塌陷事故33人被追責》,新浪網2013年12月3日,http://news.sina.com.cn/c/2013-12-03/190328877716.shtml.

在洪洞水災發生之后,中央電視臺新聞30分立刻給予報道,各大新聞網站也紛紛簡短報道了該事故??偟膩碚f,各個新聞報道的重心都是鐵路停運問題。當時是春運的返程期,客流量極大。受水災影響,作為山西南北鐵路動脈的南同蒲鐵路部分路段被迫暫時關閉,導致多班火車在臨汾、侯馬等車站緊急停車。因多班火車停駛,很多乘客滯留在火車站。鐵路停運對無數人的生活產生了影響,因而被媒體重點報道。但是災民的狀況和他們災后的情況卻在新聞報道中鮮有提及。提到災民,基本上就是一句話:下游民眾已轉移,無人員傷亡。在這些報道中,受災的民眾是失聲的。

筆者在2013年4月11日回到受災最嚴重的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羊獬村。羊獬村(現在分為北羊獬和南羊獬兩個自然村)有古老的堯廟和娥皇女英廟,其中堯廟的修建時間可以追溯到元朝至正十四年。當地人保留了農歷三月三“接姑姑”走親習俗,而“姑姑”指的正是堯王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她們被堯王嫁給了舜,舜后來接受堯的禪讓,成為帝王。每年農歷三月三,羊獬人會抬著娥皇和女英的駕樓到舜王廟所在的歷山“接姑姑”,從儀式上是將二位的神像從娘娘廟請到駕樓里,在當地巡游一圈后回到羊獬村唐堯故園。農歷四月二十八據說是堯王的生日,歷山人抬著駕樓到羊獬給堯王拜壽,拜完壽便將二位娘娘的神像請入駕樓,巡游一圈后回歷山。為慶祝堯王的生日,羊獬人每年在唐堯故園舉行盛大的廟會,廟會如今是從農歷四月二十持續到二十九。當地的民俗活動在2008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代表作,其正式名稱是“洪洞走親習俗”。筆者是2007年春第一次跟著民俗學家劉魁立和陳泳超兩位教授等去當地做調查,后來在2012年夏天返回當地做博士論文的調查。

筆者在水災兩個月之后回到村里,發現有十幾戶房子坍塌,多處房子成為危房。在沒有坍塌的房子和院墻上,清晰可見一米多高的過水線。村外的河灘上隨處可見連根拔起的樹木,還有龜裂的土地。當時天氣尚冷,所見所聞之處,滿目瘡痍,一片凋零。當時離水災快有兩個月了,雖然不少村民已經從當初的痛苦中振作起來,但是還是遇到了各種各樣災后重建的難題。

(三)洪水對災民意味著什么?

2013年4月21日,筆者去看了曾經教過自己打威風鑼鼓的張忠義和王滿斗。兩位師傅是國家級非遺代表作晉南威風鑼鼓真正的傳承人,雖然他們個人并沒有被列入任何級別的非遺傳承人名單。張忠義師傅的房子在洪水過后成為危房,當時只能和行動不便的妻子蝸居在臨時搭建的救災簡易房里。水災給他造成了很深的刺激,他用了好久才平靜下來。他說水災后家里有很多淤泥需要清理,如果家里有年輕人,幾天就可以清理完,但他不好意思麻煩不在身邊的已經成家的女兒,就自己慢慢清理。他說,剛回家的時候,院子里跟豬圈一樣,淤泥很多,不穿靴子根本進不去。他老伴兒有腰間盤突出和骨質增生,干不了什么活,他就自己慢慢收拾。慢慢地,家里像個樣子了,他就在院子里種菜供夏天吃。他說,水災讓他明白了知足常樂的道理。災后,當地政府派人挨家挨戶詢問災后損失狀況,并給予一定賠償。張忠義說,根據政府的安排,桌子和沙發等家具給予20%左右的賠償,電器給予40%以上的賠償,糧食給予五毛錢一斤的賠償。雖然賠的不多,張忠義仍然很知足。他說,如果在舊社會,誰給你賠錢呢?根本沒有人給你賠。在交談中,張忠義也跟我坦白地講述了他自己災后心態的變化。他說,剛開始的時候,他白天沒有胃口不想吃飯,晚上睡不好覺。后來轉變心態之后,他慢慢放下思想包袱,胃口好了,也睡得安穩了。

雖然水災給村里人造成的創傷難以言說,但在時隔兩個月之后,他們漸漸走出受災陰影,可以笑著跟我談起他們自己的受災經歷。村里房東家的女主人跟我提到,水災時村子里的有一個人沒有來得及撤離,她說:“最可笑的是,大水來了,一個人在村子里騎著車子喊救命,可是村子里一個人都沒有了,他還在喊救命,就沒人救他?!焙髞砦揖妥屗龓е胰ピL談了這位62歲的村民霍慶云,4月22日我們在村子里五洲公司門口碰到了剛下班的他。說到當時的水災情形,他說:“當時的情況就是排山倒海,可了不得,水火不留情……”我問他為什么沒有撤離,他說,他本來走了,但是公司一位年輕人沒有走,他就回來喊人,結果水來了出不去,他就跑到公司辦公室二樓。當時,他親眼看到旁邊的房子不到十分鐘就被水沖塌,他接著說:

大水流的,一點進,三點多才小了。三點多小了,直升飛機好像在一級路口進村子的那搭轉了兩圈。我看那水落了一會了,心都到了肚里了。那水落了,就不會再大了。天上沒有來的水,那天上要來水,本來就有這么深的水,再潑了,那人還能活著了?這不一落,天上不下,那就下不下來……哎呀,差點把命搭上……五點多了,這里還有這么深的水。把命保住了,我就回去看房子去??茨欠孔?,還立著呢。呀,看了東面的水,有七八尺深。東面的水,還厲害還深。你看吧,那水是白的。你看這村子圩下吧,才一半之深的水啊,你立到這樓上就沒事。我在樓上,就不敢下來,那水再漲了呢!趕回去了,看了看,呀,那水還亂流呢??闪瞬坏?,到六點多,鐵路上就有了工人搶的險。工人就來了。你看多大的水呢。*調查時間:2013年4月22日;調查地點:山西省洪洞縣南羊獬村;訪談對象:霍慶云,年齡:62歲,職業:五洲公司員工,南羊獬村村民;訪談者:游自熒。

洪水小了之后,霍慶云趕回家里,發現自家的房子沒有坍塌,于是他又回到公司大樓,用暖壺里的熱水洗了洗腳。之后,他也不敢多停留,回村時碰到站在房頂上逃過一劫的另一位村民張甲良,他穩住梯子幫張甲良從房頂上下來。最后,二人一起離開了村子。在出村子的時候,霍慶云看到村子里有兩口棺材漂出來,漂到路口。四處亂漂的還有木頭、鍋、爐子等。跟他一起出村子的張甲良,在鐵路上工作。張甲良一早在離開村子的時候遇到了幾位鐵路上工作的朋友,都沒有吃飯。當時正值春節期間,餐館都關門,于是張甲良就帶著幾位朋友去自己家里做飯吃。飯也沒吃完,每個人煮了兩個雞蛋,拿了點饃,就被張甲良攆走了。張甲良怕水下來出事,就督促著朋友們趕緊離開。朋友們走后,張甲良看家里亂七八糟的,就留在家里收拾了一下。等他出去,發現狀況不對,走到半道上又返回來,上到自己家平房房頂。上了房頂之后,張甲良就看到水慢慢往上漲,后來又慢慢往下落,中間有三四個小時。張甲良在房頂上呆了五六個小時,等水退之后下來,他就到附近的親戚家落腳。*調查時間:2013年4月21日;調查地點:山西省洪洞縣南羊獬村;訪談對象:張甲良,50多歲,鐵路員工,南羊獬村村民;訪談者:游自熒。

發生水災的時候正好是農歷正月初七,本來是走親訪友共同慶祝春節的時節,羊獬的村民們卻被迫流離失所。正月初八,村子里全部被戒嚴。正月初九,村子里全部開放,災民們陸續回家。當地政府派出了武警干部和軍人幫助災民清理淤泥,收拾屋子,并派人消毒滅菌,共同協助災民返家。

保管馬鈴薯要做好防病、防凍、防腐等項工作。做好田間的防病工作,及時拔除病株,噴灑藥劑,防止病害蔓延。種用馬鈴薯可適當提早收獲,食用馬鈴薯不宜收獲過早,在大部分莖葉由黃綠變為枯萎、薯塊發硬時開始收獲,并抓緊在霜凍前收完。收獲后,在陰涼通風處保管幾天,再裝入地窖長期保管。裝窖時揀出損傷、蟲咬或感染病害的薯塊。裝窖前禁止日曬,防止毒素增加。裝薯前一周打掃地窖,敞開窖蓋,曬窖和散發窖內濕氣。馬鈴薯裝窖時,不能裝滿。

村子里受災最嚴重的是魏小平一家,他們市值上千萬元的養雞場一夕之間化為烏有。4月23日,魏小平的小女兒魏志娟帶我參觀了他們家被洪水沖垮的養雞場,所到之處觸目驚心。魏志娟說,10萬多只雞最后只剩下四只雞,而現在這四只雞被他們一家奉為雞王,供在院子里。另外,魏志娟還介紹了家里的狗王,就是一只狗帶領著家里的一群狗跑到屋頂,躲過水災,幸存下來。晚上我們在魏志娟大哥魏軍強家里吃火鍋,魏軍強說,當初收到撤離的通知,他把養雞場鎖上門就走了。水災過后,養雞場里的雞幾乎全部死亡,而每一只雞死亡的慘狀各異,可以想象它們死前都垂死掙扎過。

水災之后,魏家一家人的生計成為重大問題。魏家的養雞場本來有很多客戶,但是因為災后停產,這些客戶轉向了新的業主。養雞場是花了很長時間慢慢擴建而成,一旦被沖毀,重建非常困難。雖然災后政府向魏家賠償了家具和電器的損失,但雞場的賠償一拖再拖。即使問題再多,在面對我的時候,他們一家人都還很樂觀。他們相信,政府對雞場的賠償肯定會部分到位,雞場恢復生產也指日可待。

走訪村子里房屋坍塌的村民家是最艱難的,因為這些人家面對的不僅是房屋坍塌,無家可歸,還有的就是幾十年積攢的全部物件和記憶的丟失。就像一位村民跟我說的,攢了幾十年的東西都被壓在磚頭底下,什么都救不出來。對于一些塌房戶來說,不能想水災的事情,一想就心酸。水災之后,房屋坍塌的村民有的在積極新建房屋,也有兩家離開了村子去外地居住。

在救災過程中,貪污腐敗問題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有村民說,村委員非常腐敗,在負責救災并上報危房時讓一些沒有嚴重受災的住戶得到了補助,而一些真正受災嚴重的村民卻沒有得到足夠的救濟。一些村干部把自己的親戚全部列為救助對象,而普通老百姓該得救助的卻沒有得到。在《黨派: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秘密世界》一書中,Richard McGregor指出腐敗問題差不多波及中國每一位政府官員,不論其在地方政府工作,還是在中央政府工作。*McGregor, Richard, The Party: The Secret World of China’s Communist Rulers. New York: Harper, 2010.毛澤東時代,對于官員的貪污腐敗問題抓得非常嚴。改革開放之后,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貪污腐敗問題也迅速滋生。認識到貪污腐敗問題的嚴重性,中央政府一直重視反腐倡廉工作。習近平上臺之后,更是加大了反腐力度。但是,很多根深蒂固的貪污腐敗問題并不能一時得到迅速解決。洪洞水災讓整個貪污腐敗問題得以放大,并影響到及時有效的救援。但是村民就聽之任之嗎?在村子里,我聽到了張全拽只身擋火車的故事,而事發之后,張全拽被村里人奉為“臥軌英雄”。

(四)張全拽擋火車的故事

張全拽擋火車的故事是災后南羊獬村流傳最廣的故事。2013年3月3日,南羊獬村村民張全拽因對災后救助不滿,沖到村邊火車路上,擋住疾馳而來的火車。后來被兩名巡邏人員拽下來,火車為此停運了幾分鐘。作為災民,張全拽在擋火車之后立即成為當地的英雄,當地人跟我說他擋火車救了一個村子。在4月25日,南羊獬村村民王偉跟我講了下面的故事:

救災以后吧,政府也不知道是忙呢也不知道是咋,就沒有顧上跟老百姓說怎么賠怎么那個啥呢。所以他就產生了這個念頭。產生這個念頭,可是后來政府對他也挺不錯的。他就是擋火車的當天晚上,人家第二天大早,早起,那個政府給了他一個煤氣罐,一個煤氣灶,不知道是兩箱方便面還是三箱方便面,還給的面,油,就給他家送去的。趕到問他,問你們這有啥意思呢,有啥心思呢。意思是說,看能給他蓋兩間房子嗎。這不政府第二天下午就開了始,給他,他擋火車,頭天下午擋的,第二天下午就給他蓋的房子,第三天就給他蓋上的,把線給他接好的,還給他買的大木床。

其實張全拽這個擋火車,你說對嗎,他不屬于正常人。我跟你說實話呢,正常人誰到上面呢,還怕軋死呢。所以他不夠數,他能做出那事情來。

為什么村子里好多老百姓都說,張全拽救了一個村子里的人。那個時候,大隊里邊還有飯呢。就是說,那兩天就沒有飯了??赡芙Y果張全拽一擋車,又給每個人又發了,發了半個月的,一人一天15塊錢……*調查時間:2013年4月25日;調查地點:山西省洪洞縣南羊獬村;訪談對象:王偉,30歲,南羊獬村村民;訪談者:游自熒。

本來,張全拽是一位殘障村民,擋火車之后迅速成為民間英雄,甚至有村民要選他當村長。在實際操作上,不會有村民真的選舉他當村長,村民這么一說只是諷刺村委會的工作能力,同時也是表明他們的意愿和立場。相比之下,官方將張全拽認定為“精神病患者”,試圖以這個標簽來消除他對村民的影響。但是,很多村民并不理會這個標簽,他們普遍認為張全拽一擋火車就救了好幾個村子,幫了村民們的大忙。在王偉的口中,這個故事充滿了喜劇的效果,特別是說到擋火車前后地方政府態度的變化,他說:

以前村里的這些頭,書記啊,村長啊,艷芳(張全拽女兒)家多熄火呢,根本就沒人問,也沒人管。自從張全拽擋了那個火車以后,好家伙呢,書記也來看來了,什么村長也來了,書記都來了。*調查時間:2013年4月25日;調查地點:山西省洪洞縣南羊獬村;訪談對象:王偉,30歲,南羊獬村村民;訪談者:游自熒。因為地方政府的快速應對,整個事件并沒有引發嚴重后果。事發之后,政府繼續給村民發放餐費補助,災后賠償也很快落實到位。由此,村里人就將功勞都歸于張全拽,稱其為“臥軌英雄”。

在現實生活中,張全拽一家生活得非常艱難。張全拽四十出頭,他早先因為癡傻娶不到媳婦,后來娶了一位癡傻的女人當媳婦。他的媳婦據說是被人從外地拐騙過來的,來之前就因過度受驚瘋掉了。她嫁過來之后為張全拽生了一個聰明伶俐的女兒,不癡也不傻,取名張艷芳。張全拽一家一直跟他母親住在一起,老太太七十多歲了,仍然每天都要操持家務,一刻也不得閑。張全拽一直在外邊打零工,可是拿的工資非常低。因為缺乏勞力,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張家一直非常貧困。

水災之后,村子里一片混亂,人心也一片渙散。政府雖然做了很多救助工作,但是并沒有完全滿足村民的實際需求。張全拽擋火車不僅為村民帶來實際好處,而對這個故事的口耳相傳也將受災村民凝聚在一起。在共同講述這個故事的過程中,受災的村民重構了自己的村落社區,而將悲劇反轉成喜劇的敘事方式則充分展現了他們的積極能動性,以及他們對于自己身處的世界的理解。

水災破壞了有形的村落社區,其重建需要很長時間。而水災對于災民心理的創傷是無形的,災后心理恢復將耗費更長的時間。在災后救助中,筆者跟卡爾·林達爾有一樣的發現:災民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幫助,他們也需要心理上的幫助,需要跟人分享自己的故事。張全拽擋火車故事的廣泛流傳不是偶然的,這不僅是因為該事件本身促進了政府快速落實賑災舉措,而是因為這個故事給了村民希望,讓他們看到災后恢復還得靠自己,而同樣受災的村民是他們最大的同盟和幫手。因此,災難敘事的生成與傳播在一定意義上幫助當地村民重建了無形的精神社區,讓他們緊緊抱團取暖,共同面對災后遇到的各種苦難和挑戰。

(五)災難敘事和社區重建

在水災之后,羊獬人以極高的熱情投入了唐堯故園農歷四月二十到四月二十九的廟會。根據當地傳說,農歷四月二十八是堯王的生日,而羊獬村被認為是堯王的第二故鄉,因此每年羊獬人都要在村廟里慶祝堯王的生日。在2013年農歷四月二十八的祭堯大典上,廟會辦公室沒有按照以往慣例讓有學識的村民上臺宣讀歌頌堯王功績的古體賦文,而是讓一位村民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宣讀了祭文。這位村民同其他羊獬人一樣自稱為堯裔后人,在介紹完堯王的生平和功績之后,他建構了自己的災難敘事:

當然,在這片熱騰騰的土地上,我們也曾經有過太多的災難,尤其是今年2月15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悲痛、大事件發生了。洪洞縣曲亭水庫壩體塌陷之后,一千九百萬立方米的洪水排山倒海般沖垮了108國道和南同蒲鐵路后,又沖向了羊獬村,尤其是南羊獬村。因地處水庫的下游,洪水入村高達兩米,低處也在一米以上,整個村落成為了一片汪洋。有的家具、電器被砸在瓦礫之下,成為了一堆廢品。有的房屋倒塌,近況非常凄慘。這樣的打擊可以說是毀滅性的,親身經歷的父老鄉親無不感同身受。時至今日,當我在寫作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眼眶還是濕潤的。每回憶起那一場災難,回憶起那一場災難中的人和事,一幕一幕在我的腦海中翻涌回放,痛心疾首的感覺時時襲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洪洞縣委縣政府、甘亭鎮委鎮政府的關心下,在鄰邦村的幫助下,英雄的羊獬村民不等不靠,不推不托,奮力自救,重建家園。當然,涌現出了許許多多感人肺腑的場面??梢哉f,那個時候我被周圍的情景動容了,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羊獬村的那一股凝聚力。那一刻,我突然明白,這不正是堯文化當中和諧萬邦的一點具體體現嗎?那一刻,我更加明白,何為父老,何為鄉親,何為兄弟姐妹。我們不分年齡,不分性別,不分階層,所有的人都是一體,災難面前團結一致。因為我們是堯王的后裔,我們擁有共同的家園,我們擁有共同的出身,我們擁有共同的名字——羊獬人。*本處引文源于筆者在2013年4月28日的祭堯大典上錄制的視頻資料。

這一段熱情洋溢的演講打動了參與祭堯大典的上千羊獬人的心,他們熱烈鼓掌,并稱贊這個演講非常出色。整篇祭文,從古至今,從神話到拉家常,講述者隨心所欲,主要凸顯的是這些敘事對于社區的核心凝聚力。

堯舜的神話、傳說與中國古史密不可分,他們的故事被古往今來很多仕人和學者用來建構中華民族文明的開端。根據《洪洞縣志》,羊獬村是堯王時代神獸羊獬出生的地方。根據當地傳說,羊獬也是堯王小女兒女英出身的地方。在話語層面,羊獬人稱堯王為“爺爺”,女英為“姑姑”,并視自身為“堯王的后裔”。在實踐層面,他們每年三月三舉行“接姑姑”的走親活動,并在每年四月二十八舉辦廟會慶祝堯王的生日。堯舜的神話不僅僅是一種敘事方式,也是一種話語行為,村民用它來構建社區以及自我的身份認同。

神話的聚合力和災難敘事的聚合力合二為一,就有了上述村民的祭文。依據祭文,把“羊獬人”凝聚在一起的不僅是遠古堯王的神話與傳說,更是他們對災難的共同經歷和應對。村民的敘事是鮮活的,有生命力的,因此在聽眾中激發了強烈的共鳴。在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名的《想象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一書中,他強調了共同體建構的主觀性,基本不考慮共同體建構的客體性。在本文中,災后重建的過程體現了羊獬人社區建構主體性和客體性的辯證統一。羊獬人首先是客觀存在的共同體,他們居住在同一個村落,彼此之間在日常生活中有面對面的互動。同時,他們也是主觀建構的共同體,比如自認為是遠古時期堯王的后裔。對于災難的共同經歷和應對,從物質上和精神上又把他們緊緊聯系在一起。他們視自己的鄉親父老為英雄,在與災難搏斗的過程中“奮力自救”,并同所有的村民一起重建家園。他們的災難敘事是客觀真實和主觀想象的辯證統一,同時也是話語方式和行為實踐的辯證統一。

三、余 論

近年來,國內有關災難的研究迅速興起,但是民俗學家參與其中的并不多。比較有影響的是王曉葵的研究,他將記憶的研究理念引入當下的民俗學研究,以唐山大地震為個案,探討了國家權力、地域共同體和個人之間對立、合作、利用、融合等復雜的互動。在《災害記憶圖示與社會變遷——誰的唐山大地震?》一文中,王曉葵借用大衛·格羅斯的記憶圖式概念,分析了中國災害記憶的變遷。他發現,自王朝時代以來權力中心的記憶構架就占主導,災難敘事的重心是“圍繞災害權力的態度和受災者的反應”,政府的救災態度和救災舉措是災難敘事的主要內容。王曉葵將過去以“詩文”為主要文類的災難敘事總結為“感恩體”:“受災——獲救——感恩”,并注意到其在當下的災難敘事也占主導地位。最后,他總結道,以大眾傳媒為主要載體的官方災難敘事框架與民間人性化的敘事框架存在復雜的對抗、合作和補充的關系,隨著民間敘事的浮起和壯大,災難記憶和災難敘事的建構將呈現多樣化和立體化的格局。*王曉葵:《災害記憶圖示與社會變遷——誰的唐山大地震?》,《新史學》2015年第8期,第117-139頁。

在《面向洪水、旱魃、山崩地裂的災難——災害民俗學的新課題》一文中,烏丙安先生主張民俗學家不僅需要認真研究文獻中上古自然災害神話的深刻涵義,也需要進行實地考察,密切關注眼下人類所直面的災害和苦難。*烏丙安:《烏丙安民俗研究文集:民俗學叢話》,長春出版社出版,2014年。筆者的初步研究是以災民為中心的災難敘事的記錄和闡釋,而災民對災難敘事的建構又同神話、傳說、歷史等敘事方式密切相關。災難敘事的研究是一個跨學科、多視角的領域,可以是民俗學、歷史學、宗教學、人類學、考古學、文學、地質學、地理學、心理學、藝術學等領域共同著力的研究課題。在研究災難敘事的時候,民俗學家可以將田野考察和文本研究相結合,并同其他領域的專家學者通力合作。在中國民俗學逐漸轉型為面對“當下”問題的學科之際,災難敘事的個案研究可以促進理論和現實的結合以及話語與實踐的統一。

最近幾年,中國發生了一系列或者人為或者自然引發的災難。比如在2015年,上海外灘新年發生踩踏事故,“東方之星”游船在暴風驟雨中傾覆,天津化學品倉庫發生連環爆炸,鶴崗煤礦發生爆炸事故,深圳發生山體滑坡事故。每一次事故的發生都暴露出中國快速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過程中安全監管的薄弱以及政治體制的腐敗。在對這些事故的報道中,官方媒體始終強調領導者的救災指示和救災舉措,幸存者的聲音以及遇難者家屬的聲音并沒有完全得到傳遞,民俗學家也沒有介入到對這些災難的研究當中。2016年入夏,全國很多地方因連降暴雨而發生嚴重洪澇災害,上百萬人被轉移。很多媒體連續報道了各地軍民奮力抗洪搶險的故事,一些解放軍戰士和武警人員因為全力救災而成為英雄。同時,也有媒體發表文章,宣傳個人在面對洪災時如何自救。2016年7月中旬,河北邢臺水庫半夜無預警泄洪,下游很多村莊被淹,傷亡人數至今未知。面對全國大范圍的強降雨和洪水災害,網上很多人指責地方政府未能投資興建完善的排水系統,而且過去能吸納大量雨水的湖泊被填埋。這次大范圍的洪災已經超出了地方政府所能應對的范圍,而真正的應對資源其實就是災民自己和他們的社區。通過對山西洪洞水災的個案研究,我發現災民比我想象得還要堅強,他們可以迅速恢復活力,并跟其他災民一起攜手共建家園。雖然災民的災難敘事被官方媒體所忽略,但是它們一直存在于災民的日常生活中。當這些敘事不再被遮蔽,當“英雄”一般的災民講述自己的故事,愈合的不僅是他們,還有聽眾。

[責任編輯 趙彥民]

游自熒,美國伍斯特學院中文系訪問助理教授(美國俄亥俄州伍斯特 44691)。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災害記憶傳承的跨文化比較研究”(項目編號:14ASH015)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水災災難神話
雷擊災難
愛情神話
必備!歐洲居民水災應對指南
疫情、水災期間效益不減反增,這家動保企業到底如何做到的?
遇到突如其來的水災該怎么辦
神話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話謝幕
“神話”再現
話說“災難和突發事件”
災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