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體積對冠狀動脈斑塊穩定性的影響研究

2017-02-01 18:03陳樹軍宋井一李健喬建民
保健文匯 2017年6期
關鍵詞:心外膜點狀正性

●陳樹軍 宋井一 李健 喬建民

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體積對冠狀動脈斑塊穩定性的影響研究

●陳樹軍 宋井一 李健 喬建民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體積對冠狀動脈斑塊穩定性的影響。方法:選擇2015年3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冠心病患者150例,測量并記錄患者的體重、身高、血生化等相關指標,通過雙源CT及冠狀動脈造影對患者心外膜脂肪體積進行測量,分析其與冠狀動脈板塊穩定性之間的關系。結果:150例患者的性別、年齡、糖尿病、血生化等指標在冠狀動脈斑塊的血管重構、性質,以及點狀鈣化情況之間的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 >0.05;粥樣斑塊正性重構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顯著高于非正性重構組,P=0.039;無點狀鈣化組、非正性重構組以及鈣化斑塊組患者在心外膜脂肪體積、體重指數以及高血壓發病率明顯優于點狀鈣化組、正性重構組以及無鈣化斑塊組患者,P均<0.05,以心外膜脂肪體積差異程度最大,是能夠獨立影響易損斑塊的發病因素,;心外膜脂肪體積易損斑塊臨床診斷所具有的特異性及敏感性分別為62.20%及93.22%(P<0.01),閾值103.69cm3。結論: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體積與冠狀動脈斑塊穩定性之間具有相當緊密的聯系,尤其是粥樣硬化斑塊性質、點狀鈣化以及血管重構三個方面,也可獨立作為對易損斑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危險因素,對冠心病患者患病早期預后的判斷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冠心??;心外膜脂肪體積;冠狀動脈斑塊;CT

心外膜脂肪組織是指心臟周圍的內臟脂肪組織,能夠分泌各種不同的炎性因子,與冠狀動脈在解剖位置上比較接近,而且對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以及病情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多項醫學研究顯示,在冠心病發病率、病情發展嚴重程度、粥樣硬化斑塊性質方面,心外膜脂肪體積均具有極其重要的相關性,需要注意的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易損性與正性血管重構、非鈣化斑塊以及點狀鈣化具有一定的關聯,隨著醫學科技的進一步研究,斑塊易損情況可通過雙源CT進行測量,對分析冠狀動脈硬化斑塊的穩定性與心外膜脂肪組織之間的關系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1]。本次研究選擇2015年3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冠心病患者150例,在測量年齡、身高、體重以及血生化等相關指標的基礎上,進行冠狀動脈造影以及雙源CT影像學檢查,分析心外膜脂肪體積及冠狀動脈斑塊穩定性之間的關系,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2015年3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冠心病患者150例,均接受經皮冠狀動脈造影,以及雙源CT影像學檢查。所有受試者均排除心律失常、心肌病、心臟瓣膜病,在本次治療前均無曾接受塔橋手術、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歷史;按照不同分型,將150例受試者分成有/無點狀鈣化組、(非)正性重構組、(非)鈣化斑塊組;其中,在本次研究中,易損斑塊的定義為符合具有點狀鈣化病灶、屬于非鈣化斑塊、具備血管正性重構組織三點。

1.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測量并詳細記錄患者臨床資料,包括一般資料及血生化治療。其中高血壓患者定義為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分別≥140mmHg及90mmHg,或在治療期間服用降壓藥物;糖尿病患者定義為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紅蛋白分別≥7.0mmol/L及≥6.5%,或同時進行降糖治療。(2)通過雙源CT檢查測量心外膜脂肪體積,CT機為西門子公司生產的雙源CT(64排),以優維顯(總量70-80ml)作為對比劑,流率5ml/s,使用雙筒高壓注射器經肘靜脈注入,同樣流率注入40ml生理鹽水,利用Volumer軟件對心外膜脂肪體積進行測量,CT值設定-250至-30HU,左肺動脈起源點至左心室心尖部下緣之間的心臟纖維膜,厚度間隔1cm,逐層手動選取,經軟件計算生成所選區域內的心外膜脂肪體積[2]。

1.3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選擇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P<0.05,數據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150例患者的性別、年齡、糖尿病、血生化等指標在冠狀動脈斑塊的血管重構、性質,以及點狀鈣化情況之間的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粥樣斑塊正性重構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顯著高于非正性重構組,P=0.039;無點狀鈣化組、非正性重構組以及鈣化斑塊組患者在心外膜脂肪體積、體重指數以及高血壓發病率明顯優于點狀鈣化組、正性重構組以及無鈣化斑塊組患者,P均<0.05,以心外膜脂肪體積差異程度最大,是能夠獨立影響易損斑塊的發病因素,,P=0.001,詳見表1;心外膜脂肪體積易損斑塊臨床診斷所具有的特異性及敏感性分別為62.20%及93.22%(P<0.01),閾值103.69cm3。

3 討論

近幾年來,肥胖人群冠心病主要獨立危險因素之一是內臟脂肪增加,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冠狀動脈斑塊易損性在急性冠脈綜合征發生、發展及預后中起到極其重要的不利作用,其衡量指標主要是指血管重構、動脈斑塊的性質以及斑塊內存在的點狀鈣化病灶,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數易損斑塊屬于偏心斑塊,包含少量鈣化成分[3]。隨著醫學研究的逐漸深入,人們發現,心外膜脂肪體積與非鈣化斑塊的發生率呈正相關關系,而冠狀動脈斑塊正性重構脂質核體積越大,發生破裂及脫落的概率越大,且多見于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群體中。本次研究中,正性重構組患者相對于非正性重構組而言,其心外膜脂肪體積更高,差異明顯,P <0.05;點狀鈣化組患者相對于無點狀鈣化組而言,其易損斑塊心外膜體積更大。本次研究中同樣發現冠狀動脈中的易損斑塊與心外膜脂肪體積聯系密切,相對于BMI而言,其診斷冠心病預后具有更好的臨床效果。筆者認為,在臨床上,醫生可通過雙源CT影像學檢查測量冠狀動脈斑塊所具有的易損情況,推測冠心病患者的預后。

總之,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體積與冠狀動脈斑塊穩定性之間具有相當緊密的聯系,主要通過粥樣硬化斑塊性質、點狀鈣化以及血管重構三個方面進行評估,也可獨立作為對易損斑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危險因素,對冠心病患者患病早期預后的判斷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開灤總醫院)

[1]陳薈婷,李莉,姚志勇等.心肌微細結構改變與冠心病發生發展的關系[J].社區醫學雜志,2016,14(1):1-4.

[2]史雨晨,柳景華.動脈粥樣硬化與血管鈣化研究進展[J].中國循環雜志,2015,30(12):1240-1243.

[3]陳慰.心外膜脂肪組織厚度對冠心病預測價值研究[D].遵義:遵義醫學院,2016.

猜你喜歡
心外膜點狀正性
Ⅰ型肢根型點狀軟骨發育不良家系的遺傳學分析
某住宅樓的混凝土點狀爆裂原因分析
自我管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正性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心外膜與心臟修復再生
超聲心動圖測量心外膜脂肪厚度的價值及其與心房顫動發生機制的研究進展
心外膜脂肪組織與代謝綜合征和心血管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
國學教育理念帶給臨床護理實習生的正性導向作用的研究
淺談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特點的描述
正性情緒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的應用研究
高校輔導員正性道德情感芻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