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鄉的蒸菜

2017-02-05 16:33李詠祺
黨員生活 2017年1期
關鍵詞:蒸菜蒸魚茼蒿

李詠祺

到仙桃來,招待客人,沒有別的,最有鄉味的就是蒸菜了。仙桃舊稱沔陽,因為靠著沔水(即漢江)而得名,河流很多,池塘也多。于是家家戶戶都會養魚、養豬、種蓮藕,這就成了蒸菜最好的原材料了。當然除了有名的“三蒸”,蒸肉、蒸魚、蒸茼蒿之外,還有蒸蓮藕、蒸排骨、蒸雞等,只要是作為食材的都可以蒸,蒸的時候要把這些都洗干凈,撒上細米粉,放在甑里,用大火,最后出鍋的時候,放上醬油等各種佐料,香味撲鼻,吃起來口感也很好。

這道菜的來歷也頗有趣,在眾多傳說中,較為靠譜的說法是元末時漁家子弟陳友諒在家鄉沔陽率軍出征前夕,為犒勞兵士、鼓舞士氣讓隨軍廚師做一些應景的菜。聰明的廚子從“征”聯想到“蒸”就做出了各式葷腥的蒸菜,蒸魚、蒸肉、蒸肉圓,但菜太葷了,食慣稻米清茶的將士們多食后漸感油膩,細心的陳友諒之妻潘氏看到士兵們的為難,就親自下廚拿出青菜茼蒿加上米粉剁碎拌勻,上鍋清蒸。在這些蒸菜端上桌的時候,清香襲人,在得知是統帥夫人的手藝后,士兵士氣頓時大振。這道菜在沔陽地區也從此流傳了下來,成了這里的一張名片。到了現在,除了招待客人,這道菜也成了家鄉逢年過節必須要準備的大餐,它倒成了一種很具儀式感的事物,似乎只有這樣才算是過節或是過年,一大家人圍著桌子,溫溫暖暖,在觥籌交錯之中,濃濃的喜慶氣氛就散發出來了。

祖母在我的記憶中最擅做蒸菜,哪怕到現在依然愛做、常做。我在讀小學時,記得有一回臨近過年,還沒放假,作業很多,天又下著雨,所以還沒有回家??粗鴦e的孩子都走了,只有我一個人在教室里,又冷又餓。我沒想到,祖母拿著瓷碗,用手遮蓋著,來到教室,問我怎么沒回家,肚子餓不餓。我感動得差點流淚,家里離學校很遠,路彎彎曲曲。我接過瓷碗,那是一碗已經快涼了的蒸菜,但吃到嘴里,卻暖在心里。

再后來,我去了另一個城市,很少回去。但只要回家,祖父母都非常高興,就像是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一般,忙前忙后,打掃屋子,收拾床鋪,更加不會忘記到市場上去買魚、買肉,給我做一頓我想了好久的帶著家鄉味道的——蒸菜。這道菜伴著我從兒時長成小伙子,在我的味蕾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不管我未來走到哪里,這個味道都會伴隨我左右。

晉朝張翰做官的時候,經常想到家鄉的莼菜和鱸魚,最后因思鄉索性辭官回鄉了。我想,這大概就是家鄉的味道所能吸引人的地方吧,不是有多么美味,而是一種情結,是一處鄉愁!

猜你喜歡
蒸菜蒸魚茼蒿
陽臺變成小農田——茼蒿盆栽
茼蒿花開
冬菇蒸魚能 增強抗病能力
這樣蒸魚可除腥又熟得均勻
瀏陽蒸菜:一直不變的是小碗
魚蒸著吃更健康
要想魚不腥別用碟子蒸
河南蒸菜的魅力
野茼蒿打牙祭的茼蒿飯
兒時的拌蒸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