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鎮化背景下,“三農問題”的現狀及政策走向

2017-02-07 18:51管明旺
農民致富之友 2016年22期
關鍵詞:三農問題城鎮化現狀

管明旺

[摘 要] “三農”問題始終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它關系著幾億中國人民的幸福,關系到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農村得以快速發展。然而,隨著改革的深入、城鎮化的發展,農村大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感覺到新的隱憂。為了推動農業農村的發展,推動農民增收,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開展了以新型城鎮化、市場化及產業化為核心的新一輪農村經濟改革,開始了新一輪的政策、體制機制創新。

[關鍵詞] 城鎮化 三農問題 現狀 政策走向

[中圖分類號] D42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1-0003-01

中國是一個農業人口占多數的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始終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它關系著幾億中國人民的幸福,關系到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然而,近十幾年來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嚴重的沖擊著農村的發展,近幾年來春節期間的“回鄉體”日記,引發了全民討論,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農村怎么了?農村將何去何從? 等問題成為拷問政府和社會、市民和農民的時代之問。

1 城鎮化加速背景下的農村新隱憂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實行了1978年至2002年以經營方式為核心的改革、2002年至2012年以以財政貨幣促增收為核心的改革。這兩次農村經濟改革使我國農村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但農村大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感覺到新的隱憂。

1.1 良田荒蕪現象更加突出

一方面,由于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大量的農村年輕青壯年外出務工,留在廣大農村的都是“613860”[所謂“61”是指兒童,“38”是指婦女,“60”指老人]人員,勞動力缺乏,因此但凡偏遠一點的耕地就棄耕。另一方面,由于耕地的經營權分散,無法實現規?;?、機械化的生產,生產效率低下,加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使得城鎮有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而且收入水平遠高于耕地種植所得,使得農村,甚至城鎮周邊的農民都棄耕。耕地的棄種必將嚴重動搖我國的經濟根基,損害我國的經濟自主能力。

1.2 農村空殼化現象比較嚴重

空殼化,一方面是指,人員的外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市場經濟的發展,許多經濟條件更好的農民在城鎮買房,成了城里人,加上青壯年的進城務工,致使廣大農村的常駐人口很少,房屋空置。另一方面是指農業實體經濟的薄弱。由于原有的土地制度、農民對土地占有帶來的心理踏實感的心理、農民對未來土地政策的不確定及農村土地市場的不完善,導致土地經營權分散,流轉不順暢,致使農村的根本—農業實體經濟比較薄弱,農業發展水平不高、效率低下。對農民收入而言,農村自身的內生經濟貢獻有限,而更主要依賴外部的經濟發展。

1.3 經濟文化資源、環境等破壞日益嚴重

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的不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落后,在利益的驅動下,農村的森林資源、礦產資源破壞嚴重、獨具特色的農村人文經濟資源也日益衰竭,許多人文活動和承載著鄉土文化的建筑都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這給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轉型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有的可以說是致命的。

良田荒蕪現象加重、農村的空殼化、文化資源和環境的破壞等問題的嚴重性已經日益突出,引起越來越多人的注意。經常聽到“農村已成為‘回不區的故鄉”之說; 也聽到“農村經濟破產了嗎?”的發問;也耳聞“農村衰敗”之類的嘆息。雖然說農村遠沒有達到破產、衰敗的程度,但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城鎮化背景下的農民問題確實日益突出,必須實現新的改革加以解決。

2 新型城鎮化、市場化及產業化為核心的新一輪農村經濟改革

2.1 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

長遠來講,進一步城鎮化及農村相應的式微,無疑是大勢所趨。推進城鎮化不僅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意義深遠。正是基于此,2002年以來,新一屆黨中央和新一屆中央政府提出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2013年的新型城鎮化,提出推動有條件的、有特色的古村落的城鎮化。而且古村落和村落是中華民族文化多樣性的體現,需要得到保護,推進城鎮化建設絕不能以瓦解農村文明、犧牲文化遺產為代價。

2.2 推動土地的流轉及產業化發展

受勞動力價格的上升,加之農資、化肥價格的上漲,小規模的農業生產利潤非常低,甚至是虧本,農戶越來越難以支撐,這是大量良田荒蕪的原因。所以,發展農業生產就必須要通過土地的流轉,走規?;?、集約化經營的產業化之路,通過機械化、規?;岣呱a的效率。

2.3 推動農村生產要素的市場化

制約當前農業發展的原因除了受土地政策、群眾觀念的問題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農村土地、勞動力等市場非常不完善。希望把土地流轉出去的農民找不到流轉的農民企業家,希望獲得流轉土地的農民企業家也難以找到合適的土地。即便是土地流轉成功,由于市場的不完善,企業家和農民的合法權益也難以通過有效的市場機制來維護。當前存在的土地資源流轉大部分都是在政府和村級組織的行政強制力的推動下完成的,由于沒有充分的市場競爭機制,往往農民的合法權益沒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另外,由于農業勞動力市場不完善,專業農民如果把土地流轉出去,就業存在困難。因此,新一輪的農村經濟改革,必須以推動農村土地、勞動力等資源的市場建設,提高農村農業資源的市場化水平。

當前,農村改革又站在一個新起點上。農村改革,再次承載著億萬農民的新期待。我相信,在城鎮化、工業化背景下,我們一定能在堅持我國基本的土地政策等農村基本經濟政策的基礎上,不斷完善、不斷改革創新,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農業發展之路,實現農業農村的大發展,實現農民的穩步增收,實現農村的全面小康。

參考文獻

[1]《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0年2月號上(總第386期)

[2]《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 2013年3月17日

[3]《真實的中國:中國模式與城市化變革反思》 黃亞生 李華芳主編 2013年9月

[4]《人民日報》 ( 2014年02月14日 ? 05 版)

猜你喜歡
三農問題城鎮化現狀
三農問題專家陳家澤:農村改革突破重點在宅基地的三權分置
報紙類媒體三農問題新聞報道視角的選擇
職業高中語文學科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
語文課堂寫字指導的現狀及應對策略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技術的現狀與發展分析
我國建筑安裝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與實施的措施
隴原漁夫
堅持“三為主” 推進城鎮化
城鎮化
加快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