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規現代農業的困境與農業可持續發展

2017-02-07 02:07李卓然史翠青
農民致富之友 2016年22期
關鍵詞:可持續性現代農業常規

李卓然 史翠青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常規現代農業的困境以及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內涵與特點。

[關鍵詞] 常規現代農業 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 D92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1-0076-01

1 常規現代農業的困境

19世紀40年代以后,發達國家進入了以消耗大量化石能源為特征的現代農業階段,這種現代農業也稱石油農業,或常規現代農業?,F代農業使農業生產率大大提高,農產品產量大幅度增加。但是常規現代農業的發展也產生了嚴重的問題,如生產效益下降、農業環境污染、生態環境惡化、農業資源枯竭等,這些問題使得現代農業的發展面臨著重重困難,受到了極大的挑戰。

1.1 農業的投入產出比下降

1950—1986年,世界谷物產量從7億噸增至18.7億噸,增加了1.7倍,肉類產量從3819萬噸增至14821萬噸,增加了2.9倍;與此同時,全球拖拉機總臺數增加了3.6倍,化肥施用量增加了8.6倍,農藥使用量增加了32倍,灌溉面積增加了2.5倍,農業的化石能源(石油、煤及天然氣)使用量增加了6倍。據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預測,把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計算在內,全世界的食物生產年增率應達3%~4%,如按常規現代農業的能源利用率計算,農業中一次性能源消耗量的年增長率應超過6%~8%。顯然,一次性能源生產的增長滿足不了這樣的需要。另有資料表明,發達國家每公頃耕地的能耗達到24.8×109焦耳,而世界平均水平為7.8×109焦耳,發達國家為世界平均水平的3.18倍。美國每公頃玉米生產需消耗760升石油,能量的投入產出比為1∶2.4,而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可達1:15。

1.2 生態系統遭到破壞

常規現代農業對生態系統的破壞主要表現在森林減少、土地侵蝕與土壤退化、生物物種滅絕等。森林的破壞和消失,嚴重地破壞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從而引起氣候異常、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物種滅絕、大規模病蟲害頻發。就生物資源來說,據估計,全球物種有1000萬~2000萬種,但日益發展的專業化、商品化生產方式,使人們只注意其中的150種植物和15種牲畜,其他大多數物種遭到了淘汰。目前每年生物物種的滅絕數量達4萬種。20世紀初以來,全世界有75%的農作物和近半數的牲畜品種已經絕跡。

1.3 環境污染加劇

現代農業依靠大量化石能源的投入來維持農業的高產出,造成大量化肥和農藥殘留于水、土壤、空氣和生物體內,也增加了空氣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對環境形成廣泛和長久的破壞。

農業生產是對土地、生物、水、氣候等自然條件的改造和利用的過程。但是,現代農業的生產方式忽視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協調,造成了人與自然的對立,使農業生產的代價越來越大,也越來越難以持續。這種狀況強烈要求人類改變以征服者的姿態對待自然的做法,探索農業發展的新路子。20世紀7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先后提出了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生物農業、自然農業、生物動力農業、超石油農業、再生農業等替代模式,試圖摒棄化肥、農藥等化學品的使用,回歸自然農業。然而這些替代模式過于崇尚自然,產出低、效益差,不能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農產品需求,在市場經濟中也不為廣大農民所接受。而80年代中期提出的可持續農業發展模式,引起了極大的反響,被世界各國所普遍接受。

2 農業可持續發展

2.1 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定義

自20世紀80年代可持續農業提出以來,對于什么是農業可持續發展,認識并不統一。有的側重資源和環境保護,有的強調增加產品以滿足需要;有的強調低投入,有的強調高效率。例如,1988年發展中國家農業可持續性委員會對“持續”的解釋是:指一種能夠增進人類需要同時不僅不破壞甚至還能改善自然資源的農業系統的能力。1989年美國農學會、作物學會、土壤學會的意見是:可持續農業是在一個長時期內有利于改善農業所依存的環境和資源,提供人類對食品和纖維的基本需要,經濟可行并提高農民以及整個社會的生活質量的一種農業發展模式。1990年10月,美國國會通過的《食品、農業保護和貿易法案》對可持續農業的定義是:可持續農業是一種因地制宜的動植物綜合生產系統,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能滿足人類對食品和纖維的需要,提高和保護農業經濟賴以維持的自然資源和環境質量,最充分地利用非再生資源和農場勞動力,在適當情況下綜合利用自然生態周期和控制手段,保持農業生產的經濟活力,提高農民和全社會的生活質量。

2.2 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特點

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四個特點:

2.2.1生態可持續。生態系統是經濟活動的基礎,農業可持續發展也必須以生態可持續性為基礎。農業可持續發展以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及生態資源的持久、穩定的供給能力為基礎,持久地保持資源的開發能力,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做到在滿足當代人需求的同時,不危及后代人滿足其發展需要的能力。

2.2.2經濟可持續性。經濟可持續性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經濟可持續性就是經濟活動的可獲利性和持續增長。從生產者方面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農業不能有利可圖,生產者沒有積極性,農業就不可能持續。從社會來看,可持續農業必須持續地增加農產品與就業,持續地提高土地等生產投入和資源的利用效率。

2.2.3社會可持續性。社會可持續性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目的。農業可持續發展必須以人為本,能滿足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發展,有利于人類社會的進步。生態環境變化、技術革新所引起的社會震蕩,應當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2.2.4技術可持續。農業可持續發展必須以技術可持續性為手段。技術進步是農業發展的根本動力??沙掷m農業絕不是傳統農業的簡單回歸,而是現代農業技術與傳統農業技術精華的結合??沙掷m農業必須充分運用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術,同時吸收傳統農業生產技術在保護農業資源和環境方面的優點,形成一種新的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技術體系。

猜你喜歡
可持續性現代農業常規
“用好現代農業科技,多種糧、種好糧”
現代農業離不開化肥
常規之外
砥礪奮進 打造現代農業強市
現代農業
緊急避孕不是常規避孕
Pearl Izumi發布新的“社會使命”聲明以及可持續性相關的宏偉目標
關注商業的可持續性
別受限于常規
關于減貧的可持續性問題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