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分析有機馬鈴薯栽培技術

2017-02-07 03:39李國昉
農民致富之友 2016年22期
關鍵詞:栽培技術

李國昉

[摘 要] 有機馬鈴薯栽培和傳統馬鈴薯栽培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因此,需要我們深入研究有機馬鈴薯栽培技術。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就有機馬鈴薯栽培技術要點進行分析,希望對更好提升有機馬鈴薯產量和品質有一定助益。

[關鍵詞] 裕民縣 有機馬鈴薯 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1-0216-01

近幾年來,裕民縣將生態環境優勢與發展現代有機產業相結合,始終堅持“環保優先、生態立縣”發展戰略,緊緊圍繞地委擴大會議提出的“生態自然逛裕民”和“農產品品牌亮起來”目標,積極發展特色有機產業,提高了農產品質量和競爭力,促進廣大農牧民增產增收,同時綠色裕民形象也日益凸顯,有效推動了裕民縣經濟、社會、生態科學健康持續快速發展。2010年以來,裕民縣委、政府進一步拓展思路,豐富“生態經濟”內涵,樹立爭創品牌意識,上下一心積極發展有機產業,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豐收。2013年,裕民縣在發展有機產業的領域取得新的突破,成功獲得紅皮馬鈴薯特色農作物有機產品轉換認證。紅皮馬鈴薯種植基地432畝,產量777噸,涉及農民63戶。

1 科學選地

按照國家有機產品環境質量指標體系的要求,生產有機馬鈴薯的土壤和水源等指標都應該符合相關要求。一般情況下選擇有機轉換期在3年以上作為種植地。對于從未施入化肥和農藥的地塊和新開墾的農田應該適當放低標準。種植地土壤要求通氣性良好,地力條件均勻,肥力中等以上,排灌良好,有機質含量豐富,土壤層深厚的壤土或者沙壤土比較適宜。有機馬鈴薯在栽培過程中不適合連續多年在同一個地塊種植,應該制定科學的輪作制度,和小麥、豆科類作物或者牧草輪作,前茬作物不適合種植十字花科類作物。

2 科學整地施肥

有機馬鈴薯根膨大期生長過程中對養肥和水分和需求十分強烈,因此,在播種前一定要要做好整地施肥工作。整地要求地面平整,土壤疏松。種植地一般在入冬前進行深耕,整地深度維持在25cm之間,將土地整平之后等到來年春季播種。有機馬鈴薯栽培過程中一般會控制氮肥的施入,因此,結合整地還要做好施肥工作,底肥要求富含豐富的有機質,并且要保證有機肥完全腐熟,不會向田間引入全新的病蟲害。一般情況下每畝施入完全腐熟的有機肥4000公斤,草木灰180公斤,鈣鎂磷肥100公斤,采用雙壟定植,壟距維持在60~70cm之間,寬度維持在60cm,壟高25cm。采用起壟種植的方式可以顯著提高有機馬鈴薯根系膨大期的生長,同時還能夠為有機馬鈴薯前期生長提供必要溫度和養分,避免田間濕度過大引起有機馬鈴薯根部病害的發生。

3 科學播種

3.1 科學選擇馬鈴薯品種

有機馬鈴薯品種按照成熟期的不同可以分為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種,在馬鈴薯品種選擇過程中,應該選擇結合地區的氣候環境,種植制度和下茬作物播種期選擇合適的馬鈴薯品種。結合裕民縣有機馬鈴薯生產實際,可以選擇種植高原紅品種。有機馬鈴薯品種確定之后,還需要做好催芽工作。將選好的種薯放置于暗黑條件20度環境下進行催芽,一般需要半個月的時間,在播種前30~40天內進行,直到頂部出現1cm大小的頂芽之后為止。馬鈴薯發芽之后將其轉移到陽光下晾曬,保持溫度在15度左右,讓頂芽逐漸綠化發育,為播種奠定堅實基礎。

3.2 種薯處理

有機馬鈴薯播種過程中我們推薦采用小種薯播種,以重量為25~28g為宜。對于個頭較大的種薯需要做好去切塊處理工作。首先,切塊標準。一般情況下將大塊種薯切成質量為20~35g的薯塊為宜,保證每個薯塊上存在兩個以上健壯芽眼;其次,做好刀具消毒工作。為了避免種薯切塊處理過程中引入疾病,刀具在使用之前應該對其進行全面消毒,可以將刀具放置于0.2%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消毒。種薯切塊過程中為了避免病菌通過刀具傳染,用刀具剔除帶病種薯后應該對刀具進行再一次的消毒;最后,做好種薯處理工作。將切好的薯塊用草木灰拌種,然后將薯塊晾曬,當傷口組織萎縮愈合之后就可以播種了。

3.3 適時播種

當土壤10cm深的地溫持續維持在7~8度后就可以播種了,適時播種能夠有效錯開病蟲害發病高峰期,為有機馬鈴薯獲得高產和穩產奠定堅實基礎。一般情況下,4月15日~4月23日采用機械開溝,人工播種,播深15 cm,株距30cm,機械封溝起壟,壟高20cm,壟距70厘米,播量130kg/667m2。4月24日用90%的禾耐斯80毫升/畝,兌水50公斤進行土壤封閉。

4 做好田間管理工作

4.1 做好查苗補苗和中耕培土工作

有機馬鈴薯出苗之后應該及時查苗補苗,一般情況下播種25天后馬鈴薯就會陸續出苗,對于缺苗地區應該及時補種,選擇同一個品種發芽的種薯播種。出苗后要及時放苗。出全苗到生長到5~9cm高后,進行第一次松土,并培高壟面5cm,當苗高生長到15~19cm之后,進行第二次中耕培土,并做好田間除草工作。第三次培土應該在馬鈴薯現蕾期進行,高培土,深松土地,為馬鈴薯膨大奠定堅實基礎,避免薯塊露出地面,影響到有機馬鈴薯的商品性能,同時也有利于提高有機馬鈴薯的產量。

4.2 做好肥水管理工作

對于有條件的種植戶我們建議采用滴灌方式進行施肥和管理。4月26日~4月28日及時鋪設滴灌帶,每行馬鈴薯一側20厘米處鋪設一條滴灌帶,同時安裝好支管,支管之間距離為70米。5月25日出全苗,畝基本苗3200株。6月4日~6月6日進行了第一次人工除草。6月7日滴第一水,隨水滴施尿素10公斤/畝,鉀肥1公斤/畝,6月16日滴第二水,隨水滴施尿素10公斤,6月27日滴第三水,隨水滴施鉀肥10公斤,7月9日滴第四水。

5 收獲

當馬鈴薯有超過七成左右的植株莖葉變枯黃后,說明馬鈴薯已經成熟,就應該及時收獲了。選擇晴朗天氣進行,收獲時減少對薯塊的損傷,提高貯存質量。

參考文獻

[1]趙沛義,妥德寶,段玉,弓欽,李煥春,于傳宗. 內蒙古后山旱農區馬鈴薯適宜播種密度和播期研究[J]. 華北農學報. 2005(S1)

[2]王海泉,朱繼強,汪建學,趙獻淘. 微量元素與植物生長調節劑配合對馬鈴薯生理指標及產量的影響[J]. 黑龍江農業科學. 2005(05)

猜你喜歡
栽培技術
提高大豆種植生產效益的栽培技術分析
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推廣示范研究
蘭山區義堂鎮簡易大棚蔬菜高效輪作栽培技術研究
番茄大棚栽培技術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產栽培技術
石榴短枝紅在駐馬店引種表現及豐產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