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廢變為寶增產又環保

2017-02-07 04:26李敏青黃秀琴
農民致富之友 2016年22期
關鍵詞:有機質土壤肥力

李敏青 黃秀琴

[摘 要] 古田縣是農業生產大縣,具有食用菌之都和銀耳之鄉的美稱,每年食用菌生產總量約6-9.5萬噸,其中銀耳產量約為3萬噸,由此產生了食田菌生產下腳料約45萬噸,這些數量龐大的食用菌下腳料,大部分燃燒或廢棄處理。2006年福建華遠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現代生物科技技術,將數量龐大的食用菌下腳料制作成有機肥,實現了化廢為寶,施入土壤后,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 ,土壤理化性狀明顯改善,土壤肥力顯著提高,減少化肥施用量10%以上。

[關鍵詞] 土壤肥力 有機質 食用菌下腳料

[中圖分類號] X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1-0285-01

1 商品有機肥發展和實施背景

1.1 自然條件

古田縣位于福建省東北部。北與屏南毗鄰,西與南平、建甌接壤,東靠寧德、羅源,南與閩清、閩候相依。全縣年平均氣溫在16-21℃之間,城關地區年平均氣溫18.4℃,極端最高氣溫39.0℃,極端最低氣溫-5.5℃;≥10℃積溫5628℃。年平均降雨量在1420-2100ml之間。城關地區年降水量1573.4ml,無霜期276d。全縣多數地區海拔在500m以上。

1.2 耕地與種植情況

古田縣是國家和省級商品糧基地縣,福建省的糧食主產區,全縣耕地面積2.69萬hm2,常年糧食播種面積3.12萬hm2,其中水稻播種面積2.47萬hm2﹙單季稻2.42萬hm2、雙季晚稻0.04萬hm2﹚,蔬菜面積0.75萬hm2,甘薯0.33萬hm2,馬鈴薯0.19萬hm2,茶葉0.17萬hm2;糧食總產15.1萬t,每年可為國家提供商品糧5萬t以上。施用化肥36936t,其中氮肥15261t,磷肥5103t,鉀肥1905t,復合肥14667t。由于90年代后不重視培育土壤肥力工作,綠肥種植面積急劇下降,幾年前全縣只有零星種植100多hm2紫云英,導致我縣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土壤出現酸化板結,嚴重影響農作物產量和品質。

1.3 食用菌發展歷史

古田縣有種植食用菌的歷史,上世紀80年代吉巷鄉農民專家戴維浩創新銀耳袋栽技術和大甲鄉農民專家彭兆旺推廣袋栽香菇后,食用菌生產發展迅猛,成為古田縣的支柱產業,由于獨立的氣候和地理條件,食用菌及銀耳的產量和品質聞名遐邇,由此獲得銀耳之鄉的美稱。

2 商品有機肥在農作物上施用效果

2.1 福建華遠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廠址設在古田縣城東街道極樂村后坵里,東風水庫旁邊,以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生態文明為已任,將食用菌下腳料通過現代生物科技手段,化廢為寶,生產商品有機肥,2016.4.6該產品經福建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漳州)分中心驗測結果,所測項目全部符合規定,詳見表1。

2.2 試驗、示范推廣

2.2.1該商品有機肥在水稻、玉米和蔬萊上做蓋種肥與細泥土蓋種比較,平均出苗率分別為95.1%和78.0%,施用該有機肥后平均出苗率提高17.2%,同時白根多,莖增粗,為今后增產打下基礎,具體數據詳見表2

3 總結

古田縣隨著食用菌產業的健康發展和不斷壯大,食用菌下腳料數量多而品種豐富,為生物有機肥廠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同時生物有機肥廠也為古田縣美化環境,化廢為寶做出了極積的貢獻。生物有機肥的普遍使用,走上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對提高農產品品質和提升土壤肥力有著重大的作用。

猜你喜歡
有機質土壤肥力
拉薩市土壤肥力變化趨勢與改良策略
土壤有機質檢測技術的改進
興安盟耕地土壤有機質提升技術研究
旱地改水田耕地質量提升工程措施研究
安吉白茶園土壤肥力現狀分析
西湖平原區連續13年定位施肥對麥、稻產量及土壤肥力的影響
施氮對不同土壤肥力玉米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響
不同有機物料培肥對渭北旱塬土壤微生物學特性及土壤肥力的影響
不同種類綠肥翻壓對土壤肥力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