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談字母詞現象

2017-02-10 05:58朱一凡
雙語教育研究 2017年4期
關鍵詞:語素語料庫用法

朱一凡

(上海交通大學 外國語學院,上海 200240)

2009年2月,一則關于《教育部指出CCTV臺標不規范 央視回應稱難修改》①的新聞曾引發熱議,文中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中規定,“廣播、電影、電視用語用字應當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基本的用語用字”,而近年來我國一些電視臺臺標中的名稱縮寫卻采用英文名稱的縮寫,而不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及其法定拼寫形式的漢語拼音,如中央電視臺臺標CCTV是英文China Central Television的縮寫,這不符合國家語言文字法律法規要求,不利于宣傳,應予以規范整改。這一事件說明了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字母詞的使用日漸頻繁,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另一個問題是對于字母詞的使用存在分歧的看法,字母詞當不當用,在何種情況下可用,人們的觀點大不一樣。

談到字母詞,一般認為漢語中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的是劉涌泉[1],他認為字母詞是指“漢語中帶外文字母(主要是拉丁字母)或完全用外文字母表達的詞,前者如B超、卡拉OK,后者如CD、UFO”,該文闡明了字母詞的概念、性質、種類,并就字母詞是不是漢語詞,詞典該如何對待字母詞展開了討論,這標志著字母詞概念的確立。隨后的二十幾年間對字母詞的研究可以說是相當豐富,其研究主要涵蓋字母詞的概念性質,[2][3][4][5]字母詞的分

類,[5][6][7]字母詞的規范問題。[8][9]此外,大量的字母詞已經被寫入了漢語的新詞詞典,還出現了專門的字母詞詞典,如劉涌泉的《字母詞詞典》②;沈孟瓔[10]的《實用字母詞詞典》③,這代表字母詞已經有相當廣泛的社會認可度。

一、字母詞的來源和構詞特點

字母詞在20世紀初就已經出現在漢語中,拉丁字母用作人名、地名的現象相當普遍,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魯迅筆下的“阿Q”。1923年6至9月間,《晨報副刊》上曾刊載過羅馬字母代替小說中人名、地名問題的爭論。[5]隨后又逐漸出現了“維生素C”“X光”等漢字加字母詞的用法。在以前漢語使用者的觀念中,字母詞中需要有漢語的參與才可構成一個詞。近年來,隨著漢外交流的日漸頻繁,VCD、ATM、SARS、CT等純字母詞的大量涌現,其數量和規模已經超過了傳統的字母加漢字的字母詞?;矢λ仫w[11]利用《文匯報》(1938-1999)歷時光盤數據庫,調查了高頻字母詞的使用頻率變化。其調查表明,字母詞的使用頻率呈持續上升的趨勢,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激增,其范圍之廣,幾乎覆蓋了生活的各個領域。

(一)字母詞的來源

字母詞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來自于漢外語言接觸,把外文的縮寫形式直接引入漢語后產生的語言形式;二是漢語拼寫的首字縮寫。但究其源頭,字母成詞主要是由漢外語言接觸促成的。

字母詞的源頭要追溯到西文字母,尤其是拉丁字母進入漢語的時間,這大體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傳教士在中國的活動。為了博得中國人的好感,傳教士在傳教的同時也翻譯西學作品、傳播西學知識。[12]最初,拉丁字母被傳教士用來給漢字注音,以便來華傳教士學習漢語,利瑪竇(Ricci)是首次做此嘗試的傳教士,影響較大的卻是金尼閣(Nicolas Trigault)在1626年編纂的漢字字典《西儒耳目資》,該字典首次向中國人介紹了拉丁字母的讀音,中國人從中可以學習拉丁字母以及西方音位學的知識。[13]而拉丁字母、希臘字母和羅馬數字在中國的普及卻伴隨著西方數學概念的傳入,拉丁字母、希臘字母和羅馬數字都是國際數學通用符號的一部分,隨著洋學堂的興建以及清末新式學堂的涌現,西方數學課程成為教學必備的科目,尤其是辛亥革命后,當時的政府頒布了新學制,要求開設的數學課皆為西方數學,所用教材需采用國際通用數學符號,拉丁字母、希臘字母和羅馬數字因而逐漸普及起來。[5]

西文字母日漸普及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漢語拼音采用西文字母拼寫。漢語本身沒有表音符號,在漢末時期受梵文的影響,漢語中產生了為漢字注音的“反切法”,后來又產生了用漢字代表漢語聲母的“三十六字母”,但這些都不是用字母進行注音的。用西文字母給漢字注音始自利瑪竇(Ricci),后又有馬禮遜(Morrison)在《華英字典》(1815-1823)中用羅馬字母設計的拼音方案,而真正產生巨大影響的是英國駐華外交官威妥瑪(Thomas F.Wade)在其撰寫的北京官話語音課本《語言自邇集》中提出的威妥瑪拼音方案,這套方案后來成為英譯中國人名、地名的通用標準,這一方案一直到1978年漢語拼音方案為國際標準化組織所采用后使用才逐漸變少?!拔逅摹币院?,趙元任等倡導建立更適合漢語發音特點的拼音方案,他們提出的拼音方案同樣是采用羅馬字母的。而現在通行的漢語拼音是新中國成立以后才發展起來的。

西文字母進入漢語之后,就變成了可供漢語使用者造詞的語言素材,漢語使用者將字母與漢字結合,造出了不少專屬于漢語的詞。如用字母表示指稱意義,“圖A”“圖B”“A君”“B君”等;再如利用字母的形狀造詞,“O型腿”“S髻”“T型臺”“U型鐵”等。此外,還有一些字母詞是仿照外文的方式自創的,如“CBA”“SOHU”“BAIDU”“CCTV”“QQ”“DIY”等。

字母詞的另一個主要來源則是對外語詞的直接借用,借用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外語原詞的引入,如“JAVA”“IBM”“NBA”“ERP”“3G”;二是外語原詞加中文義標,如“CT機”“CD盤”“IC卡”;三是外語原詞的一部分與中文詞混用,如“e商”(e-commerce)、“T恤”(T-shirt)。陳佳璇、胡范鑄[14]根據2002年8月1-31日中15家報紙出現的字母詞調查表明,出現頻率高的字母詞前十位依次是:WTO、IT、GDP、NBA、MBA、ISO、VCD、IBM、DVD、CEO。這些詞無一例外均是由外語原詞引入漢語的純字母詞,由此可見,對外語詞的直接借用是字母詞最主要的來源。

(二)字母詞的構詞特點

西文字母詞以各種借形方式進入漢語是漢外語言接觸的結果,而借入的機制則遵循“簡潔方便”的原則,如NBA比“美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要簡潔的多,CT比“計算機X光斷層掃描”使用起來更方便,因而原縮略詞就被直接引入到漢語中。非縮略形式的外文原詞由于不夠簡潔,通常會被漢語詞所替代,如e-commerce“e商”縮略的部分被原原本本移植入漢語,而commerce則被譯作了“商”。外語原詞加中文義標的構詞方式雖然也很常見,但越來越多的外源字母詞不再與中文詞組合成詞,而是開始單獨使用,如“CD”“VCR”等。字母詞的使用還有遵循約定俗成的用法,2010年,中央電視臺曾根據國家新聞廣電總局相關規定,在電視轉播中放棄“NBA”改用“美職籃”,這一做法一度引起爭議,很多觀眾表示已習慣了NBA的叫法,改名的舉措不符合約定俗成的原則。關于“NBA”和“美職籃”的爭論直到商務印書館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正式收錄NBA一詞之后才告一段落?,F代漢語不僅包括大量的外源字母詞,還有不少原創的字母詞,這些字母詞在日常使用的語言中已是司空見慣,強制把“GDP”改作“國內生產總值”,“CPI”改作“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不僅損失了語言的經濟性,也有悖于語言約定俗成的特點,因而顯得并無必要。

二、字母詞的使用特點

(一)字母詞使用的文體制約因素

大眾傳媒是新興語言現象的集結地,新的字母詞的使用也往往出現在報紙上。因而不少研究者通過對報紙的考察來研究字母詞的使用,如周健等[2]以《羊城晚報》2000年某一個月的文本中出現的字母詞做考察,并據此探討字母詞的規范問題。鄒玉華[5]根據2003年《北京日報》《北京晚報》《解放日報》《新民晚報》《廣州日報》和《羊城晚報》六份分屬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一周報紙文本,進行了字母詞調查,發現字母詞中術語和專業名詞的使用頻率是最高的;從領域特征來看,字母詞在經濟和科技領域的文章中使用最頻繁,其次是社會生活、體育,在軍事領域使用的最少;從地域特征來看,廣州的《廣州日報》使用字母詞最多,其次是上海的《新民晚報》,再次是北京的《北京晚報》和廣州的《羊城晚報》,上海的《解放日報》最少。

原新梅[15]進一步考察了字母詞在不同文體中的使用狀況,她使用的語料包括政論文體(中央文獻),文學文體(散文、小說和詩)和公文文體(教育部文件)。其研究表明,與新聞文體和科技文體相比,政論文體、文學文體和公文文體中字母詞的使用頻率偏低,因而字母詞的使用頻率是會受到文體因素制約的;此外,字母詞主要用作名詞。該研究展現了不同文體對字母詞使用的影響,有助于揭示不同文體中字母詞的使用規律。

字母詞簡潔靈活的特點令其在現代漢語語言生活中占了一席之地。為了更全面展現字母詞的使用特點,筆者以“PK”為例,考察字母詞相比普通漢語詞的使用特點以及字母詞使用的文體特點。筆者引用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CCL語料庫和北京語言大學的BCC多文體語料庫的材料進行考察,文體主要包括文學語料、科技語料、報刊語料和社交媒體語料。

(二)“PPKK”的來源和用法

就“PK”一詞的來源有不同的說法,其中有種說法認為“PK”來源于足球,足球里有“Penalty kick”的說法,意為罰點球,或者說是點球大戰,是守門員和對方射門隊員一對一的較量。此外還有一種說法認為“PK”是從電視格斗游戲里來的,是“Punch and kick”,直譯是拳打腳踢,也可引申為格斗和對戰。

“PK”一詞的流行源于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節目,節目中有一個“PK”環節,兩名實力相當的選手進行現場比拼,只能有一人勝出,而另一人則被淘汰。由于“超級女聲”節目的熱播,“PK”一詞也迅速走紅,這反映了大眾流行文化對詞語流行的助推作用。

筆者首先用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CCL語料庫檢索了“PK”一詞,在檢索出的111個結果中,有13個是不相關的檢索項,排除后共有98個“PK”的用例,這些用例主要含以下六種用法(見表1):(1)競爭、競技。表示這層含義時“PK”既可以用作動詞,也可以用作名詞。例1-5都表示這層含義,例1-3中的“PK”都是動詞,但例1的“PK”是不及物的,例2和例3中“PK”后面跟了賓語,賓語既可以是競爭的對象,也可以是競爭的項目;例4和例5中“PK”均屬名詞,在例5中“PK”是用作定語的名詞。(2)可與之匹敵。例6、例7是用作此含義的,均做動詞用。(3)辯論、打嘴仗。例8和例9都表示這層含義,例8中用作動詞,例9則名詞作定語。(4)對打、對戰。如例10和例11中的用法。(5)對比。往往用在標題中,表示對比兩種事物的優劣和不同,如例12和例13。(6)淘汰。多用作動詞,如例14和例15。

表1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CCL語料庫中“PK”的不同用法

下面我們針對“PK”的這六種含義,討論一下“PK”與相近漢語詞語用法上的異同。

1.表示競爭、競技

“PK”用作這層意義是最常見的,在這層含義上,“PK”的近義詞大體上有“較量”“ 單挑 ”“對 決”“ 打擂 ”“對 弈”“ 競 爭 ”“ 挑戰”“競技”等詞,這些詞既可以用作名詞,又可以用作動詞。其中,除了“單挑”“對決”“挑戰”三個詞可以用作及物動詞以外,其他幾個詞用作動詞時都是不及物的?!皢翁簟薄疤魬稹痹谟米骷拔飫釉~時,后面跟的賓語必須是競技的對象,只有“對決”后面,既可以跟競技的對象,又可以跟競技的項目。表1中例2“經常有員工對我提出要和我PK‘跳舞機’”的“PK”只可以替換成“對決”。

由此可見,“PK”在用法上非常靈活,漢語現有的詞匯中只有“對決”可大體與之相當,這也部分解釋了為何“PK”一經使用便迅速走紅,因為其用法非常靈活,可以替代多個漢語的常用詞。

2.表示可與之匹敵

在這層含義上,“PK”都是動詞,其用法既可以是直接后跟賓語,與“堪比”“不輸”的用法相同,也可以用在“可與/可以和……PK”中,近似于“可與/可以和……相比”“可與/可以和……相媲美”“可與/可以和……匹敵”等,可見“PK”在這層含義上的用法比現有的漢語詞匯要靈活。

3.表示辯論、打嘴仗

在這層含義上,“PK”既可以用作名詞,又可以用作動詞,而且是及物動詞,后面可以直接跟辯論的對手,在這一點上“PK”比其他漢語中已有的近義詞要靈活,如“辯論”“斗嘴”后面都不能直接跟辯論的對手,但“PK”這樣用卻沒有問題,如表1中例8“特別是山東響馬高旭東PK武漢袍哥何錫章,格外好看”,這一句的“PK”在已有的漢語詞匯中似乎找不到哪個詞可以與之替換。

4.表示對打、對戰

“PK”在這層含義上的近義詞有“對打”“對戰”“格斗”等,其用法也比較相似。

5.表示對比

“PK”表示對比,用在標題中居多,表示對比兩種事物的優劣和不同,近義詞既有漢語詞匯“對比”“相比”“相較”,也有字母詞“VS”。用在標題中,因而“PK”和“VS”更為多見,漢語詞倒不太實用。

6.表示淘汰

“PK”也有“淘汰”“干掉”的意思,其用法和“淘汰”“干掉”大致相同。

從以上“PK”的不同含義以及與其近義詞的對比中可知,“PK”現行的涵義已較其最初的意思擴大了很多,可以替代多個漢語中現有的詞匯。此外,“PK”作為一個新興的字母詞,用法非常靈活,漢語中原有的近義詞在使用上大多不及“PK”靈活,這也進一步推動了“PK”的頻繁使用,但由于“PK”流行用語的身份,其使用會受到文體因素的影響。

(三)“PPKK”使用的文體特點

從上述分析可知,新興字母詞“PK”的出現打破了原有漢語詞的格局,盡管“PK”所能表達的意思在漢語中有不少與之對應的詞匯,但這些詞匯受制于固定的用法,在使用靈活程度上遠不及新興的字母詞“PK”。字母詞“PK”作為一個全新的語言現象,相應的受到漢語規則的制約也較少,因而一經引入,便成為語言使用者各種創新用法的實驗對象。字母詞因而獲得了較漢語現有詞匯使用更為靈活的優勢,但字母詞的使用也會受到文體的限制,我們以“PK”為例,運用北京語言大學的BCC多文體語料庫,調查字母詞使用的文體特點(見表2)。

表2 北京語言大學BCC多文體語料庫中“PK”在不同文體中的使用情況

表2較為清晰地展現了“PK”在四種文體中的使用狀況,其中在微博中使用頻次是最高的,遠遠高于第二位文學文體,“PK”在報刊中也有一定的出現頻率,但在科技文體中的使用為零(科技語料中的“PK”多表示代號,并不是筆者這里討論的字母詞)。由此可知,社交媒體是字母詞出現和使用最頻繁的文體形式,這與社交媒體語言使用的開放性、創新性有密切的關系。此外,社交媒體追求語言使用的簡潔性、流行性和通俗性,而字母詞正好迎合了社交媒體這一特點,因而成為社交媒體中頻繁使用的一種語言形式。從文體風格上看,社交媒體和文學體更接近于口語體,報刊和科技文體更接近于書面體,從口語體到書面體,這四種文體可大體排序為“微博(社交媒體)〈文學〈報刊〈科技”,從“PK”的使用頻率看,書面程度越高,字母詞出現的頻率越低;口語程度越高,字母詞出現的頻率越高。

三、字母詞的語素化

語素是最小的語法單位,也是最小的語音、語義結合體,邢福義[16]認為“絕大多數單個漢字代表的是語素,有一定的意義”。那進入漢語的字母詞是否構成漢語的語素呢?對此,學者們有不同的看法,郭伏良首先提出了字母詞素的概念,他認為:“字母詞的出現,改變了漢語詞素全由漢字承擔的一統天下,對于漢語詞素而言,這些也具備著音義要素起構詞作用的字母形式,我們稱之為字母詞素?!盵17]反對的看法則認為字母不是漢語的語素,即使字母詞中的字母有意義,也只是扮演了相當于語素的角色,尤其是半字母詞如“B超”“IC卡”里的字母“B”和“IC”單說均沒有意義,因而字母詞只是在構詞中相當于語素而已,并非真正的語素。[10]筆者比較認同鄒玉華的觀點,即“字母所代表的單位既然有了意義,是音義結合體,在漢語中使用,那它就是漢語語素,不能因為它的文字形式而否定它的漢語語素性質?!盵5]此外,判斷字母詞是單一字母還是字母組合充當語素,應以音義結合作為標準,單個字母如果是一個音義結合體,就可以充當一個語素,如“e商”中的“e”有明確的意義,表示“電子”,因而是一個語素。有時,幾個字母組合在一起才具有一個整體的意義,這時一組字母則構成一個語素,如 DIY(Do it yourself)“自己動手制作”,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丁克”,盡管在英語中每一個都是一組詞的縮寫,但漢語使用者卻把它們當作一個單獨的詞在使用。

既然字母詞可以充當漢語的語素,那么漢語表義的特點也會通過字母詞表現出來。邢福義認為,漢語“見字知意的特點使得漢語使用者在吸收借詞時有一種有趣的文化心理,即使采用音譯也盡量選用能大致表達原詞意義的漢字”[16],在字母詞借入漢語的過程中,也會發生意化的現象,或稱作語素化的現象,即從無意義的音節到有意義的語素的演變過程,這一過程符合大家使用漢字的文化心理。

徐婷婷[18]認為音節是否發生語素化的標準有三個:一是簡縮化。即根據人們使用語言的求簡心理,會自動縮減多音節語素,縮減后會與其他詞組合構成更多的新詞;二是表義性。從無意義的音節發展成有意義的語素是語素化最核心的標志;三是穩定性。語素化的新意義可以獨立使用,語義明確。我們可以此來衡量“卡拉OK”中的“K”是否發生了語素化現象,“卡拉OK”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日本發明的一種音響設備,可供欣賞音樂和在其伴奏下演唱,其中的“OK”是日語對英語詞orchestra摹音而來的,后又借入到漢語中成為“卡拉OK”一詞,因而“OK”本是無意義的字母,但近年來隨著“K吧”“K廳”“K房”等詞語的出現,K逐漸凝縮了“卡拉OK”整個詞的意義并具有明確的語義,可以獨立使用,甚至可以用作動詞“K歌”“K起來”“K一晚上”。因而筆者認為字母“K”發生了語素化(見表3)。

表3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CCL語料庫中“K歌”的用例

由于字母縮寫往往具有多義性,因而語素化的字母詞也會呈現多義現象,如字母“X”在語素化的過程中,就衍生出多層意思,我們從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CCL語料庫和北京語言大學BCC多文體語料庫中找到的例子中,大致總結出“X”的五個主要意義:一是一種短波電磁輻射的縮略式,比如“X光”“X射線”“X輻射”“X片”“X刀”;二是表示與性有關,來自英語的“sex”,如“X級”;三是表示的意思類似于通配符,即可用來替代一個到多個字詞,如“X客”;四是數學方程式和函數里的表達,常與“Y”一起使用;五是表示不確指的某人、某事(見表4)。

表4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CCL語料庫中“X”的五種含義用例

字母詞的語素化,一方面表明字母詞進入漢語后,會受到漢語語言文化心理的規約發生意化;另一方面則表明字母可以像漢字一樣,具有構造新詞的能力,這也是筆者支持將字母詞看做語素的原因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字母詞相對漢字而言其構詞能力是受限的,大量的字母詞僅僅代表某個固定的意義,并不具有進一步的構詞能力,如“VCR”“CD”等。

四、漢語中的創新字母詞

字母詞從來源上看,主要有兩類:一是直接從西文引入漢語的,如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二是根據漢語拼音形成的,如GB(國家標準)。這兩類字母詞都有明確的理據,可以清晰地找到其在外語或漢語中對應的原型,而有趣的是漢語中還存在另一種字母詞,在西文中找不到理據,與漢語拼音也無甚聯系,即只是用了外文字母的形來表述漢語要表達的意思,可以說是漢語的原創字母詞。這樣的例子有“AA制”,根據亓華[19]的研究,“AA制”并不像有些字典注解的那樣是拉丁語ana(=of an equal quantity)的縮略語,而是20世紀80年代根據英文“each,each”創造而來的,用來指聚餐后平攤費用或各付各帳,是港制西文詞匯,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AA制”還隨香港特別行政區移民進入了澳大利亞等國,譯成英文是“AA form”。另一個例子是“N”,根據李敏[20]的研究,“N”在漢語里既可以用作數詞,表示數量極大,也可以用作副詞,表示程度,他認為“N”用法的來源是數學,在中學代數中常用“N”來代指自然數序列。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創新字母詞是“Q”,字母“Q”最早出現在魯迅《阿Q正傳》,它在語素化的過程中,衍生出多層意思,我們從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CCL語料庫和北京語言大學BCC多文體語料庫找到的例子中,大致總結出“Q”的四個主要意義:一是作為“OICQ”的縮略式,表示“即時聊天”,如“Q幣”“Q聊”“Q時代”“Q友”“Q部落”;二是作為英語cute的諧音詞,表示“聰明伶俐、漂亮可愛”,如“這個禮物很Q”“你好Q啊”;三是代表方言“Q彈”,表示“很有彈性”,如“魚丸好Q啊”;四是代表英語詞question的縮寫。此外,Q在數學中還有其他的表達,如表數量等(見表5)。

表5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CCL語料庫和北京語言大學BCC多文體語料庫中“Q”的四種含義用例

“Q”的第一、第二和第四個義項都是有英文理據的,能在英文中找到原型,而第三個義項,即表示“Q彈”“有彈性”這一義項卻是來自漢語的原創,一般用來表達食物的口感,這種表達最先興起于我國臺灣省,意思是食物很勁道、有“嚼頭”、有“嚼勁”,很有柔韌度的意思。

“AA制”“N”以及“Q”這些帶有漢語原創意義的字母詞表明,漢語不僅僅是在被動地吸收外來的字母詞,或僅從漢語拼音中創造字母詞,而且會把字母當做漢語的字一般加以利用,創造新詞新用法,這就令字母具有了在漢語中創造新詞的能力,接近“字”的功能。當然,目前來看,這樣用字母創造漢語詞的現象并不多見,但這一現象很值得探究。

五、結 語

字母詞雖然不是當代漢語獨有的特點,但漢語在以往任何時期都沒有像現在這樣頻繁地使用過字母詞,因而字母詞的現象值得研究者關注。筆者在本文中就字母詞的來源和構詞特點、字母詞的語素化、字母詞的使用特點和漢語中的創新字母詞做了討論。筆者發現,字母詞之所以能夠在漢語使用者中迅速普及,是因為其形式簡潔、用法靈活、可替代多個漢語原有的詞匯;字母詞進入漢語后,會受到漢語語言文化心理的規約發生意化或語素化,具有構造新詞的能力;漢語中的個別字母甚至被當作漢語的字用來創造新詞,這就令字母具有了在漢語中創造新詞的能力,接近“字”的功能。

注釋:

①新浪網:《教育部指出CCTV臺標不規范央視回應稱難修改》,2009-10-06,http://news.sina.com.cn/c/2009-02-04/013817142372.shtml。

②劉涌泉:《字母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版。

③沈孟瓔:《實用字母詞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年版。

[1]劉涌泉.談談字母詞[J].語文建設,1994,(10).

[2]周健,張述娟,劉麗寧.略論字母詞語的歸屬與規范[J].語言文字應用,2001,(3).

[3]劉涌泉.關于漢語字母詞的問題[J].語言文字應用,2002,(1).

[4]胡明揚.關于外文字母詞和原裝外文縮略語問題[J].語言文字應用,2002,(2).

[5]鄒玉華.現代漢語字母詞研究[M].北京:語文出版社,2012.

[6]王吉輝.非漢字詞語研究[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6,(2).

[7]付義榮.略論漢語中的字母詞[J].南京社會科學,2003,(2).

[8]劉建梅.現代漢字系統中外來字母規范淺議[J].語言文字應用,2002,(1).

[9]李行健.成語規范問題[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C].北京:語文出版社,2004.

[10]沈孟瓔.淺析字母詞的入典問題[J].辭書研究,2001,(1).

[11]皇甫素飛.從《文匯報》看漢語字母詞的歷史演變[J].當代修辭學,2004,(5).

[12]潘玉田,陳永剛.中西文獻交流史[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1).

[13]李亞舒,黎難秋.中國科學翻譯史[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14]陳佳璇,胡范鑄.我國大眾傳媒中字母詞使用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修辭學習,2003,(4).

[15]原新梅.字母詞語在不同語體中的分布[J].河南社會科學,2005,(1).

[16]邢福義.文化語言學[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17]郭伏良.字母詞問題[A].漢語詞匯論[C].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1.

[18]徐婷婷.音節語素化后的語素義變化探析[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2010,(2).

[19]亓華.再談“AA制”的由來[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2005,(1).

[20]李敏.從“N”看漢語里的另一種字母詞[J].當代修辭學,2006,(2).

猜你喜歡
語素語料庫用法
address的高級用法你知道嗎?
《最低入門等級音節、漢字、詞匯表》語素和語素義分析
多義語素識別及教學探討
——針對對外漢語語素教學構想
《語料庫翻譯文體學》評介
“作”與“做”的用法
語素的判定、分類及語法單位關系研究述評
因果復合詞
特殊用法
基于JAVAEE的維吾爾中介語語料庫開發與實現
語料庫語言學未來發展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