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發展初探

2017-02-13 17:24龍海燕
中國科技縱橫 2016年21期
關鍵詞:低碳技術夢想

龍海燕

【摘 要】 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的生存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而低碳之路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對全球變暖的最佳模式。關于“低碳”,自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后開始重新進入人們的話題討論區,但要使低碳成為一種現代的可持續發展經濟體系和日??尚械纳罘绞?,我們還有一段路要走。本文從重要性、發展方向、技術人才支持等方面分析了低碳現狀,并對未來提出了展望。

【關鍵詞】 低碳 發展 技術 夢想

關于“低碳”,自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后開始重新進入人們的話題討論區,目前,“碳足跡”、“低碳經濟”、“低碳技術”、“低碳城市”等一系列概念應運而生,但要使低碳成為一種現代的可持續發展經濟體系和日??尚械纳罘绞?,我們還有一段路要走。低碳發展在不斷的闡述中似乎日益清晰,但夢想與現實的距離依然較遠。

1 低碳的重要性

低碳夢想照亮中國,中國也為低碳插上理想的翅膀:“我們的腳下是人類共有的地球,我們的頭頂是人類共有的天空,把什么流入大地,把什么排向天空?”2010年5月4日,上海世博首場低碳論壇,中國第一首低碳之歌《心爾之歌》首次在世博會聯合國館唱響[1];國務院自2013年起把每年6月全國節能宣傳周的第三天設立為“全國低碳日”……國家的重視帶來了低碳夢想的曙光,而低碳夢想的實現主要是低碳經濟的實現。

眾所周知,傳統經濟,即工業革命后人類經濟面臨三大重?。嘿Y源耗竭、環境污染和生態惡化。低碳專家吳季松先生說:“三大病有兩個半是因為高碳,因而低碳不僅是重要的,更是必須的[2]”。低碳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我國政府決定低碳經濟的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40%至60%,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0%至45%。達到這一目標,需要政府和各界的共同努力。具體來說,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為基礎,以低碳發展為方向,以節能減排為方式,以低碳技術為方法的綠色經濟發展模式。作為具有廣泛社會性的前沿經濟理念,低碳經濟不只是政府的事情,而是全民努力的方向。

2 低碳的發展方向

我國亟待改善的節能困境還有很多,研究表明,我國電力、鋼鐵、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輕工、紡織8個行業主要產品單位能耗平均比國際先進水平高40%,機動車油耗水平比歐洲高25%,比日本高20%,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相當于氣候條件相近發達國家的2~3倍,當前,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難以在近10年內得到根本改變。這就需要低碳技術,在消費前對煤炭進行低碳化和無碳化處理,減少燃燒過程中碳的排放。在此格局下,加速發展天然氣,適當發展核電,積極發展水電,深入開發風能、太陽能、水能、地熱能和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減少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將是發展低碳經濟的主要方向。如何著手這樣的發展途徑?

除了能源結構調整,關于建筑節能的話題也并不新鮮,資料顯示,一個建筑節能企業在8年時間內能為國家節約煤炭能耗6萬t,節約耕地1.33×106 m2,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13萬t,節約能源1.6萬kW·h,但這樣成功的案例為何沒有大面積推廣呢?而事實上,從1999年開始,國家就在大力提倡建筑節能,而發展至今尚未全面推廣的最主要原因是替代材料的成本太高,節能卻不省錢。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的節能建筑是依托科技創新來實現的,而高投入的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使得節能建筑令很多大型建筑“望而卻步”。如何解決這樣的節能困境?

3 低碳的技術人才支持

低碳經濟的重要支撐就是低碳技術,低碳技術貫穿于低碳能源的開發、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減少碳排放等所有環節,因此發展低碳技術成為發展低碳經濟的必由之路。只有低碳人才能通過技術改進和創新,提高設備效率,改變以能源高消耗、低效率支撐GDP的高增長發展模式;只有低碳人才能依靠新能源的開發技術,逐漸提高低碳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只有低碳人才可以研發和推廣減排的新技術新工藝,在加強技術的自主創新以外,還能積極利用國際清潔能源合作機制,以加速低碳技術的開發利用進程。

減排、節能,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生態修復,綠色產品技術研發及高效應用都需要低碳人才的努力,現存的高碳企業需要低碳人才去改造,新興的低碳項目需要低碳人才去對接,先進的低碳技術需要低碳人才去開發……如何穿梭在各行各業的項目合作及技術研發中,是對低碳人才的考驗!

4 低碳的未來展望

從我們自身角度來看,我們心中都期盼著未來生活中能充分享受低碳帶來的一切,而實際上我們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都與碳排放息息相關,以“行”為例,有這樣一組數字:一輛每年在城市行程達2萬km的大排量汽車,釋放的二氧化碳約為2t;而發動機每燃燒1L燃料,向大氣層釋放的二氧化碳則約為2.5kg;但一棵中等大小的植物,每年能吸收的二氧化碳才不過約6kg。我們不能限制“行”,所以現在提出的新觀念是,如何魚與熊掌兼得?既可以“行”,又能夠將“行”帶來的對地球與環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針對這樣的情況,“低碳交通”有效的兼得了兩方面,它倡導在日常出行中選擇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交通方式。2013年,交通運輸部與江蘇省政府簽訂了《共同推進江蘇省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發展框架協議》,到2020年,江蘇省將全面建成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示范省份。政府的支持帶來了低碳發展的曙光。

更重要的是,低碳發展除了政府的政策鼓勵,社會的響應,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目前,以碳基金的形式激勵低碳技術的研發是導向,碳基金的資金用于投資方面主要有三個目標,一是促進低碳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二是加快低碳技術的商業化,三是投資孵化器,以此鼓勵技術創新,開拓和培育低碳技術市場,以促進長期節能減排。同時,可以依照國際通用的“碳源-碳匯”平衡規則,生態受益區在享受生態效益的同時,拿出享用“外部效應”溢出的合理份額,對生態屏障區實施補償,完善碳交易機制,保障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相對平衡。各種方式多管齊下,殊途同歸,才能有效解決低碳困境。

參考文獻:

[1]王楓.世博為低碳插上理想的翅膀[J].防災展覽,2010,(3):66-71.

[2]馮聞文.高新區:低碳經濟發展的新引擎[J].中國高新區,2010,(4):14-16.

猜你喜歡
低碳技術夢想
夢想
低碳經濟視閾下的廣東省新農村建設研究
夢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