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臺昆崳山森林美國白蛾蟲害高峰期氣象條件分析與預測

2017-02-13 18:09王少文梁波林婧君
中國科技縱橫 2016年21期
關鍵詞:美國白蛾蟲害

王少文 梁波 林婧君

【摘 要】本文主要是通過調查煙臺昆崳山國家級森林區近十年美國白蛾蟲害高峰期發生發展的資料與其對應的氣象條件,分析影響該蟲害高峰期的氣象因子,確定白蛾蟲害高峰期的適宜氣象條件和預測其高峰期發生的時間。從氣象角度為有關部門制定滅殺蟲害計劃提供技術支持,以最大程度地控制該蟲害在昆崳山國家級森林區的發展為目的;研究蟲害發生的高峰期氣象條件對預測和預防煙臺昆崳山森林美國白蛾蟲害意義重大。對保護生態環境,發展我國現代化林業建設和社會主義經濟都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美國白蛾 昆崳山森林 蟲害

1 煙臺昆崳山森林美國白蛾蟲害現狀

據牟平林業部門2005~2015年近十一年觀測資料顯示:煙臺昆崳山森林美國白蛾蟲害在正常氣象條件下一年2代,但遇秋季高溫年份,第3代也能完成發育,但數量較少。由蛹---成蟲---產卵---幼蟲--老熟幼蟲----下樹化蛹-完成一代。

由于氣候變暖和被動性防治等多種原因影響,煙臺昆崳山森林美國白蛾蟲害有逐年加重趨勢,蟲害發生面積逐年增大。但2012年以來,政府投資較大,定期進行飛機噴藥滅殺,蟲害控制在一定水平。

2 煙臺昆崳山森林美國白蛾蟲害高峰期氣象條件分析與預測

通過近十一年昆崳山森林美國白蛾發生發展觀測數據與氣象要素相關性分析發現:昆崳山森林美國白蛾發生發展與氣象條件密切相關,影響白蛾發生發展的主要氣象因素有溫度、濕度、降水和光照。

絕大多數成蟲羽化時間都在黃昏前后。強光線影響成蟲羽化,有些成蟲已從蛹殼脫開,但并不馬上爬出來,要等待光線減弱后才爬出,這說明強光線對成蟲羽化有抑制作用。以蟲害高發年2012年為例:2012年4月30日5日平均氣溫達到16.2℃,相對濕度69%時,越冬代成蟲進入始見期;該年5月12日5日平均氣溫達到18.6℃,相對濕度64%時,越冬代成蟲羽化達到高峰期,如圖1所示。

由2012年四要素月變化分析可見,白蛾蟲害自4月30日越冬代成蟲始發期到第二代蟲蛹高峰期的9月2日止,日照呈負相關,溫度、濕度、降水三要素均呈正相關。其中,溫度和濕度是決定昆崳山森林美國白蛾生存、繁衍和傳播的主要氣象因子。這說明,5日平均氣溫和5日平均相對濕度兩氣象要素,是影響美國白蛾越冬代成蟲進入始見期和高峰期的主要氣象因子。春季昆崳山森林美國白蛾越冬代成蟲始見期和高峰期最適溫度分別為16℃左右和19℃左右,其誤差范圍在±1℃之內,相對濕度在55~70%之間。

2.1 氣溫和濕度對白蛾蟲卵及幼蟲的影響

白蛾蟲卵在春季始見期最早出現在2014年5月2日,該日5日平均氣溫為15.0℃,相對濕度66%,最晚出現在2010年5月20日,5日平均氣溫達到20.0℃,相對濕度63%;蟲卵盛期平均出現在5月21日前后。2012年第一代蟲卵盛期出現在5月4日,該日5日平均氣溫達到18.5℃,相對濕度在78%;說明蟲卵當候平均氣溫達到15.0℃以上,5日平均相對濕度達到60%時,白蛾蟲卵將進入始見期。

近十一年來,第一代幼蟲始見期最早出現在2012年的5月16日,該日的5日平均氣溫為16.6℃左右,相對濕度在73%左右;最晚出現在2007年5月31日,5日平均氣溫達到22.0℃,相對濕度59%;第二代幼蟲始見期最早出現在2012年的7月22日,5日平均氣溫為26.6℃左右, 相對濕度在85%左右;最晚出現在2007年8月1日,5日平均氣溫達到27.3℃,相對濕度78%;說明春季幼蟲當候平均氣溫達到16.6℃以上,5日平均相對濕度達到60%左右時,第一代幼蟲開始出現。

七、 八月份氣溫較高、濕度較大、降水較多,適宜各種蟲害繁殖。因此,當5日平均氣溫為26.0℃以上,相對濕度在75%以上時,第二代幼蟲開始出現,一般在8月中旬中期第二代2-3齡幼蟲開始泛濫。

(見圖2)蟲卵發育的最適宜5日平均氣溫為15.0~20.0℃,相對濕度在63~78%左右;第一代幼蟲適宜5日平均氣溫為:16.6~20.2℃,相對濕度在54-73%左右;第二代幼蟲適宜5日平均氣溫為26.6~28.3℃;相對濕度在83-85%左右。經驗證明:當日平均氣溫達23~25℃、相對濕度在75~80%時最適于幼蟲發育,但是,在高溫低濕下,卵塊干癟,幼蟲畸形,蛹干死或發育不正常,成蟲產卵量低。

2.2 白蛾蟲害高峰期氣象條件分析

2.2.1 用5日平均氣溫和5日平均相對濕度分析

2007年第一代幼蟲高峰期5日平均氣溫為23.6℃,相對濕度在68%,對應時間在6月9日前后;第二代幼蟲高峰期平均出現在8月1日前后,5日平均氣溫為27.3℃左右, 相對濕度在78%左右;第一代2~3齡幼蟲高峰期出現在2007年6月17日,5日平均氣溫為22.6℃左右,相對濕度為60%;第二代2~3齡幼蟲高峰期出現在2007年8月14日,5日平均氣溫為23.1℃,相對濕度為88%。

2012年第一代幼蟲高峰期5日平均氣溫為20.2℃,相對濕度在54%,對應時間在5月24日前后;第二代幼蟲高峰期平均出現在7月28日前后,5日平均氣溫為28.3℃左右, 相對濕度在83%左右;第一代2~3齡幼蟲高峰期出現在2012年6月3日,5日平均氣溫為21.1℃左右,相對濕度為74%左右;第二代2~3齡高峰期出現在8月10日,5日平均氣溫為26.4℃,相對濕度在89%。

由此可以確定,白蛾蟲害高峰期發生必要的氣象條件是:

第一代幼蟲高峰期5日平均氣溫必須達到20℃以上,5日平均相對濕度應在54%以上。第一代2~3齡幼蟲高峰期5日平均氣溫必須達到21℃以上,5日平均相對濕度應在54%以上。第二代幼蟲高峰期5日平均氣溫必須達到27.0℃左右, 相對濕度在80%左右;第二代2~3齡幼蟲高峰期5日平均氣溫必須達到23℃以上,5日平均相對濕度應在88%左右。

2.2.2 用白蛾蟲害高峰期發生時的日平均氣溫、日平均相對濕度和日降水量分析

2008年第一代幼蟲高峰期發生時間為6月3日該日日平均氣溫 22.1℃、相對濕度81 %、該日無降水;2-3齡幼蟲高峰期發生時間為6月14日日平均氣溫29.5℃、相對濕度70%、該日無降水;第二代幼蟲高峰期發生時間為8月5日日平均氣溫26.9℃、相對濕度70%、該日無降水;第二代2-3齡幼蟲高峰期發生時間為8月15日日平均氣溫24.1℃、相對濕度90%、日降水量11.3毫米;

第一代幼蟲高峰期發生時的日平均氣溫為20.3—22.1℃、相對濕度52--81%;2-3齡幼蟲高峰期發生時的日平均氣溫為23.0—26.9℃、相對濕度62--70%;第二代幼蟲高峰期發生時的日平均氣溫為26.9—28.7℃、相對濕度70--82%;第二代2-3齡幼蟲高峰期發生時的日平均氣溫為24.1—29.5℃、相對濕度90%。

分析表明:幼蟲高峰期發生時的日平均氣溫和日相對濕度是其重要的影響因子。但是,綜合分析發現,5日平均氣溫和5日平均相對濕度是白蛾蟲害發生發展的主要影響因子。

2.2.3 用近十一年蟲害高峰期觀測資料與相應時間的5日平均氣溫、5日平均相對濕度來分析

近十一年來,春季當5日平均氣溫達到18.0~23.6℃時,5天平均濕度在53~76%時,時間為5月20日到6月11日,煙臺昆崳山森林美國白蛾第一代幼蟲出現高峰期;

在春季,當5日平均氣溫在21.1~25.2℃時,5天平均濕度在55~77%時,時間一般在6月3日到6月22日,煙臺昆崳山森林美國白蛾第一代2~3齡幼蟲出現高峰期;在夏季,當5日平均氣溫在24.6~28.3℃時,5天平均濕度在75~86%時,時間一般在7月28日到8月7日,煙臺昆崳山森林美國白蛾第二代幼蟲出現高峰期;在夏季,當5日平均氣溫在23.1~28.5℃時,5天平均濕度在65~89%時,時間一般在8月10日到8月18日,煙臺昆崳山森林美國白蛾第二代2~3齡幼蟲出現高峰期。

3 結語

前述分析顯示:白蛾幼蟲泛濫的高峰期發生的時間,主要應以春季后期,5日平均氣溫是否達到18℃或以上,同時5日平均相對濕度應達53%或以上的日期就可確定第一代幼蟲可能出現高峰期,時間應在5月20日前后;在夏季,當5日平均氣溫達到27.0℃左右,相對濕度在80%左右時;第二代幼蟲可能出現高峰期,時間應在7月28日前后。

綜合分析表明:在每年春季的4月底到秋季初,是白蛾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蟲活動期。

主要氣象指標和參考時間如下:(以候平均氣溫和5天平均相對濕度為依據)

春季越冬代成蟲始見期適宜溫度16℃左右,濕度在55~70%之間,時間約在4月30日前后;春季越冬代成蟲始見期適宜溫度19℃左右,濕度在55~70%之間,時間在5月12日前后;第一代幼蟲始見期適宜氣溫為16.6℃以上,濕度在60%左右,時間5月16日前后;第一代幼蟲高峰期適宜氣溫達到18.0~23.6℃時,濕度在53~76%時,時間為5月20日到6月11日;第一代2~3齡幼蟲高峰期適宜氣溫在21.1~25.2℃時,濕度在55~77%時,時間一般在6月3日到6月22日;夏季第二代幼蟲高峰期適宜氣溫在24.6~28.3℃時,濕度在75~86%時;時間一般在7月28日到8月7日之間;夏季第二代幼蟲高峰期適宜氣溫在23.1~28.5℃時,濕度在65~89%時,時間一般在8月10日到8月18日之間。

猜你喜歡
美國白蛾蟲害
桃樹主要蟲害及防治方法
不用農藥也能治蟲害
淺析白三葉的蟲害防治
行道樹香櫞主要蟲害及其防治
阿克蘇林果蟲害專家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空中拖拉機”噴灑阿維滅幼脲防治美國白蛾效果試驗
無公害蔬菜蟲害綜合防治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