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粳51不同機插密度試驗初報

2017-02-15 18:33楊朝華葛家穎
安徽農學通報 2017年1期
關鍵詞:機插

楊朝華+葛家穎

摘 要:為了探討優質食味水稻新品種南粳51在溧陽地區栽培的合理密度,2016年在溧陽市進行了機插秧密度實驗,結果表明,南粳51以行距11.0~12.0cm進行栽插較為合理。

關鍵詞:南粳51;機插;密度試驗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1-0099-02

南粳51(原名南粳94140)是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雜交選育而成的優質食味粳稻新品種。為探索該品種在溧陽范圍內合適的種植密度,2016年依托江蘇省農業三項工程“南粳系列優質稻米清潔高效生產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筆者特開展了南粳51不同機插密度試驗,現將試驗結果介紹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試驗于2016年在溧陽市埭頭鎮何家橋村種糧大戶胡順保承包種植的土地上進行。前茬作物為小麥,5月26日微噴灌硬地硬盤育秧,6月10日機插。試驗按株距的不同設18.0cm、16.0cm、14.0cm、12.0cm和11.0cm5個處理,各處理行距均為30cm,每穴苗數平均3.8個左右。該試驗為大區對比試驗,每個小區面積為0.133hm2,不設對照和重復(見表1)。

各處理肥料施用情況相同,施純氮(N)225.9kg/hm2,磷肥(P2O5)63kg、鉀(K2O)72kg;N∶P2O5∶K2O=1∶0.28∶0.32;基肥∶追肥=3∶7?;适┯媚蛩?50kg/hm2和有機肥3 750kg/hm2;追肥為7月14日施用16-16-16復合肥300kg/hm2;8月2日施用26-10-16復合肥150kg/hm2和尿素150kg/hm2。各處理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一致(統一的水漿管理與病蟲草防治)。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栽插密度對葉、蘗等苗情動態的影響

2.1.1 對主莖總葉數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各處理單株總葉數在17.0~17.3葉,其中處理4最高為17.3葉,處理1和3同為17.1葉,處理2和5同為17.0葉。各處理間總葉片數基本無差異。

2.1.2 對莖蘗數的影響 由表2可知,各處理莖蘗都穩步增長,群體隨密度的增加呈遞增的趨勢。高峰苗以處理5最高,達474.0萬/hm2,其次為處理4、3和2,分別431.65萬/hm2、408.6萬/hm2和389.1萬/hm2,處理1最低,為381.3萬/hm2。

2.1.3 對成穗率的影響 由表2可以得出,成穗率以處理4最高,達79.3%,其次為處理3、2和5,分別為77.2%、74.4%和73.8%,最低為處理1,為71.0%。

2.2 不同栽插密度對產量及產量因子的影響 表3表明,隨著機插密度的增加,產量開始隨密度增加而增加,處理4產量達到最高點,為9 523.8kg/hm2,而后開始下降,處理5的產量為9 215.5kg/hm2,處理3的產量位居第3位,為9 120.0kg/hm2,處理2的產量位居第4位,為8 567.6kg/hm2,處理1為最低,僅為8 415.0kg/hm2,比處理4減少了1 108.8kg/hm2,減11.6%。進一步分析產量因子,不同密度之所以產生產量差異,主要是影響有效穗數和每穗粒數,而千粒重變化很小。有效穗數隨著密度的增加上升趨勢很明顯,處理5的有效穗數最多,達到349.8穗/hm2,處理1的有效穗數最低,為270.75穗/hm2。每穗總粒數、實粒數隨著密度的增加均呈遞減的趨勢,處理1的每穗總粒數、實粒數均最多,分別為119.6粒和111.8粒,結實率方面,5個處理之間差異不是很大,結實率最高的為處理2,為94.7%,僅比最低的處理1的93.5%高出1.2個百分點。處理1和2千粒重均為27.8g,比最小的處理5的千粒重27.5g重0.3g,僅增1.08%,可以認為對產量的差異沒有影響。上述結果表明,過度提高栽插密度,田間通風透光條件變差,穗型下降幅度較大,因此機插密度適宜,則穗多粒足、產量較高。

3 結論與討論

通過觀察南粳51生長的過程表明,南粳51品種集優良食味品質、條紋葉枯病抗性和高產于一身。本試驗結果表明,在其他管理措施完全一致的情況下,南粳51機插密度對水稻產量影響較大,在栽插株距12.0cm以前,隨著密度的增加產量隨之上升,以栽插株距12.0cm最高,但是栽插株距減少到11.0cm時,產量又表現出一定程度的下降,但還是高于栽插株距14.0cm、16.0cm和18.0cm。因此,機插密度適宜,則能建立合理群體結構,產量較高。機插密度對水稻產量的影響主要是影響有效穗數和每穗實粒數,對千粒重影響很小。由于本試驗機插密度的高低是通過機插株距的不同來表現的,根據本試驗結果,在溧陽市當前環境下,尤其是規模種植大戶種植南粳51作為優質大米開發的前提下,適當減輕補苗用工成本,南粳51的適宜機插行距為11.0~12.0cm。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機插
雜交粳稻甬優8號的特征特性及機插超高產栽培技術
大中農場水稻缽苗機插超高產栽培攻關試驗
淮北地區小麥茬機插水稻豐產精確定量栽培技術
小麥秸稈全量還田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
淺談水稻四機配套超高產栽培
2015年臨江鎮煙后稻機插與手插簡比試驗小結
華瑞稻1號特征特性及機插高產栽培技術
潭兩優83在湘北的種植表現及機插高產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