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導“多元感受理解” 助力培養創新思維

2017-02-22 18:56陳全席
新教師 2016年11期
關鍵詞:監生主題思想課文

陳全席

人們在生活、接受教育以及工作(勞動)的過程中,會產生并形成各種思維活動——習慣性思維、傳統性思維、順向思維、多向思維、逆向思維、轉向思維等等。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由于過分傾向灌輸主題思想式的解讀文本,學生因此接受的思維方式更多的是習慣性思維、傳統性思維、順向思維等。這類思維恰恰不僅不能屬于創新思維,還可能導致思維慣性、思維封閉、思維僵化,缺乏創新精神;當人們一旦進入未知的世界時,由于沒有可參照的模仿對象,這類思維就不再適用,致使事業進步和發展受到影響。

創新思維應是以新穎獨創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這種思維能突破常規思維,甚至以反常規的方法、視角去思考問題,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從而產生新奇獨特、有社會價值的思維成果。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及其水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說別人沒說過的話,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想別人沒想的東西都應屬于創新;通過語文學習培養小學生多向思維、逆向思維、轉向思維等創新思維方式,應該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

小學生學習語文,既是積累并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也是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世界廣泛而深刻影響的過程。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還有一個教育特點,這就是“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教學中,教師利用并把握好語文教育的這一特點,努力扭轉“單一理解人文內涵、主題式解讀文本”的做法,重視引導并尊重學生“對語文材料有多元的感受和理解”;引導學生“敢想、敢說、有獨特體驗,有多元反應”;引導學生吸收“豐富的人文內涵”。這對落實培養小學生的多向思維、逆向思維、轉向思維等創新思維是大有益處的。

《一夜的工作》是反映領袖人物生活、工作的文章。教學這篇課文,常態的教學過程都是指導學生圍繞“辦公設備極其簡單”“工作十分勞苦”“生活非常簡樸”這樣的主線找句子、讀句子、談感悟,進行學習周總理的思想品格和工作作風的主題思想教育。這樣的教學過程,可以說至少傳承了30年,由于教學只關注主題思想教育(問題還在于教師幾乎對所有課文都如此教學),其思維方式的培養僅停留在傳統性思維、順向思維等,不利創新思維方式的形成和發展。

教科書中的課文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例子,也應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創新思維的例子。我們應汲取“要把世界當成教科書,不要把教科書當成世界”的思想,通過教學課文引導學習理解、學習做人、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培養創新思維。教學課文《一夜的工作》,引導學生對語言材料多元理解感悟,是尊重語文教育的特點,探求人們對語言材料的感受和理解(或者提取信息)是多元而不是單一的;既沒有淡化主題思想教育,也不會影響領袖(偉人)的光輝形象,還能在這樣的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培養創新思維。

課文《一夜的工作》,哪些語言材料可能出現“多元的”感受和理解呢?下面以列表的方式,例談對課文中這些語句的解讀是可能有“多元的”感受和理解的。由此,引發廣大教師思考、實踐這樣的命題:任何語言文字材料的呈現(包含主題思想教育很強的課文),可以有“豐富的人文內涵”,也可能有“獨特體驗、多元反應”,依此作為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突破口。

《一夜的工作》多元感受理解例談:

有教師說,教學用書也只解讀到課文以寫“辦公設備極其簡單”“工作十分勞苦”“生活非常簡樸”,凸顯周總理崇高的思想品格。也許正是這樣的根本性的原因,導致我們三十多年來,雷打不動地堅守著以傳授知識、對文本進行主題思想內容解讀為主的教學方式?,F行教師教學用書的編寫,體現的是十幾年前,甚至是二十幾年前的研究成果,這反映了教學用書與國家的課改要求有滯后的一面。但是,國家推進課程改革,要求我們解放思想,更新理念,轉變教學方式,促進教學轉向能力為重,關注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形成和發展。在課改背景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盡可能發揮好教材的多方面功能,則顯得尤為重要。

課文《臨死前的嚴監生》,教學用書等資料也僅解讀“生動寫出嚴監生很小氣、吝嗇、摳門等人物形象的特點”。于是全國各地的教學案例也就只分析講解(強調)這個形象特點,這也造成單一的解讀和僵化的說教,在培養創新思維方面沒有產生應有的影響。

教學《臨死前的嚴監生》,我們可以提出探究性問題,引領學生拓展思路,多元解讀——

如:嚴監生是個大富翁,臨死時,卻因為點燈時有兩莖燈草在燒著,而斷不下氣。剛才同學們能感受到,這個嚴監生人物的形象特點很小氣、吝嗇?,F在請同學們聯系生活現象想一想,對這樣的事例,還有沒有其他的看法、感受呢?

1.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現象思考、討論,鼓勵有個性化的感悟和多元的理解。

2. 同學們聯系生活現象說說議議,就可能形成其他看法:這樣的細節描寫,不僅僅可以理解為刻畫了一個“吝嗇鬼”的形象,也可以理解為寫出嚴監生生活節儉,愛惜財物,不浪費財物等性格特點。

“勤儉節約,不鋪張浪費”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之一。古詩中有《憫農》,教育人們要珍惜、節約糧食;到市場購物,出價、壓價、貨比三家;現代生活倡導“低碳生活”等等。在我們的生活中類似少花錢,不亂花錢的事例隨手拈來、舉不勝舉,人人都可能具有的生活現象,怎么一定要單一地解讀為是“小氣吝嗇”呢?

通過這樣的學習感悟,學生從這一文學作品的細節描寫中,既可以感受到刻畫出人物“小氣、吝嗇”的形象等解讀,也可以有寫出人物“勤儉節約,愛惜財物”等形象的感受。這就較好地回歸了人們對文本的解讀有個性化的理解,有多元的感悟。

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學習積累,結合課文所呈現的語言環境,面對同樣的事件(現象),用不同的思維方式,產生不同的思想結果,這就是在開啟創新思維。我們的語文教學應該擔當,也完全可能擔當這樣的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任。

猜你喜歡
監生主題思想課文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背課文的小偷
冤案:嚴監生不是超級吝嗇鬼
不識“齋戒”鬧笑話
分裂、異化與虛無——解讀《上來透口氣》的主題思想
韓國古典假傳《書齋夜會錄》的文本結構分析和主題思想研究
18歲縣令破解無傷痕命案
關于初中課文知識拓展教學的若干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