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親的泥火盆

2017-02-23 07:57李國選
遼海散文 2017年1期
關鍵詞:火盆黃泥餅子

李國選

母親的泥火盆

李國選

李國選

1949年 6月生于遼寧撫順,初中時受恩師于恒恩先生栽培,在《撫順日報》發表處女作。1969年2月參軍,為沈陽軍區聯勤部副師職研究員,軍銜大校。出版散文集《先行集》《先行續集》《滴禾集》《軍旅筆緣》《今生偏又遇著他》。中國軍事科學學會會員,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遼寧省散文學會理事。

“兒呀,媽媽把你的衣服烤熱乎啦,快起來穿上吧!”每當耳邊響起這親切的呼喚聲,我就會從被窩里探出頭來,睜開瞇縫的睡眼,隨即一個鯉魚打挺,伸手接過溫熱的棉襖棉褲穿在身上。再翻動雙手,在那泥火盆上烤一會兒,搓一搓,讓暖流涌向周身,伸腳穿鞋,跑出去解手。返回屋,用母親事先置于泥火盆上溫熱的水洗臉,然后吃飯。撂下飯碗,照樣在火盆上烤烤雙手,搓幾下,忙抓起書包沖出屋,向學校跑去。

到了午休時間,我急匆匆地跑回家找吃的,進屋就見母親從泥火盆里扒出那外焦里嫩的大餅子,雙手來回磕打著,噓噓地吹掉粘在上面的柴灰,遞到我的手里,柔聲說:“兒呀,趁熱吃,別噎著?!蔽乙б豢谀墙轨蔚耐鈿?,咔吧作響,越嚼越香;吃那松軟的內瓤,香味直沖鼻腔,直覺滿口生津。一個大餅子下肚,饑餓盡除。那時候,家家糧食不足,冬天農閑只吃兩頓飯,到了午間,大人硬挺著,小孩子正長身體的時候,哪里挺得???泥火盆就成了我們解除饑餓的幫手。所以,每次吃完大餅子,我就用雙手反復觸摸泥火盆,算是對這個好伙伴的感激吧。

夜晚,聊補農村枯燥文化生活的唯一方式,是圍坐泥火盆講古說今,人們稱為扯閑篇。東院的九舅、西院的三叔,還有前街的三哥,這些沾親帶故的人是我家的???。大家扯著嘮著,兩泡大尿撒出去,肚里的高粱米稀粥消化殆盡,饞蟲爬上來,人們坐不穩了。善解人意的母親從草囤子里抓出幾個地瓜或是土豆,埋進火盆,一袋煙工夫,扒出來每人分一個,剝去外皮,露出焦黃的內層,咬一口,其香無比。接著繼續云遮霧罩地扯閑篇,直到上下眼皮打架,才各自散去。待我光身鉆進被窩,母親就會捧起泥火盆放到外屋地上,拿起由她為我縫制的襯衣襯褲,雙手架著在火盆上烤虱子,使我免除瘙癢之苦。接著,母親為我烤干洗好的襪子、鞋墊,才去休息。在那個物質文化極度貧乏的年代,正是有泥火盆提供的熱度,我的童年雖然困頓,卻不失母愛的溫暖。

那時候,多數人家住茅草房,數九寒天,屋里山墻和紙窗上掛滿了白霜,抵御寒冷的基本設施是男人砌筑的火炕和女人制作的泥火盆,火炕要燒得烙人,睡起來反復翻身,我們稱為“烙大餅子”;火盆要裝得滿滿當當,每天清晨,母親做好了飯菜,就使用掏火耙將灶里燃過的柴火掏出來裝進火盆,雙手抱到炕上,不一會兒,暖意就在屋里蔓延開來,滿屋充溢著淡淡的柴火香味。

泥火盆看似簡單,制作起來頗有講究。它的基本原料是黃泥和麻經,母親遍尋東山腳下的黃泥窩子,挖出結構成條形狀的黃泥,她認為這樣的泥黏性適度,做出的火盆既結實又不易開裂。麻經摻合黃泥之中起著粘連牽拉的作用,確?;鹋杞Y實耐用。平時遇有廢棄的麻繩頭子,母親就收藏起來,留著用于制作泥火盆。黃泥和麻經兩者摻合的比例,母親靠實踐摸索而成,先用眼觀,再用手抓,隨即定下決心,肯定八九不離十。和好的泥塊,母親抓起反復摔在地上,她認為火盆要結實必須事先摔打筋骨。直到額頭沁出汗珠,她才罷手。進入制作階段,母親將瓦盆反扣在地上,用破布置于上面,作為隔離層,然后將泥塊由下而上堆砌,邊堆砌邊拍打,直到將瓦盆全部覆蓋,再堆砌拿捏出底座。這樣,泥火盆的毛坯即成。母親使用破碗碴子刮去多余的泥料,憑經驗使泥火盆的四圍厚度相宜,再用搟面杖反復推搟火盆表面,使其光潔可人。做好的泥火盆陰涼兩三天后,母親輕輕將其與瓦盆脫離,翻過來置于炕上,反復端詳品味,嘴里嘖嘖有聲,臉上滿是笑意。每年夏天,母親都要制作幾個泥火盆,有需要的人找上門來,她就慷慨相送,以自己的勞作成果受到別人歡迎為榮。

母親心善、人緣好,而泥火盆則盛滿了母親和親朋鄉鄰的不盡情義。冬天太陽升起有一竿子高的時候,母親給牲口喂了食,梳洗頭臉,就坐到火盆旁烤烤那雙浸透了寒意的雙手,一邊思謀一天的生計,一邊等待后院王二奶奶的到來。王二奶奶和我家沾親,父母叫她嬸子。老太太一屁股坐到炕沿上,從氈疙瘩里抽出雙腳,抹身坐到炕頭。母親眼疾手快,把火盆推到老太太跟前,拿火鉗將火盆里的柴火聚攏一番,火盆立刻散發熾烈的熱度。老太太伸出雙腳蹬在火盆底部取暖,腳上的襪子補得看不出原樣。她伸手在火盆上烤了烤,回手從攜帶的煙袋里捏出煙葉,塞進煙鍋,按緊實了,彎身湊近火盆,將煙鍋對準火炭,張開那癟塌的嘴吧嗒吧嗒抽上兩口,那煙鍋里的煙葉就忽閃忽閃地發出亮光,濃烈的煙味兒彌散開來。母親不抽煙,可是她并不嫌棄這嗆人的煙味兒,而是將身子湊上去,擺開洗耳恭聽的架勢。老太太一口煙下肚,來了精神,她攏了攏面龐上的散發,向母親念叨家長里短。嘮了一陣子,她向火盆里磕掉煙灰,又捏出煙葉裝進煙鍋,湊近火盆點燃,吧嗒吧嗒抽兩口,抹身下地,氈疙瘩留下一路踢踏聲。

住東院的表嫂是個走路風風火火,辦事干脆利落的女人,過日子卻是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來的主兒,家里不是缺這,就是少那。母親的泥火盆成了她救急的工具。她家的剩菜剩飯,懶得生火燒柴,就端來我家放在火盆上,待熱氣升騰,她咧開大嘴樂顛顛地端起就走。孩子餓了,她把孩子和糕干粉塞到母親懷里,轉身離去。母親邊哄孩子,邊在泥火盆上煮糕干粉,煮熟了,就一勺一勺地喂孩子。喂飽了,就把孩子靠近火盆,哄著睡覺。這臨時保姆的角色由于泥火盆的因緣,母親不知充當了多少次。

母親的泥火盆不僅是冬日里重要的取暖工具,還是夏天理想的雞雛孵化器。母親在泥火盆里鋪上棉絮或碎草,再放置一二十個雞蛋,那抱窩的母雞就會跳上去專意地孵化。每天,母親要盡心地喂養母雞,還要仔細地翻動雞蛋,使其受熱均勻。經歷二十多天,一個個小生命破殼而出,滿屋滿院充滿了母雞咕咕的呵護聲和小雞唧唧的求愛聲。這時候,母親懷著喜悅的心情收起泥火盆,準備迎接不久將會來臨的寒冷日子。

責任編輯 潘 石

猜你喜歡
火盆黃泥餅子
民間故事選刊(2022年16期)2022-10-30
餅子麻花故鄉情
黃泥水
祖母的火盆
溫暖的記憶
赤腳黃泥郎
包里還有一個餅
挖“黃泥公公”
自主探究,促進層次理解
媽媽的火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