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憶覃姨

2017-02-23 07:57高戈平
遼海散文 2017年1期
關鍵詞:母親媽媽孩子

高戈平

憶覃姨

高戈平

高戈平

祖籍山東省掖縣,20世紀50年代末生于吉林遼源,1985年畢業于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從事部隊新聞報道8年,發表過大量新聞通訊、言論雜文及文學作品,多次在全軍、全國評比中獲獎?,F任大連海事法院院長、遼寧省法官文聯主席。

秋風瑟瑟、萬物凋零的日子里,與病魔抗爭了六年的覃姨,終于靜靜地走了。噩耗傳來,我和妻子驅車百余公里趕到鞍山,代表母親和全家向這位可親可敬的老人做最后訣別??粗瘫徊∧д勰サ每菸萑醯能|體,我從內心懷疑,這哪是那個身體健壯、性格爽朗,整天風風火火的覃姨?幾十年,她留給我們的身影,一幕幕浮現在腦?!?/p>

覃姨全名覃遵杰,1930年出生于湖南衡陽市,畢業于女子師范學校。1949年秋,她與幾個女同學,瞞著父母和家人,悄悄登上了開赴東北的軍列,加入了人民解放軍第38軍114師的戰斗序列。經歷了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一起奔赴朝鮮戰場的10多個湖南妹子,只有4人活著返回祖國。

20世紀50年代初期,當醫生的母親和當文化教員的覃姨,分別組建了幸福的家庭,新婚燕爾的姐妹倆,接到了全軍野戰部隊女軍人全部轉業的命令。那時,在38軍任衛生科長的父親已奉調入軍醫大學學習,覃阿姨的丈夫、時任副團長的顧伯伯也選調進炮兵學院深造,按干部政策規定,入校培訓干部的配偶,轉業不能隨調隨遷。母親和覃姨只能在114師駐地吉林遼源市轉業安置,母親被分配到遼源市醫院當醫生,覃姨被分到市報社做記者,她倆流著眼淚,脫下心愛的軍裝,搬離部隊營區。

那個寒冷的冬天,兩個年輕的南方女人在遼源這個陌生的北方城市,成了兩只離群索居的孤雁。

那幾年,父親在遙遠的軍校寒窗苦讀,根本無暇顧及妻兒,家庭生活的重擔全壓在母親肩頭。隨著姐姐和我呱呱墜地,母親一邊在醫院上班,一邊拉扯著一對兒女,深感獨木難支。母親說,在那段哭天不應叫地不靈的日子,她唯一的精神支柱和幫手就是覃姨。

覃姨是個堅強干練的女人,她與丈夫的結合是組織安排的,顧伯伯是聞名全軍的戰斗英雄,在戰斗中多次身負重傷,導致他永遠喪失了生育能力。為了照顧革命功臣的生活,年輕漂亮的覃姨,無條件服從組織決定,不惜犧牲個人的幸福,無怨無悔服侍丈夫,一輩子沒生育過子女。

那幾年,丈夫駐校學習,獨身生活的覃姨,把業余時間和愛心都用在照顧我們姐弟身上。每天一下班,她就拎著從市場買的蔬菜肉蛋,風風火火地跑到我們家,邊炒菜做飯,邊打掃衛生,幫著媽媽喂孩子、洗尿布,什么都干,哼著家鄉小調,整天忙得不亦樂乎。用母親的話講,你們姐弟出生來到世上,第一眼看到的是媽媽,然后就是覃姨,至于你爸,最多算個“第三者”吧。有時星期天,媽媽和覃姨去逛街,母親抱著咿呀學語的我,覃姨抱著姐姐,倆人有說有笑,其樂融融,別人都以為這是一對姊妹,而覃姨也樂在其中。

60年代初,時任炮兵團政委的顧伯伯,轉業到鞍鋼供應公司任主任,他們家搬進繁華的鋼都。我的父親軍醫大學畢業后,被任命為一所駐軍醫院院長,我們舉家搬進了遼東的偏僻山溝。

天各一方,兩家人的生活軌跡完全南轅北轍。她家成了城里人,我家成了山里人。雖然天地阻隔,但絲毫沒影響到兩個家庭之間延續了半個世紀的親情。在那個貧瘠而荒誕的年代,覃姨兩口子經常帶著領養的孩子,倒兩趟火車來山溝里看我們,從城里給姐姐帶來新衣和裙子,給我和弟弟帶來小人書和玩具汽車,家里像過年一樣熱鬧。兩個女人在廚房忙里忙外,一邊做飯炒菜,一邊用湖南話嘮我們聽不懂的家常。兩家的孩子滿頭大汗在院子里奔跑,嬉鬧著捉迷藏,玩到天黑看不見人才回家。父親和顧伯伯這兩個山東老八路,圍著餐桌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品嘗著我家種的蔬菜瓜果,吸著香煙,聊起戰爭年代的往事,常常弄得滿屋煙霧僚繞,喝得一醉方休。

覃姨是個熱情開朗的長輩,喜歡熱鬧和交往,也非常喜歡孩子,對我們姐弟嬌慣得要命,一點不像媽媽,整天板著臉,嚴格得不近人情。每次到家,覃姨一進門就給我們講故事,陪我們做游戲,大家一起打撲克、下跳棋,她的嘴里總有千奇百怪的故事,還有山溝里聽不到的新鮮見聞。每逢我們做錯了事,挨了父母訓斥,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覃姨訴苦,我甚至在心里生悶氣,為什么覃姨不是媽媽?盤算著趁父母不在家時,偷偷坐火車逃到她家,給她當兒子。

小時候,孩子們最盼的是過年,因為既能解饞又有壓歲錢。我清楚記得,收到壓歲錢最多的一次,就是覃姨給我的一張嶄新的5塊錢。在那個貧困的年代,學徒工一個月工資不到20元,父母給孩子的零花錢,不過是買根冰棍的三分、五分鋼镚,5塊錢對百姓家庭來說,那是筆養家糊口的大錢,對孩子來說,更是天文數字的巨款。

媽媽埋怨覃姨會把孩子慣壞,養成亂花錢的毛病。她卻不以為然:孩子早晚會長大,早點懂得花錢理財有啥不好?那次媽媽和她吵得臉紅脖子粗,揚言非要沒收我的壓歲錢不可。為了防止錢被媽媽翻走,我絞盡了腦汁,左思右想,發現廁所的小窗上有個換氣孔,這么高的地方媽媽肯定夠不著,這才搬凳子爬窗戶,把裝錢的鐵盒塞進去,心里總算一塊石頭落了地。這個秘密全家人誰也不知道,我只悄悄地告訴了覃姨,覃姨守口如瓶,而且每次看到她給的錢沒亂花時,總夸我聰明能干會過日子,又獎勵我幾塊錢。幾年下來,我的“小金庫”竟攢了30多塊錢。這段塵封已久的往事,是我兒童時代最大的秘密和快樂。

到了暑假,我們就會坐火車去覃姨家串門,她領著我們游千山、逛大街,去公園劃船,下飯館解饞,還帶我們參觀煉鋼高爐,體驗現代城市生活和工業文明,我們玩得天昏地暗,樂不思蜀。

一晃到了70年代,我們姐弟已長大成人,我參軍到了內蒙邊防線,當了一名汽車兵。覃姨經常給我寫信,鼓勵我好好工作,鍛煉自已,又怕汽車兵風餐露宿,生活條件艱苦,特別怕我吃不飽飯,影響身體發育,她還特意在信封里夾帶了30塊錢,讓我悄悄買點營養品吃。握著覃姨寄來的信和錢,對于我這個剛剛離開家庭,每月只有6塊錢津貼的新兵蛋子來說,除了渾身充滿力量以外,更是體驗到一種濃濃的親情和深深的母愛。

80年代初,全軍實行干部院?;囵B制度改革,報考軍校是提干的唯一途徑。為了給我爭取報考軍校的機會,覃姨多次奔走呼吁,參加軍校招生統考的名額終于有了著落。正是那次唯一的考試機會,才讓我以前十名的成績走進軍校大門,畢業后被提拔為軍官。從此,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日月如梭。當年叱咤風云的父輩們,已經到了英雄遲暮的歲月。我們這代年輕人漸漸步入歷史舞臺,覃姨和顧伯伯這些長輩,看到我們肩頭上軍銜從尉官換成校官,又從中校晉升成上校,接著又換成大校軍銜,他們飽經風霜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鞭策著我們繼往開來,砥礪前行。

那些年,每逢春節,我都要專程探望覃姨,吃團圓飯的時候,覃姨都要逐個向親朋老友介紹我這個晚輩后生,夸贊之詞溢于言表,聽到她發自內心的爽朗笑聲,仿佛我們都是她的親生孩子,真心為我們的成長進步高興。

覃姨晚年的離休生活豐富多彩,她是個多才多藝、興趣廣泛的人,除了有一幫京劇票友外,還有一群書法愛好者。她的家里總是人流不息,整天拉胡琴、唱京劇,親朋滿座,她讓座倒水,點煙敬茶,樂此不疲。記得有一回,她來省城參加京劇票友聚會,打電話告訴我晚上來家。到了大半夜,覃姨突然領著五六個老太太找上門來,原來幾個外地票友沒處住宿,熱心腸的覃姨不忍心她們睡票房子,我和妻子只好在地板上鋪好被褥,讓幾個老人睡下。第二天吃完早飯,她將素不相識的朋友送走,這才心滿意足地哼著京劇唱腔踏上火車。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我們都非常理解覃姨的為人,她就是這樣博愛無私、不求回報的人。

六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腦溢血,把覃姨擊倒在病榻上,從此失去了語言和行動能力??粗¢缴系鸟?,年近八旬的母親泣不成聲,她拉著覃姨的手說:“好姐姐,你會好起來的,當年你幫我侍候孩子,現在讓我來每天侍候你吧!”已經說不出話的覃姨,雙眼凝視著我們,一滴滴老淚從眼角溢出,兩個老姐妹哭成一團。為了照顧母親,覃姨的小兒子曉林毅然放棄工作,日夜陪護在老人身邊,直到老人走完生命的最后一刻。

敬愛的覃姨,您安息吧,您不是母親勝似母親,將永遠活在我們心里。親愛的覃姨,天堂里沒有病痛,愿我的耳畔時常響起您爽朗的笑聲。

責任編輯 潘 石

猜你喜歡
母親媽媽孩子
鳥媽媽
給母親的信
我的媽媽是個寶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不會看鐘的媽媽
孩子的畫
媽媽去哪兒了
悲慘世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