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莫扎特《A大調鋼琴奏鳴曲》的演奏風格

2017-02-23 13:25劉燕姿
藝術評鑒 2016年23期
關鍵詞:演奏風格作品分析演奏技巧

摘要:莫扎特是奧地利著名的作曲家和鋼琴家,是繼承巴赫、海頓等著名音樂家之后又一位對西方音樂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音樂家之一。他所作的帶有濃厚古典樂派風格的19首鋼琴奏鳴曲在其室內樂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所進行探討的《A大調鋼琴奏鳴曲》就是莫扎特中期創作的一首作品,也是一部具有典型莫扎特情感和音樂語言的作品。在此將從莫扎特中期的音樂創作背景出發,對《A大調奏鳴曲》進行曲式結構、和聲與調性、織體寫法、節奏、旋律等方面的分析。最后結合莫扎特作品中的演奏技巧的推敲研究及筆者本人的演奏實踐,對這首奏鳴曲的演繹進行論述。

關鍵詞:莫扎特 演奏風格 作品分析 演奏技巧

初聽莫扎特的作品,只感受到他的明朗和歡快,到處陽光明媚,等到我們漸漸成熟了,才能察覺出陽光背后的幾朵永恒的烏云?!禔大調鋼琴奏鳴曲》很好地表現了這一點。這部獨特風格的作品充滿著詩歌般的動人旋律,具有不凡的獨創性和想象力,透過清澈的音樂語言,讓我們看到了莫扎特身上高貴的單純和靜默的偉大,也傳遞給我們一種無法言喻的傷感。因此,如何忠實地再現這部作品的原貌,怎樣演繹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是擺在每一個專業演奏者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莫扎特奏鳴曲的創作背景

《A大調鋼琴奏鳴曲》(K.331)是莫扎特中期奏鳴曲作品中的一部。1778年,莫扎特順從父親的意愿——暫別曼海姆熱情挽留的音樂家和讓他初次心動的姑娘阿洛西婭,和母親來到巴黎。這個娛樂大都市喧雜輕浮的貴族們根本受不了靜靜地專注的欣賞莫扎特的作品,這讓他感到氣憤和羞辱。但為了生存,他不得不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然而他們的生活并沒有什么轉機,甚至連回家的路費都不夠。終于母親病倒了,再也沒有起來。莫扎特絕望了,他想不通為什么在這樣一個光鮮亮麗的世界尋不到自己的位置,他不明白在這樣一個浮華的城市,因為他與眾不同的個性,他的音樂才華幾乎無人問津。1788年,《A大調鋼琴奏鳴曲》(K.331)面世。這部作品凄然動人,是這段時期莫扎特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失去母親的痛苦、懷才不遇的激憤、父親的冷嘲熱諷,再加上初戀的無疾而終,讓莫扎特對這個世界失望到了極點。音樂中對世界美好事物的贊頌顯得是那么的諷刺和無奈,對命運和現實的不公顯得那么的蒼白無力,在明朗、自然地音樂語言下,隱含了莫扎特心中不能言說的痛苦,豐富的旋律結構同時也反映了他融合、消化不同音樂風格的能力。

二、莫扎特《A大調鋼琴奏鳴曲》的曲式分析和演奏風格

莫扎特《A大調鋼琴奏鳴曲》(K.331)有三個樂章。第一樂章是由主題和六個變奏曲組成的變奏套曲。六個變奏曲在旋律、和聲以及結構上與主題大體一致,只是引申發展了許多帶有動力性的對比因素,從不同角度解釋和深化了主題。

主題是具有法國民謠色彩的再現二段式,6/8節拍,A大調,行板,簡單、優美,有很強的歌唱性。在主題的4樂句中,第一樂句有4個小節,前半句由附點八分音符展開,旋律平穩級進,演奏時應避免出現強而亮的音色,后半句演奏時力度逐漸加深,在右手推一個小高潮,即為半終止,收住。第二句同第一樂句,前半句開始時皆是帶弧線的連奏,演奏時手指應和緩的觸鍵,扎實的抓取弱位的音,不要因為音的時值短而松掉,彈完后要在琴鍵上保持一下以求完整飽滿的音響效果,后半句即為完滿終止,不僅力度逐漸加深,完成最后的高潮,而且要有明顯的結束感。第三樂句也有4個小節構成,前半句演奏時音符好像羽毛在天空中漂浮一般,輕盈、剔透,后半句強弱變化明顯,有停頓感。第四樂句作為結束句,多加了兩個小節作為整個主題的補充,演奏時力度加強,和弦音扎實穩重的觸鍵,以推上高潮,主題結束。

變奏一是以右手的十六分音符動態為中心的舞蹈性較強的變奏曲,弧線與弧線之間要有自如的呼吸,休止的時值要滿,彈奏動作盡量小而且連貫,以保持音的輕巧。第一、二樂句左手同音八度反復,演奏時要突出低音,可小幅度揮動小指然后將其余的八度音帶出來,同音換指時力度速度都要平均,干凈利落。第三樂句后半句強弱變化與常規不同,演奏時連音部分輕盈,一帶而過,跳音部分力度平均,指尖深推進琴鍵,做出對比。第四樂句補充終止處演奏時雙手力度、速度均加深,節奏感加強,手指在鍵盤上垂直落下,手腕帶動力量的產生,音色明亮、干凈,推向高潮后收住。

變奏二在左手三連音的伴奏下,右手在主題旋律的基礎上加以跳音和顫音的變化,而且左右手作三連音的交替變化。演奏時左手的三連音力求貼鍵連奏的柔和音質,出現低音和裝飾性倚音時要觸鍵清晰、優雅,保持旋律節奏的平衡,避免對比過于明顯而一長一短或一強一弱。右手的顫音演奏時要自然的融入旋律中,觸鍵輕巧透明,沒有絲毫的不和諧。

變奏三轉到a和聲小調上,左右手都由密集連續的十六分音符來表現抒情略帶憂傷的旋律。演奏時手指貼鍵,手指的力量集中于指尖,用臂和手腕帶動手指運力,注意保持連貫和均勻。第二樂句的連奏八度音要按照譜子上標注的指法,每兩個八度音交替時拇指離鍵,保留另一音,然后由拇指向左或向右彈下一個音,每一拍的彈性節奏內可進行手臂、手腕的呼吸和休息,以保持八度音的連續不斷。

變奏四再次回到A大調,以十六分音符節奏為主的三度音程和單音的交替。主要特點是左手穿越右手在高音部演奏,主旋律交織于高低音區的輪換之中。演奏低音部的八度音時要觸鍵扎實穩健,演奏高音部時要明亮輝煌,手腕放松,力量適中,保持旋律節奏的平穩。

變奏五速度轉為慢板,左右手均出現三十二分音符的節奏型。跳音顯得更加短促、富有彈性。第一樂句左手的分解和弦演奏時要注意到隱藏的曲調音,手指連奏時大指力度收住,運指獨立清爽,有種甜潤的感覺。第二樂句右手的跳音在演奏時,手指要穩住力度快速觸鍵,手腕、手臂是放松的,左手的同音反復要演奏得干凈利落,在換指時要保持速度力度的穩定,觸鍵肯定,有活力。右手出現音階旋律,彈奏時注意歸順指法,提前預見琴譜,加強擊鍵的準確性和自如感。

變奏六是全樂章的高潮,用4/4拍的快板,使音樂具有更為輕巧、明快和熱情的氣質。最后8個小節的補充部分是整個變奏曲真正的Coda,增強了終止感。跳音、倚音、休止、滑音的出現使樂曲更加飄逸敏捷,這就要求彈奏時手腕、手肘、手臂要充分放松,手指觸鍵時離開琴鍵的高度保持一致,力度集中于指尖,要求顆粒性強。最后的和弦演奏時要有指尖扎入琴鍵里的感覺,穩定有終止感。

第二樂章是一首歌謠般自由的規模相當大的小步舞曲,3/4節拍,主部是開始的48個小節,A大調,中部轉入D大調直至結束。其間出現左右手的交替和齊奏,在演奏時手指的觸鍵要隨旋律的進行而改變觸鍵方式和音色的處理,手指靈敏,整體上把握溫和、干凈的音色,略有沉思的感覺,讓復調的兩個聲部都聽上去有清晰的輪廓。

第三樂章是3/4拍子的小快板,進行曲式,具有濃郁的土耳其風格。由三個音樂形象鮮明的主題組成,分別在a小調、A大調、升f小調上交替出現。樂章一開始就呈現動力感十足的進行曲節奏,右手的重音加上倚音使樂曲更加清脆、干凈,雖然寫在a小調上,卻透出明亮、輕快的特質。第二個主題出現在A大調上,由八度音奏出的旋律模仿嘹亮的軍號吹奏勝利凱歌,演奏時手腕要放松,帶動手指左右跑動,力量集中于指尖,觸鍵堅實有力,左手的裝飾性琶音在彈奏時要平均著力,每個音都要飽滿有張力,速度控制好。第三主題出現連續的十六分音符旋律,演奏時手指觸鍵要非常流暢有彈性,指尖的力度要扎到底,通過放松的手腕帶動手指走音。力度的強弱變化隨音階的上行或下行來調整。尾聲由第二主題的材料引申而來,情緒更加激昂,節奏感強烈的軍號聲、軍鼓聲充斥在輝煌的氣氛中,樂曲結束。無論是琶音、跳音、倚音還是八度音,都要適當釋放手指的力量,指尖的感覺是扎實、沉穩的,與此同時還要保持旋律的連貫圓滑,最后收在雙手齊奏的大和弦上,停頓感和終止感要增強,全曲結束。

三、結語

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音樂是敏感的,無論是簡樸如信手拈來的旋律,還是華麗、玲瓏剔透的織體,無論是自然清新的風格,還是曠達、幽怨的的內涵。演奏他的作品,跟隨他的樂思,每一次都能有新的理解和體會。他內心的寂寞無助、掙扎、痛苦、哀傷掩藏在明快、歡樂、輕巧的音樂面具之下,可見,莫扎特是第一位對人的情感、心理和性格特征進行深度刻畫的作曲家,這種創作方法對以后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也是莫扎特音樂經久不衰的根源所在。

結合筆者個人的演奏實踐來看,克服莫扎特鋼琴奏鳴曲演奏的困難,首先要達到演奏技巧上的準確、靈活,對莫扎特音樂語言的特性有敏感的觸覺,比如裝飾音的演奏是輕盈、不突兀的。其次,對音樂的內涵加深體驗,對每段、每句、每個音符的疾徐輕響及其包含的意義透徹感悟。這就需要對莫扎特的人生經歷全面地了解,站在既定的時間和空間,從他的角度去理解音樂所表達的內涵。再次,在符合世界音樂所認同的基本標準下,準確把握莫扎特音樂的演奏風格。有很多著名鋼琴家演奏過這部作品,但是獲得廣泛認同的寥寥無幾,我們在尋求觀摩學習的版本時要慎重,個人推薦席夫的演奏版本,清新透麗又不顯過于明朗,值得借鑒和學習。

每一個作曲家都是在用生命寫作,把對生命的感悟融進音樂作品,這樣的音樂才更具生命力,才能流芳百世,經久不衰。莫扎特就是這樣的音樂家,他把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切都溶解在音樂里,把他的情緒,他的思考,他的憧憬都化作音符和旋律。讀懂莫扎特,才能讀懂他的音樂,才能在演奏時真正體現莫扎特音樂的本質,讓他的音樂流淌進每個人的心里。

參考文獻:

[1]錢仁康.歐洲音樂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蕭紹.德奧古典音樂大師經典指南[M].蘇州: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

[3]鄭興三.莫扎特鋼琴奏鳴曲研究 [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9.

[4]鄭興三.鋼琴音樂文選[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9.

[5]韓鴻鷹.莫扎特[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

[6]高為杰,陳丹布.曲式分析基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7][匈]約瑟夫·迦特.鋼琴演奏技巧[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8]劉燕姿.談莫扎特音樂的意境[J].淄博學院學報,1999年增刊.

[9]張式谷,潘一飛.西方鋼琴音樂概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6.

[10][俄]根納季·齊平.演奏者與技術[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演奏風格作品分析演奏技巧
淺談小號的演奏風格
柴科夫斯基《第五交響曲》第一樂章指揮版本比較
海頓與莫扎特鋼琴奏鳴曲演奏風格比較
莫扎特鋼琴三重奏作品分析
鋼琴教學中的作品分析
淺談情感在聲樂演唱中的重要性及表達
試析《二泉映月》的特點及其演奏風格
淺談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問題
淺談二胡傳統作品與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點及異同
淺析馮子存竹笛作品的藝術風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