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詩說茶之風

2017-02-24 08:50朱慶文
茶博覽 2017年1期
關鍵詞:聯句茶館飲茶

文/朱慶文

清詩說茶之風

文/朱慶文

清代茶詩,留存下來的有550余首,涉及140余位作者。最多者為厲鶚,有80多首。詩體有古詩、律詩、絕句、竹枝詞、試帖詩等。題材有名茶、茶圣陸羽、煮茶、飲茶、名泉、茶具、采茶、造茶、茶園、茶功等。

著名茶詩有厲鶚《圣因寺大恒禪師以龍井茶易予(宋詩紀事)真方外高致也作長句邀恒公及諸友繼聲焉》,汪士慎多首詠名茶詩,乾隆皇帝多首詠龍井茶詩,阮元的《茶隱》詩,陳章的《采茶歌》,曹廷楝的《種茶子歌》等。

宮廷茶宴

茶宴又稱茶會、茶社、湯社等,是以茶代酒作宴,宴請款待賓客之舉?!安柩纭币辉~最早出現于南北朝山謙之的《吳興記》一書,其中說到“每歲吳興、毗陵二郡太守采茶宴會于此”。此風最早可溯及三國時代。到了唐代,茶宴已經正式化。

古代茶宴特別是文人茶宴在精神品位上是十分高雅的??梢宰屓司唧w地感受古代文人以茶會友的雅逸情趣,它代表了文人茶宴在意境上的追求。

到了清代,茶宴盛行,宮廷自然也是不例于外。清人這樣寫道:“上自朝廷燕享,下至接見賓客,皆先之以茶,品在酒醴之上”。

清代宮廷茶宴肇始于康熙年間,乾隆時達到極盛。個中原因,與皇室提倡很有關系。乾隆一生酷愛飲茶品茗,幾乎嘗盡天下名茶。同時常以“書生”自居的乾隆,處處效仿文人的生活情趣,不僅吟詩作畫,還把茶宴活動引入到宮廷,成為宮廷中一項重要儀式,在宮廷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為此乾隆命宮中特制三清茶,以梅花、佛手、松子仁入茶,烹以雪水而成。宮中舉行茶宴時,要以三清茶宴請群臣,之后還要將茶碗賞賜與宴大臣,以示恩典。例如夏仁虎《清宮詞》中有一首:

松仁佛手與梅英,沃雪烹茶集近臣。

傳出柏梁詩句好,詩腸先為滌三清。

柏梁詩是一種句句用韻的特殊的七言詩體,又稱為“柏梁體”或“柏梁臺體”。柏梁詩最早出現于漢朝,是聯句詩的一種。

乾隆帝在位60年,幾乎每年都要舉行盛大的茶宴活動。茶宴中不僅要品飲茶茗,還要按規定的題目作詩聯句。聯句內容十分廣泛,有對景物節令的贊頌,也有對重大政治事件的紀念。目的在于示惠聯情。甚至成為安邦治國的禮儀文化活動,茶宴的主要內容是飲茶作詩,參加茶宴的當然也是能詩文的內廷詩臣。能夠參加茶宴被當時的人看作莫大的榮耀?!爸厝A宮茶宴”和“經筵賜茶”都是乾隆時期宮廷集體性的茶文化活動。

乾隆在《重華宮集廷臣及內廷翰林等三清茶聯句復得詩二首》中就寫了這樣的場景。

外藩華燕紫光回,堂陛重宣翰席開。

詎是言歡太頻數,適因余暇共追陪。

略存禁體倡生面,弗許雕文騁頌才,

雪護麥田茶泛露,掞箋得句自蠲埃。

這是乾隆在茶宴時同時得到的兩首詩,說明乾隆的詩性大發,詩才高超,應對聯句游戲綽綽有余。外藩,原指有封地的諸侯,后泛指地方上的高級官吏。說明這次茶宴請了地方官員。堂陛,廳堂和臺階,亦指宮內。詎是,豈是?頻數,次數。禁體,亦稱“禁字體”,指禁體詩,是一種遵守特定禁例寫作的詩。它限定某些字不能入詩,或者是限定某些字必須入詩。生面,新的面貌。雕文,是以彩繪、花紋為飾的物品。借用于華麗文詞。騁,抒發,發揮的意思。雪護麥田茶泛露,這句點明了茶宴的時間。掞,舒展;鋪張。箋,小幅華貴的紙張,古時用以題詠或寫書信。

活水還勝活火烹,三清甌滿啜三清。

爰聨翰苑賡新作,所喜朝廷多老成。

雪象欲融金戺澤,曦烏向暖玉樓晴。

應怡情處偏縈念,渴望滇南報捷旌。

后來茶宴請的人越來越多,后來規定入宴者限于十八人,詩限于七十二韻,每人四句。如《三清茶聨句(有序)》這首詩,就是乾隆與群臣的聯句詩。還有如: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因生刻淳化閣法帖并頒賜群臣而聯句。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因四庫全書編纂完畢而作詩聯句。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以快雪堂帖為題聯句。乾隆五十年(1785年)以千叟宴為題聯句。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以平定臺灣聯句等等。

相傳,當乾隆皇帝85歲要退位時,一位大臣諂媚地說:“國不可一日無君啊?!鼻』实蹌t回答說:“君不可一日無茶啊?!?/p>

乾隆一生有四萬多首詩,可謂高產,堪稱第一。全唐詩中也只有四萬多首,他一人抵得過一個唐代。其中茶詩就一千多首,直接寫茶的,就有三百多首。

乾隆《觀采茶作歌》:

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騎火品最好。

西湖龍井舊擅名,適來試一觀其道。

村男接踵下層椒,傾筐雀舌還鷹爪。

地爐文火續續添,乾釜柔風旋旋炒。

慢炒細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肅酪奴惜不知,陸羽茶經太精討。

我雖貢茗未求佳,防微猶恐開奇巧。

皇帝六次南巡,游歷杭州,踏賞龍井,題有多首龍井茶詩。這是其中一首。從采摘到制作,從古代到當今,全詩一氣呵成,掌故信手拈來。

《再游龍井作》更是直抒胸臆:

入日景光真迅爾,問人花木似依然。

斯誠佳矣予無夢,天姥那希李謫仙。

清代龍井茶風行天下,實在與乾隆褒揚密切相關。

除了宮廷茶宴外,在民間文人雅士中,在佛教界,茶宴也較為盛行。今天我們的茶話會,也是茶宴的遺風。明清時西藏佛教寺廟流傳的“熬廣茶”活動,更為著名的佛寺茶宴就在我們的徑山寺。

作為中國禪門清規和茶會禮儀結合的典范,“徑山茶宴”在佛教界享有盛名。包括張茶榜、擊茶鼓、恭請入堂、上香禮佛、煎湯點茶、行盞分茶、說偈吃茶、謝茶退堂等10多道儀式程序,賓主或師徒之間用“參話頭”的形式問答交談,機鋒偈語,慧光靈現,是我國禪茶文化的經典樣式。徑山寺禪院茶宴儀式,被日本僧侶帶回后,逐漸演變成了日本的茶道。

茶葉外銷

清朝初期,以英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大量從我國運銷茶葉,使我國茶葉向海外的輸出猛增。茶葉是清代重要的外貿物資。

茶葉的輸出常伴以茶文化的交流。

英國在16世紀從中國輸入茶葉后,茶飲逐漸普及,并形成了特有飲茶風俗,講究沖泡技藝和禮節,其中有很多中國茶禮的痕跡。早期俄羅斯文藝作品中有眾多的茶宴茶禮的場景描寫,這也是我國茶文化在早期俄羅斯生活中的反映。

凱瑟琳是開創英國下午茶之風的“飲茶皇后”,酷愛品飲中國紅茶。英國詩人埃德蒙·沃爾特專門作了一首贊美詩《飲茶皇后之歌》獻給她:

花神寵秋月,嫦娥矜月桂。

月桂與秋色,美難與茶比。

一為后中英,一為群芳最。

物阜稱東土,攜來感勇士。

助我清明思,湛然祛煩累。

欣逢后誕辰,祝壽介比此。

當然這個五言版是以律詩形式翻譯過來的。

這首優美的《飲茶皇后之歌》作為國外第一首中國紅茶詩,也是英國第一首茶詩,在西方茶文化中享有一定的地位。18世紀末,僅倫敦就有茶館兩千個。直到現在,英國的飲茶之風仍然盛行,超過了飲咖啡與可可的人。

威廉·格拉德斯通《Tea,The Cure-All》

If you are cold,Tea will warm you。

If you are too heated,Tea will cold you。

If you are depressed,Tea will cheer you。

If you are exhausted,Tea will calm you。

這首詩簡單明了,卻有力地贊賞了茶葉的功效。威廉·格拉德斯通不僅擔任過英國首相,而且還是個有名的茶客。這首詩寫出了作者在各種情緒下的飲茶體驗,贊美飲茶時給人一種超然的感受。

俄羅斯人第一次接觸茶是在1638年。當時,作為友好使者的俄國貴族瓦西里·斯塔爾可夫遵沙皇之命贈送給蒙古可汗一些紫貉皮,蒙古可汗回贈的禮品便是4普特(約64公斤)的茶。品嘗之后,沙皇即喜歡上了這種飲品,從此茶便堂爾皇之地登上皇宮寶殿,隨后進入貴族家庭,普及至一般家庭。

俄羅斯詩人普希金《茶詩》:

天色轉黑,晚茶的茶飲

閃閃發亮,在桌上滋滋響

它燙著瓷壺里的茶水

薄薄的水霧在四周蕩漾

濃醇的茶葉在不停地流淌

茶入小說

詩文、歌舞、戲曲等文藝形式中描繪“茶”的內容很多。在眾多小說話本中,茶文化的內容也得到充分展現。

在清代,有一部小說是寫茶的經典之作。那就是《紅樓夢》。其中有關茶文化的描寫,堪稱典范。

曹雪芹寫的茶事生動、細膩、深刻,對于人物性格的凸顯,對于故事情節的發展,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曹雪芹幾乎寫盡了茶品、茶具、茶人、茶理、茶道……認真地閱讀下去,就會驚嘆道:一部《紅樓夢》,滿紙茶葉香!《紅樓夢》中言及茶的多達260多處,詠茶詩詞(聯句)有10多首。它集明后期至清代200多年間各類飲茶文化之大成,形象地再現當時上至皇室官宦、文人學士,下至平民百姓的飲茶風俗。

在紅樓夢中,曹雪芹的《四時即事》很有名氣。雖然在書中是借寶玉之口說出來的。像寶玉這樣的“富貴閑人”在覺醒后,還會有憤懣、痛苦、絕望之情緒。除《春夜即事》外,其他三首都寫有茶?!洞阂辜词隆酚洈⒘俗约涸诖河赇罏r的夜晚,枕上夢覺之時,面對悲花愁燭,憑窗憶遠,懷念自己夢里情人的景況。這里不作解讀。

曹雪芹《夏夜即事》:

倦繡佳人幽夢長,金籠鸚鵡喚茶湯。

窗明麝月開宮鏡,室靄檀云品御香。

琥珀杯傾荷露滑,玻璃檻納柳風涼。

水亭處處齊紈動,簾卷朱樓罷晚粧。

這首《夏夜即事》,起筆便點出那位佳人,也就是他的夢里人已經離去,她倦于刺繡而整日昏昏長睡,獨臥青燈古佛旁,做著深沉幽夢,在夢中與主人相會?!敖鸹\鸚鵡喚茶湯”,是說籠中鸚鵡猶在殷勤地呼喚她喝茶吃藥。

“窗明麝月開宮鏡,室靄檀云品御香”,兩句寫出了斯人已去的景況。這里的“宮鏡”即是麝月鏡,“御香”即是檀云香,是窗明宮鏡自開,室靄云香自品,再也不見她晨妝,再也不見她夜沐。這是怎么的惆悵與傷感。

“琥珀杯傾荷露滑,玻璃檻納柳風涼”,進一步描寫人去室空的景況:杯傾露滑,涼風滿堂,寂無人語,渺無人聲。

而這時候,在別人家里“水亭處處齊紈動,簾卷朱樓罷晚妝”。水亭處處齊紈飄舞,朱樓富女晚妝已罷,都高卷珠簾,觀賞迷人的夏夜景色,而他們卻只能夢中相會,獨守空房!

曹雪芹《秋夜即事》:

絳蕓軒里絕喧嘩,桂魄流光浸茜紗。

苔鎖石紋容睡鶴,井飄桐露濕棲鴉。

抱衾婢至舒金鳳,倚檻人歸落翠花。

靜夜不眠因酒渴,沉煙重撥索烹茶。

起句即點明主旨,從此“絳蕓軒”即芹脂室內一片寂靜,往日的歡聲笑語一點兒也無有了?!敖^”字用的極是。

“桂魄流光浸茜紗”,惟有清冷孤寂的月光如水一樣地照射在茜紗窗上?!疤︽i石紋容睡鶴”,只有睡鶴默默地眠于布滿苔痕的階上,“井飄桐露濕棲鴉”,院中落滿了桐葉,飄下的露水把棲鴉打濕了。兩句鶴眠苔石,鴉宿露樹,寫軒里寂寞清冷的景況。

“抱衾婢至舒金鳳”,說小鬟已歸帳中安穩入睡,“依檻人歸落翠花”,是說經常依檻迎風等待他回來的人,即前詩中的“佳人”、“夢中人”,已歸于落花流水,一去不回了。

往日喧嘩歡快與今夜的凄涼清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能不令他滿懷愁緒,夜不能眠,惟有借酒澆愁:“靜夜不眠因酒渴”,酒后口渴了,又不能不“沉煙重撥索烹茶”,又喚醒小鬟,重撥沉煙,再烹茶來。沉煙,爐中的深灰余火。

曹雪芹《冬夜即事》:

梅魂竹夢已三更,錦罽鹴衾睡未成。

松影一庭惟見鶴,梨花滿地不聞鶯。

女郎翠袖詩懷冷,公子金貂酒力輕。

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

“梅魂竹夢已三更”,說他二人相思相戀,魂牽夢繞,日已久,夜已深了。這里的春、夏、秋、冬和早、中、晚都具有人生階段的意思,并非僅指狹義的時刻。

“錦罽鹴衾睡未成”,從臥錦罽到蓋鹴衾都難以入睡。正所謂孤枕難眠。

“松影一庭惟見鶴”,惟見一庭松影滿地月光中的睡鶴,“梨花滿地不聞鶯”,再也聽不到笑語鶯聲了。兩句是律詩的修辭寫法:是惟見一庭松影下的睡鶴,不聞滿地梨花時的歌鶯。堆滿眼前的只是一片冰雪的天地!如果說前詩表達的還僅僅是凄涼的意境,而這里表達的則是透骨的寒冷了。

“女兒翠袖詩懷冷”,是謂過去的“翠袖女兒”——常常憑詩抒懷的女兒,即梅溪現在詩懷已冷,再也無意吟詩了。

“公子金貂酒力輕”,是謂以前的“金貂公子”,常常借酒澆愁的公子即雪芹,現在也“酒力輕”了,再也飲不下酒了。兩句是年深月久,情懷欲竭的寫照。

至此,一切歡樂、希望、企盼和夢想都已完結了,再也沒有高興的事情了,但結束語特別的用了“喜”字,“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即時烹”,卻喜的是侍兒還知及時掃雪烹茶,供其試品,這強拉來的喜事,更襯出他們二人已陷入了悲痛欲絕的境界之中了。

紅樓夢中還有更多的茶詩《賈寶玉品茶櫳翠庵》這一回里,就有:

茶余酒后豈閑談,生死存亡息息關。

櫳翠庵中無限事,玄墓梅花雪滿壇。

第2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

一局輸贏料不真,香消茶盡尚逡巡。

欲知目下興衰兆,須問旁觀冷眼人。

以茶暗示貴族之家的賈府不配有更好的命運,“茶盡”、“香消”猶同云“運終數盡”。"

第8回,詩云:

古鼎新烹鳳髓香,那堪翠斝貯瓊漿。

莫言綺縠無風韻,試看金娃對玉郎。

詩中的“鳳髓”即指名貴的茶。賈府是“鐘鳴鼎食”之家,詩中表達了這個貴族家庭的豪富。

第76回: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誰言。

徹旦休云倦,烹茶更細論。

清代茶書的編撰并沒有隨著茶業的發展與轉型、品飲藝術與茶館文化的深入民間而崛起,反而明顯地缺乏生命力。迄今所知的茶著只有10多種,其中有的還有目無書。

究其原因,最主要是道光末年以來,中國飽受帝國主義侵略,雅玩消閑之舉、玩物喪志之思不為廣大士人所取,有志者大多胸懷憂國憂民之心,變法圖強之志,投身到關心實業、抵御外侮、挽救國家、解救民眾的實際活動之中。

除了剛才說的《紅樓夢》外,像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李汝珍的《鏡花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劉鶚的《老殘游記》、李綠園的《歧路燈》、文康的《兒女英雄傳》、西周生的《醒世姻緣傳》等著名作品,無一例外地寫到“以茶待客”、“以茶祭禮”、“以茶為聘”、“以茶贈友”等茶風俗。還有清末民初人徐珂的《清稗類鈔》,清代詩人、美食家袁枚所著的《隨園食單》,震鈞所撰《天咫偶聞》等,都具體記錄有茶事茶俗。

茶館盛行

最早的茶館是以茶攤形式出現的,時在東晉元帝(公元317—322在位)時,南北朝時出現了供喝茶住宿的茶寮。真正的茶館的起源,比較公認的還是在唐代,唐代商業交往發達,適應經濟活動的需要,從京城長安、洛陽到四川、山東、河北等地的大中城市,都出現了茶肆。

從發展階段上看,東晉是原始型茶館的發軔階段,南北朝時形成初級型的茶寮,唐代是茶館的正式形成期。宋、元、明、清及民國時期,茶館日趨發達,在大中小城市乃至于鄉鎮、農村,都有了廣泛的立足之地,成為中國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和一大景觀。

程鴻益《鉛山竹枝詞》第五首還說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千盤茶繞代香熏,一日青蚨二百文。

拋卻女紅入塵市,桑鳩啼遍不曾聞。

蚨,古代用作銅錢的別名。桑鳩,即布谷鳥。說的是婦女拋卻“女紅”不做,開起了茶館,一天下來,收入頗為可觀。

茶館很興,那么,清代出入茶館的人是何許人也?其實涵蓋了社會的各階層。這些人在茶館中演繹著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這一定意義上講,茶館已經成為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

人們在茶館中品的不僅僅是茶水,而是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以及自己人生歷程中的酸甜苦辣。這也使得茶館文化在這一時期開始走向成熟。特別是在康乾盛世年間,甚至出現了“太平父老清閑慣,多在酒樓茶社中”的世風。有詩為證。

例清郝懿行《都門竹枝詞》

擊筑悲歌燕市空,爭如豐樂譜人風。

太平父老清閑慣,多在酒樓茶社中。

這是怎么樣的一種場景?父老,不是在喝酒就是在喝茶。飲酒可以成仙,品茶可以成道。當時北京有名的茶館已達30多座,上海更多達到66家。杭州城已有大小茶館八百多家。鄉鎮茶館中,太倉的璜涇鎮,全鎮居民只有數千家,而茶館就有數百家。

其實,在清中晚期,有時泡茶館成為一些人的生活方式。這一點在詩中也有反映。如:

茶館先推麗水臺,三層樓閣面河開。

日逢兩點鐘聲后,男女紛紛雜坐來。

下午兩點后,男的女的都來茶館坐坐。特別是女的也來泡茶館,這是晚清是很少有的,但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茶館之盛行。

在茶館里除了“太平父老”,男男女女,當然一些舊的貴族應該是茶館的主角。一方面他們有這條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另一方面他們習慣于受有尊崇,他們來茶館以一些談資來滿足自己的虛榮。

得碩亭《京都竹枝詞》

小帽長衫著體新,紛紛街巷步芬塵。

閑來三五茶坊坐,半是曾登仕版人。

仕版,舊指記載官吏名籍的簿冊。亦借指仕途或官場。

楊咪兒《都門竹枝詞》

胡不拉兒架手頭,鑲鞋薄底發如油。

閑來無事茶棚坐,逢著人兒喚呀丟。

提著胡不拉兒的,這些溜鳥的,大多是滿清的貴族。

當然一些名人雅士,也權把茶館當作社交場所。朱自清、林語堂、老舍、茅盾等泡茶館,泡出了對茶道茶文化獨到的見解,還寫出了不少傳世的佳作。老舍的《茶館》就是一例。

而一些底層士民,甚至“只把茶館當家住”,白天人包水,晚上水包人。白天泡在茶館里,晚上泡在澡堂里。茶話、看戲、聽曲、聽段子等,茶成為人生必須。有詩為證:

劉豁公《上海竹枝詞》

是誰作俑紊風規,博士頭銜到女兒。

新式茶堂陳百戲,令人迷惘夜歸遲。

這首竹枝詞還有原注。說:某游戲場,近于臨街樓上設一新式茶堂,亭臺池閣,粹于一樓,雜置燈彩戲曲,以娛座客。茶博士悉為妙齡女郎,打情罵俏,在所難免。登徒子(宋玉有《登徒子好色賦》,后以這代好色之徒。同時也以東鄰稱美女)趨之若鶩,固其所也。顯然,被吸引來此飲茶的茶客都是有閑一族。

這首詩還說明茶館的表演是有組織的行為,可以“陳百戲”。茶館里表演文藝節目已是常規行為。余槐青《上海竹枝詞》

安樂窩還小廣寒,青蓮閣上更盤桓。

迄今游冶成陳跡,群眾爭趨歌舞團。

有首竹枝詞專寫老昆明人蹲茶館的雅趣。

停午樓館試分茶,普洱毛尖勝鍔嘉。

清歌一曲燈夾戲,且食松子聽琵琶。

充分說明了在茶館里,聽曲、看戲、喝茶、茶食是主要的活動。當然舊時茶樓也是“風月場所”。湘湖仙史中有《洋場繁華小志》一詩:

啜茗先登閬苑樓,往來蜂蝶盡閑游。

品題要具評花眼,誰是神仙第一流。

描繪了游人到大茶館閬苑第一樓休閑的情景。更有些詩更加直白地說出茶樓的風月活動。又如:

青霞一口暫勾留,閬苑申江第一樓。

偏是游人多艷福,佳人佳茗竟雙收。

又如:

松風小閣幾勾留,薄暮還游丹鳳樓。

妾看檀郎郎看妾,郎真有意阿儂不?

舊時有清茶客館和葷茶樓之分,

清茶客,環境高貴儒雅,窗明幾凈,設施考究,布置字畫盆景,茶客多是些文人騷客,書畫行家,古懂商人,他們喜歡在寧靜雅致書茶飄香的氛圍里切磋藝技,洽談買賣。

葷茶館,則提供各種名目繁多的點心,俗稱茶食。今天我們的茶餐廳應該就是這類的。

到了后期,茶館開始功能化。不同的茶館承擔了不同的功能,不同的人進不同的茶館。如海寧硤石鎮當時有130多家茶館,形成了米市茶館、絲繭牽頭茶館、同業茶館、鳥蟋茶館、戲迷茶館、忠義茶館、報界茶館、官員茶館、航班茶館、網船茶館、魯班茶館。這種不同的人相聚在不同的茶館,具有十分明顯的社交目的。

但晚清時期茶館助長了中國人不少劣性惡習,中國的茶館文化走向衰落,民國時茍延殘喘,在解放后基本消失?!?/p>

猜你喜歡
聯句茶館飲茶
《中華詩詞》第十九屆青春詩會師生聯句
《茶館》
飲茶養生De四季區別
論宋代聯句詩創作及其藝術特色
詩詞聯句句法梳理
四季飲茶與健康
清雅茶館
月下飲茶
虛擲光陰買山水 時餐聯句饗清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