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求全

2017-02-27 17:51王蓉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6年32期
關鍵詞: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

王蓉

摘 要 教育是個大話題,包羅萬象,時代與社會的要求決定教育的出發點與所含層面。本文以此為基礎,不談教育的本質屬性細分,只概述這個時代下,教育不可分割的幾個維度。

關鍵詞 學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會教育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1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

教育從來不是一個單一維度的話題。孩子在四方課堂里學習忠孝梯義,在三口之家獲得言傳身教,這都屬教育范疇。在初級至高等教育階段,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可偏廢其一。如蔡朝陽教師所言,基礎教育是全部社會問題癥結之核心所在。某些孩子幼年的陋習,例如懶惰,撒謊,逃避等行為習慣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而最先開始的基礎教育是家庭教育。該理論認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即家長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而按照現代觀念,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間相互的影響和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孩子的一生。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的提到如下觀點:“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焙喍灾?,家庭教育的早期性、延續性、權威性和感染性貫穿教育始終。而在實際生活中,相當數量的家庭以父母對于子女的教育為主要內容,極少甚至忽略子女的反饋。此種家庭教育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極易出現心理問題,包括恐懼、逃避、抵觸、逆反甚至出現生理抗爭行為。

當孩子們到達入學年齡后,便是學校教育開始之時。學校教育是與社會教育相對的概念,專指受教育者在各類學校內所接受的各種教育活動,是教育制度重要組成部分。一般說來,學校教育包括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等。學校教育的特點在于其職能的專門性、組織的嚴密性、作用的全面性、內容的系統性和手段的有效性。它與家庭教育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學習教育不僅要關心教育對象的知識和智力的增長,也要關心學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受教育者的身體健康成長。培養塑造全面完整的社會人,是學校教育的特有職責。但如果孩子在沒有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前提之下就進入學校,他們身上的問題如果沒有得到教師的顯著關注和幫助的話,必然會造成對孩子的終身影響,并極易導致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對此問題的推諉,這種分工不明有種令人憂心的棘手。

2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鞭長莫及

但即使有了健康的家庭教育,它產下的蛋,在放入學校教育的溫室后,孵出的鳥都會飛嗎?近代的工具性教育,是與實用主義接近的教育,其目的僅僅是為了培養合格的勞動者。它體態巨大,按部就班,墨守成規。拋棄公民教育、全人教育的理念,僅僅因為建立在這個時代的社會制度上,它便成為最合乎邏輯的教育制度。然而我們身處的世界,繽紛多彩,這種令我們愉悅的繽紛多彩來自于不甘寂寞和某些匪夷所思的念頭以及追隨這個念頭的樂此不疲。講臺四方的群體都早已發現這繽紛多彩的現實與這墨守成規的制度格格不入或者疙疙瘩瘩齒不入輪,再深究,卻誰都逡巡不進了,牽一發而動全身,利益和禮儀捆綁著這個民族。

3社會教育

真要實現“今天給我一個孩子,明天還你一個棟梁”,還需要第三種形式的教育參與——社會教育。我們的學校教育制度無法與社會完全接軌,卻與家庭教育一道早與社會教育無縫連接了。在象牙塔之內,學生們已經開始接觸社會了。筆者所在的學校,一半的學生成為網絡微商。筆者認為這比整日只刷圈刷博強多了,但筆者無從判定這是國內社會還是國際社會的影響,也無法斷言這對學生未來的影響。馬云與扎克伯格都希望人類不受疾病困擾,并斥巨資投資此項事業;而因為社會教育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因其廣闊性、多樣性、多邊形、復雜性和相長性等,學生們可能會背離家庭和學校教育的核心綱領,例如為了經濟利益而放棄精神追求。面對此種情況,就該讓社會教育自作用了。本質上,社會教育廣而深,直擊人的社會化,無死角覆蓋了整個教育界。但是,社會教育對于國家法律制度的依賴和整體民主性的要求非常之高,當教育計劃與政治、經濟、軍事一樣成為復興計劃的一部分時,并被置于它應處的位置時,實施者們同時能帶著篳路藍縷的決心時,它或許才是最奏效的。如果仍是常規性的、可復制的社會制度,那么其制定者必然是求大不求強的。而這個國家,在跨過最初的積貧積弱后,趕上了可以一夜致富的時代后,覺醒的思想和靈魂突然減慢行進的速度,大概是因為所有的物種都會趨利避害。

4結語

任何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有其前因后果,有環境,教育,家庭,社會和個人等因素構成,并且是動態的。也就是說從今天起的一些改變和隨機事件的發生都可能影響未來的發展。再如蔡先生所言,“正因為有了教育,人的自由和天性才能保持和張揚”。而只有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小心合力,我們才能看到這夢實現。

參考文獻

[1] 蔡朝陽.尋找有意義的教育[M].寧波出版社,2012

[2] 傅建明.教育原理與教學技術[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
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模式的實踐研究
談小學階段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形式的結合與創新
中學技術學科STS的實施研究
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公民教育
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初中生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性格及成長的影響
幼兒教育改革進程中幾個重要問題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