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究竟怎么走?

2017-02-27 18:26李佐軍馬璐
黨員文摘 2017年2期
關鍵詞:紅利成本人才

李佐軍+++馬璐

“超高速增長時代”結束

在過去30多年中,中國經濟總體呈周期性波動。在周期性波動中,一般來說經濟下滑到底部后還會反彈到原來的高度,但現在不一樣,不僅有周期性的波動,且經濟增速在換擋。

中國經濟在2010年第一季度GDP增速達到了一個階段性峰值:12.1%,到2016年前三季度,下降到6.7%。這意味著,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結束了,進入了增長放緩轉而尋求穩定增長的新常態。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德懷特·帕金斯認為,當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GDP介于10000美元至16000美元之間時,經濟增長放緩是正常的。

“如果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中國人均GDP在12000美元左右,那么中國目前GDP增速放緩是正常的,中國確實處在那些多數高收入國家曾經歷過的增長放緩階段?!迸两鹚拐f,之所以會出現增長放緩,與經濟結構調整有關系,例如農村勞動力過剩狀況的終結、經濟從以制造業為主逐步轉向以服務業為主等。而且,從某種程度上看,如今中等收入國家不再能單純復制高收入國家當年的成功經驗,必須更多地依賴自己的創新能力。

“三駕馬車”

讓位于“三大發動機”

長期以來,很多人根據宏觀經濟學將出口、投資、消費“三駕馬車”作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反復在增加出口和擴大內需上做文章。

其實,“三駕馬車”只是GDP的三大組成部分,只是應對宏觀經濟波動需求的短期動力,只是經濟增長的結果而非原因,制度變革、結構優化和要素升級“三大發動機”才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這與黨中央強調的釋放改革紅利、推進結構調整、強化創新驅動(簡言之,改革、轉型、創新)是吻合的。

過去一段時期,我們囿于既有的部分理論,將視野局限在需求短期動力——“三駕馬車”上,外需不行了,就擴大內需,投資不行了,就擴大消費,過度依賴貨幣政策、金融政策、財稅政策、投資政策等來拉動經濟增長。

鑒于此,當前和今后我們要優先推進經濟發展動力結構的轉型,從主要依靠“三駕馬車”轉向主要依靠“三大發動機”,緊緊抓住全面改革這個“牛鼻子”,推進經濟全面轉型,強化創新驅動,努力使中國經濟較快地進入到一個新常態中。

“高成本時代”悄然到來

“低成本優勢”一直是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的有力武器,但在不經意間中國經濟已進入“高成本時代”。

第一,勞動力成本提高。以廣東省為例,2008年至2016年,廣東省一類城市(廣州)的最低工資標準從860元/月提升至1895元/月,而東莞、佛山等二類城市的最低工資標準也從770元/月逐年上調到1510元/月。

第二,企業的社會成本提高。企業作為社會公民、“企業公民”,它需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承擔越來越多的社會保障、環境保護、公共服務等社會責任,要付更多的社會成本。

第三,原材料成本提高。中國是資源比較貧乏的國家,如果按人均算起來,許多指標都排在世界100位以后?!暗卮笪锊钡闹袊涍^30多年高速增長,我們所賴以維系經濟增長的廉價原材料、能源幾乎消耗殆盡。

第四,土地成本提高。土地成本不斷提升,成為中國經濟高成本時代的典型表現。土地是稀缺資源,越用越少,土地價格越來越貴。

服務經濟超過工業經濟

工業經濟進入到后期,接下來是什么經濟?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服務經濟。

服務經濟的定義有兩個:一個是服務部門在工業化經濟中的作用不斷增長;另一個是產品提供中服務的相對重要性,被稱為產品的服務化。經濟學中老的產品與服務的二分法,已經升級為服務—產品統一體。

前一種定義,可以用服務業或者說第三產業在整體經濟產出中的比重來衡量。

后一種定義的服務經濟也在中國大地如火如荼地發展著?!盎ヂ摼W+”的國家戰略正是產業服務化的最好例子。

代表中國經濟活力與發展方向的已經不再是鋼鐵、汽車等制造業,而是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服務企業。在傳統制造業苦于融資困難之時,初創型的互聯網服務業卻在暢享資本盛宴。

不少領先的工業企業正在向服務化轉型,比如年銷售額超過5000億元的華為,一般會被歸為制造業。實際上華為所提供的產品不僅僅局限于通信設備,而是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和相關服務,硬件設備只是服務的載體。

此外,服務經濟還能放大對就業的促進作用,能消化制造業增速減緩所溢出的勞動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報告指出,我國網絡創業就業已累計制造崗位超過1000萬個,有力緩解了近幾年的就業壓力。

“人才紅利”

逐步取代“人口紅利”

經濟增長與一個國家的勞動人口增長密切相關,眾多的研究者都認為“人口紅利”在中國過去幾十年的經濟增長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但如今,隨著中國人口不斷老齡化,中國正在失去這一優勢。近一年來,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同比僅增長0.1%,幾近停滯。農民工正在“從無限供給向有限供給轉變”,中國經濟享受了幾十年的“人口紅利”正在消失。

其實,“人口紅利”消失并不是壞事,往往是不發達的經濟體才有“人口紅利”,發達國家對此很少談及,他們更多在意的是“人才紅利”?!叭瞬偶t利”是指由于人才的規模增長及其充分利用所產生的超過同樣數量簡單勞動力投入所獲得的經濟收益。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依賴低成本開拓市場、增加資本積累的優勢必然會消退,而教育、科技的投入將會提升勞動者素質,促進企業轉型升級。

中國高素質人才的不斷增加正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下一個優勢。

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在準備將低端生產線遷出中國的同時,卻已經開始將研發機構遷往中國,它們正是看中了中國的人才優勢。比如,2013年,蘋果稱公司把在華部分電腦生產線遷回美國,幾乎同時,蘋果CEO庫克稱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并把部分App Store服務器搬到中國。目前,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研發中心甚至全球研發總部至少有1600余家。有資料顯示,中國每年招收的博士研究生達6萬余人,其中理工科博士研究生占到40%,此類高素質人才數量已超美國;而中國研發人員人力成本不足歐洲和美國的20%。這樣,中國就形成了新的“人才紅利”。

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證明中國創造財富的能力在逐步提升。未來,“人才紅利”將不斷發力,促進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勞動生產率提高,從而推動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和穩健發展。(呂麗妮薦自《讀友報》)

猜你喜歡
紅利成本人才
推進充分就業 實現“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
人才云
2021年最新酒駕成本清單
溫子仁,你還是適合拍小成本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富硒紅利一觸即發
健康紅利
牌照紅利之后的直銷未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