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領導會“撒謊”,團隊士氣高

2017-02-27 22:52杰弗里·費弗爾
領導文萃 2017年3期
關鍵詞:格羅夫興奮劑安慰劑

[美]杰弗里·費弗爾

全世界都在宣揚真誠、公平和透明。以“公平的好處”為關鍵字在谷歌上搜索,能得到3萬多條結果;用“公平的成本”來搜,只有6條。歌頌領導力的“圣歌”影響之深遠可見一斑。

不過,別忙著跟誰都推心置腹,因為說假話并非一無是處,這里有些證據:

大概半個世紀前,哈佛大學的一位社會心理學家和舊金山的一位小學校長研究了教學過程中的“皮格馬利翁效應”。他們編造測試結果,宣稱一些學生的智力有望提升,學年結束后,這部分學生的智商測試分數果真提高了。尤以一、二年級學生的變化最明顯。

以色列學者多夫·伊登注意到,如果領導者表示對某些下屬期望很高,后者通常會比沒有受鼓勵的同事表現好,從銷售業務部到軍隊里都是如此。后來,有人系統性梳理科學文獻,證實了期望會影響個人表現,還發現此前表現差的人受影響更大。

期望影響個人表現的途徑分兩種。一種叫防御行為——如果聽人說自己沒什么希望,我們會放棄努力。這其實很合理,既然注定失敗何必還要浪費精力?另一方面,如果聽說很有機會成功,我們就會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相信努力會有回報。

再說第二種影響途徑。我們對待某人的態度經常被其他人的評價左右,身居高位的管理人員也不例外。如果跟某人打交道前先了解一下對方的特點,如外貌怎樣和聰明與否等,你的行為就會下意識地跟著印象走。舉個例子,如果認為交流對象是帥哥美女,人們會表現得更隨和、更友善也更討人喜歡;如果認為交流對象沒什么魅力,人們會冷淡許多。

很多情況下,為了讓積極的預期改善個人表現,領導者不妨有選擇地傳遞虛假信息。換言之,要想讓后進者相信自己有希望而努力追求進步,團隊領袖撒點小謊無傷大雅。

醫學領域也有所謂的安慰劑效應。只接受了安慰劑,卻相信自己獲得了藥物的人往往反應明顯,僅僅因為他們在心理層面確信治療有效。研究表明,如果告訴一些可卡因濫用者給他們用了興奮劑(實際上是安慰劑),讓另一些濫用者服用同樣劑量的興奮劑但告訴他們用的是安慰劑,誤信自己服用了興奮劑的濫用者生理代謝的反應會高出50%左右。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最近也有高論,稱治療中的感官體驗,包括穿白大褂的醫生、醫院里的符號、用藥方案及醫生護士緊張地安排治療……都會影響病人的內啡肽和多巴胺分泌水平。該文稱,治療中的某些體驗對神經系統產生的影響,和真正用藥的效果相同。

再強調一次,要讓安慰劑發揮作用,就得懂得欺騙。如果有人老實告訴你吃的不是藥而是糖豆,安慰劑效應根本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下,知道實情對病人絲毫沒好處。

安慰劑效應和預期效應都是“自我實現預言”的具象化。這個概念是指某些想法引發的行為讓想法成為現實——即便想法是假的。銀行擠兌就是生活中常見的范例。

企業要取得成功,需要投資者支持、顧客消費及員工的才干和付出,但沒有投資者、顧客和員工想跟一家瀕臨倒閉的公司扯上關系。因此,領導者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說服別人:本公司必然成功,爭取各方支持。能充分展示信心的領導者就能贏得支持,而支持會讓信心變為現實。一旦人們相信這家公司能成,事事以此為前提,公司就會成功。

就像英特爾前首席執行官安迪·格羅夫在哈佛商學院所說,有時,領導者就算心里沒什么底也得表現得信心滿滿,即便面臨困境毫無頭緒,也得裝得一切盡在掌握。

我在自己的著作中援引了格羅夫的表述。領導者為了成功,是需要撒謊的:“成功一部分靠自律,一部分靠欺騙。在這里,謊言是指給自己打氣,美化現實,讓自己感覺好一點。過段時間你會發現,只要表現得有信心,信心真的會增強?!?/p>

世上確實存在只顧個人利益的行騙者,暫時忽略他們吧。請相信,領導者的目標都是最單純的,他們只是希望別人成功,不負厚望?;蛘?,領導者只是希望團隊成功,因為成功能鼓勵員工為團隊付出更多努力、忠貞不二。

所有這些情況下,我們都得學著一本正經地說謊。因此,我有時會感嘆,能說謊說得讓人心悅誠服,也許是最重要的管理能力。簡而言之,在管理領域,團隊領袖要擅長借助自我實現的預言的力量。盡快接受這一理論,越早將其納入領導力學習的范圍,效果就越好。

猜你喜歡
格羅夫興奮劑安慰劑
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的使命所向與危機消解
“神藥”有時真管用
為什么假冒“神藥”有時真管用
跟蹤導練(3)
跟蹤導練(三)2
高科技是否變成奧運的“興奮劑”
反興奮劑升格
《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舊貌換新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