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以德治班”班級管理模式探索

2017-03-01 08:17李艷紅李龍珊
新課程·上旬 2016年12期
關鍵詞:班級管理班主任

李艷紅+李龍珊

摘 要:班級是學生成長階段接觸最早、陪伴時間最長的一個集體環境,班級這個集體環境對學生以后的性格特點、學習特點和心理特點的發展都有很大的關系,班級在學校中就像一個個諸侯國,而班主任在這個諸侯國的地位相當于謀士,為這個國家探尋最合時宜的發展方向,被大家認同的“以德治班”是目前最理想的治理手段,但就如何做到這一點還需要不斷探索。

關鍵詞:班級管理;以德治班;班主任

一個好的班主任會受到學生的愛戴、家長的歡迎,而要做到這些,僅僅依靠一系列硬規矩是行不通的,還需要這個班主任有情懷、有眼界,用德治代替人治?,F當代的班級管理一直是教育界的一個難題,實現“以德治班”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需要學習的基本技能。

一、“以德治班”實施的必要性

1.尷尬的師生關系

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盡管打交道最多,但因為這個原因,產生的矛盾、誤會也最多,這嚴重影響了班級的正常管理,很多的班主任為了自己的威嚴,制定了一大堆的班規,還發展了一部分小情報員為自己收集情況,一有風吹草動立馬和家長告狀,這些問題造成了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感,并且影響一個班級的和諧發展。

2.天性被規矩壓抑

每個班總有幾個非?;顫姷膶W生,他們天生不愿意受規矩的束縛,但是我們現在的班級管理似乎強調一個整體化的理念,很多的班規規定了每個學生要坐得一樣整齊,文具用品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這個時候那些比較活潑的學生就會受到老師的強制管理,久而久之,這些學生沒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這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影響很大。

3.班級“向心力的缺失”

班級管理具體包括建立班級組織機構、選拔班干部、明確人員職責、落實人員分工、制定班級條例、協調人際關系、建設班級文化、創造活動環境、引導個性發展、加強思想教育等職能,這是實現班級學習成長目標的保障。而目前嚴格班規下形成的一個很大問題就是不團結,很多的班干部尚未明確真正為班級服務是怎么個概念,只知道一味模仿老師對大家進行“管”,時間一長,班上就會出現拉幫結派的行為,各種小團體之間的斗爭會模糊老師對班級的客觀了解,并且不利于班級的發展。

二、如何進行“以德治班”

1.建立民主和諧的班級管理制度

“和諧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班級是由老師和學生共同組成,因此,建立民主和諧的班級管理制度針對的不只是學生還有老師。班級管理的制度應該分兩個體系,一個是老師對學生的要求,還有一個是學生對老師的要求,以班級群體民主共同討論的方式選舉而成,學生和老師同屬一個規矩之下會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長時間以后,班規所代表的“硬制度”才會內化到學生的心里成為心理認同感。

2.樹立榜樣和給予尊重

其實一個班級中只要老師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即可,讓他們自己發展就很好。所以,榜樣就變得很重要了,如果老師給學生的印象是知禮節而親和的,學生會喜歡這個老師,潛意識地學習自己喜歡的那個部分,就會帶動整個班級的氛圍,讓學生從“被管”變成一種自我的修養,既形成了一個班級“隱形的規矩”,同時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獨立的人格,這給他們以后在一個大集體中生活奠定了基礎。

3.培養積極健康的班級精神

班級精神是班級群體學習、生活、工作、文明、道德等各種觀念匯聚而成的群體意識,是班級個性、思想和品質的集中反映。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接受過“一根筷子容易被掰斷,一把筷子掰不斷”的思想,說明了團結的重要性,因此,班主任應從多方面努力培養一個班集體的向心力,例如一起唱班歌,組織班級一起參加體育活動或者野炊活動,在班級協作中潛移默化同一個班級的概念,達到蘇霍姆林斯基的“平和愉悅的精神共同體”目標。

總之,“以德治班”理念是以老師自身為榜樣,通過一系列集體活動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影響為主要手段的班級管理模式。將“保姆型”和“放任型”相結合,使班級群體在和諧的情境中,緊密團結、充分協作、相互尊重、全心傾聽、平等對話、共同分享,凝聚成為一個和睦的大家庭,為班級群體的學習成長目標而朝氣蓬勃地奉獻和發展。在這個管理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加強老師自身的德育發展,形成和諧的班級精神,促進學生的高效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關老健,陳觀瑜.教師的學習與成長[M].中山大學出版社,2003.

[2]黃崴.教育管理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猜你喜歡
班級管理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個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做一個不再瞎忙的班主任》
班主任
對班主任管理的幾點看法
當代優秀班主任的人格魅力舉隅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