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2017-03-02 18:03張紅宇
財經國家周刊 2017年4期
關鍵詞:結構性供給培育

張紅宇

政府應著眼于樹立政策目標、營造良好環境、強化政策支撐,加強示范引導,培育多元化新型經營主體。

2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這是2004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第14次聚焦“三農”。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關鍵一環,也是農業自身發展問題的客觀要求。

2016年,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繼續穩中有進,為國民經濟發展再奠堅實基礎,并表現出了階段性的變化趨勢。比如,農業結構調整難度較大,農業競爭力弱的問題未及根本改善;耕地數量減少、質量下降,地下水超采,面源污染較為嚴重,面臨資源環境“雙重約束”;農民收入仍總體偏低、增速放緩,還未能分享更多現代農業發展的成果。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舉措,也是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戰略抉擇。關鍵要準確定位不同主體在發展生產、提升效益和競爭力方面的不同組織功能,提高各類資源要素的配置效率。

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在農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是直接從事農產品生產的生力軍;農民合作社自身既能根據市場需求做出有效響應,也能發揮傳導市場信息、統一組織生產、運用新型科技的載體作用,有效彌補了分散農戶經營能力的不足;龍頭企業產權明晰、治理結構完善、管理效率較高,在高端農產品生產方面有顯著的示范效應;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可以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提供服務和支撐。新農民是近年來涌現出來的一個新社會群體,他們秉持生態農業理念,運用互聯網思維和手段,發展農產品直供直銷,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優質農副產品,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的一種新類型。

總的來說,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具有鮮明的示范功能、組織功能和服務功能,能夠在率先行動的同時,帶動、支持廣大普通農戶,共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政府應主要著眼于樹立政策目標、營造良好環境、強化政策支撐三個方面,加強示范引導,加快培育多元化新型經營主體。

其一,樹立政策目標。要把農業置于國民經濟發展、置于全球農業一體化背景下來定位,要充分利用農業發展的良好內外部環境,把建設與中國大國地位相稱的強勢產業作為農業發展的政策目標。加強研判宏觀形勢、國際形勢、農產品價格、政策導向,引導新型農業主體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強勢農業中積極作為。

其二,營造良好環境。發展現代農業要對新型經營主體持開放理念,賦予農地制度和經營制度新的政策內涵。準確把握理解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權分置的理論內涵,促進農民分化,形成承包小農和經營大農并存的格局,變“戶戶包地、家家種田”為“戶戶包地、多元主體種田”,提升農業勞動生產效率和競爭力。

其三,強化政策支撐。加快構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體系,完善價格補貼、金融保險、用地用電等一攬子政策措施。特別是要進一步聚焦優勢區域、優勢產品、優勢產業和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同時,還要不斷加強產業政策、財政政策與金融政策的銜接和聯動,通過財政資金撬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形成支持合力。

猜你喜歡
結構性供給培育
我國宏觀杠桿率的結構性特征
資產結構性盈利能力分析
拉薩市公共就業服務供給現狀研究
拉薩市公共就業服務供給現狀研究
結構性理財和結構性存款有哪些聯系及區別?
結構性存款變局與出路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供給側”何以流行
第十道 生相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