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資源該如何高效使用

2017-03-02 00:04張會濤
儷人·教師版 2016年19期
關鍵詞:體育場館競技改革

張會濤

【摘要】隨著大眾體育消費觀念的增強,國家的舉國競技體育已經取得了成效,現有積累和儲備的體育資源需要進一步合理的調配,從而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這將成為體育改革的主題。本文對前期的各種資源分配做了研究,找到當下存在的問題癥結,并提出“管辦分離”、“市場調控”等建議。

【關鍵詞】體育資源高效使用

前言

建國六十余年來,我國已經創建、積累和儲備了相當可觀的體育資源,這是一大筆令世人矚目的寶貴財富。這筆財富不僅是當前進行體育改革的前提條件,也是中國今后走向體育強國的重要基礎。在當前進行的體育體制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如何保護好現有的體育資源,使之不致流失,并能夠在今后的體育發展中不斷擴大增值,可以視為這場改革是否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

一、關于體育改革取得的成果與存在的問題

(一)取得的成果

20世紀80年代,在體育改革的初始階段提出以革命化、科學化和社會化的行動口號,雖然模糊朦朧,但也順應了當時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也符合文革結束不久的特殊國情。 80年代的年體育經費還不及現在的百分之一,因為體育很窮,窮則思變。

90年代初,體育改革開始上路,1995年將體育改革納入了《體育法》,用法治的形式將體育改革明確、固定、強化下來。為期十年的這段改革出臺了一些有力度的改革舉措:“一法三綱”頒布,影響深遠,可以載入中國體育歷史;體育彩票發行、足球走上職業化道路,至今還在發揮作用;運動項目管理中心的建立,今天雖遭停滯,并有“四位一體”之嫌,但當時畢竟是從政府行政管理向社會綜合治理大大推進了一步。這些改革舉措都帶有思想解放運動的鮮明色彩,也讓人看到了這場改革的領導人所起的巨大作用。

而當前我國經濟已進入世界前列,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2年倫敦奧運會,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我國獎牌都在前五。我國體育強大發展全世界矚目。

(二)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體育資源不僅在總量上嚴重不足,不能滿足公共服務需要,而且體育資源的來源單一,缺乏自我造血機制;不僅體育資源配置的結構不盡合理,造成了體育資源占有的社會不公平,而且運營效率偏低,實行的是高投入低產出的、高淘汰率、高折舊率的粗放型模式,浪費現象十分嚴重。

二、前人的探索之路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有任海等學者著眼于體育資源的配置問題,并將體育資源問題列為體育改革的重點。因為在取消90年代“體委制”后,“體育系統”逐漸成為一個封閉的、自辦社會、自我循環的體系。而在實行“管辦分離”后,必定要將大部分“辦”的功能交還給社會,比如運動員的義務教育和基礎教育要交給教育部門,運動員的運動創傷要交給衛生部門和保險機構,運動員退役后的就業、升學要交給人事、勞動部門和高等學校,然而這些被托交的單位大多有較高的門檻,給體育部門形成很多限制和尷尬,這也使今后的體育改革難度更大,更需要在較高的管理層面上協調、整合,體育自身的改革也必須深化,必須觸及競技體育體制。

競技體育體制的改革將是下一輪體育改革的重點。競技體育體制是體育改革的核心,也是中國體育體制中最堅硬、最難觸動的部分,先前的幾輪改革都是面對它繞道而行。然而,競技體育的訓練體制和競賽改革不能完成,中國體育改革就會功虧一簣,體育資源存在的問題就不可能得到最終的解決。

三、體育資源的分配研究

體育資源有多種分類方法,涉及體育的各個領域,本文僅就體育人力資源、體育場館資源、體育財務資源和體育文化資源的保護問題提出一些粗淺的建議。

(一)體育人力資源

體育是“以人為本”的事業,為了人,也由人來做。體育人力資源是體育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資源。在計劃經濟時代,體育的人力資源基本掌控在政府的手里,高水平競技體育所需的管理人才、教練員、運動員、裁判員,以及科研人才幾乎全部集中在各級政府部門。

新中國成立60余年來,我國體育院校培養了數百萬各種類型的專業體育人才,其中不乏大量碩士、博士。他們是一支讓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體育力量。他們有的活躍在體育工作第一線,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經驗,有的甚至成為活躍在國際體壇的行家里手。

在政府逐漸將職能轉移給社會時,他們所面臨的是自身的轉型問題。一批在政府機關、事業單位里工作的公職人員將轉移到社團里去。他們必須改變原有的觀念和工作方法,以適應民間團體、企業的新型工作。

(二)體育場館資源

近來全國普遍出現的“廣場舞”擾民、爭斗的事件背后隱藏的問題仍然是體育場館不能滿足群眾體育需求的現實。體育場館資源,是發展體育事業和產業的物質基礎。德國、日本等國家注重公共體育場館的投資建設。我國60余年來體育場館數量增加了40余倍,近10年增長更快,翻了一番。但是,體育場館仍然不足?!兜诹稳珖w育場地普查數據公報》提供的數據表明我國平均每萬人擁有體育場地僅12.45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不足1.5平方米,與體育發達國家差距仍然很大。

體育行政部門掌握著一批訓練基地,設施裝備不錯,但使用效率很低,每年要靠政府的大量投入維持。在改制后如何讓他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繼續充分發揮作用,也是今后的改革需要考慮的。

四、結論

體育改革必須無條件推進,隨著經濟、社會人口結構、資源等因素的變化而進一步完善,體育資源必須有意識保護,積累的資源需要就近利用,而高效利用造福于民是資源和公共服務的最好回報。

五、建議

體育人觀念的轉變是與“管辦分離”過程中的機構轉型并行的。中國體育走“協會制”、“俱樂部制”等的社會綜合治理道路已經成為共識。政府職能轉變、政府機構精簡后,將有大量人員下崗,其實不然。一旦改制成功,專業社團的發展將不再受編制和規模的限制,對專業人員的需求將成倍、十幾倍的增加,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將會得到大力發展,這也是體育改革希冀達到的成果。

“政府向社會力量采購公共文化服務”的方式出現,可以將經費分流給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企業和其它機構,這是體育行政部門完全不熟悉的經費下達方式,將來或成為“新常態”。

【參考文獻】

[1] 盧元鎮. 體育改革中的體育資源保護問題 [M] .北京,2016.5

[2] 何力楠. 體育領域將迎來“消費大潮”[M].中國改革報,2016.12

[3] 李寧. 中國體育資源政府把控先將其社會化[M].網易財經體育藍皮書,2016.12

猜你喜歡
體育場館競技改革
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存在的問題與化解策略
大型體育場館PPP項目商業模式研究
改革之路
競技精神
改革備忘
改革創新(二)
花與競技少女
瞧,那些改革推手
競技體育
體育:室內體育場館空氣質量標準年內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