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涉農金融創新,支持服務“三農”發展

2017-03-03 18:39李江源陳騏陳康
現代管理科學 2017年3期
關鍵詞:金融創新土地流轉農村金融

李江源++陳騏++陳康

摘要:農村金融是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持服務“三農”發展的重要力量,現階段農村金融依然是地方金融體系最為薄弱的環節。文章以四川省為例,通過對農村金融發展現狀、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從涉農信貸、金融機構、涉農保險、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四個方面給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金融;土地流轉;金融創新;農村信用體系建設

一、 四川農村金融發展現狀

農村金融是四川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持服務“三農”發展的重要力量,是促進農業升級、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四川農村金融不斷發展,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服務覆蓋面不斷擴大。但從總體上看,農村金融仍是整個金融體系中最為薄弱的環節,尚需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才能精準對接多元化融資需求,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有效助推扶貧攻堅。

1. 涉農信貸:積極進行相關品種創新,滿足農村發展資金需求。四川率先在全國試行農村土地流轉收益抵押貸款政策,此舉有效破解農村土地直接抵押的法律障礙,切實增加農民財產性權益。2014年初,出臺《四川省農村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試點工作方案》,在9個縣(市、區)試點農村土地流轉收益抵押貸款,達成土地流轉收益抵押貸款協議177個,取得貸款資金近4.24億元,用于保證貸款的土地面積近6萬畝。2015年已正式出臺《四川省農村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暫行辦法》,在全省范圍內推廣試點政策,探索建立了確權登記頒證、抵押登記、價值評估、融資擔保、風險補償、資產處置等一系列配套制度措施。同時,全省涉農銀行業機構先后出臺了“農村產權融資擔保管理辦法”、“集體林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等制度,積極推廣發展“四權”、應收賬款、農產品訂單等抵質押貸款,目前已推出了“四權”抵押貸款等業務品種130余個。成都市還建立了農村產權交易所、農村產權流轉仲裁院和金融仲裁院,形成了市縣鄉三級農村產權流轉服務體系,可通過仲裁的方式化解農村產權抵押融資中產生的法律糾紛。

2. 金融機構:適度放松支農監管要求,做好農村金融機構建設。四川積極爭取銀行信貸資源向農業傾斜,分別與國開行、農行和郵儲銀行達成60億元、300億元、200億元涉農戰略合作與信貸合作協議,支持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與現代農業發展。對涉農銀行業機構實施涉農貸款增速高于同期全部貸款平均增速的年度目標考核。在總結樂山商行發行25億元“三農”金融債券,有效提高貸款增量的成功經驗基礎上,推動成都農商行開展涉農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試點,進一步拓寬支農資金來源,降低“三農”融資成本。加快農合機構產權改革,設立三農金融服務委員會。鼓勵農業銀行下沉服務重心,增強縣域分支機構服務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獨立性、自主性和靈活性;鼓勵郵儲銀行以特色小額貸款產品滿足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支農貸款需求。穩步培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鼓勵新設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推進“村村通”工程與“訊通工程”,在全省17個市實現行政村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截至2015年3月,新設農村金融機構已達50家,基礎金融覆蓋面提升到97.47%。

3. 涉農保險:拓展農業保險服務領域,創新發展特色農業保險。四川政策性保險全國領先,農險規模近年來穩居全國前列,2007年~2014年累計農險保費收入124.93億元,僅次于新疆,位列全國第二,年均增長率39.62%,累計支付賠款58.69億元。特色農業保險迅速發展,中央財政補貼的農險產品已達11個,地方特色農業保險品種已達31個,對種養業實現了品種全覆蓋。新型保險創新有聲有色,在全國率先試點蔬菜價格指數保險和育肥豬價格指數保險,有效減緩了減緩農產品價格周期性波動,保護了種養大戶的生產積極性。開展自然災害與氣象指數相結合的雜交水稻制種保險。健全農村醫保體系建設,積極推進新農合大病保險、農村小額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等民生保障業務,深入推進保險業服務“新農?!钡摹暗玛柲J健?。目前我省已基本實現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全覆蓋,覆蓋人數達7 308萬人。

4.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完善信息采集體系,建立守信激勵機制。四川已逐步形成了“信用征集、信用評價、信用培育、信用宣傳、信用文化”五位一體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可持續發展模式。按照《關于開展農村信用體系試驗區建設的實施意見》,完善工作推進機制,在全省21個地市(州)的34個縣開展農村信用體系試驗區建設。借助四川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和縣域金融生態環境評價,為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提供高層級制度保障。制定《四川省農村信用信息采集參考標準》,通過權威第三方批量采集銀行所需直接或間接指標,確保了農村經濟主體信用信息的可采性、有用性和可持續性。充分發揮庫網平臺信息歸集優勢,建立以信用評價為基礎的正向激勵機制。探索推進信用戶、信用村和信用鄉(鎮)評選活動。截至2014年末,全省34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試驗區為150萬農戶、1 498戶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建立信用檔案,采集信用信息127萬條,金融機構對守信農戶和新型農村經營主體貸款余額達896.3億元。

二、 四川農村金融發展缺陷與不足

農村經濟發展市場化程度較低、農村公共資源配套建設滯后、農村人口較為分散等因素,制約著四川農村金融的發展。此外,缺乏必要的引導和支持政策,相關制度建設落后也導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農村金融服務存在不足。

1. 農村經濟基礎不完善抑制了農村金融需求。一是農村產權制度有待完善。產權交易市場還不成熟,農業資產用于抵押擔保存在一定障礙,土地確權登記體系不健全,確權頒證進度進展不一,抵押登記、價值評估等土地流轉操作流程有待規范,土地經營權證轉移登記滯后,存在私租亂包和自發土地流轉等不規范的現象制約了農村產權資本化。二是農村產權價值未得到充分體現。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融資占比較高,但土地綜合整治項目貸款受到土地指標、地形條件、農戶意愿等多種因素限制。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由于土地價值不高,難以獲得銀行貸款。農村房屋由于處置范圍和抵押權的實現受限,其價值不能得到真正體現,貸款額度難以放大。三是農貸需求多樣性與銀行信貸管理要求不匹配。農村土地以家庭分散承包為主,農業規?;l展不充分,單一農戶擁有的農村產權數量少且價值較低;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流轉獲得的土地進行抵押受到諸多限制,土地經營權價值易被低估,影響其融資能力;農民集體經濟組織的作用還未充分發揮,普遍存在組織松散、內部管理機制不完善、無有效擔保抵押、缺乏啟動資金等問題,綜合導致銀行機構涉農投放不足。四是農業風險分擔體系不完善。從已建立“三農”貸款擔?;鸬牡胤絹砜?,財政出資規模普遍較小,不能充分滿足融資擔保需要;農業保險發展仍不充分,目前農業保險品種少、可保范圍小,保額難以覆蓋貸款金額,農產品價格保護和風險防范機制尚未有效建立,涉農金融仍是高風險、低收益的業務,對資金吸引力不強。五是農村信用環境建設有待加強。農民金融知識缺乏,信用意識淡薄,造成農村地區不良貸款率仍然偏高。

2. 農村金融體系不健全影響農村金融供給。一是政策性銀行業務單一。農業發展銀行是針對農業的唯一政策性銀行,但其主要業務是糧、棉、油收購以及農業龍頭企業貸款、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等,基本不面向農戶等微觀主體提供金融服務。二是城鄉金融監管標準大多同質。商業銀行農村金融業務和城市金融業務基本執行同一監管標準,未充分考慮農村金融業務風險大、利潤薄的特點,導致金融機構發展涉農金融業務動力不充分。三是農村金融專營機構建設滯后。助農取款服務點業務僅限于農村基礎服務,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仍以二三產業為主要服務對象,農村資金互助社等農村金融服務專營組織仍在試點探索中,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仍存在缺失。四是成本與收益的矛盾從根本上影響了銀行的積極性。一筆僅數十萬元農村產權抵押貸款的調查、抵押、登記、審批等程序和工作協調難度甚至比城市一筆上億元貸款的難度都大,金融機構從成本和收益角度考量,缺乏發展農村產權抵押融資業務的內在動力。

3. 外部政策支持存在不足。一是中央財政補貼的保險品種有待增加。中央財政補貼的保險品種偏少,遠不能滿足我省現代農業發展的保險需求。二是中央財政支持地方特色產業力度有待加強。我省蔬菜、水果、茶葉、中藥材均是在全國位居前列的重要產業,雖然四川出臺了“特色農業保險獎補政策”,但很多地區因為財力無法負擔地方優勢產業品種的保險補貼,沒有有效化解農戶特色產業的生產風險。三是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指標限制制約發展。以成都市為例,由于銀監會的限制,成都市試點的村鎮銀行名額僅14家,未來將不能再新增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和貸款公司。

4. 制度機制建設存在不足。一是省內大部分地區沒有建立完善的農村“四權”流轉市場,部分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因市場化程度低等原因,交易活躍程度有限,對開展農村財產權抵押貸款業務帶來一定困難。二是農村“四權”的價值難以客觀評估?!八臋唷眱r值由誰評估、如何評估、參照標準及公正性等問題尚未解決,農村產權的專業評估機構比較缺乏,致使借貸雙方對評估價值的認識差異較大,制約了農村“四權”抵押貸款業務深度發展。三是商業銀行積極性不高。駐川銀行開展農村產權抵押融資等金融業務創新,需報經總行同意后執行,總行往往從總體風險控制出發,不愿同意分行開展農村產權抵押融資。

三、 政策建議

1. 涉農信貸方面:探索金融助農形式品種創新,推進農村產權抵押貸款發展,健全“三農”信貸風險補償機制。四川應做好相關配套建設,激活農村經濟資源,探索涉農信貸創新。一是協調推進各銀行總部探索抵押物品種創新。發展包括農業保險保單抵(質)押、農產品抵押、農產品活體抵押、農機具抵押等在內的多種涉農信貸,推廣國開行“農業產業鏈養殖戶小額貸款”模式與郵儲銀行“銀協合作與融資+融智”模式。二是做好農村產權抵押相關輔助建設。把握四川作為全國首批三個試點確權登記頒證省份的歷史機遇,加快確權頒證,推進多權同確,進一步發展“四權”流轉市場,加快構建縣、鄉(鎮)、村三級農村綜合產權交易網絡,培育農村產權的專業評估咨詢機構。三是有效處理產權抵押融資中出現的各種法律糾紛。充分發揮農村產權流轉仲裁院和金融仲裁院在產權流轉和抵押權處置中的作用,協同發揮村委會與合作社在處置抵押物過程中的溝通協調作用。四是穩步擴大農村產權抵押融資范圍。做好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的金融服務工作。鼓勵有條件的農戶有償騰退宅基地和跨集體經濟組織流轉農村房屋產權,探索建立城市工商資本到農村參與租賃耕地的準入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土地信托流轉模式試點。五是建立抵押債權風險保障機制。建立農村產權抵押融資風險基金,鼓勵設立農村產權收儲公司,補償處置農村產權抵押擔保貸款經逾期清收無法收回的損失。六是完善財政支持的涉農信貸風險補償機制。按照“政府扶持、多方參與、市場運作”的模式,探索建立市區級貸款風險分擔機制。充分發揮四川農業信貸擔保有限公司的“金融放大器”功能,協同省內政策性農業擔保機構共同發揮擔保行業穩定器作用。

2. 金融機構方面:落實涉農差異化監管,加強涉農信貸支持力度,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建設??紤]涉農金融業務存在的季節性、風險高、收益低的特點,對于涉農金融機構實行鼓勵政策。一是對涉農機構進行差異化監管。將支農情況與市場準入、區域發展、監管評級等掛鉤,適度放寬不良貸款率等指標的監管容忍度。二是穩步培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積極向銀監會爭取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指標。開展農民資金互助社試點,依托具備條件的農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和供銷合作社,進行合作社信用合作試點。鼓勵社會資本入股,積極發展服務“三農”發展的村鎮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小額信貸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發揮支農主力軍作用。三是加強對涉農信貸的支持力度,落實縣域銀行業法人機構一定比例新增貸款投放當地政策,探索建立商業銀行新設縣域分支機構信貸投放承諾制度,落實對金融機構涉農貸款的財政獎補政策。四是加強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鼓勵銀行依托助農取款服務點試點“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在縣級政務中心設立金融服務專門窗口,村級設金融服務工作點。重點拓展“迅通工程”助農取款服務點的代理支付、繳費、征信服務、保險、理財業務等方面的金融服務功能,提升農村地區基礎金融服務水平。五是加大對涉農金融產品與服務的創新力度。引導銀行業機構從信用評定、授信額度、業務流程等方面創新農村信貸授信審批機制,加快微貸技術在農村地區的推廣應用,發展農業產業鏈融資。

3. 涉農保險方面:爭取中央政策支持,豐富涉農保險品種。涉農保險是防范農業生產風險、化解農業災害損失、創造良好生產環境的重要政策性手段。四川應充分發揮涉農保險的作用,實現從農業大省到農業強省的跨越。一是擴大政策性保險試點品種。加強特色產業蔬菜、茶葉、水果、中藥材、雜交育種、小家禽及水產養殖、農機作業的保險力度,爭取納入中央政策性保險品種。二是設立中央財政支持特色產業保險獎補資金。結合我省農業特色優勢產業,提高對地方特色農業保險支持力度,充分調動農民投保積極性,助推特色農業健康發展。三是積極發展涉農商業健康保險。四川是外出農民務工大省,商業保險對于補充完善落實農民工社會保險政策具有重要意義。鼓勵商業保險公司開辦涉農健康保險,對短期團體費用補償型健康保險和長期護理保險等險種減免營業稅,制定社保賬戶、城鄉居民個人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的所得稅優惠政策。四是發揮銀政保協同作用。完善貸款損失補償原則,推廣“政府+銀行+保險”多方參與、風險共擔的合作經營模式,單筆貸款損失由保險公司承擔70%,銀行承擔15%,風險補償資金承擔15%。推廣以農業保險保單為質押的“銀保財互動貸款”。

4.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方面:重視信息收集共享,推廣復制先進經驗。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有利于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從根本上緩解涉農貸款難的問題。結合四川實際情況,一是突出駐村干部的教育引導作用。引導金融機構選派優秀干部到貧困村掛職鍛煉,通過政策宣傳,加強誠信教育,培育信用意識,切實降低金融支農信用風險與道德風險。二是健全信用信息收集與共享機制。利用金融機構駐村網點,加強微觀主體信息收集,為各類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立信用信息檔案。建立人民銀行、金融機構、政府部門之間信息互聯互通的共享機制,積極探索農村信用信息運用。三是完善“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激勵約束機制。持續推進信用戶、信用村和信用鄉(鎮)評選和農村青年信用示范戶創建活動,發揮村集體與合作社組織的考察作用,積極發揮已經授牌信用村、頒證信用戶的帶頭作用與輻射效應,引導金融機構切實給予守信農戶以信貸優惠等正向激勵。四是推廣已有先進經驗。積極宣傳我省已有的先進模式,如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遂寧模式”,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試驗區的“會理經驗”,起到示范借鑒效應,在四川各地進行學習復制推廣。

參考文獻:

[1]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意見[Z],2014.

[2] 李明昌.創新金融服務助推四川農村經濟發展[J]. 中國金融,2010,(5):65-66.

[3] 高潔,周杰,朱艷婷.在城鄉統籌發展中推進農村金融創新——以成都市為例[J].農村經濟,2011,(12):92-95.

[4] 馮毅.統籌城鄉發展與農村金融服務創新——成都實踐及思考[J].農村經濟,2011,(5):40-44.

[5] 中國人民銀行樂山市中心支行課題組.農村資金需求:農村金融與民間融資——四川犍為縣農村融資個案研究[J].金融研究,2005,(12):169-176.

[6] 張美嶺.影響我國農村土地流轉的因素及政策啟示[J].現代管理科學,2016,(8).

[7] 孫香玉,鐘甫寧.福利損失、收入分配與強制保險——不同農業保險參考方式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 2009,(5):80-88.

[8] 中國人民銀行廣元市中心支行課題組.統籌城鄉背景下的農村金融創新——欠發達地區金融創新的實踐與思考[J].西南金融,2011,(3):69-72.

作者簡介:李江源(1989-),男,漢族,四川省宜賓市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博士生,研究方向為地區金融、地方政府融資;陳騏(1990-),男,漢族,浙江省杭州市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系博士后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產業經濟學、農業經濟學;陳康(1992-),男,漢族,湖北省荊州市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博士生,研究方向為實證資產定價、公司金融、地方金融。

收稿日期:2017-01-09。

猜你喜歡
金融創新土地流轉農村金融
區塊鏈技術助力農村金融發展研究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與金融創新的互動發展
論互聯網金融刑法規制的研究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根據、障礙和對策
農村土地流轉中地方政府職能的構建
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與金融創新
中國農村土地流轉供需市場失衡問題的研究
城鎮化過程中土地流轉對農民土地權益影響問題分析
農村金融大變身
安順:榮升全國首個農村金融信用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