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敘事中的隱喻藝術

2017-03-04 08:11王楠
人間 2016年33期
關鍵詞:敘事隱喻藝術

摘要:隱喻藝術,作為既古老又年輕的理論,從思維的角度對藝術作品展開研究。通過已知的某一對象的個別屬性來暗示或隱含另一對象相似屬性,隱喻思維是一種特殊的信息加工處理及整合過程。隱喻即思維,藝術創造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創造者用隱喻進行思維的過程。在敘事中研究隱喻藝術思維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關鍵詞:敘事;隱喻;藝術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010-01

藝術與表現的關系,是一種特別重要的關系。藝術把世界再現給我們,其中飽含表現性屬性:藝術顯示給我們一些事件,并使之包裹在人類感情中;藝術使這個世界在感情上可以為我們所觸及,在方式上常常是清楚而明白的;藝術為我們展示一些事情,這些事情帶有明顯或突出的人類品性。以隱喻的方式講,藝術為我們把世界人性化了,即以人類可以接觸的方式,藝術為我們再現了事情,使我們能夠以感情的方式探索世界,同時探索感情的輪廓以及可能的狀態。

一、隱喻藝術的本質與特征

“隱喻”(metaphor)一詞,來源于希臘語“metaphora”,其中“meta”指“過來”,“phora”指“攜帶”,二者合在一起具有“轉化”、“帶來”的意思,即強調由一種東西過渡、轉出或施加于另一種東西的結果。通過人們對于隱喻的理解,語言在本質上是隱喻的。從語言系統與外部現實世界的關系看,人類所認識的世界不是所謂真實的現實,而只是通過語言折射出的現實。從語言系統內部來看,任何一個語言符號在理論上都可以代替另一個符號,所以隱喻不僅僅是文學語言的特征,而是人類語言的普遍特征。

可以說,隱喻藝術是人類最古老的思維方式之一,而作為人類的一種思維方式,其中包含多種思維方法。就隱喻藝術而言,比較思維方法、類比思維方法和隱喻思維方法共同構成了隱喻思維方式的內在因素。這三種類似的思維方法貫穿于隱喻藝術思維的始終,決定著其它方法的走向,是隱喻藝術思維的基礎。

藝術的外在本質是整體,藝術的內在本質是隱喻,而內在的隱喻又是通過外在的整體形式得以實現的。因此,我們說藝術是隱喻的。那么,隱喻藝術思維的關鍵在于把完整的表現轉化為審美的意象。既然隱喻藝術思維的潛在因素是隱喻思維方式,它的顯在因素是想象(聯想)、意象和象征。從隱喻藝術思維的整個流程來看,想象和聯想起著審美化提升的關鍵作用。意象與意象的結合有多種方式,其中最主要的包括意象與意象的聯結,以及意象與意象的融合;在聯結方式中,聯想的作用較大,而在融合方式中,想象更為重要。同時,意象的聯結或融合便形成了象征;意象是象征的基礎,而象征由諸多意象組成。

隱喻藝術思維具有以下方面的特征:(一)情感性。藝術就是情感。藝術是靠情感打動接受者的,而不是靠所謂的目的。藝術家創作作品的特點在于讓作品有力量喚起人們的審美情感,而情感的表達就是給它賦予這種力量的東西。因此,藝術隱喻就是情感把握下的形式。(二)整體性。就藝術而言,隱喻的價值在于其過程和整體?!耙狻迸c“象”在情感的作用下,形成“意象”,共同構建藝術的思維流程,從而最終體現藝術的隱喻價值。隱喻藝術的思維是整體性的,還因為它本身作為一個思維流程,對于事物的表現或描述是從系統出發的,藝術不是對世界的簡單還原,更是對世界的隱喻性構造,因而要求藝術隱喻必須在思維上保持連續性。(三)象征性。象征是藝術的終極形態,也是藝術思維的始終,藝術的最根本的內在與外在特征都是象征。象征是藝術思維的脈搏,是藝術思維的流動,是藝術的整體顯現。藝術象征不僅是一種技術或者技巧,它更是一種人類特有的思維方式,是一種表達情感世界的巧妙思維,是一種擺脫直接、走向隱喻的機制。因此,象征作為一種藝術思維方式,作為藝術實現其隱喻價值的必然途徑,它有著其它方式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四)啟發性。和科學相比,隱喻在藝術中實際上是啟發性的暗示。在文學中,隱喻有時會以語言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個時候,隱喻就猶如科學中的模型,它會直接給人以啟發。此外,思維和邏輯思維、科學思維不同,它既不是直觀展示概念,也不是直接展示客體,而是將情與理包含其中。因此,藝術不僅是展示,更是某種啟發。挖掘藝術的意義,無論從哪個角度講,我們都能感受到藝術帶給我們的啟發。

不同門類的藝術有其不同的藝術思維方式。文學作為語言藝術,它的藝術價值一般主要通過情景、敘事、對話、描寫、心理、抒情想象、理趣等方式得以體現。下面就以隱喻藝術在文學敘事中的表現略作分析。

二、隱喻藝術在文學敘事中的表現

隱喻是尋找事物之間的相似性,使用已知替代未知的一種表述方式。也就是說,隱喻把不同的表象納入相似的經驗框架,從一個概念系統轉移到另一個概念系統。在藝術創作過程中,這種傾向尤為明顯,文學敘事也不例外。

通過前人研究發現,敘事基本上是隱喻的,乃至敘事者本身就是一個隱喻。由此可見,藝術敘事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藝術隱喻的過程。在敘事過程中,喻本常常是不出現的,而只出現喻體。作者通過想象、意象、象征、虛擬、變形等隱喻手段,喻本只是作為一種形象展示,作為具體化了的喻本而出現,并在展示過程中,給人們留下聯想的空間,從而最終實現隱喻的揭示。具體表現出來,很多文學作品基本上是象征的,而非寫實的。

此外,在各種文體的敘述中,隱喻和轉喻兩者又相互影響和滲透,因此,就隱喻藝術而言,它本身也包括了轉喻。在文學作品,例如小說中,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在詩歌中,大部分基本上都是隱喻的;而散文通常表現為隱喻轉喻并用。再者,就文學符號本身而論,它所組成的系統本身是象征性的,因此,不難得出結論,這些符號自然須得服從隱喻的要求。

參考文獻:

[1]保羅·利科.活的隱喻.汪堂家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2]羅鋼.敘事學導論.云南人民出版社.

[3]朱玲.文學符號的審美文化闡釋.安徽大學出版社.

[4]張大松.科學思維的藝術:科學思維方法論.科學出版社.

[5]支農.藝術語言的邏輯.中國文聯出版社.

作者簡介:王楠(1977—),女,遼寧沈陽人,東北大學講師,博士生在讀,主要從事語言文化研究。

猜你喜歡
敘事隱喻藝術
愛的隱喻
論隱喻理論構建的參照維度及連續統
紙的藝術
概念隱喻新類型中的認知機制探討:共現性還是相似性
基于隱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慣用句
論晚清史詞的“詞史”特質
東方奇幻與眼球審美:對中國魔幻電影的解讀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戰》中的隱喻探究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