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鮮食玉米與鮮食大豆間作雙季直播高效高產栽培技術

2017-03-06 01:08丁利群
現代農業科技 2017年1期
關鍵詞:鮮食玉米間作栽培技術

丁利群

摘要 鮮食玉米、鮮食大豆全年雙季間作栽培模式,不僅能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和土地資源,而且達到種地養地相結合。介紹了鮮食玉米與鮮食大豆間作雙季高效高產栽培技術,包括施基肥起畦、品種選擇、適期早播、及時間定苗、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適時收獲等方面內容,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關鍵詞 鮮食玉米;鮮食大豆;間作;高效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3.048;S565.1.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1-0032-01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玉米和大豆的鮮食化程度比例越來越高,播種面積也逐漸增加。為了節約能源和資源,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提高單位面積上的作物產量和經濟效益是關鍵。玉米和大豆的間作栽培主要是利用植株的一高一矮和對肥力有不同程度的需求,提高田間通風透光性,減輕田間病蟲害指數,達到增產、增效的目的;玉米、大豆間作栽培是目前一種比較成熟的栽培模式,它不僅能充分利用自然光溫能源和土地資源,而且能達到種地養地相結合的目的。鮮食玉米、鮮食大豆的生育期都比較短,并且全生育期也相似,在開化縣一年可以種植雙季,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農戶的種植經濟效益。通過2年的種植調查和統計,玉米、大豆的間作栽培,采用1∶2模式種植,一年雙季玉米和大豆的總產量分別為9 225、14 210 kg/hm2,純收入達到25 131元/hm2,比單純種植雙季鮮玉米增收9 500元/hm2,比單純種植雙季鮮食大豆增收7 650元/hm2;如選擇種植高產優質品種,效益更高?,F將鮮食玉米、鮮食大豆間作雙季直播高效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施足基肥,整好田畦

春季栽培整地前,田間土壤濕度掌握在“手捏不出水、手放土松開”為準,雜草(雜草過多要用除草劑噴除)要處理好,用三元復合肥(16-16-16或17-17-17)450~525 kg/hm2均勻撒施,起壟機后面用一塊鐵板固定用于平整畦面,再用起壟機起壟做畦。秋季栽培整地前,如土壤干燥,要灌1次跑馬水,再施肥起畦。每畦包溝1.0~1.1 m。

2 品種選擇

春季栽培的玉米和大豆的全生育期要相似,確保同期播種、同期收獲,不影響秋季栽培,玉米如華珍、脆甜201,大豆如浙鮮豆8號、浙鮮豆9號等;秋季栽培的品種要根據前茬的收獲期和后期氣候條件能滿足鮮食玉米、鮮食大豆灌漿鼓粒來選擇,玉米如鮮甜5號、金玉甜2號,大豆如衢鮮5號、蕭農秋鮮等。同時要選擇產量高、品質優、抗性好的品種,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和經濟效益[1]。

3 適期早播

春季栽培為了提早上市和提高效益,要適當早播,一般3月底或4月初播種,這樣一般品種就可以在6月底或7月初采收,同時又不影響秋季栽培。秋季栽培一般在7月上、中旬播種。每畦2行,株距35~40 cm,一般播種玉米1 400~1 500穴/hm2、大豆2 600~2 700叢/hm2 [2]。

春季栽培的播后采用薄膜覆蓋,既能保濕保溫利于出苗,又可以有效地防止田間雜草叢生。秋季栽培播種時,不管是玉米還是大豆,一是現耕現播;二是播后踏種確保種子與土壤的緊密接觸;三是覆蓋一層薄土,利于種子及時充分吸收水分,提高種子田間發芽率,為全苗、壯苗打好基礎。

4 及時間定苗

播種時,一般玉米都播2粒、大豆播2~3粒,確保出苗后每穴不空。同時出苗后待玉米2葉1心、大豆出毛葉時要檢查田間出苗情況,及時間苗、定苗,間密補缺,玉米每穴留1株,大豆每穴留2株,確保田間全苗、壯苗[3]。

5 及時追肥,控好田水

在施足底肥的條件下,及時追肥。一般追肥2次,第1次在玉米4~5葉時追施,施三元復合肥(16-16-16或17-17-17)225~300 kg/hm2+尿素75 kg/hm2;第2次在玉米接近喇叭口期追施,施三元復合肥(16-16-16或17-17-17)150 kg/hm2。在玉米、大豆田間生長期間,要控好田間水分。春季栽培主要是做好清溝排水,防止田間積水影響玉米和大豆的植株生長;秋季栽培主要是做好防旱,一旦田間土壤含水量低于65%時要進行灌溉,以滿足玉米、大豆的植株生長需求[4]。

6 病蟲害防治

種植鮮食玉米和鮮食大豆在病蟲害防治上要做到“有病蟲早防、無病蟲不防”的原則,即使要防也盡量用低毒生物型農藥,確保農產品質量和食用安全。玉米主要病害有大葉斑病、小葉斑病,蟲害有地老虎、玉米螟;大豆春期栽培主要是食心蟲和粘蟲,秋期栽培主要是粘蟲和斜紋夜蛾[5],應注意及時防治。

7 適時收獲

玉米、大豆的鮮食,采摘時間很關鍵,采摘過早或過遲都會影響其品質;選擇采摘時間既要保證品質,又要注重產量,才能促進農民增收。玉米最適采摘時期主要在穗須轉黑略干時;大豆最適采摘時期在豆粒膨大后期且豆莢轉色前。

8 參考文獻

[1] 王樹立.大豆與玉米間作高產栽培配套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4):188.

[2] 劉艷昆,閆旭東,徐玉鵬,等.玉米—大豆間作模式與經濟效益研究[J].河北農業科學,2012(16):23-26.

[3] 羅春新,胡萍,胡正榮.玉米大豆間作高產栽培技術[J].農村實用技術,2014(11):28-29.

[4] 劉永安,潘彬榮,岳高紅,等.溫州不同甜玉米—毛豆間作模式的農藝性狀、產量與間作優勢初探[J].浙江農業科學,2016(1):13-16.

[5] 包斐,韓海亮,譚禾平,等.鮮食玉米、鮮食大豆在不同間作模式下的產量表現[J].浙江農業科學,2016(2):189-190.

猜你喜歡
鮮食玉米間作栽培技術
鮮食玉米高產高效施肥技術的探究
果園實行間作套種的優勢與模式
德宏州鮮食玉米產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