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參與北極資源開發戰略研究
——基于漸進決策理論的視角

2017-03-07 01:07□奚
理論月刊 2017年7期
關鍵詞:北極資源

□奚 源

(武漢大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

中國參與北極資源開發戰略研究
——基于漸進決策理論的視角

□奚 源

(武漢大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

北極地區擁有豐富的未開發資源,隨著北極冰層的消融、全球經濟的發展、國際政治環境的變化,北極地區已經到了資源大規模開發的前期。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同時也是北極理事會的觀察員,具有參與北極資源開發的前景與需求。但中國并非北極國家,并不具備獨立開發北極資源的現實性,如想參與北極資源開發必須與北極國家進行合作。本文以漸進決策理論為視角研究中國參與北極資源開發的戰略,分析中國現有的參與北極資源開發的舉措,并提出相關建議。

北極資源開發;中國參與;漸進決策理論

地球的未利用資源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貯藏于北極,北極不僅蘊藏著大量的自然資源,還擁有可觀的軍事資源、航道資源、制度資源、組織資源和科考資源等[1]。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到冷戰結束前,北極主要國家在北極區域內以追求軍事戰略價值與軍事資源為主,美蘇兩國在北極圈內部署大量軍事力量,將北極地區作為雙方相互對抗的最后戰場。冷戰結束后隨著經濟的發展,全球化的加劇,全球自然資源需求的大量增長,推動了北極自然資源的開發。同時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北極地區海冰融化使得北極航道的通航可能性進一步增加,北極航道資源的開發利用也日趨臨近[2]。

近年來,環北極國家都加速勘探和開發北極資源,美國、俄羅斯、挪威和加拿大現已開發了眾多北極油氣田,俄羅斯在北極圈地區建立了龐大的工礦加工業。在北極資源開發的熱潮下,中國也積極參與北極資源的利用與開采。但因為中國作為北極域外國家,并不擁有北極領土與海域,同時在北極理事會只擁有觀察員的身份,并無提案權[3]。因此中國應謹慎制定參與北極資源開發的戰略。本文以漸進決策理論為視角來分析中國現有的北極資源開發舉措,并根據此理論對中國繼續深化參與北極資源開發提出建議。

1 漸進決策理論模型

決策理論起源于20世紀30至40年代,最早盛行的是完全理性決策論,主要觀點為假設人是堅持尋求最大價值的“經濟人”,“經濟人”具有最大限度的理性。其在決策上的表現為決策前能全盤考慮一切行動及其所產生的影響,決策者能為實現組織和個人目標而作出最優的選擇[4]。20世紀50年代之后,人們認識到建立在經濟人假說之上的完全理性決策理論只是一種理想模式,不可能指導實際中的決策。美國政治學家西蒙提出了滿意標準和有限理性原則,西蒙認為人的實際行動不可能符合完全理性,決策者只具有限理性,不可能預見一切結果,因此決策者只能在決策中追求 “滿意”標準,而非最優標準[5]。

美國政治學家林德布洛姆在對全面理性決策的批判和對西蒙有限理性觀點吸收的基礎上提出了漸進決策模型,林德布洛姆認為傳統的政策分析模式不切合實際,不是好的政策分析模式,而“漸進調適”的政策制定和分析模式較為實際、科學、妥當。其理論的基本點是從人所面臨的現實情況出發,并對現實作漸進的改變。他認為決策者不可能擁有人類的全部智慧和有關決策的全部信息,決策的時間、費用又有限,故決策者只能在“有偏袒的相互調整中”作出決策。該理論要求決策程序簡化,決策實用、可行并符合利益集團的要求,力求解決現實問題。在林德布洛姆看來,漸進決策需要遵循以下三個基本原則:按部就班原則、積小變大原則與穩中求變原則[6]。

2 北極地區資源概念界定與分類

“資源”的定義是隨著人類認識能力的提升、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人類新需要的涌現而不斷深化和拓展的[7]。從經濟學視角來看,資源的概念從廣義上是指人類在生產、生活和精神上所需求的物質、能量、信息、勞力、資金和技術等初始投入的總稱,而狹義的資源通常是指自然資源,不包括人類加工制造的原料。從政治學視角來看,資源通常泛指某一種政治主體憑借一定的政治權力和地位,為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和實現一定的政治價值而在政治過程中所運用的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和人類創造力的總和。從社會學的視角來看,資源是指那些可使人們滿足必要且重要的經濟、政治、社會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需要的東西,不僅包括非物質的東西,還包括“機會”“聲望”“榮譽”等[8]。根據上文所述,筆者對資源的理解不僅僅局限于自然資源的范疇,更包括權力、地位、才學、威望、聲譽以及關系等被政治學家與社會學家當做資源的東西。根據此概念可把北極地區資源分為自然資源、制度資源、組織資源和科研資源四個方面。

2.1 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地點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的,以提高人類當前和將來福利的自然環境因素和條件的總稱。北極的自然資源可以分為油氣資源、礦產資源、航道資源、生物資源和旅游資源。

2008年,美國地質調查局完成了環北極資源評估項目,該項目詳細地評估了北極圈以內的未開采的油氣資源的儲量。數據顯示北極地區擁有多達900億桶未探明石油儲量,占全球未探明儲量的13%,1669萬億立方英尺天然氣儲量,占全球未探明儲量的30%。美國地質調查局稱北極大陸架可能是一塊最大的尚未勘探、可能找到剩余石油的地區[9]。

北極地區蘊藏的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儲量大、種類多,主要包括煤鐵資源以及其他固體礦產資源。北極地區儲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根據世界能源組織估計,北極地區的煤炭儲量高達一萬億噸,約占全球煤炭儲量的四分之一[10]。另外,北極的鐵礦資源儲量也十分可觀,其中科拉半島的鐵礦是世界級的大鐵礦。查爾斯王子山脈已初步查明的鐵礦資源儲量可供全世界開采利用200年,為世界罕見的大鐵礦,加拿大北極地區已經探明的可采鐵礦量達3.7億噸,以年開發1800萬噸計,可開采 20 余年[11]。

北極航道資源是指北極西北航道與東北航道,西北航道是由美洲北極地區的一系列島嶼與海峽組成,東起戴維斯海峽和巴芬灣,向西穿過加拿大北極群島水域。東北航道是從俄羅斯西段的巴倫支海,沿西伯利亞岸邊向東到太平洋的楚科奇海,直至東北亞的航道。隨著北極地區氣溫上升、冰層融化,冰區正逐漸縮小,夏季北極航道的全線開通將成為可能。北極航道一旦通航,便可成為北美洲、北歐和東北亞地區之間最便捷的通道。北極航道的開通,對北冰洋航運條件的改善,尤其是對溝通亞洲、歐洲和北美洲三大洲的航運將大有益處。航程的縮短、運輸成本的降低以及能源的節省,使得北極航道的前景十分可觀。

北極地區也蘊藏著獨特的海洋生物和陸地生物資源,目前很多種類生物資源已經得到商業化開發,產品流向北極國家以及其他地區的商業市場。北極地區的海洋生物資源中,海水漁業資源十分豐富,巴倫支海、挪威海和格陵蘭海都屬于世界著名的漁場,龐大的生物生產力導致世界級商業性捕撈業的發展,近年來其捕魚量約占世界的8%到10%。全美總漁獲量中,約有40%來自阿拉斯加水域,這其中大部分處于北極圈內。而在北極的東部,挪威和俄羅斯共享巴倫支海域的世界級鱈魚和毛鱗魚漁場[12]。北極地區也有相當豐富的陸地生物資源,北極陸地動物主要有北極熊、灰熊、馴鹿、麝牛、北極狼、北極狐和北極兔。同時北極也蘊藏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北極地區是地球上自然環境保存較為完好的地區,這里獨特的動植物世界以及自然生態系統是地球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北極地區居住著20多個原住民民族,它們都有自己悠久的社會歷史和傳統的文化背景,他們的生活方式、民族傳統、服飾和居住的房屋都是人類不可缺少的文化遺產和獨特的景觀。伴隨著氣候變暖以及冰川融化,北極地區旅游資源開發的前景將會越來越廣闊,并逐漸得到各國政府及商家的重視。極地旅游資源的獨特性將使其散發出特殊的魅力,蘊藏著巨大的潛力[13]。

2.2 制度資源

制度資源,即用以規范、約束以及協調國際行為主體在南北極活動的各種法律規范、規則、約定或常規等。其中,國際法是在國際交往中形成的、用以調整國際關系的、有約束力的各種原則、規則和制度的總稱[14]。

在北極地區,無論是從全球層面還是從地區層面,已經存在大量的國際條約或者協議,這些條約或者協議界定了國家在北極相關領域的權益與義務。北極地區的主要公約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斯瓦爾巴德群島條約》。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不同國家在不同海域的權利和義務,包括沿海國在本國管轄海域內的權利和義務,以及所有國家在公海和“國際海底區域”的權利和義務。雖然《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并不是專門為北極地區設計的,但是由于其普遍性,北極理所當然也在公約約束的范圍內,其有關海域劃分和法律地位的規定同樣適用于北極海域。據此,北冰洋沿海國可以對以下幾個區域主張主權或者管轄權:內水水域、領海水域、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

斯瓦爾巴德群島位于北極圈之內的北冰洋上巴倫支海和格陵蘭海之間,北面是北極點,南面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東面是格陵蘭島,西面是俄羅斯。1920年2月,挪威與美國、丹麥、法國等18個國家,在巴黎簽訂了 《斯瓦爾巴德群島條約》,該條約目前有51個締約國,中國在1925年加入該條約。該條約使斯瓦爾巴德群島成為北極地區唯一一個非軍事區。條約承認挪威具有充分和完全的主權,該地區永遠不得為戰爭的目的所利用,各締約國的公民可以自由進入,在遵守挪威法律的范圍內從事正當的生產和商業活動。

現今許多國家在斯瓦爾巴德群島建立了極地科考站和研究所,對北極進行全方位的研究。中國于2004年7月在斯瓦爾巴德群島的新奧爾松地區也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北極科學考察站——極地黃河站。作為締約國,《斯瓦爾巴德群島條約》是中國參與北極事務、開展北極科研的一個有利條件和重要的制度資源,為此需要對條約的相關規定進行仔細的研究,對條約規定的國家權力做出細致的分析,為我國積極參與北極事務的行動提供法律依據。

2.3 組織資源

組織資源,即行為主體在互動過程中基于共同目標和行為理念而結合到一起的各種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國際組織,這種正式與非正式的國際組織在南北極已經大量存在,在極地事務治理中日益發揮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這種組織資源并不囿于組織本身,還包括組織權力、組織地位等。

北極理事會是根據1996年9月19日在渥太華發表的北極國家部長宣言成立的。北極理事會的根本目標是維護北極地區的可持續發展,重點關注北極地區環境、社會和經濟三大領域所面臨的一些重大挑戰,致力于探討北極開發和環境保護合作措施以及其他問題,促進該地區經濟、社會和福利方面持續發展。北極理事會的成員包括美國、俄羅斯、加拿大和挪威等國,北極理事會每兩年進行一次輪值主席國交接[15]。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成立于1988年,屬于世界氣象組織的下屬機構,由世界氣象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創立。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主要作用是,在全面、客觀、公開、透明的基礎上,通過吸收世界各地的數百位專家的工作成果,對世界上有關全球氣候變化的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信息進行評估,其特殊地位使它能夠在全球范圍內為決策層和科研領域提供科學證據和數據。

北冰洋科學委員會成立于1984年5月,其成立目的是對從事北冰洋及其附近海域研究的各國研究機構的項目和優先安排進行協調。它是一個由國家級研究機構組成的非政府組織,其成員來自加拿大、中國、丹麥、芬蘭、美國等國。作為一個組織和領導北冰洋科學研究的機構,北冰洋科學委員會的長期任務是,依靠多國和多學科自然科學與工程項目的支持,推動北冰洋的研究。其主要任務有:保證北冰洋研究信息的交換和傳播;建立通信渠道和信息網絡,安排設備的使用;建立啟動和維持觀測系統及其產出數據的方法;保證北極科學團體與北極政策相關單位之間的互動,推動研討和教學事務。

2.4 科研資源

極地以其獨特的科學資源和地理環境成為眾多科學研究的不可多得的平臺,被稱之為全球最大的科學研究的“天然實驗室”。北極地區的科研資源尤為豐富,在應對全球氣候變暖、開展海洋環境和生態科學研究中,北極都將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載體。以北極為基地開展相關科學研究對于我們預知全球氣候與環境的未來發展變化趨勢至關重要,它是一個獨特觀測和研究的場所,我們可以通過北極地區的科學研究來揭開地球氣候與環境從古至今的變化發展規律。

氣候變暖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最緊迫和需要優先解決的一大環境問題。有學者認為,氣候變暖可能引起食物和水資源短缺、傳染病蔓延等重大安全問題。在此背景下包括北極在內的極地研究,有助于世界各國理解全球氣候變暖,并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

3 中國現有的北極資源開發舉措

在政治與制度資源方面,中國加入了《斯瓦爾巴德條約》與北極科學委員會。同時在2013年,中國與日本、印度、意大利等國共同成為了北極理事會的正式觀察員國。

在北極油氣資源開發中,中國也積極參與俄羅斯的亞馬爾項目。亞馬爾項目是俄羅斯從2012年開始在位于北極圈的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的亞馬爾半島建造的液化天然氣(LNG)項目,此項目液化天然氣年生產能力將達到1650萬噸,預計總投入將達到270億美元,是全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項目。在亞馬爾項目中,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絲路基金作為合作方分別持有20%和9.9%的股權,同時在2016年亞馬爾項目與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達成了由兩家銀行提供120億美元貸款的協議。亞馬爾項目所需要的大型設備由模塊組成,其中大部分模塊的制造將在中國進行,中海油青島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太平洋造船集團、武船麥克德莫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等6家中國企業參與了亞馬爾項目模塊的建造[16]。

在北極航道資源利用方面中國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的永盛輪在2013年至2016年之間數次通過北極東北航道在中國和歐洲之間進行運輸航行,比原來節約22天的時間到達北歐港口[17]。同時IPCC報告指出,北極海冰在21世紀隨著全球氣溫上升,面積將繼續縮小、變薄,冰層融化的速度比預期的更快,北極航道可能于2020年實現完全通航[18]。

中國從1999年開始北極科考研究,《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38條規定所有的國家不論其地理位置,在公約所規定的其它國家的權利和義務的限制下,均有權進行海洋科學研究。公約保證了中國在取得北極國家的同意后,在北極國家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進行科學研究的權利,同時保證中國在北極地區的公海領域享有科學研究的自由。中國從1999年至今,先后進行了7次北極科學考察活動,在海洋水文與氣象、海洋地質、地球物理、海洋生物與生態、北極冰川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在2012年中國第五次北極科考中,科考隊乘坐“雪龍號”科考船完成了穿越北極西北航道的任務,首次在北大西洋進行科學考察作業,首次在北極高緯度地區布放長期自動氣象觀測系統,首次在北冰洋歐亞大陸扇區中心區域和北極航道海域開展冰站作業[19]。

4 漸進決策理論視域下中國北極資源開發政策分析

根據上文所述,中國參與北極資源開發的現有策略較為符合現實漸進決策。從純理性角度來說,中國參與北極資源開發中應選擇完全理性決策,追求現實效用的最大化或經濟利益最大化,例如應嘗試成為北極理事會的正式成員國,與所有擁有資源的北極國家合作開發北極資源,大力開發北極公海領域的油氣與漁業資源,但是現實中中國并不具備實現上述措施的條件與信息。首先,中國為非北極國家,沒有北極領土與領海,距離北極地區較遠,只為近北極國家,在現實情況下不可能成為北極理事會的正式成員國。其次,北極國家之間因為北極大陸架劃分與海域劃分尚存在著諸多爭議,例如俄羅斯與加拿大在北極地區的大陸架與領海劃界上一直存在爭議,俄羅斯與挪威在北極巴倫支海域的劃界問題爭議長達40年之久。北極域內國家之間在資源利益方面是寸土不讓,中國作為域外國家想大規模地開發北極資源更是困難重重。其次,在北極公海資源與斯瓦爾巴德群島資源開發方面,雖然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規定中國在斯瓦爾巴德群島領海、北極公海與北極國家一樣擁有平等的捕魚權,但北極國家在北極公海漁業管理方面表現出了強烈的主導傾向,中國如果想單獨在斯瓦爾巴德群島領海與北極公海行使捕魚權,而不與北極國家進行協商、合作,也缺乏可行性。最后,在資源合作開發方面,因為俄羅斯與中國具有長期政治友誼,中國與俄羅斯也建立了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因此才有中國擁有北極地區亞馬爾項目股份與參與亞馬爾項目建設的合作,但是中國與北極地區其他國家在油氣等自然資源開發方面的合作乏善可陳。綜上所述,中國如果想根據經濟人視角下的完全理性,實現中國在北極資源開發和國家利益的最大化缺乏一定的現實可行性。

中國現有的北極資源開發政策可以歸結為根據現實漸進決策模式制定實施,在制度資源與組織資源方面,中國是《斯瓦爾巴德群島條約》的締約國,同時也是北冰洋科學委員會的成員。在北極最重要的國際組織北極理事會方面,中國也已經成為正式觀察員國,但是中國作為正式觀察員國只能出席北極理事會的相關活動,無法直接影響北極理事會所作出的決議。雖然中國成為北極理事會正式成員國有助于達到國家利益與影響力的最大化,但是由于現實種種條件的制約,以觀察員的身份加入北極理事會較為現實。根據漸進決策理論,決策應講求實用可行,根據現實出發制定政策,強調積小為大,從量變的積累來逐步達到質變。中國作為正式觀察員國加入北極理事會就是追求漸進積累的表現,成為北極理事會觀察員國后中國可以參與北極理事會各附屬機構的會議以及部長級會議,并參加各個工作組的工作。中國也可在北極理事會的各附屬機構會議之上,通過書面和口頭陳述的方式來參與相關問題的討論,積小為大,讓中國逐漸參與到北極理事會的機制中來,促進中國對北極相關事務的認知與了解,增強中國在北極國際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提高中國在北極事務上的影響力。

中國參與北極資源開發,由于北極的制度資源和組織資源屬于政治敏感領域,中國想較多地參與較為困難。因此中國首先從科研領域入手,進而逐漸參與到北極自然油氣資源的開發領域,在與俄羅斯的油氣資源開發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中國參與自然資源和科研資源開發的政策符合漸進決策論的思想,符合漸進決策中穩中求變原則。漸進決策從形式上看過程似乎行動緩慢,但是這種漸進的過程可以由微小變化的積累形成大的變化,其實際的變化速度要大于一次大的變革。同時政策上的大起大落是不可取的,為了保證決策過程的穩定性,就要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通過一系列小變達到大變之目的。

5 漸進決策理論視域下的中國參與北極資源開發對策建議

5.1 在尊重北極國家權利的基礎上參與北極資源開發

中國在參與北極資源開發方面首先應承認北極國家符合國際法準則的主權、主權權利與管轄權。近年來北極國家紛紛向聯合國大陸架劃界委員會提出或宣稱其領土與海域要求,2008年,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挪威和丹麥,即環北冰洋五國簽署了《伊魯利薩特宣言》,聲稱憑借對北冰洋的主權權利和管轄權,環北冰洋五國在處理北極問題和挑戰方面擁有獨一無二的主導地位,并建議其他國家允許北極處于這五個國家的控制之下。在北極國家對北極資源占有日漸強勢的情形下,中國雖然在理論上可以對北極公海資源進行單獨開發,但是實際上如不與北極國家進行合作,就缺乏開發北極資源的可能性。因此中國在今后北極資源開發政策的制定方面應遵循漸進決策按部就班原則,保持政策的連續性,遵循之前與北極國家合作進行資源開發的政策,尊重北極國家占有北極絕大多數資源的既有事實,同時以觀察員國的身份在北極理事會的章程框架之內與北極國家合作。

5.2 繼續按照積小為大和穩中求變原則擴展資源開發領域

中國在北極資源開發方面應該繼續從較為容易參與的領域進入,例如繼續加強對北極科考的投入,通過科考活動收集北極地區的航道、油氣等數據,加強與北極國家合作開發自然資源。堅持積小為大原則,在科考與自然資源開發中積累經驗,在合作開發油氣資源中與北極國家建立相互信任,在積累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對北極資源開發的參與度,為今后與北極國家在更多的資源開發領域合作打下基礎。

中國在北極資源開發方面也應該堅持穩中求變原則,中國能夠參與亞馬爾項目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偶然性。亞馬爾項目在最初建立之時俄羅斯主要是向歐洲國家尋求合作與資金支持,但是2014年烏克蘭沖突的發生與克里米亞脫烏入俄事件,導致俄羅斯與歐美國家之間的關系急轉直下。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區域組織紛紛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涉及金融、能源等領域。亞馬爾項目的發起者諾瓦泰克集團及其股東季姆琴科同樣受到美國與歐盟的制裁,歐盟也禁止其區域內的銀行投資亞馬爾項目,這致使亞馬爾項目出現了資金空缺。由于歐美的敵視與制裁,俄羅斯開始出現大量的資金外流,國家赤字也大幅上升。同時伴隨著2014年開始的石油價格大幅下降、長期低迷的行情,俄羅斯的能源出口甚至出現下滑。由于歐美國家的制裁敵視與本國的經濟下滑狀況,俄羅斯開始實行轉向亞洲政策,更多地與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國家進行能源金融合作。在轉向亞洲政策的影響下,2014年5月中俄簽訂了為期30年,總價高達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合作協議[20]。之后中國開始入股亞馬爾項目,并參與亞馬爾項目基礎設施的建設,在參與北極自然油氣資源開發的過程中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中國在亞馬爾項目中取得進展就符合穩中求變原則,中國在堅持與北極國家合作開發北極資源的政策下保證了政策的連續性。同時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抓住了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俄羅斯轉向亞洲的機會,通過一系列的小變達到大變之目的,成功地進入北極油氣資源開采領域。

5.3 重視北極國家的政治與非理性情感因素

中國在北極的資源開發中不僅要重視北極國家對經濟利益的追求,同時也要注重北極國家的政治與情感因素,例如俄羅斯一向將北極視作本國的戰略大縱深,如果中國在北極地區的存在感過強,或者過于高調,即使與中國合作開發北極資源能夠帶來很多經濟利益,但是出于政治因素的憂慮可能會放棄與中國的合作。同時中國威脅論與中國擴張論在俄羅斯也有一定的市場。俄羅斯國內關于中國威脅論的觀點主要有中國能源威脅、領土威脅與人口威脅三種:中國能源威脅是指俄羅斯國內部分人擔心中國會控制、掠奪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等能源;中國人口威脅是指俄羅斯一些人擔心中國人大量進入俄羅斯遠東地區進行人口擴張;中國領土威脅是指部分人擔心中國對歷史上被占領的領土提出要求[21]。

上述觀點雖然從客觀上立不住足,屬于非理性觀點,并不符合中俄深化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倡導合作共贏的主流,也不會對中國與俄羅斯合作開發北極資源造成太大的影響,但仍值得中國政府的關注。這種非理性因素會對決策者造成一定的影響,使其在處理問題時可能會感情用事,從而作出不明智的安排[22]。因此中國在制定北極政策時不能只考慮經濟理性因素,也要考慮政治因素與類似中國威脅論這樣的非理性因素。要加強與北極國家和民眾的文化交流互動,拉近中國與北極國家人民的感情,同時也增加與北極國家媒體的交流,宣傳中國的正面信息,以回擊中國威脅的論調。

[1][12]丁煌.極地國家政策研究報告(2013—2014)[R].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30-33,79-81.

[2]陸俊元.北極地緣政治與中國應對[M].北京:時事出版社,2010:97-99.

[3]楊振姣,周言.中國參與北極理事會利弊分析及應對策略[J].理論學刊,2015(12):81-87.

[4]曼昆.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分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39-43.

[5]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論精要[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181-186.

[6]丁煌.林德布洛姆的漸進決策理論[J].國際技術經濟研究,1999(3):20-27.

[7]史培軍.資源科學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5-47.

[8]劉成武,黃利民.資源科學概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61-63.

[9]U.S.Geological Survey Fact-Sheet [EB∕OL].U.S.Department of Interior,http://energy.usgs.gov/Arctic/2008-07-23.

[10]孫英,凌勝銀.北極:資源爭奪與軍事角逐的新戰場[J].紅旗文稿,2012,(16):33-36.

[11]北極問題研究編寫組.北極問題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21.

[13]康建成,任惠茹,閆國東,等.北極斯瓦爾巴群島的旅游資源[J].旅游科學,2008,22(6):55-60.

[14]梁西.國際法[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99-101.

[15]王晨光,孫凱.域外國家參與北極事務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國際論壇,2015(1):30-36.

[16]中資銀行向俄亞馬爾液化氣項目提供120億美元貸款[EB∕OL].新浪網,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6-05-05/doc-ifxryahs0132046.shtml.

[17]王洛,趙越,劉建民,等.中國船舶首航東北航道及其展望[J].極地研究,2014(2):276-284.

[18]楊劍.北極治理新論[M].北京:時事出版社,2014:124-125.

[19]中國第五次北極科學考察成果豐碩[EB∕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2-09/27/c_113234805.htm.

[20]中俄簽4000億天然氣大單 巨額合同令世界驚訝[EB∕OL].環球網,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 ive/2014-05/5002159.html.

[21]于鑫.俄羅斯的“中國威脅論”:歷史與現實[J].西伯利亞研究,2010(6):82-87.

[22]登哈特.公共組織理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45-46.

責任編輯 梅瑞祥

10.14180/j.cnki.1004-0544.2017.07.032

F113.3

A

1004-0544(2017)07-0171-06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4JZD032);南北極環境綜合考察與評估國家重大專項課題(C HINARE2015-04-05-05);武漢大學2016年人文社科自主科研項目(633-413000001)。

奚源(1991-),男,河南固始人,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

猜你喜歡
北極資源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環球資源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北極有個“放屁湖”
資源回收
北極兔乖乖,唱起歌來
北極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激活村莊內部治理資源
北極飛來毛腳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