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及對策

2017-03-08 05:34彭燕凌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30期
關鍵詞:心理問題就業對策

彭燕凌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大學生就業呈現出主體性、社會化等特征。畢業生就業過程是畢業生處理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社會化過程,是畢業生邁向社會的第一步。大學生從校園走向社會通常伴隨著迷茫與攀比與隨大流等心理狀態,這些不端正的就業心理,使得部分大學生難以覓得優秀的職位。本文結合現代就業形勢以及對大學生就業心理的客觀分析,對轉變大學生就業心理,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出了幾點策略,旨在促使減少大學生就業心理偏差的出現,拓寬大學生的就業機會與渠道。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B84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0-000-02

引言

當今社會,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現在的大學生就業不是國家直接一一安排,接口空缺職位,對口專業,除了一張畢業文憑,大學生為保證就業的安穩,不被淘汰,必須面面俱到的準備相應的就業技能,端正擇業的心態,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并讓自己與社會需求相適應。

一、大學生就業心理現狀

1.大學生就業心理的積極表現

隨著社會的進步,當代大學生呈現出獨具特色的時代性。如今的大學生他們個性強,獨立自主,并且敢于競爭,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高,喜歡嘗試全新的挑戰。他們充滿自信,在擇業過程中敢于表現自己,朝氣蓬勃。在全球化、多媒體化的現代社會大學生的就業觀日益個性化、多元化。他們渴望就業,渴望在工作崗位中發揮自己的價值。并且在就業過程中不再局限于單一的就業方向,他們對自己的職業規劃突破了過去固定的就業模式,開拓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2.大學生就業心理的消極表現

大學生心智雖然成熟了,但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得大學生在擇業就業過程中遇到諸多難以解決的現實問題,進而造成造成他們的就業心理困擾。當代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心理困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他們缺乏從基層做起的耐心與吃苦耐勞的品質。他們為保留所謂的“面子”,不愿從零做起。二是,求職過程中攀比心理較重,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會出現這山望著那山高的現象,吃在嘴里看在碗里,不能腳踏實地的在就職崗位上安穩工作。當然擇業過程中,大學生還面臨諸多其他的心理困擾,這些負面心理是造成大學生就業困擾的重要因素。作為大學生以及社會、學校及家庭應當引起重視,并對大學生的消極就業心理加以疏導。

二、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成因分析

1.高校擴招政策

近年來,伴隨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的人數逐年遞增,導致大學生就業的壓力日益增強。市場提供的就業崗位與高校培養的人才出現失調是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據相關數據統計高校畢業生由2003年的212萬人躍升至如今的700多萬人,這勢必造成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得部分大學生產生了畏難情緒,對大學生的就業心理造成很大的沖擊。

2.大學生就業期望值過高與現實的落差

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眼高手低的就業心理,在他們心目中自己接受過高等教育,當走向社會都希望找一份體面的工作,能夠獲得職高權重的收益好的理想崗位。但現實往往使得許多大學生不能如愿,導致大學生產生心理落差,對自己的工作失去信心。然而大學生對工作崗位缺乏正確的認知,職業無高低貴賤之分,任何新步入職場的人都需要腳踏實地從頭積累,然后通過自己的努力,調整職位與自我的匹配。因此大學生在初入職場時切忌抱有對職位不切實際的幻想,長此以往只能是自己在擇業過程中不斷地失望。

3.社會轉型的負面影響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不斷深化,經濟發展的競爭日趨激烈,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就業觀念發生巨大的轉變。處于社會轉型期的大學生,受不良就業理念的影響,在就業過程中出現唯利是圖的就業觀,這種功利主義很強的就業思維對大學生的擇業就業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盲目的追求良好的就業環境,較高的工資報酬,但這種天上掉餡餅的美差并不能輕易的落在剛剛走向社會的年輕人。因此扭轉錯誤的就業理念是幫助大學生實現順利就業的重要措施。

4.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

在我國,家庭培養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往往對他們抱著很高的期待,希望他們在畢業后能夠尋得一份“美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使得部分家長在孩子畢業后主張孩子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闖蕩,希望孩子走出去,進而影響孩子在求職過程中的選擇,在競爭激烈的大城市難以獲得一份比較滿意的職位。當然也有家長,希望孩子回到自己身邊,抱有讓孩子唯公務員不工作的心態,這樣的家庭理念同樣會限制大學生的就業空間。

5.大學生自身的一些原因

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形成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其自身,大學生在校期間缺乏相應的培訓,及基本的就業素質的培訓,因此面臨就業時常常不知所措。大學生對自己的了解不準確,缺乏對自身客觀的評價,而且對所學專業的社會需求知之甚少,這些都是造成大學生就業困擾的因素。作為即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而言,在臨近畢業的一年甚至更早的時間就應該對自己的職業做出規劃,減少在畢業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困擾,避免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三、有效轉變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策略

1.大學生對自己需要有一個正確的自我認知

大學生在就業求職之前首先對自身價值進行客觀的評估,既不高估自身價值,也不貶低個人能力,對自己進行恰當的定為,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值。在自己預設的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發展觀念的基礎確定自己的人生軌跡。在擇業時把眼光放長遠一些,腳踏實地,逐步提高自己的社會生存能力,提升自我價值。

2.要正視問題、做到放松心情、學會心理調適,從而緩和心理沖突

在求職過程中由于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與自己的認知并不完全相符甚至出現嚴重的偏差,因此容易導致大學生出現失望、悲觀、不滿的情緒。當面對這樣的情況時,大學生必須學會自我調整,接受現實,接受自我,平常心對待遇到的問題。大學生面對求職困境要學會揚長避短,不能一味抱怨,也沒必要自卑,可以再接再厲,選擇其他的崗位發揮自我價值。

3.家人幫助疏導就業心理壓力

作為大學生的強力后盾,家人是大學生求職道路上必不可少援手。作為家庭成員當孩子面臨就業時,要加大對他們的關注力度,與孩子溝通他們的求職意愿與就職方向。在個人能力范圍內,為孩子提供相應的幫助與指點。當他們在就業過程中心理壓力或負擔較重時,作為家長要鼓勵孩子,幫助他們樹立求職信心,緩解他們求職時過大的心理壓力。

4.加大高校就業心理指導改革力度

作為向社會輸送人才的高等院校,當學生即將踏入社會時,學校有必要為學生進行求職指導,以及求職心理輔導。高等院校針對畢業生應該設置專職的求職心理課程,做好求職前的心理輔導工作,能夠避免諸多心理問題的發生。并且高等院??梢詫υ谛4髮W生定期展開就業心理輔導講座,對就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細致的指導,讓大家更加明確自己的求職奮斗目標,進而提高高校的就業率。

5.大學生要完善自我,塑造自身生存本能

大學生作為求職的主體,能否順利實現從學校祥社會的過度,關鍵還是取決于自身的能力。大學生在校期間首先應該學好專業知識,并且深入研究自己本專業的社會需求,擇機進行社會實踐,自覺提高自己求職的競爭能力,提高自我價值,在求職過程中能夠大大增加成功就業的幾率。

6.完善社會效能,增強大學生就業心理保障

社會是承接大學生的載體,因此社會有責任關注大學生的就業心理。作為社會首先應該完善就業體制,提高就業機會的公平性。其次,社會應該增加大學生就業平臺,例如對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優惠政策,促進大學生實現順利就業,完善大學生就業心理的保障體系。

四、結束語

大學生是祖國美好的未來,為保證大學生順利走向社會,步入工作崗位,大學生應積極解決就業中遇到的問題,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在就業過程中冷靜的面對這一人生重大課題,做好職業規劃,在市場化、需求形式不佳,就業競爭激烈的條件下,謀取自己滿意的工作崗位。同時需要學校、社會、家庭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要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引領大學生闖過就業難關,找到自己理想的職業。

參考文獻:

[1]大學生就業現狀及發展2006年度調查報告[EB/OL].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2008-01-01.

[2]區柱標.關于高校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探討[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3(6).

[3]李彩素.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重慶與世界:學術版,2013(6).

[4]于姍姍,王辛.大學生就業市場誠信機制建設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2(1).

[5]麥可思中國大學生就業研究課題組.2010年中國高職生就業報告[J].職業技術教育,2010,7(21):64-72.

猜你喜歡
心理問題就業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個案工作方法介入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研究
關注學生的心靈花園
技工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成因及對策研究
淺談高校輔導員的就業指導力
如何指導大學生提高面試技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