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

2017-03-08 05:45徐承生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30期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跨文化交際大學英語教學

徐承生

摘要: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傳統文化缺失的現象長期存在,且非常普遍。這對培養高素質的跨文化交際人才極其不利,因而成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所必須要積極面對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在高校英語教學實踐中,合理地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不僅非常必要,而且切實可行。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中國傳統文化;跨文化交際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0-000-02

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傳統文化的缺失導致中國學生在進行跨文化交際時,常常遇到交際障礙或錯誤頻出。大學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的目的不僅要掌握豐富的目標語文化,也要了解本民族的文化,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把優秀的異族文化引入中國,把燦爛的中華文明介紹到外部世界。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史上,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在中國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鑒于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知之甚少,加之英語教學中,因為教學指導原則、教師的教學理念以及課時數量不足等主客觀原因,教學的主要、甚至全部任務都集中在英語語言、文學和英美社會、歷史、傳統、文化等內容的傳授,從而基本或完全忽視了在英語教學中中國傳統文化的導入。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適當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教學既有充分的必要性,同時又頗具可行性。

一、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中國傳統文化教學現狀

中國文化存在嚴重缺失。為了更好地實行對外開放,與世界接軌,尤其是在全球一體化的大環境下,中國在小學就開始實施英語教育。不過,多年來,中國的英語教學卻深受“啞巴英語”的困擾。為了更好地解決中國學生在講英語上的難題,英語教學實踐中,不斷對教材和教學方法進行全面改革,在加強對學生英語口頭表達能力強化的同時,努力將母語干擾降到最低,從而為學生打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但是,中國英語教學因此又陷入另一個始料未及的困境——“新啞巴英語”。學生在進行英語交流時,只是為了交流而使用英語,一味地獲取關于英美文化方面的信息,卻沒有且不能將本國的文化傳播出去,因而形成了許多專家學者所說的“中國文化失語癥”。

英語文化過分重視。眾多大學英語教材均以西方文化為基礎,英語的各種考試、訓練以及聽說材料,都是以濃厚的西方文化作為背景。這種教學模式勢必造成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輕視。缺少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入,就跨文化交際而言,所開展的英語教學只是單向的,不能起到雙向交流的目的。為了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大學英語教師在向學生灌輸西方文化知識的同時,也應融入更多的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從而讓學生在學習歐美英語文化的同時,也對中國文化的精髓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進而積極地將中國優秀文化介紹到外部世界。

二、傳統文化融入到高校英語的必要性

為了能夠為學生奠定更加堅實的語言基礎,讓學生儲備充分的語言交際“語料庫”,使學生能夠更加順利地完成跨文化交際,中國傳統文化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導入是非常必要的。

保證我國文化的全面發展,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強化高等教育,完成高校繼承傳統文化的使命。為了讓中國更好地與國際接軌,高校教學需將英語教學作為抓手,同時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國家建立眾多高校旨在培養大量德才兼備的人才,從而確保國家持久穩定發展。大學英語教學有助于學生具備國際化視野,借助英語這個世界“通用語”的工具,洞悉歐美國家先進的科技、文化知識,并且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系統掌握,卓有成效地進行跨文化交際,促進中國文化的發展和傳播。

準確理解和應對中外文化差異。不同國家的文化受地域和環境影響,存在眾多差異。為了更好地實施大學英語教學,大學英語教師應在充分了解歐美文化的同時,加強自身對中國文化,尤其是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入研究。在此基礎上,精心梳理中國和英美文化的異同,從而在英語教學中完成兩種文化的融合,使學生在擁有扎實的英語基礎的同時,在不同的文化之間架起通暢的交流之橋。

達成教育生活化的要求。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良好的教育可以為生活提供幫助,而眾多知識經驗的積累,也源于人們對生活的思考。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中,是保障教育可以為生活提供幫助的最佳途徑。學習一門語言需要以生活中的經驗作為基礎,學習的同時還可以掌握相同的語言在不同環境中所代表的意義。只有將語言知識與生活實踐完美結合,才能讓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英語更好地為生活服務。

三、高校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法

1.應用互聯網,開展網上第二課程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們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流已經成為生活中的一種習慣?;ヂ摼W的高效性和廣泛性,也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大學英語教學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還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以便學生便捷地完成課下學習任務。受中國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大學英語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活動時通常無法有效地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因為根據教學任務安排,教材上的語言文化知識待完全講授完畢后,幾乎沒有時間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入。采用網上第二課程的方法,學生可以課后利用網絡,輕松地完成相應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

2.調整教學內容,更多融入傳統文化

大學英語教師在實施英語教學的同時,要確保能夠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英語教學中,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科學地安排教學內容。中國的傳統英語教學注重的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客觀上忽視了學生英語全面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需要掙脫這種固有模式的限制,讓學生從課本中解放出來,以便讓學生真正懂得學習外語的真正目的在于跨文化交際,而非用以單純應付考試。當然,這需要教育界各個環節的一致努力。在英語教學中,適當地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內容,可以為學生日后進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際奠定一定的基礎,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針對性和目的性。

3.引導學生閱讀有關傳統文化的英語作品

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大量的英文版的中國傳統文化作品,促進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學生要想更好地學習英語,除了具有一定的英語水平以外,還要懂得自覺地將中國傳統文化知識融入到英語學習中。國外的許多造詣頗深的學者就曾成功地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閱讀英文版的中國傳統經典文獻,讓他們在提高英語水平的同時,更好地掌握中國傳統文化。

4.充分發揮多媒體在英語教學的優勢

將多媒體應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講課效率。教師可以將中國傳統文化以課件的形式向學生播放展示,比如播放含有中國傳統文化內容的英語視頻,讓學生通過反復觀摩,深入學習和分析其中的英語橋段。這種圖文并茂、聲像俱佳的形式可以讓教師高效地利用課堂,讓學生掌握英語知識的同時,也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

5.積極開展融合中國傳統文化的英語課外活動

開展以跨文化交際為目的的課外活動,是一種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英語學習的理想方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將相關英語課外活動的內容緊扣中國傳統文化這個主題。通過充分準備、積極參與和及時總結收獲,然后再進一步投入到后續的相關活動之中,學生可以更多地了解和掌握中國傳統文化,更重要的是,可以讓他們有更好的機會參與到跨文化交際的實踐中。在條件具備的大學,可以讓外國留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從而使中國學生更有針對性地以英語為工具向那些母語不是漢語的人們宣傳中國的傳統文化。

擁有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中華燦爛文化,經歷了千百年的傳承和積淀,蘊藏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價值。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大學英語教學的內涵,還能為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奠定基礎。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合理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是當代大學英語教育工作者應該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楊海妮.中國傳統文化在高校英語教學的融入初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09).

[2]彭曉燕.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入[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11).

[3]劉夢月.民辦高校英語專業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效策略[J].知識經濟,2013(21).

[4]何立艷.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廊坊高校英語教學的探索與研究[J].科技信息,2013(25).

猜你喜歡
中國傳統文化跨文化交際大學英語教學
從《百鳥朝鳳》看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
跨文化交際中的“入鄉隨俗”
中西方價值觀差異與跨文化交際的探究
關于大學英語教學應用互動式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思考
轉型時期的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特征和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