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勝任力理論的獨立學院輔導員選聘

2017-03-08 05:55魯淑紅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30期
關鍵詞:獨立學院人格

魯淑紅

摘要:獨立學院本身的特性以及現階段大規模、高速發展給輔導員的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為實現崗位和人員的最優匹配,基于勝任力理論,探索獨立學院輔導員的選聘實施過程的關鍵。

關鍵詞:勝任力理論;獨立學院;輔導員選聘;人格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0-000-01

一、獨立學院輔導員的選聘現狀

獨立學院是近年來中國高等教育辦學體制改革創新的重要成果;獨立學院的發展推進了民辦高等教育事業,促進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現階段獨立學院大規模、高速度的發展,規模與數量的急劇增加也給獨立學院輔導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獨立學院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中每天都與學生接觸,但是由于獨立學院對輔導員的定位不夠準確,所以其工作職責也不夠明確,在學校中凡是與學生有關的事務都是輔導員的工作職責范圍,輔導員往往扮演的是一個類似“保姆式的管理者和服務者”角色。

研究表明當前獨立學院輔導員隊伍普遍存在職業化程度較低、工作經驗較少、知識面較窄、工作壓力大、職責多等問題。面對高等教育大眾化和高教深化改革帶來的新問題,獨立學院想要發展長遠,必須要高度重視輔導員隊伍建設,從選聘機制上規范輔導員隊伍建設,提升輔導員隊伍整體素質,穩步推進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和專業化[1]。

獨立學院實質上是經教育部規范后的公有民辦二級學院,獨立學院與大學下設二級學院是有區別的,獨立學院由于其獨立性,其經費來源不是來自國家撥款而是由學院的舉辦方通過各種方式籌集而來,在經費和其他相關的管理上都是參照民辦大學的方式進行管理。由于經費、管理理念和重視程度等方面的原因,獨立學院輔導員選聘機制與公辦大學輔導員選聘機制相比還不夠完善,這就造成當前獨立學院輔導員隊伍素質參差不齊,很多輔導員缺乏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經驗,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缺乏,對學生的思想動態、心理發展規律把握不足,缺乏相應的工作方法和技巧;部分輔導員性格急躁,缺乏責任心,甚至在處理學生問題上使用簡單粗暴的方式,這會對學生的發展產生消極影響,進而不利于高效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2]。

以上這些現狀都對獨立學院輔導員的工作能力和勝任力提出了新要求,也對獨立學院采用何種機制才能更經濟有效地選聘輔導員提出了新要求。

二、輔導員勝任力理論研究

構建和應用輔導員勝任力模型是提升高等教育工作整體質量的關鍵部分。研究輔導員勝任力模型將有助于運用科學的人才測評理論選拔合適的人才,進而優化輔導員隊伍,同時有助于明確輔導員隊伍應具備的素質以及培訓方向,提高輔導員的核心素質能力 [3]。

哈佛大學教授戴維·麥克利蘭 (David McClelland)最先提出勝任力模型及其評價方法,認為勝任力是指在特定的工作崗位和組織環境中區分不同績效水平的個人特征[4]。楊繼平、顧倩等在研究中把輔導員勝任力定義為“能夠做好大學生輔導員工作所具備的人格結構、行為結構、能力結構和知識結構”[5]。羅滌、李華等提出的輔導員勝任力結構包括人格結構、素質結構、能力結構、知識結構、價值觀和動力結構5個部分[6]。即便各項研究對勝任力模型結構的組成各不相同,但大都包含人格結構或人格特性部分,這也說明人格特性是屬于輔導員勝任力結構的核心內容,因為相對于其他知識和技能來說,人格一旦形成,在很長時期內都會保持相對穩定,這種人格的穩定性也保證了測評實施結果的相對穩定性[7]。

三、基于勝任力理論的獨立學院輔導員選聘

輔導員勝任力模型的理論研究表明在選聘輔導員時,除了專業知識技能方面的考察以外,對其人格特性的考察可能更為關鍵。一些外在的知識、技能可以通過后天的培訓學習獲得,而人格一旦形成將在長期時間保持穩定,很難通過外在的學習進行改變。選聘的輔導員是否能夠勝任獨立學院的學生管理工作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輔導員自身的人格特性與工作崗位是否匹配。

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IV)將典型的人格類型劃分為十種類型,分別是偏執型、分裂樣、分裂型、回避型、依賴型、強迫型、反社會型、邊緣型、表演型、自戀型,這十種類型依據癥狀特點又可以進一步劃分為三個組群:A組為奇特和古怪組,包括偏執型、分裂樣、分裂型;B組為表演和夸張組,包括反社會型、邊緣型、表演型、自戀型;C組為焦慮和回避組,包括回避型、依賴型、強迫型。

從獨立學院輔導員的工作崗位性質來看,以表演型和強迫型兩個人格特點為核心的B類和C類人格傾向比較適合該崗位工作。而以A類人格為核心特點的人則不適合從事輔導員工作。具體來說,偏執型、分裂樣和分裂型人格傾向為核心的個體不適合輔導員職位,因為該人格特點表現為對人際關系不感興趣、多疑敏感以及缺乏安全感,這將不利于輔導員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以表演型和邊緣型人格傾向為核心的個體往往情緒波動較大,有時會出現一些具有破壞性的情緒和行為,但因為其做事熱情很高,活力充足,情緒感染力較強,所以在學生工作中也有一定的優勢;強迫型人格有時顯得比較刻板,做事僵化不會變通,但這類人往往對自身要求較高,工作能認真負責,能主動承擔工作負擔和職責,責任感較強,而且相對來說,他們的情緒也比較為穩定,很少出現破壞性的情緒和行為,也部分適合輔導員工作;另外,以依賴型和回避型人格特點為核心的個體雖然能夠從事較為細致繁瑣的工作,但這類人很難適應輔導員工作中人際交往方面的需求。

綜上,基于勝任力理論,在獨立學院輔導員選聘過程中,為實現崗位和人員的最優匹配,對應聘人員實施人格測評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參考文獻:

[1]宋彥民,屈朝霞,刑博.獨立學院輔導員隊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當代教育論壇(上半月刊),2009,06:125-126.

[2]戴朝護.獨立學院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途徑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09,19:253-254.

[3]譚璐.高校輔導員勝任力模型構建與應用探析[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3,01:109-110.

[4]McClelland,D.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4.

[5]楊繼平,顧倩.大學輔導員勝任力的初步研究[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06:56-58.

[6]羅滌,李華.勝任力理論及高校輔導員選聘機制的優化[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4:136-140.

[7]龔光軍.獨立學院輔導員勝任特征結構研究[D].西南大學,2010.

猜你喜歡
獨立學院人格
列寧的偉大人格及其當代意義
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
遠去的平凡背影,光輝的偉大人格
淺論孟子“浩然之氣”與人格養成
獨立學院法學專業的學科特色及其發展研究
以微課教學促進獨立學院國際經濟學應用性教學轉型
論君子人格的養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